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2197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

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模拟生物试题解析

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粗提取DNA和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均需用乙醇

B.在添加尿素的固体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微生物均能分解尿素

C.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需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D.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答案:

A

【分析】

在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利用DNA不溶于酒精,而其他杂质能溶于酒精的原理提纯DNA;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医用或消毒常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

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

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

①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解:

DNA不能溶于酒精,而蛋白质等杂质能溶于酒精,所以DNA粗提取实验中,能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纯DNA,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A正确;在添加尿素的固体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微生物可能分解尿素,有些可能不能分解尿素,而是可以借用其他微生物分解尿素的产物,B错误;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C错误;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D错误;故选A。

2.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下。

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中四分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中

B.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该细胞能产生四种精子

C.B(b)与D(d)发生基因重组,A(a)与D(d)未发生基因重组

D.该雄性生物产生的精子中,AbD、ABD、abd、aBd四种精子比例为1∶1∶1:

∶1

答案:

D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这会导致基因重组。

解:

A、由图可知,该图所示为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该时期发生于该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中,A正确;

B、若不发生交叉互换,该细胞将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但由于基因b所在的片段发生过交叉互换,因此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B正确;

C、由图可知,基因b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基因B(b)与D(d)或A(a)发生了基因重组,由于基因A(a)与D(d)所处染色体片段未发生交换,因此二者未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

D、由图示可知,该雄性生物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而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但由于这种交叉互换具有随机性,因此所产生的四种配子的比例并不一定相等,一般情况下表现为两多两少(互换产生的配子类型较少),D错误。

故选D。

3.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极低。

科学家将细胞膜蛋白CHIP28的mRNA注入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内,72h后将其放入低渗溶液中,与未注入此mRNA的细胞做比较,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注入的mRNA在细胞中可作为翻译的模板B.推侧CHIP28蛋白借助囊泡定位到细胞膜上

C.水分子自由扩散进入卵母细胞导致其涨破D.CHIP28蛋白增大了卵母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答案:

C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水生动物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在低渗溶液不膨胀,而将控制细胞膜上CHIP28合成的mRNA注入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在低渗溶液中,卵母细胞迅速膨胀,说明水的吸收与细胞膜蛋白CHIP28(水通道蛋白)有关。

解:

注入的mRNA在细胞中可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细胞膜蛋白CHIP28,A正确;CHIP28是一种膜蛋白,其合成在核糖体进行,加工、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借助囊泡定位到细胞膜上,B正确;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极低,未注入此mRNA的细胞(对照组)在低渗溶液不膨胀,可推知CHIP28蛋白增大了卵母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水分子进入卵母细胞是在CHIP28蛋白协助下的协助扩散,C错误;D正确。

4.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科学家利用拟南芥突变体进行系列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据实验结果推测,错误的是()

拟南芥

野生型

野生型

突变体1

突变体1

野生型

突变体2

突变体2

处理方式

MS培养基

MS培养基+一定量GA拮抗剂

MS培养基

MS培养基+一定量GA

MS培养基+一定量ABA

MS培养基

MS培养基+一定量ABA

种子萌发与否

--

--

--

A.突变体1是GA受体异常突变体

B.突变体2是ABA受体异常突变体

C.野生型种子萌发时内源ABA含量很低

D.GA与ABA在此过程中有拮抗作用

答案:

A

【分析】

赤霉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萌发。

解:

A、突变体1在MS培养基上不萌发,在MS培养基+一定量GA时萌发,可知突变体1应是缺乏GA而不是GA受体异常,错误;

B、由后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突变体2添加一定量的ABA也不能抑制其萌发,说明突变体2是ABA受体异常突变体,正确;

C、野生型种子在萌发时内部激素发生变化,ABA含量降低,由野生型在MS培养基上能够萌发也可以推知其内源ABA含量很低,正确;

D、由三组用野生型作为实验材料的结果可知,GA与AB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拮抗作用,GA促进萌发,ABA抑制萌发,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进行解释、推理某些生物学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B.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

C.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D.丙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

答案:

C

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错误;丙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表面没有形成特异性抗原受体,B错误;乙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与记忆细胞,C正确;丙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不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D错误。

点评:

本题结合B淋巴细胞的转化关系图,考查人体免疫细胞的来源、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各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基因的水稻(T)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03,24h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

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外膜上[H]的传递

B.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中的基质

C.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D.喷施NaHS03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答案:

D

解:

A.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

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内膜上[H]的传递,A错误;

B.ATP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B错误;

C.对比分析(W+H2O)与(T+H2O)的实验结果可知:

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对比分析(W+寡霉素)与(T+寡霉素)的实验结果可知:

转Z基因可以减缓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C错误;

