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2837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docx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考点特训

 课外古诗词阅读

(一)山水田园

内容特色:

山水田园是以山水景观、田园美景和田家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这类诗多长于写景,诗境优美,风格恬淡,语言清丽。

常用意象:

【田园类】炊烟、桑麻、桑竹、桃李、麦苗、豆苗、菊花、藕花、小桥、流水、渔船、浣女、采莲、鸡、犬、牛、羊、猪、禽雀、蚕等。

【山水类】野径、古木、柴门、空林、空山、白鹤、白云、古寺、樵夫等。

常见情感:

①钟爱自然,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②对官场和俗世的厌倦,对自由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③表现宁静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④表达对祖国壮美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习题。

新晴野望

王 维①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②。

【注释】①王维,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有独特成就。

②《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籽”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有人说诗歌的尾联表现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同情,有人说表现了农忙的景象,给农村原野增添了无垠生机,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结合诗歌和注释说明你的理由。

我同意第二种说法。

首先,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诗往往通过对自然和山村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倾慕。

其次,本诗前面的三联是插写作者在天气初晴的日子里极目远眺,展现乡野自然清新,风景明丽秀美,处处透露着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尾联描写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使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景色优美且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

如果来反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则是不合情理的。

【译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看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边的绿树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埂外流水波光粼粼显得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2.(2018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宿牛群头①

胡 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释】①牛群头:

地名。

②行人:

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译文】乔木花开的时候其他草木都枯萎了,一场雨后,蘑菇长得非常茂盛。

牧童捡了满满一筐,卖给我做晚饭。

3.(2018攀枝花)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乙卯重五①

陆 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

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

重五: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②粽包分两髻:

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

③艾束著危冠:

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比喻(或对偶);吃粽子、插艾枝。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山村景色美好;节日气氛浓厚;较早做完一天的事情;能轻松享用晚餐。

(意思对即可)

【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4.(2018滨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1)

(2)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①对松竹的赞赏之情;②对生活的满足之情;③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④对丰收的喜悦之情;⑤对儿童的喜爱之情;⑥闲适之情。

【译文】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

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

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

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

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

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5.(2018扬州)阅读诗歌,完成

(1)

(2)题。

潭上作

[唐]张 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释】①翠微:

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刻画出了一幅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译文】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

在俗世没有关切自身的事情,每次到渔家就不想回来。

6.(2018东营)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

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

摇橹声。

(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

①贯穿诗歌内容。

渔翁作为核心形象,既贯穿起对山水的描写,又与山水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渔翁因这样的山水显出品行的高洁,山水因渔翁的活动赋予了奇趣和魅力。

②以之自况。

渔翁是追慕高洁志趣和超然物外、独得其乐生活的诗人的化身。

③寄寓心志,表达心境。

渔翁是表情达意的凭借和载体,借渔翁形象寄托诗人对自由安适生活的热切向往,表现悲怆无奈、清冷凄苦的心境。

(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构思一,直中见曲,平静中见波澜。

以时间为序,完整呈现渔翁从夜宿到白天行舟江上的过程,行文流畅而又曲折跌宕,引人入胜。

构思二,发现独到,匠心独运。

截取渔翁生活的一个片断,将渔翁活动与自然景色的变幻和谐统一起来,突出表现渔翁于山水间的独得自乐、无忧无虑,寄寓诗人的情怀。

构思三,以诗人感受建立起渔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神秘新奇的境界。

“烟销日出”,渔翁该与诗人见面了,却“不见人”,反常创造出了奇趣。

耳闻“欸乃一声”与目见“山水绿”之间本不相干,但诗人却使之建立起依存关系,仿佛“山水绿”为“欸乃一声”所致,让日光下山水顷刻变得青翠碧绿、赏心悦目。

可谓曲尽其妙。

写法一,以虚写实。

“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渔翁不以形现,而以声出,以虚写实,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渔翁的形象笼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写法二,寄情于景。

诗人热切向往自由安适的生活,渴望摆脱内心的苦闷和抑郁,于是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寄托,平静淡雅的自然山水在诗人眼里骤然变得充满奇异色彩和神妙趣味,进而创造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写法三,借写渔翁写自己。

