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515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docx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07)

一、学科简介

1.一级学科简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研究能量转化与传递规律以及与实现该过程相关的设备与系统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能源环境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工程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本学科是以能源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背景和最终目的,研究热能、机械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转化与传递的基本规律,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环境、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对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本学科包含有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研究方向。

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能源高效利用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

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端于1956年的热能装备科,2005年获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学院更名为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校级重点一级学科,拥有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

本学科积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3个学科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2.学科方向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一级学科设三个学科方向:

热能工程:

是研究能源清洁转换和高效利用的学科,重点研究各种能源转化、传递、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过程和装备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和开发能量转化与利用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为开发高效的节能产品,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产品奠定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

研究内容涉及能源高效清洁转化理论与技术、烟气多污染物控制理论与技术、高效换热理论与技术、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理论与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理论与技术、能源系统过程优化、多相流理论与数值仿真等。

制冷及低温工程:

是基于热量由研究低温移至高温的逆循环中的能量传递和转换过程基本规律的学科,重点研究获得、保持和应用低温的原理、方法以及相应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制冷及低温循环理论与系统、辐射供冷暖及地源热泵理论与技术、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供应系统及性能优化、制冷与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热利用及高效热利用技术、热泵系统性能优化技术等。

流体机械及工程:

是研究各种流体机械装置中的功能转化规律及流体力学的应用基础学科。

本学科以电力、化工等行业为背景,在开展流体机械及通用机械的优化设计、耐热、防腐、制造、检测、高温防护、自动控制等研究的同时,开展流体机械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电厂供风、排烟等流体机械与烟道的结构优化与设计、钢铁厂高温钢板实时厚度测量控制系统、智能风力发电装备研发等。

研究内容包括:

流体传动控制及技能新技术、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理论、计算与实验,流体及相关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设备状态监测、监控与节能技术。

二、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协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科学精神。

3.掌握坚实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在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5.毕业后能到能源动力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大型工矿企业从事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工作。

三、质量标准

1.应掌握的本学科基本知识

具有坚实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具体包括:

1)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学术发展动态;2)具备本学科文献调研、搜集、整理和应用的能力,并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借助外语开展相关的研究与交流。

2.应具备的本学科基本素质和学术道德

(1)学术素养

具有独立的学术人格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潜心能源与动力理论素养的积淀;具有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到能源与动力实践领域的修养及能力;善于将学术创新精神贯彻到各项科研和实践研究过程中。

(2)学术道德

能够恪守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修身正己,忠于真理,学风严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反对弄虚作假,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研究,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自觉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3.应具备的本学科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备运用多种科研工具获取知识以及运用外语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本学科领域的专业文献,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具有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等其他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熟练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所需的研究方法,能够跟踪学科前沿,初步具备发现和辨别学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本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具备根据研究成果撰写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

(3)实践能力

能利用已掌握的专门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完成基本的设计、研发和试验等工作。

(4)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能熟练运用专业术语进行学术交流,具备与产学研政等各个部门接洽、联系的技巧和能力,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水平。

四、学制与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五年。

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具体要求和流程参照《南京师范大学关于硕士生提前毕业的实施办法》。

总学分为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2学分。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课程学习为基础,重点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2、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同时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

在指导方法上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3、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环节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讲授突出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鼓励研究生跨学科选修相关课程。

六、培养环节

1.确定导师

新生入学后的2~4周内,通过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

导师确定后,如无特殊原因中途不得更换导师。

2.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主要包括应达到的目标、读书计划、创新实践、科研训练、专业方向选修和补修课程等内容。

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研究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研究生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经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3.课程学习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环节主要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少量选修课程可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4.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重点考查硕士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和综述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方法、标志性成果以及该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和展望。

硕士生应按照培养方案提出的对经典文献的阅读和考核要求,阅读不少于5万字的文献资料,完成与相关研究方向相关、且不少于1万字的文献综述报告,并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

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硕士研究生的课题调研与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等,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开展的研究工作等内容。

