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2207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小题狂练24Word版含答案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系列:

小题狂练24 世界地理概况

小题狂练

随着T海峡海底隧道开通,国家间和大洲间的流通进一步加大。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铁路连通了(  )

A.非洲和亚洲B.北美和南美

C.欧洲和亚洲D.亚洲和北美

答案:

C

解析:

依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断该海峡为土耳其海峡,是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2.开凿T海峡海底隧道面临的最大的自然威胁最可能为(  )

A.寒潮B.地震

C.潮汐D.飓风

答案:

B

解析:

海底隧道一般不会受海洋表面的风、水的威胁,但易受地质因素影响,该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附近,故地震是最大的自然威胁。

[2019·江苏无锡调研]菲律宾的保和岛中部,有一大片石灰岩小丘,每逢雨季来临之前,小丘上的草干枯后变为咖啡色,酷似一大堆巧克力,因此得名“巧克力山”。

读保和岛简图,完成3~4题。

3.观赏咖啡色巧克力山的最佳时间是(  )

A.1月B.5月

C.7月D.10月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气候特征。

该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6~9月),而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是雨季来临之前,故选B。

4.巧克力山高度为40~120米,山下树木苍翠,山上却是乱草覆盖。

山上山下植被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石灰岩地貌,土层浅薄

B.山坡陡峻,水源难以保持

C.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D.山体海拔高,山上热量条件差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巧克力山为石灰岩小丘,丘上不利于土壤发育,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不利于树木生长,A选项正确。

[2019·甘肃酒泉质检]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塞布尔岛到处是细沙,不见树林。

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2米至4米。

因小岛平均每年移动100米而为人称奇。

下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

据此完成5~6题。

5.塞布尔岛是由(  )

A.板块挤压形成的

B.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

C.河口泥沙堆积形成的

D.海流挟沙冲积形成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岛屿的成因。

板块挤压形成的岛屿位于板块的交界处,而塞布尔岛位于美洲板块内部,所以排除A选项;珊瑚岛是由珊瑚虫的遗体堆积而成的,面积不大,地势低平,珊瑚虫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所以珊瑚岛大多位于热带地区,而塞布尔岛位于北温带,所以排除B选项;由图可知,塞布尔岛并不位于河流入海口,所以不可能是河口泥沙堆积形成的,排除C选项;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可知,塞布尔岛位于洋流流经的海域,海流挟带的泥沙在这里堆积,形成冲积岛,D选项正确。

6.该岛的移动方向是(  )

A.向东B.向西

C.向南D.向北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

根据大洋表面洋流的分布,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顺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该岛恰好位于自西向东流的洋流经过的海域,所以该岛的移动方向为向东,A选项正确。

[2019·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联考]下图为某区域海浪浪高等值线(单位:

米)分布图。

据此完成7~9题。

7.该图所示区域及时间最可能为(  )

A.南半球'1月B.南半球'7月

C.北半球'1月D.北半球'7月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空间定位和季节判断。

根据经度大小变化的特点可以确定图中的经度为东经度,而纬度不可能是南纬度,因为南纬25°的这个经度范围是陆地(澳大利亚大陆),由此确定此地为北半球。

根据图中海浪等值线近似圆形的特点可以确定海浪是由热带低压或台风引起的,由此确定为7月。

8.形成图示区域海浪的原因是(  )

A.西北季风B.岛屿分布

C.热带气旋D.副热带高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上题分析,海浪是由热带低压或台风引起的,即热带气旋引起的。

9.此时(  )

A.m区域降水强度最大

B.m区域东南侧吹偏南风

C.n区域风力较弱

D.n区域中心气压值最高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风向。

海浪是由热带低压或台风引起的,而北半球低气压的东南侧盛行偏南风。

[2019·青海西宁质检]如图示意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16时40分拍摄的某地农田景观。

照片中一片片直径几百至上千米的绿色圆形农田整齐地分布在黄色沙漠中,从高处俯瞰好像带纹理的老唱片,令人叹为观止。

据此完成10~11题。

10.拍摄者拍摄该图片时烈日当空,太阳光几乎垂直于地面。

该地可能位于(  )

