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614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docx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

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应会

尊敬的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疫情形势依然紧张,疫情防控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防控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健康,同时为防控疫情贡献更大的力量。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吧!

名词解释

(一)“十查十看”:

1.查“四类人群”排查协查流调情况,重点看是否“存量清零、增量随清”;

2.查隔离管控情况,重点看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是否严格规范、封闭管理;

3.查重点人群定期核酸检测情况,重点看是否做到全覆盖、按时检、结果准、及时报;

4.查社会面管控情况,重点看是否严格测温验码、戴口罩、少聚集;

5.查进口物品防控情况,重点看是否做到先检验、后消杀、全链条、可溯源;

6.查多点触发预警情况,重点看基层“哨点”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7.查应急准备情况,重点看“8支队伍”建设、隔离场所和定点医院准备情况,以及防院感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8.查信息平台应用情况,重点看是否做到数据精准、填报及时、全域覆盖;

9.查疫苗接种情况,重点看是否做到人员广泛发动、疫苗精准调配、接种确保安全;

10.查指挥体系运行情况,重点看是否保持应急状态、人员是否在岗在位、职责是否清晰明确。

要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过、一项任务一项任务查,对发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坚决整改到位,及时消除问题隐患,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二)“三区两通道”:

三区是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两通道是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三)“八支队伍”:

流调队伍、隔离队伍、救治队伍、采样队伍、检测队伍、消杀队伍、社区防控队伍、健康教育队伍。

(四)“六套信息化”:

排查、流调、隔离、检测、救治、疫苗接种。

(五)隔离点“五个一”:

1.成立一个指挥体系和专班;2.设置一条隔离带;3.制定一套运行机制;4.建立一本登记台账;5.明确一个进出示意图。

(六)“预检分诊”: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对来诊的患者预先进行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甄别、检查与分流制度。

(七)“四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八)“四方责任”:

辖区党委和政府的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的主管责任、各单位的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的自我管理责任。

(九)“五有三严”:

有防护指南、有防护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运转安排等措施严格发热门诊设置管理、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

(十)“五个到位”:

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

(十一)“四集中”: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十二)“首诊负责制”:

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政策摘要

(一)居家隔离分包机制:

1.三级分包机制:

县级领导分包乡(镇)、乡(镇)干部分包村、村干部分包户。

2.“五包一”责任制:

乡(镇)干部、村干部、公安干警、乡村(社区)医务工作者和网格员严格落实“五包一”责任制。

(二)药店无医院处方不得出售(含网购)“一退双抗一咳”药品。

“一退双抗一咳”:

退热、抗病毒、抗生素、咳嗽。

(三)九类重点场所:

村庄、社区、宾馆、商场、超市、码头、车站、旅游景点、饭店(大型)。

(四)疫情信息报告工作要做到3个“2小时”:

1.发现核酸初筛阳性者,要2小时内报告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

2.医疗机构接到核酸检测阳性报告后,要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3.辖区内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并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

(五)医学观察“14+7”:

对3类人员实施居家14天医学观察(不具备居家条件的实行集中隔离观察):

1.次次密接人员;2.出现阳性感染者的县(市、区)来沧返沧人员;3.有特殊情况不能集中隔离的人员。

对解除集中隔离人员,继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

(六)“十个常态化、30项防控措施”:

1.坚持健康防护常态化

(1)坚持日常佩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要佩戴口罩。

(2)持续做好宣传引导。

群众自觉遵守“不松懈、不扎堆、不串门、不聚餐、不隐瞒、不大意、不侥幸、不信谣、不硬闯、不疏忽”的防控“十倡议”。

2.坚持测温验码常态化

(3)强化人员密集场所进出管理。

商场超市、酒店旅馆、农贸市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火车站、客运站、学校、餐饮店、电影院等重点场所,严格执行进出人员测温验码。