D.对比分析(W+H2O)、(W+寡霉素)与(W+NaHS03)的实验结果可知:

喷施NaHS03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反应实验结果的柱形图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①阅读题干,明确胁迫的内涵和寡霉素的作用。

②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6组的光合速率及其处理的差异,以此为解题的切入点,运用所学实验设计的原则、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7.稻飞虱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成虫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两种,长翅利于稻飞虱在水稻发育晚期迁移到适宜生存的环境。

研究人员在含糖量不同的封闭环境中饲养稻飞虱若虫(幼虫),探究种群密度对成虫翅形比例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稻和稻飞虱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B.稻飞虱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稻飞虱种群

高糖、高密度情况下迁移能力提高

D.水稻与稻飞虱在相互选择中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

A

【分析】

1、生物群落的概念:

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综合,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群落内的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包括捕食、寄生、捕食、互利共生和竞争等。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即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解: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A错误; 稻飞虱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属于生态系统最高的消费者,B正确; 由柱形图可知,稻飞虱在高糖、高密度情况下,短翅比例下降,长翅比例升高,因此迁移能力提高,C正确; 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因此水稻与稻飞虱在相互选择中共同(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和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物进化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8.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与该分裂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曲线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

B.由图2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

C.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②或③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D.图2中的甲、丁细胞都处于图1中的A∼B段

答案:

D

【分析】

分析题图1:

该物质数量在OB段为N,在BC段变成0,因此该曲线最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点之后同源染色体数目为0,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BC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分析图2:

甲是有丝分裂后期;乙是精原细胞,其中①和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②③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②、③是非同源染色体,④和②、③是非同源染色体;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

解: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图1曲线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A正确;

B、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并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即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个体为雄性个体,B正确;

C、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与染色体②或③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后期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C正确;

D、丁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B段含有同源染色体,丁细胞不处于A∼B段,D错误。

故选D。

9.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I、II、III、IV、V代表不同生物类群,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I、II、III、IV、V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该生态系统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联系是I→II→III→IV

C.经过②过程释放的能量会重新经过①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D.碳元素在I、II、III、IV、V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

C

【分析】

分析题图:

I是生产者,II是初级消费者,III是次级消费者,IV是三级消费者,V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各生物的呼吸作用。

解:

A.由上分析可知,图中I是生产者,II、III、IV是消费者,V是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

B.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链,该生态系统构成捕食关系是I→II→III→IV,B正确;

C.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重复利用,C错误;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故选C。

10.下丘脑的CRH神经元兴奋后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种含41个氨基酸的神经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研究发现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可使CRH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CRH分泌增多,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状态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

B.CRH的合成、加工需要多种细胞器协调配合,分泌方式为胞吐

C.健康人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增强对下丘脑的抑制

D.可以通过调控CRH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等方法治疗抑郁症

答案:

A

分析:

1.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传递过程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分泌到突解间隙。

CRH的合成、加工过程参与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3.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

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进而促进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机制:

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对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详解: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向另一个神经元存在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项错误;CRH是一种多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以胞吐形式分泌到细胞外,B项正确;机体内的激素调节具有反馈调节机制,当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增强对下丘脑的抑制,从而维持体内激素的正常水平,C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通过调控CRH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减少CRH的分泌可治疗抑郁症,D项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

1.区别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间传递形式的不同;2.理解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的概念、原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

11.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

C(mm)

透明圈直径:

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答案:

C

【分析】

该选择培养基上的唯一碳源是淀粉,只有能利用淀粉的微生物才能存活,微生物分解淀粉后,会产生透明圈。

解:

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由题意可知,以上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淀粉分解菌的H/C越大,说明其产生的淀粉酶分解的淀粉相对越多,可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1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是()

A.某种群A有100个个体,80种基因型,种群B有500个个体50种基因型,则A种群的基因库比B种群的大

B.某桦尺蠖种群黑色(S基因控制)对浅色(ss)为显性,基因型频率如下:

SS10%,Ss20%,ss70%。

由于树干变黑,使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深色个体每年增加10%,则第二年SS基因型变为11.5%,Ss基因型频率变为22.9%

C.某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随机交配一代后,相应的基因型频率变为36%、48%和16%,说明种群进化了

D.一个山谷中,由于山洪暴发使得某鼠群的个体被河流一分为二,这样过了很多年,结果两个鼠群大不相同,产生了生殖隔离

答案:

B

【分析】

基因频率是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其等位基因的比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解:

A、基因库是指一定时间内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拥有的全部基因,A种群100个个体80种基因型的基因数量不一定就比B种群500个个体50种基因型的全部基因数量多,A错误;

