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054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docx

6试题库智能网联汽车概论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

试题库

说明:

可根据讲授情况更换试题,如书中无答案可在网上查找,答案仅供参考

 

第1章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知识

(一)名称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智能汽车

2.网联汽车

3.智能网联汽车

4.自动驾驶汽车

5.无人驾驶汽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无人驾驶汽车。

2.自动驾驶汽车至少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自动制动辅助系统、自动泊车辅助系统,比较高级的车型还应该配备交通拥堵辅助系统。

3.我国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划分为5个等级,1级为驾驶辅助,2级为部分自动驾驶,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

4.我国把智能网联汽车网联化划分为3个等级,1级为网联辅助信息交换;2级为网联协同感知,3级为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

5.对应美国SAE分级标准,无人驾驶专指L4级、L5级阶段,汽车能够在限定环境乃至全部环境下完成全部的驾驶任务。

6.L2级功能一般是指已具备自动紧急制动、或自适应巡航功能,同时又配备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智能化功能。

7.智能网联汽车可划分为“三横两纵”式技术架构,“三横”是指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涉及的车辆/设施、信息交互与基础支撑三大领域技术,“两纵”是指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车载平台以及基础设施条件。

8.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主要分为基于传感器的车载式技术路线和基于通信互联的网联式技术路线。

9.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包含环境感知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智能互联技术、车载网络技术、先进驾驶辅助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智能座舱技术、计算芯片技术、虚拟测试技术等。

10.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将向着人工智能化、尺寸小型化、成本低廉化、动力电动化、信息互联化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三)选择题(可单选,也可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1.不属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是(A)。

A.L0级B.L1级C.L2级D.L3级

2.属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是(D)。

A.L1级B.L2级C.L3级D.L4级

3.能够实现V2X短距离通信的是(C)。

A.蓝牙B.Wi-FiC.LTE-VD.5G

4.不属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是(A)。

A.近距离超声波雷达B.中程毫米波雷达

C.激光雷达D.短程毫米波雷达

5.自主式驾驶辅助不包括(D)。

A.前向碰撞预警系统B.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C.盲区监测系统D.车道内自动驾驶系统

6.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辆关键技术主要包括(ABC)。

A.环境感知技术B.智能决策技术

C.控制执行技术D.车路协同技术

7.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交互关键技术主要包括(ABD)。

A.专用通信与网络技术B.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技术

C.系统设计技术D.车路协同技术

8.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支撑关键技术主要包括(ABCD)。

A.人工智能技术B.安全技术

C.测试评价技术D.标准法规

9.车载式环境感知系统主要包括(ABC)。

A.摄像头B.激光雷达

C.毫米波雷达D.5G

10.网联式环境感知系统主要包括(BD)。

A.摄像头B.LTE-V

C.毫米波雷达D.5G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具有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盲区监测系统的汽车都属于智能网联汽车。

(×)

2.具有自动紧急制动(AEB)、或自适应巡航(ACC)系统以及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S)的智能网联汽车属于L2级(√)。

3.量产车型中,目前还没有L4级和L5级的自动驾驶汽车,都处于开发测试阶段。

(√)

4.智能汽车的自动化、网联化程度越高,越接近于智能网联汽车。

(√)

5.无论智能化怎样分级,从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权来看,可以分为驾驶员拥有车辆全部控制权、驾驶员拥有车辆部分控制权、驾驶员不拥有车辆控制权3种形式。

(√)

6.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已经成为汽车新的发展趋势,电动智能网联汽车是实现汽车“新四化”的最好载体。

(√)

7.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提供即时的互联网接入,主要采用4G/5G技术,特别是5G技术有望成为车载长距离无线通信专用技术。

(√)

8.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LTE-V、蓝牙、Wi-Fi等,其中DSRC和LTE-V可以实现在特定区域内对高速运动下移动目标的识别和双向通信,例如V2V、V2I双向通信,实时传输图像、语音和数据信息等。

(√)

9.2025年,部分自动驾驶(PA)、有条件自动驾驶(CA)级智能网联汽车占汽车年销量的60%以上。

(×)

10.自主式智能与网联式智能技术加速融合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之一。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之间是什么关系?