(4)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出入管理。

各单位要在入口设置体温检测点,做好干部职工健康监测。

(5)严格“三道防线”查控。

3.坚持外来人员排查常态化

(6)持续抓好入境来无人员排查。

进一步完善境外直接来无人员管控和省外入境来无人员数据共享、信息通报和核查机制,严格入境人员闭环管理,确保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无缝衔接。

(7)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无人员排查。

公安、通信、卫生健康部门要根据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名单,主动排查中高风险地区来无返无人员。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通过城乡社区排查、视频监控等手段,精准、快速摸排重点人员,确保排查到位、管控到位。

(8)认真做好重点人员协查。

针对重点人员,要利用网格化管理手段,全面精准摸排,第一时间摸清行动轨迹、第一时间发现重点人员、第一时间管控风险。

4.坚持发热人员筛查常态化

(9)规范发热门诊设置。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设置预检分诊点,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规范设置发热门诊。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置发热筛查门诊。

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及没有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发现发热人员要就地就近登记报告,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或发热门诊。

(10)优化患者就诊流程。

发热门诊要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

对进入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要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询问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

对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症状患者要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查,实行闭环管理,由专人按照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5.坚持重点人群检测常态化

(11)做好定期核酸检测。

定期组织所属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对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以及出现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症状人员,连续2次检测(间隔24小时)进行甄别筛查。

(12)严把检测质量关口。

加大采样检测人员培训、监督管理力度,强化核酸检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及时和可追溯,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人员防护到位。

6.坚持监测预警常态化

(13)充分发挥监测哨点作用。

要在扎实做好社区和学校、交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监测报告的同时,持续加强药品销售和使用监测、病原学监测、农贸市场环境监测、冷链食品监测,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门诊部“哨点”作用,确保及时发现疫情。

(14)持续开展医防协同监测。

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增强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15)加强监测数据分析研判。

成立工作组,定期分析监测数据,综合研判疫情趋势,提出风险评估结果和预警响应建议。

7.坚持精准处置常态化

(16)规范信息报告。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后,要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按照先内后外、先下后上的原则,及时、准确做好疫情信息发布工作。

(17)抓好流调追踪。

发现疫情后,疾控、公安、通信、交通等要加强部门协作,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综合运用面对面调查、大数据追踪、公安刑侦等手段,彻底摸清详细活动轨迹,全面查找密接、次密接人员,24小时内完成。

对流向外省市的密接、次密接人员,要及时推送至所在地进行协查,专人盯办反馈结果。

(18)加强隔离管控。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地密接、次密接人员依法依规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加强隔离场所规范管理,做好隔离人员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消毒消杀、生活保障、人文关怀等工作,规范有序做好解除隔离工作,严防隔离场所交叉感染。

(19)做好医疗救治。

定点救治医院要按照“四集中”原则和“四个一”救治措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对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实施分区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措施。

强化治愈患者康复和跟踪随访工作。

8.坚持消毒消杀常态化

(20)强化医疗机构和集中隔离场所消毒。

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集中隔离点要定期组织开展环境消毒,突出抓好预检分诊场所、门诊急诊、感染科病房等重点区域消毒消杀工作,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21)强化公共场所日常消杀。

商场超市、宾馆饭店、交通场站、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要严格落实消杀措施,重点加大对公共卫生间、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的清洁消毒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场所在出入口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感应消毒设施,方便群众做好手卫生。

做好建筑物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和消毒处理。

(22)强化重点部位消杀。

各地要加强对机场周边、城乡结合部、公厕等重点区域日常消杀,加大对垃圾清运站、污水处理厂、养殖场、屠宰场、快递物流站点等重点部位日常消杀和环境监测,最大限度阻断由物及人、由人及物的传播。

(23)强化消毒消杀质量控制。

各地各单位要强化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确保消杀工作科学规范、有力有效。

9.坚持环境整治常态化

(24)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

进一步完善村庄、小区、街道、单位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制度。

10.坚持防控准备常态化

(25)做好核酸检测准备;

(26)做好流调溯源准备;

(27)做好隔离管控准备;

(28)做好医疗救治准备;

(29)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30)做好应急培训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