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25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docx

静海六小二十年回顾

前言

1993-2013,时光荏苒,匆匆而过。

20年的风雨沧桑,薪火相传,步履铿锵。

20年的春华秋实,滋兰树蕙,桃李芬芳。

回眸静海六小的办学历史,几次扩建,几经辗转艰难曲折。

回眸静海六小的办学历程,

让我们一起走进静海县第六小学20年,去解读学校的昨天与今天,去聆听一曲凤凰城里的教育之歌——

静海县第六小学

 

【学校简介】

静海县第六小学建于1993年12月,座落在静海镇旭华道西侧东五里村,是一所教育局直属小学。

1997年和2004年两次进行了扩建,2010年被县教育局定为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7342平方米,建筑面积6583平方米,绿化面积3800平方米。

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173人,其中外来人口子女719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1.3%。

教职工7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小教高级教师59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2人。

学校过去基础薄弱,校舍简陋,基本设施明显不足。

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化学校发展的需要,在上级部门关心支持下,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对校舍进行加固维修,改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建设做到了“五化”,即净化、绿化、美化、规范化、教育化,达到了四季常绿,三季见花,景色宜人。

2011年,学校新添各种教学仪器设备5803件套,配备图书32002册,生均28.5本,全部达到或超过市颁标准。

图书阅览室每天向学生开放,借阅覆盖率100%。

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质的飞跃。

在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逐步确立了“享受快乐童年,放飞美好理想”的办学理念。

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力求让学生从小享受到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的兴趣活动、愉悦的学习生活、高尚的道德情操,兴办优质教育,为人生发展奠基。

积极倡导“尚美、求实、勤奋、进取”的校风,“严谨、爱生、和谐、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合作、互动”的学风。

在“勤勉、明礼、诚实、奋进”的校训指导下,努力实现管理优化、环境优良、校风优异、育人优质的办学宗旨。

 

办学思想

管理优化环境优良校风优异育人优质

办学理念

夯实基础抓特长巩固成果创特色和谐发展上水平

办学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生发展奠基

办学目标:

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

奋斗目标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创建一流学校兴办优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办学特色

快乐教育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校风:

尚美求实勤奋进取

教风:

严谨爱生和谐创新

学风:

乐学善思合作互动

 

静海六小校歌

静海六小校歌

 

静海六小校徽

 

一、历任书记、校长简介

学校主要领导简介

边昭臣,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毕业,小学高级教师,自1993年12月至2005年3月任静海六小党支部书记、校长。

建校以来,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品德优良,知识扎实,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遵循“全员育人,发展特长,教研先导,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

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学校从传统的教学思想转到现代教育思想上来,坚持三个面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实践“质量是兴校之本”的管理宗旨,把培养21世纪优秀人才作为学校的努力方向。

曹广海,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毕业,高级政工师,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任静海六小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在学校坚强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学校制定了许多具有前瞻性教育教学目标,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

努力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提倡广大教师在实践反思中找到自我,在互助互励中发展自我,在专业引领中实现自我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以少先队为龙头,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开展各类生动有趣的活动,把幸福的童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赵作柱,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毕业,小学高级教师,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任静海六小校长,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任静海六小党支部书记。

坚持以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和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确立了“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的办学理念。

立足第六小学实际,以创建市级示范小学为目标,加快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设施建设,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实施新课改为主题,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师资队伍及教风、学风建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完善学校的办学特色。

蔡金英,女,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

教师,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任静海六小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学校坚持“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为教师终身成长铺路”,秉承“夯基础,改善教育设施,固根本,提高教师素质,抓关键,深化素质教育,添后劲,推进教育科研”等办学措施,不断强化发展、责任、质量、教改意识,追求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教育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良好的形象影响人。

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将学校办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队伍优良、管理科学、质量扎实的教育现代化小学。

戴文江,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自2010年3月至今任静海六小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校将一如既往的秉承学校创新铸灵魂、质量如生命、人才立根本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实现学校持续稳健的发展,学校还实施德育为首、诸育并举,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的兴校战略。

同时在师德建设、师资建设、校本研修、校园文化建设、课题实验、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领导关怀暖人心

历任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校指导工作,调研教育改革与发展、经费投入与管理、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

每学期教育局领导都到校了解指导开学工作,对学校的督政资料进行详细的审阅和检查、询问,有时还走进了办公室和教室,察看办公环境、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