2.驾驶员对车辆控制权分几种?

3.智能网联汽车“三横两纵”技术结构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4.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有哪些?

第2章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

(一)名称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超声波传感器

2.毫米波雷达

3.激光雷达

4.视觉传感器

5.传感器融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系统由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信息传输单元组成。

2.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的对象主要有道路、车辆、行人、各种障碍物、

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

3.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传感器主要有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

视觉传感器。

4.智能网联汽车用视觉传感器分为单目摄像头、双面摄像头、三目摄像头和环视摄像头。

5.智能网联汽车用毫米波雷达按探测距离可分为短程毫米波雷达、中程毫米波雷达和远程毫米波雷达。

6.智能网联汽车用激光雷达按有无机械旋转部件,可分为机械激光雷达、

固态激光雷达和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7.对于多线束激光雷达,具有高精度电子地图和定位、障碍物检测与识别、可通行空间检测、障碍物轨迹预测等功能。

8.根据所用传感器的不同,道路识别分为基于视觉传感器的道路识别和基于

雷达的道路识别。

9.道路识别的任务是提取车道的几何结构,如车道的宽度、车道线的曲率等;确定车辆在车道中的位置、方向;提取车辆可行驶的区域。

10.利用视觉传感器进行交通信号灯识别的流程主要是原始图像采集、图像灰度化、

直方图均衡化、图像二值化、交通信号灯识别。

(三)选择题(可单选,也可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1.智能网联汽车的惯性元件主要是指(B)。

A.车轮轮速传感器B.微机械陀螺仪

C.节气门传感器D.转向盘转角传感器

2.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一般必不可少的传感器是(C)。

A.超声波传感器B.毫米波雷达

C.激光雷达D.视觉传感器

3.不适合做为盲区监测系统传感器的是(C)。

A.短程毫米波雷达B.中程毫米波雷达

C.远程毫米波雷达D.视觉传感器

4.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泊车的传感器可以是(ABD)。

A.超声波传感器B.毫米波雷达

C.激光雷达D.视觉传感器

5.用于智能网联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传感器可以是(BD)。

A.超声波传感器B.毫米波雷达

C.激光雷达D.视觉传感器

6.用于智能网联汽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传感器可以是(D)。

A.超声波传感器B.毫米波雷达

C.激光雷达D.视觉传感器

7.用于智能网联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传感器可以是(BDC)。

A.超声波传感器B.毫米波雷达

C.激光雷达D.视觉传感器

8.在基于特征的交通标志识别中,一般不作为特征的是(C)。

A.颜色特征B.形状特征

C.纹理特征D.空间关系特征

9.行人识别常用的传感器是(D)。

A.超声波传感器B.毫米波雷达

C.激光雷达D.视觉传感器

10.智能网联汽车最常见的传感器融合是(C)。

A.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的融合B.毫米波雷达与超声波传感器的融合

C.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的融合D.激光雷达与视觉传感器的融合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只能应用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其中道路识别只能应用视觉传感器。

(×)

2.车载自组织网络强调了车辆、基础设施和行人三者之间的联系,利用短程通信技术,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车辆信息和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和驾驶效率。

(√)

3.智能网联汽车上配置的环境感知传感器与自动驾驶级别有关,自动驾驶级别越高,配置的环境感知传感器越多。

(√)

4.传感器的融合就是将多个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信息集中在一起综合分析,以便更加准确、可靠地描述外界环境,从而提高系统决策的正确性。

(√)

5.激光雷达是智能网联汽车必不可少的传感器。

(×)

6.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识别既可以使用视觉传感器,也可以使用毫米波雷达。

(×)

7.智能网联汽车车辆识别既可以使用视觉传感器,也可以使用毫米波雷达。

(√)

8.智能网联汽车行人识别既可以使用视觉传感器,也可以使用毫米波雷达。

(√)

9.智能网联汽车交通标志识别主要使用视觉传感器,不能使用毫米波雷达。

(√)

10.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信号灯识别既可以使用视觉传感器,也可以使用V2X技术。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系统中的惯性元件和定位导航,主要作用是什么?

