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357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8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种群和群落文档格式.docx

(6)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2.据图回答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问题

(1)图甲中表示种群在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是a,在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是b。

(2)图甲中曲线a的数学方程式为Nt=N0λt,曲线a、b之间的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目。

(3)由图乙可知,一个种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变的,下列因素中可以使曲线c变为曲线d的有①②④⑤(填序号)。

①过度放牧对某种牧草种群的影响 ②硬化地面、管理好粮食对鼠种群的影响 ③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种群的影响 ④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 ⑤引进某种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种群的影响

3.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三点必记

(1)“J”型曲线:

①前提条件: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曲线特点:

种群数量每隔一定时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③数学模型:

N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2)“S”型曲线:

受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敌害等的制约。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

③K值: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4.澄清关于K值的三个易误点

(1)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

(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

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命题点1 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与判断

1.(2018·

宜兴期中)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一年内新生个体数20个,死亡个体数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影响该种群密度

B.某草原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草原田鼠提供了良好环境,田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草原田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草原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C.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D.我国神农架地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解析:

选C 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则出生率=20/100×

100%=20%,A错误;

物种丰富度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数有关,不是指某种群数量的多少,B错误;

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能反映出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C正确;

我国神农架地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2.(2016·

浙江高考)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选A 蝉的幼虫要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且在产卵后死亡,没有生殖后期。

因此蝉在夏季时,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

拓展·

归纳年龄组成的其他常见表示图示

(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命题点2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应用与分析

3.(2018·

如皋期初)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和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时,从试管上层吸取培养液计数没有振荡试管

B.调査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样方内的个体

D.标志重捕法调査小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选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取培养液计数前应该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若从试管上层吸取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会使所测数值偏小,A错误;

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若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所得数值偏小,B错误;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C错误;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N)=

可知,若部分小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实验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大,D正确。

归纳

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

(只)

标记数

雌性个

体数(只)

雄性个

初捕

50

28

22

重捕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选D 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

通过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4;

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设种群数量为A只,第一次捕获B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

,得A=

由上式分析可知:

①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b偏小,则A偏大。

②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b偏大,则A偏小。

③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关键点拨]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比较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增长模型

前提条件

理想状态:

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②气候适宜;

③没有敌害;

④无迁入、迁出

现实状态:

①食物、空间有限;

②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

③有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

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K值有无

无K值

有K值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因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2.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及应用

(1)曲线分析:

(2)应用:

b点的应用

消灭害虫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b点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

c点(K/2值)的应用

a.对有害生物:

严防种群数量达该点,如灭鼠达K/2时,鼠害将难以控制

b.对有益资源:

黄金利用点,当资源利用后维持于该点时将具最强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e点(K值)

的应用

限制生存条件,降低环境容纳量,如封存粮食、硬化地面以限制鼠的种群数量

b.对有益生物:

改善生存条件,尽量提升K值,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

[题点突破]

命题点1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1.(2018·

扬州七校联考)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

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选B K值是环境容纳量,种群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能使K值提高;

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增长速率仍大于0,种群的数量增加,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a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的数量增加,故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

在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上升,个体间斗争必将加剧,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大,故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2.(2018·

南京调研)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

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

选D 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均表现为“S”型曲线,A正确;

t2~t3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

t5时,乙种群密度达到K值,种内斗争加剧,对种群密度的制约最大,C正确;

甲种群密度最大的时刻为t3,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刻为t5,D错误。

启东中学月考,多选)某入侵害虫在植物A和植物B上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害虫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B.该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C.该害虫的种内斗争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D.该害虫的入侵改变了植物A和植物B的种间关系

选ACD 从图中可知,该害虫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不是“J”型曲线增长,A错误;

该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受外部因素(如季节、气候等)的影响,B正确;

环境容纳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害虫的种内斗争改变害虫数量,但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错误;

由图中信息,不能得出该害虫的入侵改变了植物A和植物B的种间关系的结论,D错误。

迷点·

误点种群增长率≠增长速率

(1)含义不同:

①种群增长率:

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

增长率=

×

100%。

②种群增长速率:

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斜率),即增长速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时间。

(2)计算方法不同:

假设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如一年)内,由初始数量N0增长到数量Nt,则该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

100%=[(Nt-N0)/N0]×

100%(无单位);