2012年5月26日,静海县委常委、静海县人大主任高凤阁、张忠芬、杨广才等副主任及部分人大代表一行四十余人深入静海县第六小学调研教育工作,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周士华、局长孙开祥、副局长辛长宏等陪同并参与调研。

各位领导通过查看综合楼、校史室、美术书法作品展室及各功能教室,听取学校老师讲解、汇报,详细了解了学校基础设施、生源情况、安全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

调研中,高主任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如何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工作效益提出指导性意见。

同时希望学校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学习,刻苦训练,致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能精良的优秀教师队伍;认真研究,勤奋工作,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她看到整个校园清新整洁,书香满园,处处挂着师生们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还有各种布置精美的宣传板报,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表示肯定。

高主任强调指出一定办好现代化新型学校,使学校教育得到均衡、和谐、科学发展,让广大外来务工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走进第六小学,赫赫醒目的办学理念“夯实基础抓特长巩固成果创特色和谐发展上水平”,令人振奋。

这二十一个字是全校师生追求的座右铭,更是静海六小人打开历史文化之门的金钥匙。

校园是无声的力量,走进校门,你会立刻感到扑面而来的生机与活力:

宽敞整洁的教室充满人文、书香的气息;教室内外走廊过道的名言、警句潜移默化的陶冶着孩子的品行;设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成为学生拓展真知的舞台;平整干净的校园场地,活跃着孩子们矫健的身影;生机勃勃的鲜花绿树在微风中向师生频频点头……清晨,书声琅琅,孩子们迎着朝霞认真阅读,尽情地享受着美文诵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与财富。

黄昏,夕阳沉暮,孩子们踏着余晖与阳光锻炼,尽情地挥洒着自由与欢乐。

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会感到校园每地、每处都别具匠心,似乎每景每物都在说话。

精心安排校本课程,全力打造书香校园。

学校举办一年一届的“书墨飘香伴我行”读书征文绘画等活动,推行课前10分钟美文颂读,开设阅读课,开辟了读书专栏,开展了读书演讲和作文竞赛,所有这些,都为校园生活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活力。

打造绿色校园,“用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正在悄然形成。

 

二、改善条件换新颜

静海六小过去基础薄弱,校舍简陋,布局零乱,基本设施明显不足。

为了适应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自2011年以来,静海六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下,先后投资400多万元,用于校舍加固维修和功能提升,修建了高标准塑胶操场,翻建了围墙、修建了大门和高标准水冲厕所,硬化了路面,铺设了面包砖甬路,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达到了四季常绿,三季见花,景色宜人。

学校添置了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全部达到或超过市颁标准。

沐浴着科学发展观的春风,静海六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走进静海六小的大门,展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宽敞的马路,葱绿的柳树,丰富多彩的版面橱窗,新建筑的几何型大花坛,幼儿园的各种设施,都显示着静海六小翻天覆地的变化。

放眼望去,粉妆一新的教学楼上,醒目的校训,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绿树鲜花,,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校园环境典雅幽静,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幢幢楼宇,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舒心宜人。

教室里、楼道里、校园里,到处张贴着名人名言、警示标语——这一切,都向我们昭示着静海六小的巨大变化;这一切都向我们印证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独到的办学新理念!

近几年来,学校确立了“以师生发展为本,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尝试养成教育,树立自信心的办学理念。

形成了清晰的办学思路:

抓管理,创和谐校园;抓教育,创文明校园;抓安全,创平安校园。

形成了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点突出。

具有创新实践,终生学习能力的学生为目标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以集体备课、专题研究。

教学反思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形成了以德依法治校,追求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管理的学校管理模式。

,走特色办学之路,努力打造静海六小教育品牌学校。

这一科学合理的定位,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精英教育、应试教育模式,走向了面向全体学生、特色办学的大众化教育。

学校大力投资,购置了音体美器材,增加了教学场地,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参与,走向生活,走向科学,走向大自然。

绿树、鲜花、草坪,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匠心独具。

树木婀娜,月季飘香,翠绿的松柏枝繁叶茂。

百花齐放,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绿化、美化、香化、净化。

它不仅给师生以美的享受,更是陶冶学生美好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隐性教材。

教学相长结硕果

六小人深刻地认识到: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兴衰成败。

为此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在全校教师中精心选拔了12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学校以建设教育智慧的“学习型团队”为目标,建立规范的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通过聘请专家讲座,选送教师到上海、北京及山东参加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以“健康快乐智慧责任”为核心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师队伍。

静海六小的教师终把教师誓词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他们忠于教育事业,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外来务工子女,为他们构筑迈向成功的基座。