2.毫米波雷达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3.少线束激光雷达和多线束激光雷达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4.视觉传感器在无人驾驶汽车上能够实现哪些功能?

第3章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系统

(一)名称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无线通信

2.V2X通信

3.DSRC通信

4.LTE-V通信

5.移动通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无线通信系统一般由发射设备、传输介质和接收设备组成。

2.蓝牙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有车载蓝牙电话、车载蓝牙音响、车载蓝牙导航、蓝牙后视镜、汽车虚拟钥匙等。

3.根据信道路径和传输方式的不同,无线通信可以分为红外通信、可见光通信、微波中继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4.根据通信距离,无线通信可以分为短距离无线通信和远距离无线通信。

5.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通常由移动台、基站子系统、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等组成。

6.智能网联汽车V2X通信是指车辆与车辆通信(V2V)、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V2I)、车辆与行人通信(V2P)、车辆与应用平台或云端通信(V2N)。

7.DSRC通信系统主要由车载单元(OBU)、路侧单元(RSU)以及DSRC协议3部分组成。

8.LTE-V通信系统主要由用户终端、路侧单元(RSU)和基站3部分组成。

9.V2V通信的主要特点包括车与车之间的链接是间断性和随机的;车辆之间的通信可以进行多跳传输,能保证消息的安全正确到达;车辆之间的多跳传输取决于路由的选择。

10.5G移动通信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延时、万物互联、重构安全等特点。

11.面向无人驾驶汽车的5G网络架构,主要包括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应用层。

(三)选择题(可单选,也可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1.DSRC通信要求车车通信单跳距离可达(C)。

A.100mB.200m

C.300mD.400m

2.不属于短距离通信的是(C)。

A.ZigBeeB.Wi-Fi

C.5G网络D.UWB

3.不属于远距离无线通信的是(D)。

A.移动通信B.微波通信

C.卫星通信D.LTE-V通信

4.盲区预警/变道辅助使用的通信类型是(B)。

A.V2VB.V2I

C.V2PD.V2N

5.前方拥堵提醒使用的通信类型是(B)。

A.V2VB.V2I

C.V2PD.V2N

6.蓝牙通信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有(ABD)。

A.车载电话B.车载音响

C.V2V通信D.汽车虚拟钥匙

7.LTE-V通信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支持以下业务(ABC)。

A.V2VB.V2I

C.V2PD.V2N

8.DSRC通信支持以下业务(ABC)。

A.汽车辅助驾驶B.交通运输安全

C.交通管理D.汽车虚拟钥匙

9.智能网联汽车识别交通信号灯的方法可采用(AD)。

A.视觉传感器B.毫米波雷达

C.DSRC通信D.LTE-V通信

10.智能网联汽车识别车辆的方法可采用(ABC)。

A.视觉传感器B.毫米波雷达

C.激光雷达D.LTE-V通信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系统,既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如蓝牙技术、Wi-Fi技术、LTE-V技术,又包括远距离无线通信,如4G、5G。

(√)

2.车辆与车辆通信(V2V)主要是指通过车载单元(OBU)进行车辆间的通信。

车载单元可实时获取周围车辆的车速、车辆位置、行车状态警告等信息,车辆之间也可以构成一个互动的平台,实时交换各种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

(√)

3.智能网联汽车一定要有DSRC或LTE-V通信。

(×)

4.V2I通信主要特点包括车辆可以通过5G来接入互联网;路侧单元可以对在其覆盖范围内的车辆节点进行信息广播;路侧单元可以准确地捕获其覆盖范围内的道路状况、交通灯以及车辆状况。

(×)