A.北美洲西部B.中亚里海沿岸

C.阿拉伯半岛D.澳大利亚大陆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区时计算和地理位置的判断。

根据“拍摄该图片时烈日当空,太阳光几乎垂直于地面”可知,该地纬度接近太阳直射点纬度,且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左右。

里海沿岸纬度较高,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16时40分拍摄的某地农田景观”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为50°E左右,所以该地可能位于阿拉伯半岛,故C项正确,A项、D项错误。

11.绿色圆形农田是由大型指针式喷灌机旋转喷灌的,其水源位于圆心处。

该灌溉系统可以(  )

A.降低生产成本B.实施精准灌溉

C.指示环境变化D.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大型指针式喷灌机旋转喷灌主要是为了精准灌溉、节约水资源,故B项正确;大型指针式喷灌机旋转喷灌设施建设成本高,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成本,故A项错误;该农业灌溉设施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并不指示环境变化,故C项错误;该农业灌溉设施主要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源,并不能提高作物的品质,故D项错误。

[2019·100所名校模拟示范卷文综]尼加拉瓜湖是位于尼加拉瓜国境内的一个淡水湖,水域面积826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海洋鱼类(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生存的淡水湖。

该湖通过圣胡安河与加勒比海相连,尼加拉瓜计划修建经尼加拉瓜湖连接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运河(如图)。

读图,完成12~14题。

12.能解释尼加拉瓜湖有大量海洋鱼类包括大型鲨鱼生存的原因是(  )

A.海洋鱼类沿圣胡安河进入

B.尼加拉瓜湖最早是海洋的一部分

C.人类放养

D.西岸湖底有溶洞通往太平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变化。

尼加拉瓜湖为淡水湖。

海洋鱼类只适合在海洋环境中生存,尼加拉瓜湖海洋鱼类种类多,数量多,断定不是沿圣胡安河(或溶洞)进入和人类放养。

原因只能是该湖泊原来为海洋的一部分,后因地质作用,与大洋隔绝而成湖,湖水渐渐淡化,变成了淡水湖。

生息在湖里的海鱼也适应了水的淡化而存活繁衍下来。

13.尼加拉瓜湖西岸地区(  )

A.地壳运动活跃

B.陆地基岩主要为石灰岩

C.火山、地震发生概率小

D.以风力地貌最为典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特征。

尼加拉瓜湖西岸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发生概率大,以火山地貌最为典型。

陆地基岩主要应为岩浆岩。

14.若按规划线路顺利开凿了运河,运河通航后圣胡安河(  )

A.年径流量变大

B.流量季节变化更为显著

C.流速加快

D.河口处的水域含盐量增大

答案:

D

解析:

开凿完成后湖水一部分流入太平洋,圣胡安河流量变小,流速变慢,流量季节变化影响不大,但因圣胡安河流量减小会导致河口处的水含盐量增大。

[2019·济南模拟]下图中甲港口所在国家是海运大国,海运业是该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据此完成15~16题。

15.甲港口号称该国所在大洲的“南大门”,得益于(  )

A.经济腹地广阔B.港阔水深避风

C.地理位置优越D.地形平坦开阔

答案:

C

解析:

“南大门”强调的是位置优势,故C正确。

从经纬度可看出,该国是巴尔干半岛的希腊,A、D明显不符合事实,B项表述正确但与本题无关。

16.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

A.麦哲伦海峡B.霍尔木兹海峡

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答案:

C

解析:

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路线经过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

[2019·山东青岛模拟]兰萨罗特岛(13.5°W,29°N)是西班牙西南部加那利群岛中的七大岛之一,距北非国家摩洛哥西海岸只有100多千米。

该小岛种植葡萄有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

单株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半圆形石墙。

下图示意从某角度拍摄的葡萄园里的鱼鳞坑。

据此回答17~19题。

17.下列叙述符合兰萨罗特岛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A.岛上多环形的山,黑色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B.该岛夏季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C.该岛附近有寒暖流交汇,且多发海雾

