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2131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docx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

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一流学科

2018年度评估报告

一、总体情况

学校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在省教育工委、教育厅的关怀下,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依据《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对标建设目标,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一)2018年的主要建设成果

临床医学学科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优化学科发展生态环境,激发学科发展内在活力,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服务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1.平台建设。

学科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市厅科研级平台8个。

同时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并与佰仁医疗集团合作建立人工生物瓣膜全国随访中心。

详见表1、2、3。

表1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

序号

名称

批准时间

1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8年

2

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家中医药资源研究分中心

2018年

3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分中心

2018年

表2新增省级科研平台

序号

名称

批准时间

1

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

2018年

2

赣南医学院院士工作站

2018年

表3新增市厅级科研平台

序号

名称

批准时间

1

赣州市癌症精准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7年

2

赣州市人体音频信号智能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7年

3

赣州市疼痛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7年

4

赣州市实验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7年

5

赣州市客家中医药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8年

6

赣州市肿瘤液体活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8年

7

赣州市干细胞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8年

8

赣州市油茶医药保健及功能产品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8年

2.人才队伍。

学科人才队伍结构大幅改善。

一是博士学位人数增加35人,占比达61.8%。

二是选派37名优秀教师到国(境)外进行科学研究或教育教学研修。

三是2人获批江西省“双千计划”,1人获批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获批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1人获批享受省政府津贴荣誉称号,1人获批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选。

3.人才培养

(1)研究生教育。

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项评估工作。

(2)本科生教育。

一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现一本招生。

二是学生参加教育部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三是第一附属医院获批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4.科学研究

学科获各级各类课题77项,资助总经费共计596.2万元;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CPCI等三大检索工具收录100余篇,中科院JCR一区的论文7篇;申请专利14项(发明5项),获得授权10项(发明1项)。

(二)加大投入,做好经费保障

学科2018年经费支出为7221.8万元,其中省财政专项经费1600.11万元,学校配套5621.69万元。

详见表4。

表4经费使用一览表

经费来源

支出项目

支出经费(万元)

共计(万元)

省财政专项经费

差旅费

7.75

1600.11

会议费

26.72

来访费

1.24

培训费

15.09

进修培训费

15.72

人才津贴

6.50

设备购置费

102.00

购房补贴

595.09

博士科研启动费

830.00

学校配套经费

人才引进配套经费

751.59

5621.69

科研平台建设经费

4259.10

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经费

161.00

校级培育学科建设经费

450.00

总计

7221.80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研究生教育。

一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项评估。

二是获批省第七批研究生优质课程2门,立项课题34项,资助经费15.9万元,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51篇,其中SCI收入9篇。

三是授予医学硕士学位41人,招收硕士研究生97人,四是着力构建学术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组织收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报告会,优化学术诚信环境,树立良好学风。

2.本科生教育。

一是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得较高评价。

二是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对340门课程进行了质量评估,开设了网络课程(慕课)217门次。

积极实践校际学分认定和转换方式,开放7门跨校际选修课,434人次选读。

三是积极进行“五化”教学改革,开展案例教学法,建设案例数据库,共收集教学案例275个。

四是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获奖11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12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9名临床医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总通过率为73.22%。

1318名临床医学毕业生进行了临床技能操作考核。

五是首创“博士导师进班级”育人制度。

六是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高度关注我校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并作出批示:

“要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并给予政策支持。

(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立德正风。

认真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以及“三育人”、教学标兵评选表彰活动。

制定出台了《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医德医风负面清单》各10条,进一步强化教职员工从教从医底线意识。

2.开展教师教学培训。

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开展系列教师教学培训,30名教学一线中青年骨干参加教学、科研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获省级教改课题17项、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1项,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6人次。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新遴选硕士研究生导师171人。

新修订了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在2018年导师遴选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导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

开展了导师学术道德规范自查活动,对所带的研究生论文买卖、代写行为进行了专项检查。

(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1.学术交流。

一是成功举办学术会议8次,实现平均每月3-4场学术讲座与交流。

二是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参加了第十七届世界疼痛大会、国际脉管异常性疾病研究论坛、第113届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学术年会、第36届世界腔内泌尿外科学术年会、SIU2018等一系列国际重要学术会议。

