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2699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docx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设计

齐鲁书社版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幼学琼林》

(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天文”的起始部分,这也是《幼学琼林》这部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

1.朗读:

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

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

(二)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容。

懂得节选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文明理。

难点:

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曰(yue)衣钵(bo)真传为当世儒(ru)宗

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3、学生自由诵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诵读。

(多人)

5、读得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6、学生试着背诵。

7、学生试着谈一下课文意思。

你知道这些人吗?

A:

震:

汉朝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人称为关西孔子或关西夫子。

B:

贺循:

晋代人,因学识渊博,被当事人尊称为最有学问的大儒。

8、分组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意思。

9、指名汇报各组讨论结果。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谈古论今,动之以情。

五、总结(略)、师生(节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容。

懂得节选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文明理。

难点:

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把节选容用课件展示出来。

师领读一遍。

学生自由诵读一边遍。

二、温馨点击

把节选容的意思用课件展示出来。

这段话告诉我们,冰是由水生成的,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这是用来比喻学生能够超过老师。

师领读一遍,讲述一遍。

学生自由读一遍。

分小组讨论,懂得了多少容?

学生分组汇报。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活动广角

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吗?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师生间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能够遇到以为自己喜欢的老师,是人生中多么幸运的事啊。

他已经握着你的手,让你在自己人生的书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了第一行字。

你能把《师生》这一段背诵下来吗?

四、明理引行

请你再去搜集一些名人学习的故事,在班里举行一个故事会。

我给大家讲讲司马迁的故事„„。

唐朝的晏七岁就金榜题名,他真的很棒啊。

学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五、成长记录

背过了这段,画一颗背诵星。

做了一件爱心小事,画一颗爱心星。

明白了一句话的意思,画一颗知识星。

 

第三课《幼学琼林》(三)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容。

懂得节选容的意思。

2、会讲刎颈之交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一、背景:

《幼学琼林》原名《幼学求源》,明代程登吉(允升)所著。

清代邹圣脉为之增补,易名为《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曾风行于世。

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

此外,还有人仿效其体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

《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风行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一致,如《故事寻源》、《幼学求源》、《幼学故事珠玑》、《幼学须知句解》等。

此书的作者,一般都认为是明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濬。

二、了解全册:

凡四卷,三十三项容,依次是:

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卷一);祖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卷二);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卷三);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卷四)。

它相当于一部百科知识词典,用生动形象的对偶句,宣讲各种典故、知识和成语等。

抑或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成语词典,里面的奇词妙语,比比皆是,不愧为“琼林”。

这本蒙书,对宣传知识,普及成语,起过积极的作用。

古人这样编写“成语词典”专供学童记诵,自有高明之处,其中奥妙,值得今人深味。

三、本课注释: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执:

至交,好友。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孚:

相应,符合。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策与周瑜。

总角:

古代儿童将头发梳成一个向上的小辫,这里指童年时代。

胶漆相投,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

重、雷义:

汉代人。

人们称他们的关系就象胶漆一样坚固。

汉人巨卿在太学与元伯分手时约定两年后探望元伯的母亲。

两年后元伯让母亲准备好鸡与黍招待,他母亲说:

“分别两年,千里之外,难以认真。

”元伯说:

“巨卿是信人,一定不会违约。

”结果巨卿果然如期而来。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

腌鱼。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

(一)

第4课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杜甫,陆游的爱国精神。

2.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登高》

1、题解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

此诗是

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

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心的感慨。

2、学生自读感悟自读全诗

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容与结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思考情景间的联系

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师生讨论:

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师生讨论:

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第三联从时空着笔。

由异乡飘泊到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

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

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3、译诗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

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

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

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

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

《书愤》

一、导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二、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著有《剑南诗稿》、《文集》。

主要诗作《游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园二首》、《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书:

书写;愤:

悲愤。

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诗歌鉴赏

1.教师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师问: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

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

师问:

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

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

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3.师问:

如何理解“书愤”之“愤”?

它包含哪些感情?