D.该岛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某海岛自然地理特征。

由图示可知,兰萨罗特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岛上多环形山,但火山灰有机质含量较低,A错误;根据兰萨罗特岛的经纬度可知,该岛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沿岸又有加那利寒流流经,夏季降水稀少,B正确;该岛附近只有加那利寒流,没有暖流,并无寒暖流交汇现象,C错误;岛上干旱少雨,以耐旱植被为主,D错误。

18.图中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是(  )

A.削减风速,收集水分B.减少风蚀,堆积土壤

C.减少光照,增大温差D.汇集水汽,增加降水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兰萨罗特岛上鱼鳞坑的作用。

根据兰萨罗特岛的经纬度可知,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再加上该岛附近有加那利寒流流经,降水较少,而葡萄生长又需要水,所以鱼鳞坑的主要作用应该是集水(石墙晚上散热、自身温度较低,有利于水汽凝结,易形成露水),由于当地纬度低,降水少但蒸发量大,因此,石墙也可以减小风速,减少大风带走的水分,从而减少水的损耗,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图中风蚀和风力堆积地貌不明显,而且葡萄是在坑里种植,并不需要石墙来堆积土壤,B错误;由材料和图示可知,该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鱼鳞坑坑边低矮的半圆形石墙对减少光照作用不大,C错误;地面上的半圆形石墙无法增加本地区的降水,D错误。

19.图中半圆形石墙主要位于坑的(  )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上题可知,石墙可以削减风速,减少水分蒸发,再结合材料可知,兰萨罗特岛(13.5°W,29°N)会受到东北信风控制,所以为了削减风速,半圆形石墙应位于坑的东北方向,才能起到减弱风速的作用,故C正确。

[2019·陕西榆林模拟]北京雨燕,拥有高超的飞行能力,每年在亚、非两大洲之间穿行迁徙、繁育和越冬。

下图为借助光敏定位仪绘制的北京雨燕季节迁徙路线图。

光敏定位仪最小重量不到1g,可佩戴在小型鸟类身上,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记录环境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推测出的日出、日落时间和当天日照时长计算经纬度,进而估算鸟类的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20~22题。

20.北京雨燕迁徙征途来回都是绕道里海附近,而不是北京—南亚(或东南亚—南亚)—非洲路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和大气环流B.光照和温度

C.植被和人类干扰D.降水和河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地形和大气环流概况。

北京雨燕飞越高山和海洋会带来极大的体能消耗,因此它们选择绕过天山、喜马拉雅山脉等高海拔地区,沿途经过里海等地停歇并补充能量;鸟类在迁徙飞行当中要考虑风向,尽量顺风飞行,减少体能消耗,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A正确;结合以上分析,光照、植被、降水不是北京雨燕绕道里海的原因,B、C、D错误。

21.北京雨燕越冬地(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

B.全年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C.7月河流径流量大于1月

D.草原广布,适合发展畜牧业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非洲大陆南端自然地理概况。

读图文材料可知,北京雨燕越冬地为非洲大陆南端,地形以高原为主,A错误;全年分为干季和湿季,湿季多雨,B错误;北半球7月当地正值干季,降水少,北半球1月为当地湿季,降水多,因此,7月当地河流径流量小于1月,C错误;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广布,适合发展畜牧业,D正确。

22.下列节气中,在天气晴朗条件下,利用光敏定位仪给北京雨燕定位误差最大的是(  )

A.清明B.夏至

C.秋分D.立冬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由材料可知,光敏定位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记录环境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进而根据推测出的日出日落时间和当天日照时长计算经纬度估算鸟类的地理位置。

春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很难利用昼夜长短来判断当地的地理纬度,其他时间全球昼夜不等长,便于利用昼夜长短来确定纬度。

因此,利用光敏定位仪给北京雨燕定位误差最大的是秋分,C正确。

课时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四川成都诊断]2015年9月14~15日,一场罕见的雾霾突袭了新加坡,新加坡的空气污染指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

下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新加坡这次雾霾突袭(  )

A.与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有关

B.是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造成的

C.是邻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一带传统农耕方式“烧芭”(烧火方法开荒)形成的烟雾飘来导致的

