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2298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5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AgNO3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铜粉,充分搅拌并静置足够的时间后,溶液的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已知重物与前、后溶液均不发生任何反应,对于F1和F2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B.F2<F1C.F2>F1D.F2=F1

2.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具有规律性的知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B.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C.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钴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是(  )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

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

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氧化钙放入水中,液体温度升高

6.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镀膜.废旧电子产品上的黄金通过某种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种金属,即可回收.对黄金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和回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

B.回收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可以选用铜

C.回收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硫酸

D.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化合反应

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棉花和羊毛

D.用过的菜刀用抹布擦干防止生锈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光亮的铜丝插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导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

D.铁丝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9.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

X>Y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Y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

X=Y

10.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B.“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

C.通过高炉炼得的铁为纯铁

D.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

11.某电镀厂的电镀液中含有金盐,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技术人员制作了如图的“吸金球”,“吸金球”是装入一些“吸金”物质的纱袋,把“吸金球”浸入电镀液,能“吸”出盐溶液中的金,据上所述,“吸金球”中的“吸金”物质可能是(  )

A.活性炭(C)B.磁石(主要成分是Fe3O4)

C.铁屑(Fe)D.胆矾(CuSO4•5H2O)

12.“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铁锅应用了铁的导热性

B.金属银可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C.金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D.焊锡(锡铅合金)比锡熔点低

13.下列四种金属中,不能与其它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

A.银B.铁C.锌D.铜

14.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

甲+乙→丙+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甲是镁,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B.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若丙、丁分别是化合物和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若甲乙质量均为10g,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是20g

15.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

A.

B.

C.

D.

1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得到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关系(见图).请根据图象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

Al>Mg>Fe>Zn

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Al>Zn>Fe

C.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

Al>Mg>Fe>Zn

D.Al、Mg、Fe、Zn四种金属与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比: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7.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述,意思是可溶性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例如CuSO4+Fe═Cu+FeSO4

(1)CuSO4的物质名称为      ,其溶液的颜色为      ;

(2)铁属于      (金属、非金属);

(3)FeS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4)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18.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在空气中      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      (填“大”或“小”).

(3)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      (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C.硫酸铜溶液

(4)硫酸和盐酸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铜与另一种金属M的混合物(M可能是Al、Fe或Ag),在该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M不可能是      ,待反应完成后      (填实验操作方法),得到铜和滤液,在滤液中加入锌片,其表面有一层黑色物质,则M是      .取一定量的原混合物投入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对反应所得溶液和固体推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有M的离子B、固体中一定有Ag和CuC、固体中一定有AgD、溶液中一定有Ag+.

20.已知镉(Cd)的金属活动性与铁、锌相近,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

(1)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发生剧烈燃烧,化学方程式是      .

(2)将镉丝插入下列溶液有明显现象的是      (填序号).

①NaCl溶液②HCl溶液③AgNO3溶液④NaOH溶液

(3)镍镉电池应用广泛,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将废旧镍镉电池中回收镉的一种方法如下:

步骤1:

将废旧电池破碎成细颗粒后培烧,将镉转化为氧化镉(CdO);

步骤2:

将含氧化镉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至1200℃,可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

步骤2中氧化镉变成镉的化学方程式是      .

21.向CuSO4和Zn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一定有      ,所得滤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质量相比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任写一个).

22.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含有金属镍(Ni),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

分析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镍((Ni)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      (填“不变”、“升高′“降低”).

23.金属材料应用广泛.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铁      .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可用稀硫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阻止铁锅生锈的措施之一是      .

24.向硝酸银、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A和滤液B.

(1)若向滤渣A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A中一定有      .

(2)若向滤液B里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B里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密度最小的气体.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小丁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的红色褪去了.请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条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      .

(3)请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      .

(4)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6.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      .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

剩余固体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      .

27.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1)酸菜等酸性的食物不宜用铁质器具长期盛放,因为      .

(2)为减缓海水对铁质海轮外壳的腐蚀,制造海轮时,会在海轮船底四周镶嵌比铁更活泼的金属.下列金属适宜船底镶嵌的是      (填选项).

A.Pb(铅)B.CuC.Pt(铂)D.Zn

(3)对铁“发蓝”处理,其表面将形成致密氧化膜而有效避免腐蚀.

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原因是      .

②“发蓝”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式中X的化学式为      .

36Fe+4NaNO2+9NaNO3+26H2O=12X+13NaOH+13NH3↑

③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该零件“发蓝”处理效果      (填“好”或“不好”),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8.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是      .

(2)在操作b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      .

