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2780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docx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书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_春》课文分析(pdf)(新版)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分析-9春春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本文是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的。

  第一部分(第l段),盼春。

  写人们盼望春天的热切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主旋律。

  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

  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赋予春天以感情和生命。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画春。

  这是全文的主体,作者采用了先画轮廓,再分述细描的写法描写春天。

  先总写春天的山、水、太阳:

山,明朗、润泽;水,涨起来了;太阳,脸红起来了。

  继而用大量的笔墨,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草勃发、春华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这样五幅图画,勾画出春天的动人景象,把一个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江南春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描写春草,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一个钻字特别表现了小草萌发的力量,是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写照。

  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是从大面积上写春草长势的旺盛。

  接下来以速写式的笔法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从侧面写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欢乐。

  描写春花,突出的是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近的桃、杏、梨花作为描写对象。

  先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春花竞放: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再用一组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然后,展开联想:

从花香想到秋天果实累累,并用蜂闹蝶飞来渲染百花争春的气氛。

  最后写地上的野花遍地都是,虽然有的没有名字,但是同样艳丽,而且更有情趣: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描写春风,作者从多方面落笔,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先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

和煦、轻柔;再写嗅觉方面的感受:

清新,湿润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气味和花香;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受:

春风中呼朋引伴的鸟儿与轻风流水应和着,嘹亮的短笛成天响着。

  本来1-----------------------Page2-----------------------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分析-9春难以捉摸的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被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描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写雨的特征,作者抓住了两个方面:

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雨中的景象,写了两个方面:

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这里既写了静夜,也写了白天的活动,有静景也有动景,勾画出春雨轻柔湿润、人间静谧温馨的美妙意境。

  在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之后,作者把笔转向了春天里的人,写了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

  这里作者没有进行细致描摹,而是着重渲染了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

  第三部分(第8至1O段),赞春。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

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强调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强调它是漂亮、娇美的;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强调它有无穷活力。

  这三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春天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性,抒发了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有力地总结了全文,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主题。

  本文在写法上有鲜明特色,语言准确生动,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1.观察细致,并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来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

  如写春草时,用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写出了春草嫩、绿、软的特点。

  写春花一段中,一个闹字使人联想起蜜蜂嘤嘤嗡嗡飞来飞去在花丛中忙碌采蜜的情景,这里借蜜蜂之闹来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2.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抒发内心的情感。

  比喻句如:

写春花,用火霞雪来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烈、霞的绚烂、雪的高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使人仿佛看到了遍布草丛中的野花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动人情景。

  结尾的三个比喻句,设喻新颖,含义深邃。

  崭新的容貌、多彩的风姿、青春的活力,这就是作者把握的、并由衷赞美的春之特色。

  拟人句如:

写春2-----------------------Page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分析-9春回大地,说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拟人化,让读者仿佛看到她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烘托出诗的氛围;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3.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文章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描绘了五幅图画。

  从轮廓到细部,从花草到春风春雨,从大自然的画面到人们的活动画面,安排有序,层次分明。

  画面与画面之间联系紧密,承接自然,很好地表达了作者赞颂春天、憧憬未来的感情。

  3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忆读书精品单课训练(新版)语文版1、忆读书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笸箩()消遣()天罡()朦胧()().....2.本文选自,作者,原名,现代作家、。

  3.释词:

⑴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

⑵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索然无味:

⑶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风花雪月:

4.作者渐渐明白要看什么样的书?

用文中原句回答。

  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5.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请简要说明。

  ⑴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

  ⑵尽量多读一些书。

  ⑶要读一些好的、有用的书。

  6.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你读了哪些书?

请作简单的介绍。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一)⑴娘,您别送了,我喉咙里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⑵娘晓得。

  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

  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

  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⑶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⑷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

  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⑸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⑹她不识字。

  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

  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

  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

  娘气得不行,只有哭。

  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

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⑺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

  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

  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

  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

  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

  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⑻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

  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回来。

  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

  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⑼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

  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

  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

  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

  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

  那时,我在校寄宿。

  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

  礼拜天,娘一太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

  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

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

  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

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

五角钱!

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⑽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

  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

儿,总算借到了。

  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⑾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⑿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

  几平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的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⒀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娘。

  7.本文是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作的?

不是。

  第五段开始插叙。

  8.本文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内容?

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9.本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

刚强或坚强。

  希望儿子能像她一样,做什么事也要坚强些。

  10.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

  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这三次流泪的不同:

第一次流出的是离别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感恩的泪。

  (其他意思相近词语也可)第三次流出的是思念的泪。

  11.概括指出本文主要选取什么材料来歌颂母亲的?

本文是通过母亲克服了很大的困难供孩子读书的种种艰辛这些材料来歌颂母亲的。

  

(二)最贵的蛋是笨蛋阿瓜是个弱智的小孩。

  在三年级⑴班里,他的成绩是倒数第一。

  同学们常取笑他,说头大不中用。

  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搞卫生,他都会主动地留下来帮忙倒垃圾。

  更绝的是,白天上课,每隔两节课,他就会条件反射似的把垃圾桶拿到洗手台前认真刷洗。

  原先最脏臭的角落,因为阿瓜的负责变成了教室内最醒目的净土。

  他总是微笑着,并纯真地看别人以怪异复杂的眼光看自己。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世界上最贵的蛋是什么蛋?

有人说是金蛋,有人说是原子弹,有人说是脸蛋,这时,阿瓜也举手发言,高兴地说:

是笨蛋,因为大家都叫人笨蛋!