D.“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新加坡遭雾霾突袭为背景考查形成雾霾的原因。

烟雾的消散主要和大气环流形式有关,与森林关系不大;从材料中所给信息“罕见”可以判断此次雾霾突袭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关系不大(如果是该因素造成的,那么雾霾应经常发生而不是罕见);该季节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马来半岛的污染物应该向东北方向扩散;从图中可看出,苏门答腊岛部分地区烟雾浓度较高,受盛行风影响,其烟雾吹向新加坡,即烟雾来自苏门答腊岛。

2.有关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马来半岛西侧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东侧夏季降水多于冬季

B.苏门答腊岛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爪哇岛原始雨林繁茂、草木终年常青,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D.马六甲海峡内,风浪小,雷雨多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马来半岛冬季盛行东北风,则东侧位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夏季,同理,夏季盛行西南风,西侧位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冬季。

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爪哇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原始雨林繁茂,草木终年常青,但是其土壤多是在火山灰的影响下形成的,多矿物质而不是有机质(有机质多随雨水的淋溶作用流失)。

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较少,属于赤道无风带,因而风浪小;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多对流运动,雷雨多。

[2019·湖北襄阳统考]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

表层海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

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

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②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③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④⑤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洋流。

海水在盐度升高或温度降低时,密度会增大,进而导致表层海水下沉。

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密度增大,表层海水下沉,①正确;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密度增大,表层海水下沉,②正确;降水多会导致盐度降低,密度减小,③错误;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升高,海水密度增加,表层海水下沉,④正确;地转偏向力对海水盐度和温度影响不明显,⑤错误。

综上,C正确。

4.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

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变化及影响。

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暖流对北美东部地区影响减弱,气温降低,A正确;温盐环境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欧洲西部地区降水减少,B、D错误;北海渔场处,寒暖流交汇减弱,渔业资源减少,C错误。

[2019·重庆联考]山地玫瑰是一种多肉植物,多分布在加那利群岛山地北坡针叶林下开阔地带。

这种植物的叶片在生长期展开,像一朵绽开的玫瑰;休眠期外围叶片老化枯萎,中心叶片紧紧包裹在一起,酷似未开放的玫瑰花苞。

下图为加那利群岛分布图与山地玫瑰不同时期外形照片。

据此回答5~7题。

5.根据山地玫瑰的分布特点推测,下列对其生长习性描述正确的是(  )

A.喜光热B.耐盐碱

C.忌干旱D.喜温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加那利群岛自然条件对植被生长习性的影响。

由材料可知,山地玫瑰生长在加那利群岛山地北坡针叶林下开阔地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那利群岛(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沿岸有寒流)为地中海气候,说明该植物耐旱,怕积水和闷热潮湿,生长在北半球的山地北坡(阴坡)针叶林下开阔地带,说明该植物耐阴,忌强光、酷热,遇高温有休眠现象,因此山地玫瑰的生长习性应为喜温凉,D正确。

6.山地玫瑰的休眠期最有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加那利群岛附近自然条件对植被的影响。

根据上题解析可知山地玫瑰生长习性为怕强光、酷热,遇高温季节则会出现休眠现象,该地属地中海气候,每年7~8月炎热少雨,光照充足,应为休眠期,C正确。

7.一天内,下列时刻(北京时间)加那利群岛山地玫瑰生长区光照强度最大的是(  )

A.5时B.21时

C.9时D.12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

由经度可知该地约为西一区,光照最强时为地方时12时,此时东八区(北京时间)时间为21时(12+9),B正确。

[2019·重庆市诊断]巨大的数据计算需要高效能的数据处理中心,一般的数据处理中心要消耗3瓦特的能量来供电和冷却,才能产生1瓦特用于计算。

Facebook在瑞典北部的A地建立了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它离北极圈非常近(如图所示),该社交网站每天要处理3.5亿张照片、45亿个“赞”、100亿条消息。

据此完成8~9题。

8.与该网站在美国本土的数据处理中心相比,上述瑞典数据处理中心供电、冷却与计算的能耗比为1.041,其独特优势是(  )