诗人通过描写渔翁置身于山水天地之间,创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巧妙传达出诗人寄情山水、追慕隐者的心态。

语言一,避俗出新。

“汲清湘燃楚竹”造语新奇,诗人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来借代,写出诗人超凡脱俗、孤高孑立的品性。

语言二,平中见奇。

“绿”字既化静为动,写出山水变幻的疾速,又创造出旷远清新、怡人心神的境界。

语言三,形象活脱。

“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景物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

【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二)借景抒情

内容特色:

借歌咏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中看似写景,实则处处含情。

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常用意象:

草、涧水、树、落花、山、鸟等。

常见情感:

年华易逝、美景难留、物是人非、世事沧桑、惆怅伤感、焦灼痛苦、闲适愉悦、向往自然等。

7.古诗阅读。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首句“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乱”字的妙处。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细读诗歌,说说最后一句游人“归”时的情景。

夕阳西下,游客聆听着悠扬的箫声和富有节奏的鼓声,互相唱和,乘兴而归。

【译文】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地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8.(2018黔东南)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题。

山行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

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

就打算回去。

(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译文】春天的阳光沐浴着山,山中的景色十分美丽,不要因为阴天就打算回家。

即使天气晴朗没有下雨的样子,走到山中云雾深处也会打湿你的衣裳。

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酒泉子

[宋]潘 阆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选自《宋词鉴赏大典》)

(1)本词为词人回忆杭州西湖旖旎风光之作,词人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写景抒情,请你任选一种作具体分析。

白描,词下片芦花丛中传来依约的笛声,惊动了白鸟从水里飞起,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

(2)你从词中读出了词人哪些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流露出要归隐湖上的情感。

【译文】我经常想起漫游西湖,整天站在楼台上,扶栏远眺那湖光山色的情景:

湖面上三三两两的钓鱼小船,小岛上天高淡远的秋色。

最难忘的是,一阵悠扬的笛声隐隐约约地从芦花荡里传出时,惊动了栖息在那里的白鹭,它们倏地成群飞起,排列成行。

西湖的景色使我艳羡神往,因此一旦离开它,闲暇时,又撩起我垂钓的情趣,开始整修钓鱼工具,此刻仿佛又置身于清凉爽阔的西湖秋色之中了。

10.古诗阅读。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之情的?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离去的深情;“啼”字写出了黄莺鸣叫的特点,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表现了它对老朋友离去的伤感。

【译文】最好是春风轻拂景色宜人的湖上亭,亭边柳条摇荡藤蔓攀牵撩惹着离情。

枝头黄莺在这里久住我们几乎相识,将要分别它向我频频啼叫了四五声。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

(2)题。

送 春

[宋]王 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暮春送客

[唐]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①凤城:

即国都长安。

(1)两首诗点明暮春时节的意象分别是 残花(子规啼) , 绿暗红稀 。

(2)同样面对春之将去,诗人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意说一说。

《送春》中诗人用子规啼血唤东风来表达竭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

既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又表达了自己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暮春送客》中诗人通过劝友人莫听时光流逝的声音,来表达送别的惆怅与忧愁。

【译文】《送春》:

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

只那眷恋春光的杜鹃鸟仍在夜半悲啼,不相信春风唤不回。

《暮春送客》:

绿叶繁密春花稀少的时节离开京城,暮云低垂楼阁高耸蕴涵着古今幽情。

远行之人千万不要听那宫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间悠悠岁月的正是这水声。

12.古诗阅读。

(一)

睦州①四韵

[唐]杜 牧

州在钓台②边,溪山实可怜。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残春杜陵客③,中酒④落花前。

(二)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湖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在睦州刺史任上所作,时已迁官外放多年,睦州,在今浙江省建德县。

②钓台:

东汉名儒严子陵垂钓处,位于富春江畔。

③杜陵客:

杜牧家在长安万年县杜陵原。

④中酒:

醉酒。

 同样是茂密幽深树木上的鸟鸣,分别触发了两位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两首诗歌加以分析。