在教师素质培养方面,通过政治学习、学习先进人物等方法加强师德形成;“知识渊博,教艺精湛,乐于奉献,关爱学生”,是静海六小教师的真实写照。

县级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40多人次。

静海六小汇聚了一支德才兼备、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静海六小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管理为核心,深入做好“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为此,学校围绕市级“十二五”《小学中段四环节教学模式研究》规划课题,制定了《静海六小四步教学模式课实施方案》。

从抓实三课活动入手,抽查常态课,研究典型课,展示优秀课。

学期末,进行了各学科“四步教学法”模式课竞赛展示,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六小特别注重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在进行研讨时坚持“集中讨论——资源共享——个人微调”的原则,做到了既充分发挥教师的合作劳动精神又尊重教师个性特点,既融合教师个人的智慧,又突显集体协作的力量,确保每一堂课教育教学质量的达成。

在业务能力培养方面,经常组织赛课、听课评课等提高教师基本素质,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育教学信息的采集与学习,名师成为其追求的标准;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摇篮,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通过进行“诊断式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上公开课、举办“名师引领”讲座、成立“名师工作室”等活动,整合名师优势,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

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实现“一年入门,两年合格,四年成为骨干,六年部分教师成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的培养目标,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老师作指导,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从备课,研究教材、教法、课堂教学,课下辅导等多方面进行指导点拨,引领他们快速成长。

学校多次邀请了县教研室小学各个学科的教研员来校指导课堂教学。

近几年来,学校二十八人次在国家级教学大赛中获奖。

其中,2010年陈玉娟老师、2012年杜金彩、杨静等老师获国家级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王艳玲等25位老师在市级基本功、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85篇论文分获国家级和市县级奖;两位教师参加了县级265骨干教师培训,一大批教师成为县级教学骨干。

学生小科技、小发明活动中,十一人获市级和县级奖励。

在全国“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系列活动中,三人获国家级一、三等奖,56人或县级奖励。

2012-2013学年度在教育局举办的“与众不同的我”和“我爱我校”征文评比中,我校有482篇征文获奖,获奖数量、获奖率均居全县各中小学之首,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素质教育铸辉蝗

一、启迪文化谱华章

静海六小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走外部条件的优化和内涵式发展并重的改革之路,以“一训三风”建设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尚美求实勤奋进取”的校风,培养“行不言之教,授有为之业”的教师和“见贤思齐、博文约礼”的学生。

     如何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完美结合,是学校谋求快速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六小学的思路极其清晰,每个阶段的每个步骤都准确地圈定了学校发展的重点。

     学校第一阶段的现代化硬件建设已顺利而高标准完成,并且通过市级验收。

现在校内设施一流,塑胶跑道、乒乓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场馆规格不凡,美术室、音乐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班班通的配套设备也按期到位。

     在此基础上,第六小学在建设现代化达标校两周年之际,着力营造富有传统内涵和现代气息完美结合的的校园环境氛围。

学校以“经典诵读”为主轴,《三字经》、《弟子规》张挂在楼道墙面上,《论语》名言,散放在草丛中、花影下。

学生们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既生“贤”德,又滋“博”养,年轻而现代的校园因此而显现出她的厚重典雅。

而读书阅览室的“快乐读书吧”,更成为了学生们课间的最爱。

三万多册图书陈列在这儿,任学生自由翻阅,“书海泛舟”已定格成六小学子的一幅生活图景。

这里是书香飘逸的学园,

这里是传承文明的乐园,

这里是培育英才的摇篮,

这里是成就未来的殿堂。

二、校园艺术节是学生精神文化的大餐、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借校园艺术节的平台,让高雅艺术播洒校园,滋润学生的心田,在六一来临之际,学校每年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开展红歌演唱、才艺展示、演讲比赛、体育活动、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富有创意的活动,展示了学生的才艺,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幅幅美术作品,一件件手工制作,栩栩如生,耀眼夺目。

重大节日举办文艺汇演,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技能及表达能力。

宏大的演出场面,激人上进,立志奋发。

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脸、婀娜优美的舞姿,清澈悦耳的歌声,展示了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生龙活虎的春季运动会,飒爽英姿,比出了技巧,赛出了友谊。

学校还十分重视安全管理及教育,每逢大课间及放学,楼梯间、校门口安排专人值班,既防止踩踏事件发生,又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

