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2159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docx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案

【篇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优秀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篇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内容】: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1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课跨度比较大,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前四次围剿没有交待,直接介绍第五次围剿,学生容易犯晕。

要接好这个茬。

(如在前一节课教学中打下伏笔,介绍一下对于星星之火,国民党用围剿来对付,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等最好。

3、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这一地位,给学生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历史阶段。

(这里不是要增加学生负担,只是点到为止。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好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

《永远的丰碑》、《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从新闻报道、公益活动到电影、电视连续剧的播放,各种媒体都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

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我想回家”这个短剧,让学生来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理念】:

遵义会议;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这三方面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主要采用讲述法、角色体验法和启发式谈话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去说、去动、去想、去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看《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后面的自由阅读卡的内容。

这里面提到了老红军黄镇的漫画。

大致含义为黄镇在艰苦条件下仍然笔耕不辍。

用手中的笔表现了红军战士生活战斗的情景。

长征途中的风土人情、汹涌的大渡河、只剩下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寒冷的雪山、荒芜的大草地,都是他作画的素材。

黄镇用几百幅漫画生动地记录这个他亲身经历过的伟大的历史事件。

那么,黄镇在漫画中记录下来的长征是怎么一回事?

卡中所提到的“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吗?

这么恶劣的环境,红军是如何克服的?

红军长征胜利了,有什么意义?

等等,我们学习完这一课后,就会弄懂上述问题的。

[板书]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的开始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内容,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提问一:

课本上提到1933年10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是第五次“围

剿”,那就是说,前面还应有四次“围剿”,这四次“围剿”的情况怎样?

提问二:

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表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提问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吗?

?

?

[教师讲解]从1930年冬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三次反革命“围剿”。

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反革命“围剿”。

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军队50万人,分左、中、右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周恩来和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采用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的战略战术,于1933年春,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教师提问]从刚才对前四次反“围剿”的讲述中,同学们能总结出其中的共同点吗?

大家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讲解]同学们回答得都正确。

采用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

不守成规、创新、根据实际情况决策。

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

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方法消灭敌人。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诱敌深入,使其丧失警惕,抓住时机消灭敌人。

?

?

[教师过渡]同学们,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是马列主义军事科学的伟大发展,它不仅可以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但就是这样有价值的思想,却被以王明为代表的中共临时中央废弃不用,而且受到攻击。

那么,王明“左”倾路线在军事上是如何体现的呢?

我们通过第五次反“围剿”的事例来看一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小字内容。

了解“左”倾错误在军事上的表现。

[教师引导]请大家把“左”倾错误路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表现归纳一下。

[学生归纳]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强行进攻,接着是死守广昌,伤亡惨重。

广昌失陷后,又分兵把守,结果是节节抵御,节节挨打。

一年也没有粉碎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转移。

[教师讲述]同学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第五次反“围剿”的打法和前四次截然不同,第五次反“围剿”是硬拚硬打,不计成本的作战方法。

结果一败涂地。

这一点,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长征刚开始时的“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合在一起,就成为“左”倾错误路线在军事上的三大特点。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小问题——红军长征的开始。

[板书]2.红军长征的开始。

请同学们把课本上第二段大字内容看一下,了解红军长征开始时的情况,然后复述。

[学生复述]略

[教师讲述]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到了第四次反“围剿”中失利的情况。

1934年,红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关向应等指挥下,开辟了湘鄂川黔苏区,以配合中央红军的转移和西征。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兴国、宁都、石城等相继失陷,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完全丧失。

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决定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突围转移。

21日,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湘西进军,开始长征。

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边界展开强大攻势,策应中央红军。

长征开始后,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

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把敌人的堵截部队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那么遵义会议的具体情况怎样?

这次会议后红军原有的被动挨打局面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变?

我们学习完下面的内容后就会明白的。

[板书]二、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1935.1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遵义会议的内容,概括其中的要点。

[学

[学生概括]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②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③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④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师小结]遵义会议上。

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教师过渡]同学们,遵义会议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首先表现在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取得的伟大胜利中。

[板书]2.长征的胜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对遵义会议后长征历程的叙述,并结合红军长征示意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曾经经过的省份、山脉、河流、起始和终点及在每个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

[学生看书]?

?

[学生叙述]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过半,在毛泽东的提议下,由湖南进入贵州,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河是遵义会议后首次改变被动地位的行动。

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行动,然后在云南渡过金沙江。

彻底摆脱敌人的包围。

接着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大雪山,进入草地。

出草地后,进入甘肃,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学生在回答时,教师同时写出板书]从江西、福建出发→渡过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关于飞夺泸定桥和过雪山、草地的描写,想一想,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教师讲述,同学们结合地图,了解长征。

?

?

红军长征的道路是艰难的,红军战士不仅受到敌人的阻截,而且有恶劣的自然条件这个敌人。

前进的道路可谓十分艰苦。

(下面关于飞夺泸定桥和过雪山草地的情况,请同学们自己看书,而且可以搜集这方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学生读图《红军长征示意图》。

同学们,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11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走了25000里。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教师过渡]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课本上只提了两句话:

一是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二是红军长征的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在大家看来,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还有哪些?

请畅所欲言。

[板书]三、红军长征的意义

[学生回答]?

?

[教师小结]一、长征粉碎了敌人“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

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

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三、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同学们,长征胜利的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长征是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

?