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t-N0)/t(有单位,如个/年)。

命题点2 K值的理解与应用

4.(2018·

海安中学月考)如图是刺裸腹蚤在三种不同温度(较高温、中等适温、较低温)下的种群增长曲线,据图分析下列不合理的是(  )

A.对于一种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B.随着温度降低,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

C.在中等适温下,K值最大,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

D.在较低温下,K值最小,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

选C 由图可知,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正确。

随着温度降低,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逐渐延长,B正确。

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中等适温(24.8℃)条件下,K值最大,但是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是最大;

在33.6℃条件下,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

由图可知,在较低温下,K值最小,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小,D正确。

5.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

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选D 图1中曲线a代表出生率,曲线b代表死亡率;

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K/2时,E点为K值;

在F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不利于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图2中的G点对应图1中的E点,均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归纳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

t1之前

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t1~t2

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t2时

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

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

2.实验流程

3.实验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

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少误差,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4)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

(5)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6)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

稀释培养液时要进行定量稀释,便于计算。

(7)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

时间(天)

1

2

3

4

5

6

……

数量(个)

南通模拟三,多选)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及培养液都需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每天应定时取样统计一次样品中酵母菌数量

C.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D.培养后期样品液稀释度过高会导致结果偏小

选AD 实验中每个样品需要多次计数取平均值,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需要先盖盖玻片,再从一倒滴加少量样品液,让样品液自行渗入计数室,以保证观测到的每个计数室中的样品液总体积为0.1mm3。

淮安5月模拟)某学习小组利用图甲所示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实验,第四天取样并稀释100倍后所观察到的结果如图乙,连续观察7天结果如图丙。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应有16个中方格

B.由图乙可知,本实验中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7.5×

107个/mL

C.该探究活动中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实验和进行重复实验

D.实验时每天应从同一支试管定时定量取样观察检测,其中第5~7天种内斗争最激烈

选B 图甲显示血细胞计数板中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应有25个中方格,A错误;

由图乙可知,每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3个,本实验中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3×

25×

100÷

10-4=7.5×

107个/mL,B正确;

该探究活动中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实验,时间的先后可以相互对照,但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C错误;

实验时每天应从同一支试管定时定量取样观察检测,其中第3~5天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D错误。

3.检测员将1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

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每毫升水样中约有蓝藻的个数为(  )

A.5×

105n      B.5×

108n

C.500nD.50n

选A 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mL水样中蓝藻数量=(80个小方格内蓝藻总数/80)×

400×

10000×

稀释倍数=n×

10=5×

105n。

归纳血细胞计数板及其应用

(1)血细胞计数板:

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

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

但无论哪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个大方格都有16×

25=400个小方格。

一个大方格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容积为0.1mm3。

(2)计数方法:

对于16×

25的计数板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

而对于25×

16的计数板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

如下图所示。

(3)计算方法:

①16×

25型的计数板:

酵母细胞个数/mL=(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100)×

稀释倍数。

②25×

16型的计数板:

酵母细胞个数/mL=(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80)×

高考题型解题技法之(三)——柱状图题目的解题技法

[相关知识]

常见的四类柱状图及解读

图1为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

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

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图2

解读

图2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及细胞膜面积的变化。

内质网膜面积减小(只发出囊泡),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先接受囊泡,后发出囊泡),细胞膜面积相对增大(只接受囊泡)

图3表示减数分裂的连续过程。

甲为性原细胞,乙为初级性母细胞,丙为次级性母细胞,丁为性细胞。

甲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乙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

图4

图4表示二倍体动物分裂细胞。

A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次级性母细胞,以及性细胞;

B可表示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性母细胞,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的细胞;

C表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性原细胞(体细胞)

[解题流程] 解决柱状图类题目的“三步曲”

[典例示法] (2014·

全国卷Ⅱ)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

L-1之间

[技法应用]

[答案] D

[应用体验]

1.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内生命活动变化前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膜面积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可以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前后膜面积变化图

B.图乙可以表示B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前后膜面积变化图

C.胰岛B细胞只发生图甲过程而不发生图乙过程

D.图甲、图乙变化过程可反映生物膜的流动性

选C 抗体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产生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故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

B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要增殖分化,增殖的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和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体积要增大。

胰岛B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图乙过程。

膜的融合和体积的变化都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某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选D 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

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

由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组成不同;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影响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低。

3.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1、2、3、4组分别是培养环境中2,4D浓度为a、b、c和清水组的生根数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浓度b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