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26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1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市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由于市场全球化、经济区域化、经营跨国化,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1998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30亿美元。

据估计,到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量将达到2000-3000亿美元,到2002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8500亿美元以上。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文件。

1996年6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提出了“电子商务示范法”蓝本,为各国电子商务立法提供了一个范本。

1997年4月,欧盟提出了“欧盟电子商务行动方案”,对信息基础设施、管理框架和商务环境等方面的行动原则作出规定,以促进发展欧洲的电子商务,提高欧盟的全球竞争力。

1997年7月,美国政府发表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文件,克林顿政府将INTERNET的影响与200年前的工业革命相提并论。

1998年11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电子商务是会议议题之一。

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上就电子商务问题发言时说,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其应用推广将给各成员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

我国国内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

从行业上看,交通部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交通部EDI示范工程”,包括上海、天津、青岛、宁波四个港口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既所谓四点一线)。

1998年开始向包括X市在内的十几个港口全面推广;

外经贸部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经贸部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全国库存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中国电子行业信息网商贸子网等也纷纷启动。

从地区上看,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大连、福州等地也都已经开展此类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框架”由国信办牵头组织编制,现在已经完成第二稿,估计很快将正式颁布。

多年来,X市在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管理和商务活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开展了不少电子商务的探索,已经具备一定的开发应用基础。

我市“金卡工程”和“缴费一卡通”的成功充分说明X市是完全有能力在信息化工作上走在全国前列。

我们应该果断地抓住机遇,发挥我市计算机应用基础好、地域不太大,地方政府协调力度大、又有国家赋予的立法权等等优势,尽快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构筑优良的电子经济应用环境,为我市的二次创业打好基础。

1.2目标分析

1.2.1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X市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总目标是:

参照《中国电子发展商务框架》和国家“金关工程”和“金贸工程”的统一规划,结合X市地区具体情况,建设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在经贸活动各主要环节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建设一个高可靠、高效益、低成本、国际化的经贸电子商务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先进、安全、高效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

1.2.2商务活动分类

在商务活动中可将参与者分为政府部门(Government)、企业(Business)、消费者(Consumer),按照参与方的关系可将商务活动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BtoB:

通常的企业间贸易行为、购销、广告、供应链;

BtoG:

企业与政府间的行为,如申请许可证、报关、报税;

BtoC:

企业与消费者间的行为,如广告、消费、支付、服务;

GtoG:

政府各个经济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如贸发委签发的许可证到海关监督使用。

其中政府部门的管理行为规范和制约着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

1.2.3电子商务发展宗旨

电子商务的开展一方面要推动企业充分利用新技术对其原有作业模式进行整合改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可使企业面向全球市场,开拓新的商机,扩大企业商务活动空间。

X市电子商务平台作为X市信息港的重要基础设施,着力于改善我市经济活动环境,为企业、消费者、政府部门服务,改善我市投资环境。

1.2.4X市电子商务中心的定位

X市电子商务中心将作为X市电子商务平台的主枢纽单位,负责X市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运行、管理。

采用先进有效的技术方式将企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消费者联系起来,实行会员制而又面向全社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中心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电子商务增值服务。

在企业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商机而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电子商务中心通过提供服务而获得自己的直接经济效益。

1.3系统建设基础情况分析

1.3.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邮电通信网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X市的通讯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市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一个先进的立体式电信网(电话本地网、移动通信网、数据通信网、图像通信网、支撑网等)和技术含量较高的邮政通信网。

此外还建成x.25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DDN)、卫星通讯网、ISDN网等数据通信网。

并建成SDH本地网6个节点速率达2.5G/s,形成了本地、省内和省际高速数字传输网络,从而为我市的网络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96年4月,我市顺利加入中国国际互联网(chinanet)。

富有本地特色的信息服务平台“X市公用信息服务网络(XiamenNet)”也已经顺利开通,它可应用于各种形式的在线信息发布和交互式网络应用,向公众提供比ChinaNet更为质优价廉的经济、教育、法规、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公众信息服务。

(2)、有线电视网(CATV)建设

X市有线电视网于1993年3月开始建设,到1996年,共投资4100万元,铺设光纤1800芯公里,覆盖了全市绝大部分城镇地区,岛内总入网用户数已达到13万户,占城镇户数的70%,并以每年1万多户的速度不断增长。

有线电视网络的传输带宽达550MHz以上,为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建设中的计算机城域网平台

按照信息港规划,我市正在加快发展电信网络上数据通讯业务,同时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化改造,使之能提供数据通讯业务。

实现上述两大网络上数据通讯网络的互联,共同构成X市计算机城域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通讯服务。