5.V2V通信的主要特点包括车与车之间的链接是间断性和随机的;车辆之间的通信可以进行单跳传输,能保证消息的安全正确到达;车辆之间的单跳传输取决于路由的选择。

(√)

6.V2N通信是指车载单元通过路侧单元与远程的应用平台建立连接,应用平台与车辆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并对获取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提供远程车辆交通、娱乐、商务服务和车辆管理等应用。

(×)

7.V2P通信是指行人使用用户区域的设备,如智能手机、多功能读卡器等,与车辆区域的设备进行通信。

车与行人通信主要应用于防止车与行人相撞、智能钥匙、信息服务、车辆信息管理等。

(√)

8.智能网联汽车ADAS对V2X通信系统的定位精度要求是米级。

(√)

9.智能网联汽车ADAS对V2X通信系统的最大低延时要求是不超过100ms。

(×)

10.LTE-V和DSRC均需要路侧单元RSU,但两种技术RSU承载的能力不尽相同。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V2V通信?

列举5个V2V的应用。

2.什么是V2I通信?

列举5个V2I的应用。

3.DSRC通信和LTE-V通信有什么主要区别?

4.为什么无人驾驶汽车必须采用5G移动通信?

 

第4章智能网联汽车网络系统

(一)名称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车载网络

2.车载自组织网络

3.车载移动互联网

4.路由协议

5.蜂窝网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系统是由车载网、车载自组织网络和车载移动互联网融合而成。

2.美国SAE将车载网络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A类低速网络、B类中速网络、C类高速网络、D类多媒体网络和E类安全网络。

3.汽车CAN总线有两条:

一条用于驱动系统的高速CAN总线,速率达到500kbit/s;另一条用于车身系统的低速CAN总线,速率为100kbit/s。

4.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根据接收数据包的节点数量可分为单播路由、广播路由和多播路由。

5.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主要有卫星通信网络、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和蜂窝网络(4G/5G网络)等

6.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网联类型主要有主要有CAN总线、LIN总线、FlexRay总线、MOST总线、以太网等。

7.车载自组织网络特点主要包括节点速度、运动模式、节点密度、节点异构性和可预测的运动性等。

8.车载自组织网络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碰撞预警、避免交通拥堵、紧急制动警告、并线警告和交叉路口违规警告等。

9.车载移动互联网是以车为移动终端,通过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的车与互联网之间的网络,实现车辆与服务信息在车载移动互联网上的传输。

10.车载自组织网络是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自主构建的V2V、V2I、V2P

之间的无线通信网络。

(三)选择题(可单选,也可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1.适合低速CAN总线连接的是(D)。

A.发动机B.自动变速器

C.主动悬架控制D.电动车窗

2.适合高速CAN总线连接的是(ABC)。

A.发动机B.自动变速器

C.主动悬架控制D.电动车窗

3.不适合LIN总线连接的是(D)。

A.自动门窗B.自动空调系统

C.电动座椅D.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4.适合FlexRay总线连接的是(C)。

A.车灯B.喇叭

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D.电动后视镜

5.适合MOST总线连接的是()。

A.发动机B.收音机

C.车道保持辅助系统D.电动座椅

6.适合以太网连接的是(A)。

A.激光雷达B.自动车门

C.自动紧急制动系统D.自动空调系统

7.不属于车载自组织网络通信的是(D)。

A.V2V通信B.V2I通信

C.V2P通信D.V2N通信

8.属于车载移动互联网的是(C)。

A.GPSB.V2V

C.4G网络D.MOST

8.属于车载网络的是(AD)。

A.CANB.V2I

C.5G网络D.MOST

10.智能网联汽车网络系统具有以下特点(AB)。

A.复杂化B.异构化

C.高速化D.低延时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所有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系统都是由车载网、车载自组织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融合而成。

(×)

2.所有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载网络都是基于CAN、LIN、FlexRay、MOST、以太网等总线技术建立的标准化整车网络,实现车内各电器、电子单元间的状态信息和控制信号在车内网上的传输,使车辆具有状态感知、故障诊断和智能控制等功能。