B、与第一年相比,第二年中SS占11%、Ss占22%,ss占63%,因此第二年该种群中SS的基因型频率是11%÷(11%+22%+63%)≈11.5%,Ss生物基因频率是22%÷(11%+22%+63%)≈22.9%,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亲代中A=60%,a=40%,随机交配一代后,A=60%,a=40%,种群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因此种群没有发生进化,C错误;

D、河流将鼠种群一分为二,很多年后产生了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就产生了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3.石油污染会造成某些生物的大量死亡或大量增加,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运用生物修复技术已发展成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污染治理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污染地接种经驯化的高效微生物来提高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速率。

图1表示驯化降解石油成分菌株S25A1的方法。

图2为不同N∶P对石油降解的影响。

请回答:

(1)在被污染的区域的S25A1菌能降解石油,该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增强S25A1菌株的降解能力,图中载体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___,除标出的抗性基因外,还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起点。

(3)实验中接种1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将其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该培养基中除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_。

(4)在接种2中使用接种环接种前,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对接种环灭菌处理。

(5)从图2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元素含量较高时,石油能够迅速降解。

该元素在菌体细胞内可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结构的物质组成。

答案:

(1).异养需氧型

(2).分解者(3).DNA(4).复制(5).转录(6).平板划线法(7).稀释涂布平板法(8).卡那霉素(9).灼烧法(10).P(11).细胞膜(12).核糖体

【分析】

根据微生物可以分解石油和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情况,可判断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异养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为分解者成分;在基因工程中常用质粒做运载体,简单的质粒载体必须包括三个部分:

复制区(含有复制原点)、遗传标记基因(主要是抗性基因)、目的基因插入点。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是细菌接种的常用方法;用选择性培养基选出所需要的菌种;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防止杂菌污染时贯穿实验整个过程中,不同材料需要不同的灭菌方法。

解:

(1)分解石油,石油中富含有机物,图1中培养S25A1菌过程没有隔离空气,则说明该菌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为分解者成分。

(2)图中的载体是质粒,质粒是存在于某些单细胞生物细胞中的一种环状DNA分子;简单的质粒载体必须包括三个部分:

复制区(含有复制原点)、遗传标记基因(主要是抗性基因)、多个限制酶的切点,以便目的基因插入。

图中所示的载体除了标出的抗性基因外还需具备复制原点——载体复制和转录和起点。

(3)实验室中接种和分离微生物菌种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在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形成了选择性培养基,目的是去除降解能力不强的菌株,促进降解能力强的菌株生长。

因为由图1可见,降解能力强的菌株体内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具有抗卡那霉素的功能。

(4)接种环在接种前,将接种环的环端和接种室可能进入试管的部分放在火焰上,来回烧灼法几次,以达到灭菌处理的效果。

(5)由图2可知,含P元素量越多,降解石油的时间越少。

P元素可以合成磷脂、核酸(DNA、RNA),磷脂可以参与细胞膜的合成,rRNA与蛋白质可以形成核糖体。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灭菌和菌种接种一些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叶绿体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由叶绿体DNA编码的大亚基和细胞核DNA编码的小亚基共同组装而成,其合成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酶R时,细胞核DNA编码小亚基

遗传信息转录成的RNA进入细胞质基质后指导多肽链合成;在叶绿体中,参与大亚基肽链合成的RNA中,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进行光合作用时,组装完成的酶R需ATP参与激活,光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是在________________上(填场所)完成的。

活化的酶R催化CO2固定产生C3化合物(C3-I),C3-I还原为三碳糖(C3-II),这一步骤需要________________作为还原剂。

在叶绿体中C3-II除了进一步合成淀粉外,还必须合成化合物X以维持卡尔文循环,X为________________。

(3)作为光合作用的重要成分,X在叶绿体中的浓度受多种因素调控,下列环境条件和物质代谢过程,与X浓度相关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外界环境的CO2浓度

②叶绿体接受的光照强度

③受磷酸根离子浓度调节C3-II的输出速度

(4)光合作用旺盛时,很多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绿体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tRNA

(2).类囊体(3).[H](4).C5(5).①②③(6).吸水涨破

【分析】

分析图示:

细胞核中的DNA通过转录形成RNA,RNA通过核孔出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在核糖体上进行翻译形成小亚基。

叶绿体中的DNA通过转录形成RNA,在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形成大亚基。

大亚基和小亚基组合形成酶R,催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形成C3。

解:

(1)叶绿体编码大亚基的DNA,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大亚基,在此过程中需要一种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多种tRNA(最多61种)搬运氨基酸,故需要RNA种类最多的是tRNA。

(2)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ATP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完成的。

C3-I还原为三碳糖(C3-II),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作为还原剂。

C3-I的还原产物除了C3-II进一步合成淀粉外,还有一分子的C5,以维持卡尔文循环。

(3)①外界环境的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