这将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1.3.2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在商务活动尤其在我们首期工程要建设的通关EDI中,政府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工程要实现海关、贸发委、港务局、外资委、国税局、外管局、商检、卫检、动植检等部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X市电子商务平台互联,并实现协同作业,这就要求各部门要有较高的电子化处理能力。

因此我们对这些与进出口通关作业相关部门的信息化程度做了一些调查。

总体来说,各部门对信息化普遍较为重视,许多主要业务上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为EDP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多数部门有自己的信息化组织机构,如:

海关、贸发委、港务局、国税等等,专门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这些机构内部的人员的技术水平较高且熟悉业务,是EDP建设的生力军。

在进出口通关作业中,数据交换的核心是海关业务系统,目前海关已在5家企业进行电子报关的试点,采用终端方式,利用H883/EDI标准进行报关单数据的传输,为电子化通关提供了前提条件。

贸发委从1993年底至1997初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一个中心、三个网络、五项业务”的基础建设工作,其中:

“一个中心”是指经贸信息中心的组织机构建设以及其内部网络的建设。

“三个网络”是指贸发委办公自动化网络、外经贸卫星通信专用网以及与215家外经贸企业之间的互联网络。

“五项业务”是指外经贸企业进出口业务统计及外汇统计的电子化、外经贸企业财务快报报表统计的网络化、经贸系统电子收发文的推广、经贸商情网的建设以及进出口许可证与配额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商品检验局、卫生检验局、动植物检验局目前正着手进行机构调整和调整后的业务整合工作,并已将业务流程的计算机管理纳入协调范围之内。

在电子商务运用上,商品检验局正在做产地证的网上申领系统,即将投入使用,该系统采用拔号上网的方式,在网上填写产地证的申请表,批准后再到商检局领取产地证的纸凭证,减少了企业的往返次数。

该系统采用前后端两个服务器,设立防火墙及IP地址隔离的方式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国税局于95年10月组建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计税中心申报大厅,该纳税申报大厅已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其应用软件已经具有税务登记、税款征收、会计统计、发票管理、企业财务报表管理、税收计划管理、综合查询、系统维护、磁卡管理、与银行进行数据交换等功能,目前这一税收征管系统已进入二期工程的调试及运行阶段。

1.3.3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企业将是电子商务的主要使用者,其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意识将直接决定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企业信息化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流通和服务环节,提高决策、管理水平和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我们也对X市一些重点企业信息化情况做了调查。

这次企业调查的对象是我市大中型贸易、生产和港航企业。

调查的形式分为二种:

一是对企业开展问卷调查,二是重点调查,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上门直接调查。

重点调查企业分三类:

A类为信息化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B类为工作开始启动,但困难和制约因素较多;

C类为初步具备条件,但工作尚未开展起来。

按照1997年X市进出口额最大的100家企业和20家主要的港航企业(包括船东、船代、码头、堆场、集装箱疏运公司、货代等),共发了12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份,回收率50.5%。

重点调查企业10家。

在这次调查的100家进出口额最大的企业中,年进出口总值在1亿美元以上占15%;

1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的企业占85%。

在调查的120家企业中,生产型企业占51%,贸易型企业占32%,港航企业占17%。

按所有制性质分,国有企业占58%,外资企业占42%。

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由于调查范围限制,数据有一定片面性,仅供参考):

计算机装备情况统计:

就所调查的企业情况来看,基本上都配备了计算机,而且计算机的装备良好,普遍使用586或486机型(586或586以上占多数),并多采用WINDOWS95操作平台。

一些较大的企业已形成自己的内部网络进行管理,将各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后实现信息共享,这样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67.5%;

另有的企业采用单机应用于各种职能部门。

从计算机的数量上看,在这次调查的企业中共有计算机2733台(其中586或586以上的有1775台,占65%),平均每家占有数为44.8台。

(1)、我市生产型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我市生产型企业信息化工作起始与八十年代中期,企业开始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进单板机、苹果机等用于生产过程自动化。

进入九十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计算机及数字技术的应用迅速拓展,企业信息化从生产过程自动化转向设计和管理计算机化,计算机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我市的大型工业企业,较早引入了生产制造资源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并取得很大的成效。

例如厦华就采用制造资源计划(MRPII)来管理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又如X市ABB开关有限公司从投产开始,就采用了Sysmix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从产品设计(用CAD/CAM)、原料和部件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和决策的全面管理,并且通过卫星采用LotusNotes保持同ABB总公司的联系,电脑机型均在586以上,共有250台,几乎每人一台。