(3)写出流程中固体的成分      (写化学式),写出加入过量A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加入适量B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9.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老师拿来了三种外观酷似金、银、铜的样品,同学们对样品进行以下探究:

①用锤子砸“金”,样品粉碎;

②加入稀盐酸:

“金”和“铜”没有现象,“银”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测定密度:

“金”4.9g/cm3,“银”7.1g/cm3,“铜”7.5g/cm3.

④查阅几种常见金属的密度,如下表:

金属

密度(g/cm3)

19.3

10.5

8.9

7.9

7.1

(1)根据以上探究,确定“金”是假的理由有哪些?

推测“银”可能是什么金属,依据是什么?

(2)已知“铜”只有表面镀了一薄层致密的铜,内部是锌.若不粉碎“铜”,选用稀硫酸和锌粉,测定一定质量“铜”样品中铜的质量,设计实验方案.

30.某合金由铝、铁、铜三种金属组成.现要测定一定质量该合金中铝的质量.设计以下流程并实验.

(1)通过以上实验也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判断依据.

(2)为什么要向合金粉末中加人适量的稀硫酸?

(3)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称量上述流程中哪些物质的质量?

如何确定铝的质量?

 

广东省中山市2016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AgNO3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铜粉,充分搅拌并静置足够的时间后,溶液的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已知重物与前、后溶液均不发生任何反应,对于F1和F2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B.F2<F1C.F2>F1D.F2=F1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学科交叉型.

【分析】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排开的体积有关.

【解答】解: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密度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减小,因此弹簧秤的示数变大,即F2>F1.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和物理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要注意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2.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具有规律性的知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B.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C.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

B、一般情况下含碳的物质完全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

C、难溶于水的氧气、氢气、甲烷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从碱具有的共性考虑.

【解答】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如Fe、Zn、Mg等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银、铜等不能与酸反应;

B、一般情况下含碳的物质完全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如碳、一氧化碳等;

C、难溶于水的氧气、氢气等,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而且可以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气体;

D、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就是碱,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故选A.

【点评】本题是综合性的题目,需要同学们对初中的化学知识有较为系统的掌握.

 

3.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钴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是(  )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

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

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化学式给物质命名;

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钴元素的化合价;

C、根据题意,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够和盐酸反应,判断反应;

D、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答】解:

A、CoCl3读作“氯化钴”,故A说法错误;

B、CoCl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说法错误;

C、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够和盐酸反应,说明Co位于氢前,因此Co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铜不能和CoCl2溶液发生反应,故C说法正确;

D、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33.3%,故D说法错误.

故选项为:

C.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可以依据题目的信息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A、根据铝的自我保护分析;

B、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C、根据离子的结构特点分析;

D、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解答】解:

A、铝制品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锈蚀,而铁表面已形成疏松的氧化物薄膜,随着时间的进行,还会进一步锈蚀,故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属于不同物质,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如Li+最外层就只有2个电子,故错误.

D、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可以从一般到一般;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氧化钙放入水中,液体温度升高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进行分析;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铜排在铝之后,不会置换出硫酸铝中的铝,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结合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故B正确;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C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D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反应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需要注意在描述物质现象时,必须是感官可以感受到的,如鼻子闻到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等.

 

6.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镀膜.废旧电子产品上的黄金通过某种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种金属,即可回收.对黄金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和回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

B.回收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可以选用铜

C.回收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硫酸

D.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化合反应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最后面,活动性很差,在空气中不能被氧化,铜和氢都是排在金的前面,因此铜能置换金出来,但金不能置换氢出来,即金不会溶于稀硫酸,回收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解答】解:

A、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最后面,活动性很差,在空气中不能被氧化,故A正确;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金前面,所以,铜可以把金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正确;

C、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金不会溶于稀硫酸,故C正确.

D、制取金的单质,说明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D.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金属与酸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的理解;重点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排列及应用

 

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棉花和羊毛

D.用过的菜刀用抹布擦干防止生锈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

B、根据硬水加入肥皂水不易产生泡沫,软水加入肥皂水容易产生气泡分析;

C、棉花属于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根据二者的性质进行区别;

D、根据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

A、用钢丝球在洗去铝锅内脏物的同时,也会刷去表面的氧化铝薄膜,故A错误;

B、硬水加入肥皂水不易产生泡沫,软水加入肥皂水容易产生气泡,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故B正确;

C、棉花属于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在火中灼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蛋白质,故C正确;

D、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用过的菜刀用抹布擦干防止生锈,故D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的判断,通过该题,对一些操作不当的做法需要引起注意,加以修改.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光亮的铜丝插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导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

D.铁丝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呼出气体的成分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

B、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而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故B错误;

C、人体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显酸性,能够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C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错误.

故选项为: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9.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