4.师问:

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

五、总结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

 

第5课古诗两首

《戏答元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涵。

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杜甫的诗及资料。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1、查一查下面的加点字。

(见多媒体)

2、听一听录音。

3、教师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等。

4、学生个人读,学生对朗读作简单评价。

5、学生齐读。

三、比一比(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请各用四个字概括每节诗歌的主要容。

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当时的心情。

4、以作者此时的心情为感情基调朗读,并对朗读作评价

四、品一品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好批注,与同学作交流并作汇报。

五、赛一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实行分组背诵竞赛。

六、议一议(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结合全诗容,谈一谈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像欧阳修这样具有伟大情怀和理想的古仁人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七、教师总结,学生再读全诗

八、理一理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已在这节课的收获。

《行路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

背诵白的名句。

2.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感悟诗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在本诗的创作背景中理解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2.掌握本诗浪漫诗风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本诗引用的历史典故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第一环节:

口语训练

(一)导语:

白非常重视朋友间的情谊,写下了很多关于友情的动人诗篇,他和杜甫的友谊更是称为流传千古的文坛佳话。

同学们正处在青春年少时期,人在一生中的很多亲密友谊都是在这个时期萌发嫩芽的,相信同学们对于友谊都有很多的情感体验,恐怕也会有一些经验教训,咱们不妨谈谈。

(二)口语表达:

话题:

同学们根据友谊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

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第二环节:

课文教学

(一)作者简介:

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

(二)创作背景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了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郁闷不平之感。

(三)整体感知

(1)古代诗词节奏明快,音韵优美,很适合朗读。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本上的注释,运用联想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诗歌。

课件展示白话译文:

(2)分章节赏析:

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个层次,共分三个层次。

下面分组赏析各个层次①第一节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从什么方面体现出来?

②第二节写了什么容,反应了诗人什么样的矛盾心情?

③第三节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表现出怎样的情感反复?

(3)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发言,老师点拨,回答下列问题。

①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③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

有什么作用?

(4)拓展学习——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四、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赏析白的《月下小酌》,不少于1000字。

第三环节:

相关文章导读

在本册书中,操举杯相邀召集天下贤士为他所用(《短歌行》);仲淹却借酒替戍边的将士表达思乡之情(《渔家傲》);王翰的夜光杯中传达着边关将士的豪迈情怀(《词》);商隐的欢宴痛饮流露出个人身世的寥落之悲。

(《无题》)。

让我们沉浸在诗歌的氛围中去体味“酒”中溢出的感伤和豪迈之情。

 

第6课词两首《虞美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领会词的涵。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1.整体感知《虞美人》

阅读这首词主要鉴赏它跌宕起伏的笔法。

词的一开始便自问然后自叹,再写景再回忆再想象,最后把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愁”字上。

这首词的另一个鉴赏重点是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文题解读

这首词通过不堪回首故国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对比,抒发了煜对囚居宋朝的屈辱生活的无比深长的愁恨和悲痛心情。

3、走近作者煜(937~978)

4、背景纵览

5、课文详解

虞美人①煜②完结。

③春风。

④指南唐都城金陵(今)。

⑤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和玉一般的石阶,借指南唐故都的宫殿。

应犹在,一作“依然在”。

⑥红颜改了,即颜容变得憔悴了。

以上两句意谓宫殿犹在,但人事已非。

⑦问你,实是作者自问。

6、写作特色《虞美人》:

起伏跌宕的笔法

7、主旨探究

《虞美人》这是一首抒情词,词中既有作者为失去曾经拥有的帝王之尊,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发的痛苦哀叹,也有对故国河山的深切怀恋和对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

情调感伤低沉,但直抒胸臆,情感真挚。

8、后世许多词话著作论煜词,以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为最佳,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定风波》

一、导入新课梦里追寻且仗剑,词里况味各千秋。

别离喧嚣,我们且在文字里寻一方净土。

在柳岸边,晓风残月下,我们在柳永缠绵悱恻,为伊消得人憔悴中,伤感徘徊;在大江东去,故垒西边,我们一睹东坡先生旷达的视野,豪迈的情怀,今天,我们依然随着东坡先生,步入山林小径之中,体味另一番的别样滋味。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谈到宋词,我们必然会想起轼——东坡先生,没人敢否认轼的文学天才,他的文学成就几乎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

然后,简单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在轼被贬于后的第三年。

三、研读作品

(一)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留意以下三点:

一,读准字音,二、理解大意,三、体会感情。

2.点一位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自由的发表看法。

明确:

应用舒缓自然的语气来读它。

3.听朗读,加深印象。

4.齐读课文。

(二)析课文

1.读完课文,以后,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2.诗与画的关系始终都是那么的密切,我们常说“诗中有画,

服饰:

“竹杖芒鞋轻胜马”轼此行穿的是草鞋,拄的是拐杖,并没有骑马,也没有带仆人。

这比官服来得轻便许多,其实,也隐含了“无官一身轻”之意。

动作:

“莫听传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雨中照常缓缓步行,而且还吟咏长啸,好一副安闲潇洒。

“何妨”二字又可以看出轼的俏皮,乐观。

心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雨点穿林本是客观存在之事,但是,轼却能用平静的口气劝导说“莫听”,将自己置身于环境之外的超然。

“谁怕?