从这次调查来看,我市大中型企业都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大大压缩了企业与市场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实现产品设计开发快、生产快、销售快、结算快、反馈快、决策快。

所以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都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建设,都能不惜重金引进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以提高企业自己的竞争力。

(2)、我市贸易型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从财务应用上来看,多数已甩掉手工记帐,已应用财务软件的企业占所调查企业的68.7%,可见企业的财务电算化应用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另外,一些大中型的贸易企业在财务应用上形成网络管理,这些贸易企业在财务信息化方面已经有一定的规模。

在业务应用上,从调查表的数据看,主要侧重于单证、合同、客户资料等书面材料的处理。

通过上国际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的企业,占贸易型企业调查总数的38.64%。

从办公应用上来看,所调查的贸易企业中有自己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占贸易型企业的23%,并有一些大型的贸易企业形成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例如福建九州综合商社,有一台SUNNETRAI1151的小型机和一台HPLDPRO6/200的PC服务器,用Intranet建立自己的内部网,操作系统NT4.0,数据库平台用Access;

另外还有人事劳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

有建立自己的Web站点,来介绍自己的公司和公布产品信息,有专门申请一条64K的DDN专线来与外界联系,利用计算机获取市场信息(尤其针对国外市场),寻找更多的贸易机会,并且做成了好几笔生意。

从调查中可看到企业都认识到,信息是财富而且具有价值。

在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及时掌握产品供求、价格、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大的贸易型企业现在大多数都在慢慢尝试网上公布自己的产品,网上寻求市场等网上贸易活动。

(3)、我市港航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X市港现在已成为我国沿海枢纽港口之一,是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1998年集装箱吞吐量达65.38万标箱,比1997年增加19.74%。

现在港区的主要单位如海天码头、集司码头、外代、中港等,对信息化都很重视,也做得很好。

码头、堆场港内实现了集装箱装卸、堆存、收发、计费等业务流程全电脑化管理,并且集司码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通过交通部、X市科委的鉴定,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

外代、海关、船公司、码头、理货等单位之间相互的联系,根据双方协商指定标准,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电脑化传递数据信息。

另外集司、外代、理货等单位都有建立自己的web站点。

现在世界各地区大的港口都在用国际集装箱运输EDI系统来管理,这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迫在眉睫。

X市港为了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性、多功能、综合型、现代化”的大港,以超前建设意识、高标准、高起点来发展港口,X市港抓住集装箱生产这一龙头,从改善港口生产服务硬件、软件入手,吸引货主船方,方便集装箱进出口,提高通关效率,使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再上新台阶。

X市港的港航EDI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3月底投入试运行。

将用电子报文来管理整个港口作业,并且实现港航企业间集装箱运输单证电子报文传送。

业务上采用了交通部已开发的21个中的十几个和自己开发的共26个报文。

参加第一批试点的单位有外代、集司码头、海天码头、理货、中港等约二十家单位。

总结

◆重视程度:

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同,大中型企业有分管领导、专门的信息化机构,并专人负责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应用软件的开发等,而不少小型企业领导在观念上不重视。

◆技术人才:

在这次调查的企业中,从事信息化的技术人员平均每家企业有8人。

其中,有博士或硕士学历的共占9.3%,有本科学历的占61.6%,有大专学历的占18.7%.从调查情况分析,基本上都有形成一支信息化骨干力量,大型企业信息技术人才相对齐全、较为稳定。

中小型企业信息技术人才较为缺乏。

◆装备情况:

各企业的硬件基础相差很大,服务器有用小型机,有用PC服务器的,有单机操作的,网络操作系统也是千差万别,有UNIX,WINDOWSNT,NOVEL等,数据库系统流行的都有在用。

◆应用业务:

各企业的应用软件主要还是基于内部的局域网供内部使用的业务和财务计算机系统,与外部相联的应用系统很少,外部业务一般仍采用手工方式或电话传真等传统手段。

◆因特网应用:

少部分进入了因特网的企业,现在主要还是使用电子邮件、网上的资料查询和浏览,建立本单位的主页(HOMEPAGE)供他人查阅的不多。

1.3.4金融电子化进展情况

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过程中强调金融电子化是保证,在很多城市发展电子商务系统时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多为金融电子化程度不高而引起整个流通过程的脱节,在这一点上X市有其一定的优势。

我市于1994年被批准列入全国金卡工程首批试点城市。

金卡工程网络包括网络中心系统、各发卡银行的卡处理系统、各行系统上的ATM系统和网络中心直联的POS系统以及联结这些系统的公共数字通讯网五大部分。

自95年6月份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后,经过1年零5个月的不懈努力,96年11月我市的金卡工程ATM和POS网络正式开通运行,成为全国继上海、广东、海南这后的第四个金卡工程开通运行的试点城市,并创造了采用服务器UNIX开放系统平台和直联网络中心的POS系统的“X市模式”。