硕士研究生的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完成,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

开题报告具体规定按《南京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5.科研训练

硕士生科研训练可以通过学术报告、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方式完成,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并报学院备案后计1个学分。

6.科研成果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期刊或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方可申请授予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必修课程包括:

公共学位课(7学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3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基础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修读不少于3门,其中至少需修读一门方法类课程;专业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

修读不少于2门;必修环节(1学分):

科研训练。

选修课包括:

方向选修课;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以及补修课三部分。

补修课为本科阶段核心课程2门,由跨学科或同等学历考入者修读,不计算学分,成绩需合格。

方向选修课和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修读不少于3门,累计不少于7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学位课

0000020001

硕士第一外国语

4

1-2

000002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

2

1

000002000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2

2选1

0000020006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2

基础学位课

0807020001

数学物理方程

3

1

2选1

0807020002

数值分析

3

1

0807020003

高等流体力学

2

1

修读不少于6学分

0807020004

高等工程热力学

2

1

0807020005

高等传热学

2

2

专业学位课

热能工程

0807020006

高等燃烧学

2

2

修读不少于8学分

0807020007

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2

2

0807020008

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

2

2

0807020009

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整理

2

2

0807020010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理论技术

2

2

制冷及低温工程

0807020008

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

2

2

0807020009

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整理

2

2

0807020011

低温制冷技术

2

2

0807020012

热泵理论及其应用

2

2

0807020013

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

2

2

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20014

流体机械与流体动力学

3

2

0807020008

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

2

2

0807020009

误差理论及实验数据整理

2

2

0807020015

现代设计方法学

2

2

必修环节

0807020016

科研训练

1

3

方向选修课

0807020017

计算传热学

2

2

修读不少于7学分

0807020018

洁净煤发电技术

2

2

0807020019

流态化原理与技术

2

2

0807020020

热工过程数值模拟

2

2

0807020021

计算流体力学

2

2

0807020022

计算燃烧学

2

3

0807020023

多相流理论

2

3

0807020024

反应动力学

2

3

0807020025

制冷系统工作过程数值模拟

2

3

0807020026

制冷与空调系统自动控制

2

2

0814020001

辐射供冷暖理论与实践

2

2

0814020002

室内空气品质控制理论

2

2

0807020027

新型空调系统集成技术

2

2

0807020028

空气洁净和除尘技术

2

3

0807020029

先进制造技术

2

2

0807020030

动力机械及设备

2

3

0807020031

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研究进展

2

3

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

由学科方向或导师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与发展需要制定相应修读计划

补修课

补修本科阶段核心课程2门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硕士学位论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1.学位论文的选题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态,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

选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以研究生课题工作为主线,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验数据等内容,有理有据地阐明作者的研究成果,以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本学科硕士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万字。

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标清晰、层次分明;引文合理、注释规范,不引发知识产权纠纷;术语使用规范,表述严谨,不会产生歧义。

要求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分析合理,研究结论正确,在理论或者实践中有其独到之处。

能体现硕士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

课题意义与背景、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与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参考文献、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及致谢等。

3.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审查

研究生论文研究工作须通过三次审查:

1)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审查,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进行;2)学位论文进展情况的审查,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进行;3)学位论文完成质量和水平的审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末进行。

学位论文审查要求按学校和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全部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方能准予毕业。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论文通过答辩者,经学院学位委员会评定后上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能授予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授予详见《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细则》。

十、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所列本学科重要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如下表,各学科方向根据各自特点进行选择,也可不受此书刊目录限制。

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0本(篇)。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