”自己已经是“竹杖芒鞋”的装束,还会害怕失去什么呢?

“一蓑烟雨任平生”任凭一生中遭遇的风风雨雨。

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

“蓑”指的是蓑衣,仅以一件蓑衣抵抗风雨,强调不借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

“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之意。

“也无风雨也无晴”天晴之后,假如说开始有风雨之念,那么写到此时,在轼心中,已经无所谓风雨之别了,作者面对自然界中的变化,竟然达到了一种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旷达境界。

“料峭春寒吹酒醒”引出对酒的理解。

以及含蓄的愁,借酒消愁。

3.刚才大家都提到了词中,从头至尾都弥漫着烟雨的味道,那么大家是如何理解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呢?

4.轼的这样人生经历和态度,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教师小结:

轼,曾经在晚年,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

“问汝平生功业,。

”东坡被贬谪三处,每到一处,都给该处今天留下了难得的文化资源。

而提升。

我们在一起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体会下作者的心境。

四、拓展延伸

最后,播放轼在的相关视频,作为这个环节的小结。

五、课堂小结

轼仅仅通过途中遇雨的小事,表现了词人在被贬时的旷达平和的人生态度,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心坦荡,气度从容,他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在纷扰中寻得了一片宁静。

面对人生的沉浮,自有“任尔狂澜卷地来,浮沉由我不由天”的气概。

 

第三单元音乐舞蹈

第7课乐器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乐器

2、感受中国古典乐器的美

古琴---大度的高人名士

古琴就象个大度的能包容一切的高人名士。

箜篌---飘逸优雅的上古佳人如果说古琴是高人名士,那末箜篌便是袅袅婷婷、飘逸优雅的上古佳人。

古筝---传统又时尚的女子

古筝又如传统中带着现代因素的女子,其音色比较清脆典雅却不同于古琴的沉稳、箜篌的飘逸,所以更被现代的女孩子大为接受,学习它可以少些古琴所必须的古典文化底蕴。

葫芦丝---简朴无忧的少女

葫芦丝的外形毫无修饰,简单朴素得象十七八岁纯真无忧的邻家少女,给人纯美愉悦的感觉。

但它节奏感却特别强,音色亲切动人。

它能传达男女间的纯洁的情爱,可以是美丽山水的声音,也可以是孔雀美丽的多姿的羽屏,只是它没有大气空阔的意象。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甜甜脆脆的小家碧玉式的低吟,《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婀娜清丽的浣沙女儿式的浅唱。

这样浪漫迷人的音律当作清雅场所的背景倒是最好不过了。

琵琶----霸气的勇士

琵琶的线条和形态很柔美,娴静地摆在那里犹如一个性感的女人。

可它的品性却是刚烈的,一如霸气的勇士。

所以它最能演绎《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因为它的密度和强度及嘈嘈切切的声音总不免绷紧人的神经,随时担心着弦会断裂。

一般场合心境是不大适宜听这样的曲子的。

洞箫---隐者僧人

而洞箫更象隐者僧人,总在月色下在松林中在幽涧边超然忘我.其实今日洞箫之源就是汉代的羌笛,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柳”的情感基调正也说明了前代羌笛和今日洞箫所善于表达的情绪。

二胡---饱经沧桑的老人

二胡是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或许就说是瞎子阿炳更贴切。

\阿炳其实也擅长琵琶、瑟、笙、鼓等多种乐器,他是天才的音乐家。

可他却只因为二胡而被推崇,他的经历背景和二胡的品性多么相似!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与二胡融合为一体,这个带着悲剧性的乐器根本就是他本人。

他只开始调弦,你便感觉到了那种凄惨和悲凉。

《汉宫秋月》中宫女孤伶的幽怨、《二泉映月》里命运的劫厄,都是清冷黑暗

且,每贬一次,他不仅没有消沉,反而使他的诗词意境,人生境界有了跟高的

的长夜里对人生的控诉。

只是《二泉映月》这文雅的曲名偏和曲子本身营造的意境是多么不和谐,仿佛是故意为之的讽刺。

埙---一个幽灵

 

第8课乐曲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2、感受古典乐曲带给你的美妙。

教学过程

1、高山流水

传说先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

“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四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据《琴操》记载:

战国聂政的父亲,为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国。

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3、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4、十面埋伏《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

5、鱼樵问答乐曲通过鱼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

6、夕阳萧鼓是抒情写意的乐曲,1925年前后,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棉会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7、汉宫秋月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8、梅花三弄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

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9、阳春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涓子所作,“白雪”取另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复,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10、胡笳十八拍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

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

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第9课乐舞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乐舞。

2、知道中国古代乐舞的代表作。

教学过程:

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