《睦州四韵》中,适逢残春时节,树木茂盛,落花飘零,好鸟鸣叫,越发显得环境凄清,触发了诗人惜春之情;又因远离故乡,勾起了思乡之情与羁旅之愁;诗人长期迁官外放,仕途不顺,他只有醉酒消愁,又不免有落寞失意之感。

《滁州西涧》中,涧边青草悠悠,树上黄鹂声声啼鸣,小舟自横于渡口,一切显得如此宁静清幽,传达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

【译文】《睦州四韵》:

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

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

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

暮春时节的我客居于此,真被这美景陶醉了,就好像喝醉了酒,倒在了落花前。

《滁州西涧》: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三)思乡怀人

内容特色:

漂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思妇。

常用意象:

客、秋、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故园、鸿雁、书、鱼、月、梦等。

常见情感: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13.古诗阅读。

忆江南

王安石

城南城北万株花,

池面冰消水见沙。

回首江南春更好,

梦为蝴蝶亦还家。

试比较本诗与《泊船瓜洲》在情感内容表达与意象选择上的异同。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一诗以“明月何时照我还”,《忆江南》以“梦为蝴蝶亦还家”,表达浓郁的思乡归家情感;前者借助“明月”意象,望月思乡,对明月似有怨言,怀着责备,表达公务在身无法自由归家的惆怅,后者借梦蝴蝶意象,梦回家园,回家成为梦绕魂牵的思绪。

【译文】城南城北千万株花儿盛开,池塘冰雪消融,水清澈见底。

回首江南,春光无限美好,睡觉也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飞回了家乡。

14.(2018成都)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

李 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作答。

营造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烘托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伤感。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

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 《南乡子》中,作者因“远客扁舟临野渡”,内心孤独凄凉而生思乡之情,且此情无处排解,只能在“潮退水平春色暮”中遥以寄托。

B.诗句出自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这两句诗蕴含因前路茫茫的客旅生活而生发出思乡之情,思乡之情中饱含着对前途渺茫的惘然与无奈。

【解析】A.诗句出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写出了一个幽静之处,一份难得的悠闲情怀。

C.诗句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两句诗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但更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诗句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两句诗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自己远行,体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故土的依恋。

【译文】烟雾苍茫,风雨凄迷。

岸边的花儿已凋谢,只听得鹧鸪声声啼。

远方的来客乘着一叶扁舟靠近荒野渡口。

这种地方最容易引发阵阵乡愁。

看江上潮水已退水面平静,时间已到暮春时候。

15.(2018长沙)古诗文阅读。

天末怀李白①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

天边。

②君子:

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

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

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

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DE)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

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解析】D项有误,诗人由李白流寓江湘,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

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E有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2)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之词,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但满腔的忍愤,会与投身汨罗的前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

全诗抒发了对李白的牵挂与思念。

【译文】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

令我惦念不已。

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

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文才出众的人总是命运多舛。

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16.(2018无锡)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17.(2018泰州)阅读苏轼的词,回答问题。

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释】①簟(diān):

竹席。

②蛩(qiónɡ):

蟋蟀。

③江亭:

江边的亭子。

④君:

指其弟子由。

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 夜凉 和 寒蛩 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

(2)赏析画线句。

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

“梦中历历来时路”,在上半夜入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

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犹在江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

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弟弟的深切思念。

【译文】三更时分,雨打梧桐。

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我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

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还记得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

长辈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18.古诗词赏析。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

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名词之美】“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

【色彩之妙】“夕阳”让人联想淡黄色的微光笼罩大地,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游子漂泊的孤独和哀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名词之美】示例:

“孤村”“残霞”等名词组合,给人秋天的凄寒衰败之感。

【色彩之妙】示例:

“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组合成一幅多彩多姿的亮丽秋景,给诗人的惆怅失落以安慰。

【译文】《天净沙·秋》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近妖艳。

(四)赠友送别

内容特色:

送别诗是送别他人或自己要离开某地时所作的诗歌。

常用意象:

杨柳、杨花、柳絮、春草、水、春色、傍晚、月夜、长亭、渡口、南浦、雨、酒、秋、寒蝉、古道、西风等。

常见情感:

①表达对送别之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②表达对即将离开的地方的留恋之情;③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思念、鼓励等。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