A.基础设施完善B.网络人才充足

C.有丰富廉价的水能D.日均气温较低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特征。

瑞典北部的纬度明显高于美国本土,气温低,可以减少数据处理中心因冷却产生的能量消耗,故选D。

9.该网站还计划在美国玉米带北部的艾奥瓦州设立类似数据处理中心,则其主导区位优势为(  )

A.交通便利B.市场广阔

C.风能丰富D.距离较近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产业活动的区位选择。

数据处理中心通过宽带传输数据,与交通运输条件关系不大;只要宽带条件满足数据传输需要,数据处理中心与用户集中地区之间的距离对数据处理中心的选址影响不大;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玉米带北部的艾奥瓦州,地势平坦,风能资源丰富。

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2019·湖南株洲模拟]干栏式建筑是指在木(竹等)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以及东南亚,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部和西伯利亚、日本等地也有类似的建筑。

在这些地区形成这样的建筑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下图示意两个不同地区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干栏式建筑设计建造的主要目的是(  )

A.泰山站—防潮湿B.泰山站—防积雪掩埋

C.傣家竹楼—防地震D.傣家竹楼—防洪水淹没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泰山站所在的南极地区冬季时降雪量大,积雪厚度大,若建筑物位置较低,容易被积雪掩埋,故采用干栏式建筑;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且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度较大,为了适应崎岖的地形和防潮,当地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11.西伯利亚地区干栏式建筑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防寒B.防潮

C.防风D.防冻土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冻土广布;夏季,气温上升,地表经常积水,形成沼泽。

故这里的建筑应适应当地寒冷、冻土和沼泽广布、湿度大等特点。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河北唐山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一队登山运动爱好者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图b)出发,乘车沿崎岖山路历经近5小时到达威尼坎加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徒步登山。

沿途景致优美,附近可见高耸的雪山,徒步约10千米后到达海拔5050米的彩虹山(图a),一名队员站在蓝天白云下享受被“彩虹”包围的感觉,且面向正北拍照留念。

(1)简述彩虹山地貌景观近年来才被人们发现的原因。

(6分)

(2)指出彩虹山的地质构造,并推断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8分)

(3)判断登山队员拍照时当地的大致时刻,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1)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类活动较少;(海拔高)曾被冰雪覆盖;受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冰雪融化后才被发现。

(2)地质构造:

褶皱(背斜)。

形成过程:

当地早期为沉积环境,长时间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后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再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

(3)大致时刻:

当地时间大约15时左右(13:

30~15:

30)。

通过登山队员的影子确定太阳方位为西北;拍照日期为5月1日,且影子较短,故判断此时大约为15时左右较为合理。

解析:

(1)题,成因类问题一般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

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彩虹山地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地处低纬度的热带地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类活动较少,不易被发现;且据材料可知,彩虹山海拔为5050米,曾被冰雪覆盖;后受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冰雪融化后才被发现。

(2)题,据图a可知,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构造。

该处地貌的形成应从内外力共同作用分析。

据图可推测该地岩石为砂岩,属于沉积岩,说明当地早期为沉积环境,长时间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然后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再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

第(3)题,据材料可知,该队员面向正北拍照留念,由图中影子的方向位于东南方向(与正南夹角约为45°),可确定太阳方位为西北方向(与正北方向夹角为45°);5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当地地方时为12:

00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而此时太阳大概位于北偏西45°,因此,可判断此时刻约为下午15时左右。

13.[2019·湖北荆州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匹兹堡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基地,有“世界钢都”之称。

20世纪70年代匹兹堡钢铁工业由盛转衰,经济发展一度面临危机。

面对危机,匹兹堡通过经济复兴计划,将经济转向教育、旅游、贸易等服务业和以医疗、电子、智能机器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下图为匹兹堡位置简图。

材料二 鞍山是东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

下图示意鞍山钢铁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煤炭、铁矿的来源地。

(1)简述匹兹堡经济一度面临危机的可能原因。

(6分)

(2)匹兹堡与鞍山均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试分析两者工业区位的异同点。

(8分)

(3)匹兹堡是美国钢铁设备、技术与服务的核心源地,其市场面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