召开主题班队会,加强安全教育,同时还开展了“交通法规知识”“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等讲座,组织了“防震减灾”“防空自救”等演练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为落实“我运动、我快乐,我参与、我健康”的师生运动理念,学校相继开展了系列“阳光体育”活动如:

春季运动会、精彩大课间、校园足球、排球、会操比赛等活动,全员参与,丰富了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锻炼了大家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几年来,学校组建了田径、蓝球、乒乓球、足球等训练队,并于每周二、四下午进行训练。

特聘著名书法家刘志莉每周二来校为书法小组的学生进行辅导,形成了我校特色教育的新亮点。

规范到位的“新武术操”、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深受学生欢迎的乒乓球传统体育项目、隆重的学校春季运动会,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的理念落到实处。

在2012年的县体育节暨田径运动会上,学校获得全面丰收,三人破县运会纪录,以104.5分的成绩取得了小学乙组第二、团体第七的好成绩,被评为“体育成绩进步奖”;学校方队在开幕式上,展示良好精神风貌,被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捧起了两个奖杯,抱回了两块奖牌。

短短一年,六小实现了体育工作质的飞跃。

为推进艺术教育,我校积极参加了静海县26届学生艺术节和天津市中小学文艺汇演活动,各种活动与竞赛,展示了学校学生的新风貌与高素质。

 

【爱心助学】我校是一所外地务工人员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管理中发现,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比较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影响比较突出。

经过学校的领导、教职工代表商议决定,在校内开展爱心捐助活动,设立爱心基金,建立长期的帮扶机制。

程序严格规范。

申请资助的学生于学年第一学期初向学校提交困难申请,填写《第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表》。

学校对困难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

实行班主任首次审核,年级组长、政教处再次审核认定后,交校长签字审批。

受资助的学生名单公示三个工作日,如无异议,学校最后确定困难学生资助名单。

由学校爱心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每名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交由学校教职工大会通过。

学校按通过的困难学生名单发放困难资助资金,由监护人签字领取,并公示三个工作日。

建立健全学校困难学生档案,档案每年核定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资金来源。

教师自愿捐款。

社会捐赠。

资金管理。

捐赠资金一律由学校总务处统一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严禁专款他用,确保资金真正放到贫困学生手中。

对师生及社会各界的捐款学校将张榜公布。

通过家长学校,以家校联动的方式大力宣传爱心捐助活动的目与意义,以此激发全体家长关心学校、关心教育的热情,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力献策。

保障措施。

成立爱心捐助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与责任。

对困难生的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定期了解困难生的家庭情况,及时调整。

加大此项工作的评价权重,对弄虚作假者,学校要严厉追究其责任。

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此项工作的健康有效开展。

活动时间安排。

一年至少做两次活动,一次是在春节前期,一次是在六一儿童节。

爱心助学工程得到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响应。

2012年12月20日启动了爱心助学工程,第一次筹集到捐资五千八百元。

12月28日这批助学基金发放到15名贫困学生手中,每人300元。

该活动在静海电视台和天津广播电台生活频道各播出和报道了两次。

 

结束语

光阴荏苒,薪火传承。

伴随着静海经济高速发展的静海六小已走过了她20年的风雨历程。

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息。

人才物事,当入华典。

我们不能忘记先贤筚路蓝缕之苦辛,不能忘记几代六小人的光荣与贡献,不能忘记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不能忘记四方校友、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

立本求真,以启后人。

我们领受了昨天的痛苦和欢欣,既为今天的拼搏磨砺出了几多成熟,也为未来的发展中增添了几许厚重。

流连回顾,抚摸品味,无论是奖杯、奖状,还是实物、照片,都将激励我们高擎创一流教育之大旗,肩负起继往开来之重任,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同心共进!

曲折20年,进取20年,经典20年!

岁月更迭,风雨沧桑,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息!

 回首往昔,我们一路艰辛勇开拓;放眼今朝,我们与时俱进谱新篇;极目未来,我们志存高远创辉煌。

静海六小是一只浴火的凤凰,披着璀灿的霞光,向着更高远的目标翩舞翱翔。

曲折20年,进取20年,辉煌20年,经典20年!

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文明的传承绵延不息。

我们无暇陶醉在历史的功劳簿前,我们不屑端坐在昨天的荣誉台上。

“励其志,磨其锋,振中华,美家乡,希望之光璀灿明天。

”——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里,静海县第六小学的全体师生将再接再厉,以夸父逐日的执着信念,和着改革的脚步,迈出坚定而稳健的步伐,朝着更高、更远、更新的目标奋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

静海六小的明天会更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