(×)

3.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网联汽车网络系统主要是车载网络,车载网络还是以CAN总线为主。

(√)

4.无人驾驶汽车网络系统必须由车载网、车载自组织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融合而成。

(√)

5.以太网在智能网联汽车上应用刚刚开始,但它优越的性能得到汽车业界的重视,有望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重要的车载网络。

(√)

6.车载自组织网络结构主要分为4种,即V2V通信、V2I通信、V2P通信、V2N通信。

(×)

7.在移动的车载自组织网络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节点的速度。

车辆和道路两侧的路侧单元都可能成为节点。

节点的可能速度为0~200km/h。

(√)

8.车载移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就是车联网,车联网主要应用涉及安全类、驾驶类、娱乐类和服务类的应用。

(√)

9.车载自组织网联主要应用涉及安全类、驾驶类、娱乐类和服务类的应用。

(×)

10.车载网络主要实现车内各电器、电子单元间的状态信息和控制信号在车内网上的传输,使车辆具有状态感知、故障诊断和智能控制等功能。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智能网联汽车网络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载网络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

3.举例说明车载自组织网络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

4.举例说明车载移动互联网在智能网络汽车上的应用。

 

第5章智能网联汽车导航定位系统

(一)名称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导航定位

2.全球定位系统

3.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4.惯性导航系统

5.高精度地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智能网联汽车或无人驾驶汽车的导航定位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BDS)、惯性导航系统、激光雷达等,获取车辆的位置和航向信息。

2.按照定位的方式,定位可分为绝对定位、相对定位和组合定位。

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BD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欧洲空间局的伽利略(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

4.差分全球导航定位系统(DGPS)是在GPS的基础上利用差分技术使用户能够从GPS系统中获得更高的精度。

DGPS系统由基准站、数据传输设备和移动站组成。

5.根据DGPS基准站发送的信息方式可将DGPS定位分为三类,即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

6.GPS/DR组合导航定位系统由GPS以及电子罗盘、里程计和导航计算机等组成。

7.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8.惯性导航系统一般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来测量载体参数。

9.常用的通信基站定位技术包括到达角(AOA)定位法、到达时间(TOA)定位法、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法等。

10.高精度地图包含的道路交通信息很丰富,可分为基础信息层、道路信息层、周围环境信息层和其他信息层。

11.在自动驾驶过程中,高精度地图起到了高精度定位、辅助环境感知、规划与决策等作用。

12.高精度定位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

所谓高精度是指定位精度要达到厘米级。

(三)选择题(可单选,也可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1.不属于GPS的是(D)。

A.卫星B.控制站

C.接收器D.高精度地图

2.具有定位和通信功能的是(B)。

A.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B.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C.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D.欧洲空间局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

3.GPS定位时要求接收机至少观测到(B)颗卫星的距离观测值才能同时确定出用户所在空间位置。

A.3B.4

C.5D.6

4.RTK技术是一项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B)级定位精确的测量方法,这项技术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

A.毫米B.厘米

C.分米D.米

5.高精度地图采集使用的传感器有(CD)。

A.毫米波雷达B.超声波传感器

C.激光传感器D.GPS

6.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位技术主要有(ABC)。

A.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B.惯性导航定位

C.激光雷达定位D.毫米波雷达定位

7.XXApollo系统使用的定位方式有(ABC)。

A.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B.惯性导航定位

C.激光雷达定位D.视觉传感器定位

8.GPS相对定位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A)。

A.6~10mB.7~10m

C.8~10mD.9~10m

9.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位精度一般应控制在(B)以内。

A.5cmB.10cm

C.15cmD.20cm

10.在自动驾驶过程中,高精度地图起到了(ACD)等作用。

A.高精度定位B.控制与执行

C.辅助环境感知D.规划与决策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智能网联汽车导航定位方法与自动驾驶级别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