2.校地合作。

协助章贡区青峰药谷建设医药产业展示馆、小方治病医案、科创中心实验平台;与章贡区人民政府联合建设“中国赣州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落户青峰药谷;与定南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与瑞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治疗自闭症、骨关节损伤、神经损伤、肿瘤,抗衰老及美容提供相关产品供应及技术支持,为干细胞储存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牵头瑞雅科医药(北京)有限公司就2个项目落地青峰药谷开展洽谈业务。

与飞救医疗科技(赣州)有限公司开展“心脑救治网络建设与大数据时代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合作”。

与苏州比格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已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

3.社会服务。

一附院通过开展DRGs绩效管理、日间诊疗、空中救援等10余项改革,新增预约诊疗、一站式办理入出院、等10余项服务,不仅强化了医院内涵建设,更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空中救援事迹受到CCTV-13套报道。

CMI值,DRGs综合排名全省第三。

泌尿外科被授予“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称号,神经内科、口腔科、儿科、急诊科获批第四批江西省医学省县共建计划项目援建科室。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积极拓展文化素质教育领域,不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立足赣南革命老区丰厚独特的文化资源,牵头组建“红医联盟”,凝练“红医精神”,确定了“以红医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教育理念,构建了红色卫生文化育人新体系,把红色卫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打造红色卫生校园文化精品,建设红色卫生文化实践“基地”,将“思政”二字写在教育教学全过程,

(五)国际合作交流

学校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台湾元培科技大学、大邱韩医大学、台湾辅英科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林肯纪念大学签订生物技术“3+1”合作办学协议。

与美国林肯纪念大学、台湾辅英科技大学开启学生互派访学,双方共43名学生交流学习。

与国内兄弟单位交流学习共计500余人次,争取校校合作、校府合作、校企合作。

启动留学生研究生教育工作,

三、制度建设

(一)组织领导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工作,成立赣南医学院“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双一流”建设办公室(挂靠学科建设办公室),为进一步落实工作任务、明确建设目标,并于6月8日召开“双一流”建设工作推进会。

学校明确要求:

一是合理划分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之间的责任、权利、义务。

二是建立二级学院目标管理机制。

学校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90个,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学科教学科研和各项建设支出。

(二)考核评价机制

1.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学校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通过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制度规范等共同构建由组织、目标、监控、评估、反馈五个子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并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形成教学质量管理闭环,再按“检查、反馈、改进、再检查”的运行机制,使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2.教师岗位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根据岗位类别,核定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考核。

实行管理干部、督导、同行、学生多元评教制度。

制定《赣南医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能力评价办法》,做好导师指导能力评价工作。

将教师素质评价与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相结合,强化质量评价。

3.学科建设评价体系

赋予学科带头人较大的管理自主权。

享有相对独立的人事聘用权和经费使用决策权,实行责、权、利统一。

创新学科人事管理制度。

在人员聘用、职称评定、岗位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自主探索出台个性化学院制度体系,构建学科建设评估评价体系和以学科为核心的院(系)绩效考核体系。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整体实力不强

学科近年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稳居省内第二,但和南昌大学差距较大。

接近ESI前1%阈值程度仅为36%(2018年9月数据),仍有较大的努力空间。

2.学术队伍需要充实

博士数大幅度上升,但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学科团队引进尚无突破。

3.科研水平有待提升

科学研究有一定特色,但研究深度不够,高级别科研项目数量偏少。

(二)改进措施

1.服务赣南中央苏区振兴,加速推动学校学科建设

学校作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内唯一一所本科医学院校,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南,在提升区域性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领域担负光荣使命。

因此,学校积极思索发展的契入点,不断探索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过程中,科学谋划和主动对接,加速推动学校学科建设。

2.打造优势特色学科,走协同创新之路

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

从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提高国际合作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为工作目标,围绕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技术、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重点学科群,形成良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学科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