目前,我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七家发卡银行的256台ATM可跨行共享,覆盖了X市的所有区、县。

同时,543家已签约商户的939台已签约POS机可以受理所有入网银行卡的购物、消费交易。

全市共发行银行卡121万张。

金卡工程的成功建设为我市开展持卡消费者网上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市各专业银行均拥有先进的业务处理计算机网络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大部分业务已经实现电子化处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强,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但对公业务的电子化清算中心尚未建成,无法做到实时资金清算,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需要实时清算的业务发展。

1.3.5电子商务方面的探索

网上交易方面,X市一百在1997年就开始网上购物的探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消费、加快商品流通的作用。

同时“热线一百”被评为省内十佳站点,提高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一些较大的贸易公司已具有配套的计算机硬件设施,采用专线或拨号上网的方式在网上寻找贸易机会,并多采用E-mail的方式进行初步的商务洽谈,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贸易机会,同时也有效地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各外经贸管理部门也都积极地进行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探索。

一方面,目前X市海关与国家海关总署、贸发委与国家外经贸部、商检局与国家商品检验检疫总局、国税局与国家税务总局、外管局与国家外汇管理局之间都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电子数据的交换,而在现有的条件下本地之间的数据交换有些则需要通过汇总到国家总署总局之后再传送下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另一方面各管理部门也在尝试与生产流通企业进行信息交换,海关在5家企业建立EDI报关的试点;

贸发委与200多家外经贸企业实现网络互联,在网上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如企业可从网上上报进出口统计数据、财务统计数据等等,也可以收到贸发委的电子发文;

商品检验局正在着手开发产地证的网上申领系统,同样采用的是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式。

根据我们对X市主要的域名注册服务提供者---电信局、金通公司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到1998年底,我市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已有135家申请注册了因特网上的域名,其中约有60家租用了虚拟服务器建设自己的WEB网站,另外少部分则通过专线在自己单位内建立网站,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的探索。

另一方面,如果考虑到X市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共有20000多家,其中只有约1%的单位注册了域名,则可以看出我市的电子商务还仅仅处在起步阶段。

1.4业务需求分析

可以从企业、政府部门、消费者三方面来看。

1.4.1企业方面

X市现有三资企业3500家,乡以上工业企业2200家,贸易公司还有几百家。

在X市海关登记备案进行进出口通关的企业有3600家。

1998年X市海关报关单量约37万张(其中海运的约23万张)。

1998年X市进出口总额为75.4亿美元,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639.4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65.38万标箱。

从前面1.3.3和1.3.5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市企业信息化程度不一,大中型企业较好些,中小企业差些;

企业相互间供应链作业绝大部分仍依靠传统方式,电子商务的使用很少,而且基本上是在因特网上盲目地查询信息;

进出口通关作业中,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基本上是手工方式,少部分作业(如报关报检)也是依靠报关行做预录入。

整体上,发展电子商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拓展贸易机会的空间很大。

比如通关作业中信息服务费用,现在报关行每录入一笔报关单或报检单各向企业收费50元,以1998年37万张报关单计算,这项费用达2000-3000万元(因为报关单和商检、卫检、动植检的报检单是分开的),扣除少量按上级规定交给管理部门的费用,仍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再考虑到由于人工送材料所产生的人员时间占用费(每个员工每天费用约150-200元)、交通费、由于手续不完整或漏填错填造成的多次往返等因素,还有通关其它环节如许可证、外汇管理、出口退税等方面由于人工办理手续所产生的费用,节约成本的空间估计可达数亿元人民币。

解决通关作业中企业与政府部门间(BtoG)的信息传递电子化,具有强烈的市场需求。

并且在商务活动中,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还有其他很多的信息传递需要,如报税、统计、招标、备案登记等活动,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

企业与企业(BtoB)的供应链和贸易伙伴间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将对企业发展与生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Dell公司在1998年全球IT业中综合效益被评为第一名,主要得益于其创造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最大程度地改善供应链的信息交换和直销的Dell模式。

在这方面电子商务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4.2政府部门方面

由于原来技术条件的限制和条块分割政府管理模式的历史原因,政府管理部门一方面在管理行为中仍大量存在着手工作业方式,另一方面即使有些部门加快了信息化建设,但各部门相互之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还未能做到真正的互联互通。

比如在传统的通关作业方式中,企业、海关、贸发委、港务等单位和部门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业务联系,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