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三、作业

1.练一练:

请在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上数数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

参考答案:

走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

2.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参考答案:

湘江红军在湘江与敌人打过一场恶仗,损失惨重。

乌江红军1935年1月强行渡过,解放了贵州重镇遵义。

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次渡过,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金沙江红军在皎平渡口渡过,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科目一考试科目一模拟考试仿真考试最新试题

【篇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案例】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案例

埔上中学:

林秀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伟大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2.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作为红军战士的学生搜集长征故事,并准备上课讲述。

作为历史学家的学生课后查找红军长征的原因,作为地理学家的学生课后把长征经过预习好,准备上课讲述。

2.教师准备:

阅读教材,钻研教学参考书,结合学科专业刊物以及有关的最新研究信息和成果,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

多角度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十送红军》导入。

以红军过草地的图片为主页,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师:

出示幻灯片

1、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2.这首歌曾被用做哪部大型革命历史电视连续剧的片尾曲?

学生回答:

《十送红军》长征

师:

作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习新课:

课堂讨论:

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准备并讨论两个问题。

如果你是历史学家分析长征的原因。

如果你是地理学家分析长征的经过。

师:

作为历史学家的你,你是如何分析长征的原因?

生:

纷纷举手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给予点评。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两则材料。

师:

出示材料

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

师:

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生:

答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长征的原因。

师:

(1)王明“左”倾错误。

(2)错误的军事指挥。

(3)敌强我弱。

师:

在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8万多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

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情况。

师:

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师: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红军,请你给大家讲讲长征的经过,经过了哪些主要省份,哪几条江河,并在此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生:

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贵州→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宁。

生:

走过广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生:

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

师:

回答的很好,都能从图中找出。

师:

引导学生共同学习长征的经过,教师点击图以动态的形式显示长征的路线,已便学生加深印象,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接下来我们共同探讨在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

师:

让学生观看长征初期的情况湘江战役(看视频资料)

师:

遵义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会议内容是什么?

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生:

回答

遵义会议(1935)

解决了当时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呢?

师:

遵义会议之前,博古的左倾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

初期的失利。

如果任由他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

而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全权负责指挥军事。

实际上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后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所以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师:

1921—193514年出现了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

1935—194914年在以毛泽东为在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从胜

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加明确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毛泽东是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师:

四渡赤水这场战役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呢?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答略

师:

四渡赤水之战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在川滇黔围歼红军的计划、取得了红军战略转移中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决定性胜利,为完成伟大的长征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红军四渡赤水之战,极其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我军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

师:

出示《飞夺泸定桥》的图,由学生来说说红军当时在这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

答略

我们今天哪怕一分的安宁和幸福也是革命先烈用十分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

硝烟弥漫的战场似乎把我们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顽强,如果说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主要是与人斗的话,那么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时就是和地斗、和天斗!

接下来请一些同学说说爬雪山,过草地的情况?

生:

答略,有的讲《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的故事。

师:

指图讲述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

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让学生看有关会师的视频资料。

师:

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课堂小结

听红军长征的歌曲,讨论如果你是随军的记者,报道一下长征中的艰难险阻?

生:

①敌人的围追堵截;②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③缺少粮食给养等。

(啃树皮、吃草根、咬牛皮带等。

④战士们只好把皮带煮烂来充饥,有的甚至在前面部队留下来的人和牲口拉出来的屎中,寻找尚未消化的青稞麦,然后用水洗干净,用茶缸煮着吃。

学生回答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有一部分孩子哄笑起来,有的孩子还说:

臭死了;有的甚至做出想呕吐的样子。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为什么我们的老一辈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付出了多少心血与精力,不少革命战士甚至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老师在讲课时也挺投入的,把

红军战士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的情景描绘得有声有色,可为什么在孩子眼里对红军长征又是怎样的认识呢?

师:

同学们,让我们从七十年前的征途回到今天的课堂!

重温了长征这段历史,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先小组交流交流。

生:

答略

师: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是长征精神,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学生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师:

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当你受到挫折打击的时候,不防想想英勇的红军战士,相信你会在对比中得到一股新的力量,会更勇敢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告别了长征,送走了红军,留下的是那永放光芒的长征精神。

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播放歌曲《十送红军》。

五、教学反思:

面对与学生生活相隔甚远的长征,又基于这个教学重点,更为了孩子们有更深刻的体验,在设计教学时得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让学生搜集与长征相关的各种图片资料,既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了课外的读物及媒体,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又为课内知识的理解放缓了坡度,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为了缩小时空差距,考虑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视听作用,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开头以《十送红军》歌曲引入,使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了情感,顺利导入新课。

加入吸引学生的两个视频资料“湘江战役”和“胜利会师”,再现了逼真的场景,以凝聚学生情感,形成强烈共鸣,不仅增强学生对长征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理解并掌握长征的相关知识。

3、在引导学生共同学习长征的经过,教师运用动态的形式显示长征的路线,已便学生加深印象,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通过遵义会议前14年和后14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比较,让学生更加明确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毛泽东是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课堂讨论“如果你是随军的记者,报道一下长征中的艰难险阻?

”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看法,针对问题教师引出“今天重温了长征这段历史,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通过讨论纠正学生错误认识,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当受到挫折打击的时候,应勇敢地面对困难,“只要决心、恒心、毅力,就没有完不成、战不胜的困难”,这个环节的设计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做了很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