同学们笑了,老师却没有笑,她走过去轻拍阿瓜的脑瓜说:

是的,你最贵!

阿瓜的母亲每天放学后都会骑摩托车到校门口接他。

  五个冬天下雨的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阿瓜看见一位踽踽独行的同学,他知道该同学的家离学校较远,便央求妈妈顺道载同学回家,可惜因机车后座装了个铁篮子,无法再多载另一个人而作罢。

  回家后,妈妈忙着在厨房做饭,却隐隐约约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是阿瓜正满头大汗用老虎钳子在拆掉铁篮子„„妈妈深深地叹了口气但眼里却涌出了泪花。

  多么笨的孩子啊,又是多么善良的宝贝!

是因为笨才善良,还是因为善良,才显得笨?

12、对他总是微笑着,并纯真地看别人以怪异昨杂的眼光看自己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阿瓜不能识别别人怪异昨杂的眼光,说明他确实弱智。

  B、阿瓜并不介意别人怪异复杂的眼光,说明他的善良和坦荡。

  C、别人以怪异复杂的眼光看待阿瓜,说明真正弱智的不是阿瓜,而是别人。

  D、阿瓜以微笑和纯真回应别人怪异复杂的眼光,说明阿瓜并不弱智。

  13、在你的班级里,也许有阿瓜这样的同学,我们应当正确看待他们。

  你认为本文的阿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阿瓜是一个弱智孩子,但他心地善良,关心集体(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自尊自重(或富有自信)。

  1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由衷发出感叹,并提出一个难以回答也无须回答的问题,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

  ①弱智与善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②要正确地、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对待弱智的孩子更要看到他的优点和长处;③心地善良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013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最新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上册最新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33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绽开(zhàn)搓捻(niē)疲倦(pí)小心冀冀(yì)....B.惭槐(kuì)觅食(mì)繁衍(yǎn)花团锦簇(cù)....C.预兆(zhào)迁徙(xǐ)企盼(qǐ)落英缤纷(bīn)....D.穿梭(sōu)煎熬(áo)冥思(míng)不可明状(míng)....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6分)①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错字:

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_②一阵陈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拨起。

  错字:

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_③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振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吊到了地上,这振动由下而上地传道了我坐着的枝干上。

  错字:

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_3.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

  (6分)①直到有一天,抵挡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诱惑后,才_______(A.克服B.克制C.说服D.压制)了这种恐惧心理。

  ②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_______(A.美好B.曼妙C.奇妙D.美妙)的梦境中。

  ③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_______(A.奇特B.神秘C.神奇D.特别)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6分)

(1)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

(2)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

无怨的恕,说谎罢了()(3)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

  ()5.默写(8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3),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4)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5)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6)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8)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6.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4分)例句: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

语文是,让人;语文是,让人。

  二、现代文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6分)①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②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③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叙述的主要内容。

  (3分)2.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是:

(3分)3.第②段中引用俗语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的作用是:

(3分)4.从第③段可以看出:

《忆读书》是作者奉献给的珍贵礼物。

  (3分)供选答案。

  A.青少年B.成年人C.老年人D.普通读者5、第④段中的三个短句能互换位置吗?

请说明理由。

  (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2分)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

  ——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

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入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

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林清玄《浴着光辉的母亲》)1.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

  (3分)2.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亲?

(3分)3.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请你说说这句话特别之处在哪?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4.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请在文中找出来。

  (3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8分)

(1)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

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2)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10多年前,有一支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

你们要在这里常住?

解放军说: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材、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3)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

梨花呢?

(4)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5)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6)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

驿路梨花处处开。

  1、选出从叙述顺序上看对第

(2)段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A顺序B倒叙C插叙D倒叙2、选段介绍小屋来历的一段内容在表达方法上属于_____描写。

  (3分)3、选文中出场的人物有哪些?

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A、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解放军B、我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C、梨花我老余解放军D、解放军梨花哈尼小姑娘4、谁是小屋主人?

选出正确的一项。

  ()(3分)A、解放军是建造者,是小茅屋的主人。

  B、梨花是小茅屋的照料者,她是主人。

  C、建造者和所有照料者都是主人。

  D、小屋没有主人。

  5、选文中多处出现梨花,它们的含义分别是:

(3分)

(1)原来她还不是梨花中,梨花指_______________

(2)那洁白的梨花中梨花指_______________(3)驿路梨花处处开中梨花指_______________6、《驿路梨花》全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选出正确的一项。

  ()(3分)A、寻找梨花B、寻找小屋的主人C、深山住宿的经过D、过路人争着为小屋做好事三、文言文阅读(11分)《世说新语》两则(课文略)

(一)、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4分)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期日中:

5.尊君在不:

(二)、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填空。

  (3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人______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

  四、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相当于50万人民币〕。

  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

  子女们在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

  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500的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世说新语》导学案预习课导学(自习30分钟)预习任务:

资料准备:

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文学常识。

  自主积累:

将重点文言词汇摘抄至摘抄本上并加以记忆。

  自我感悟: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预习步骤:

第一步:

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诵读把握节奏。

  (提示:

1、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2、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3、对一些拿不准的停顿,可以先翻译,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停顿,以此为参照,进行古文语句节奏的划分。

  )第二步:

再读文本,体会情感:

1、边读边结合资料助读、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疏通文意,积累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词汇并尝试理解文章的内容。

  要了解文言文的常见句式,掌握文言句子的翻译原则。

  如省略句翻译要补出省略的内容,倒装句翻译要按现代汉语习惯确定语序,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尽量保留原文句型,表达文意不走样等。

  2、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语句和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