出版者

备注

1

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

柯葵,朱立明

同济大学出版社

2

燃烧学

格拉斯曼编著赵惠富,张宝诚译赵惠富,张宝诚译赵惠富,张宝诚译,赵惠富,张宝诚译

科学出版社

3

煤的清洁燃烧

毛健雄等

科学出版社

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

燃烧理论与燃烧设备

徐旭常,吕俊复,张海

科学出版社

6

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

岑可法,倪明江等

中国电力出版社

7

传热与传质分析

埃克尔特,德雷克埃克尔特R.M.德雷克

科学出版社

8

热分析

蔡正千

高等教育出版社 

9

制冷与低温原理

陈光明,陈国邦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

燃烧理论与化学流体力学

周力行

科学出版社

11

高等工程流体力学

张鸣远,景思睿,李国君景思睿,李国君编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2

实验流体力学

颜大椿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计算流体力学

江春波,张永良,丁则平

中国电力出版社 

14

高等工程热力学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科学出版社 

15

热力学

王竹溪

北京大学出版社

16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发展报告

中国制冷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7

制冷与低温测试技术

甘智华,张小斌,王博

浙江大学出版社

18

制冷装置设计

申江

机械工业出版

19

强化传热技术

林宗虎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胡承正  

科学出版社 

21

制冷空调自动化

姜周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2

制冷空调装置数字化设计

丁国良,欧阳华,李鸿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3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

工程建设与设计杂志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24

中央空调新技术及其应用

俞炳丰 

化学工业出版社 

25

制冷空调新技术及进展

刘卫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 

26

制冷装置自动化

朱瑞琪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7

中央空调自控系统设计

霍小平

 中国电力出版社 

28

燃气空调技术及应用

戴永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9

制冷装置自动化

陈芝久,吴静怡

机械工业出版社

30

制冷系统热动力学

陈芝久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31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

王福军

清华大学出版社

32

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

柯葵,朱立明

同济大学出版社

33

粘性流体的混合有限分析法

李炜

科学出版社

34

磁流体力学

吴其芬,李桦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35

纳米流体能量传递理论及应用

宣益民

科学出版社

36

流体及热分析

谢龙汉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

37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测量技术

杨敏官

机械工业出版社

38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费业泰

机械工业出版社

39

自动检测技术

梁森,王侃夫,黄杭美

机械工业出版社

40

强化传热

顾维藻等

科学出版社

41

计算传热学理论及其在多孔介质中的应用

潘阳等

科学出版社

42

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

柯葵,朱立明

同济大学出版社

43

中国科学(A、B辑)

44

工程热物理学报

45

动力工程学报

46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47

制冷学报

48

热能动力工程

49

锅炉技术

50

低温工程

51

暖通空调

52

太阳能学报

53

机械工程学报

54

化工学报

55

仪器仪表学报

56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57

空气动力学学报

58

实验力学

59

科学通报

60

自然科学进展

61

中国电力

62

流体机械

63

流体工程

64

流体力学实验测量

65

热力发电

66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B辑)

67

清华大学学报

68

浙江大学学报

69

东南大学学报

70

应用力学学报

71

内燃机学报

72

内燃机工程

73

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

74

BIOMASS&BIOENERGY

75

BIORESOURCETECHNOLOGY

76

CHEMOSPHERE

77

COMBUSTIONANDFLAME

78

ENERGY

79

ENERGY&FUELS

80

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

81

ENERGYJOURNAL

82

ENERGYPOLICY

83

ENVIRONMENTALPOLLUTION

84

EnvironmentalProgress&SustainableEnergy

85

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

86

FUEL

87

FUELPROCESSINGTECHNOLOGY

88

HEATANDMASSTRANSFER

89

HEATTRANSFERENGINEERING

90

INTERNATIONALJOURNALOFCOALGEOLOGY

91

InternationalJournalofGreenhouseGasControl

92

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FLUIDFLOW

93

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

94

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

95

JOURNALOFPOWERSOURCES

96

JOURNALOFTHERMOPHYSICSANDHEATTRANSFER

97

POWER

98

PROCEEDINGSOFTHECOMBUSTIONINSTITUTE

99

PROCESS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100

PROGRESSINENERGYANDCOMBUSTIONSCIENCE

101

RENEWABLE&SUSTAINABLEENERGYREVIEWS

102

RENEWABLEENERGY

103

WASTEMANAGE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