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629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化学知识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知识要点.docx

《化学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知识要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知识要点.docx

化学知识要点

2008化学部分考点记忆

第一册

第一章~第四章

1.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燃烧,集气瓶里充满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呈黄绿色,加水稀释后可呈蓝色。

铁丝在氯气在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呈黄色溶液。

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在空气里呈现雾状。

磷在氯气中燃烧会产生白色的烟雾。

2.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反应,因此,可以用钢瓶储运液氯。

3.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500体积的氯化氢,700体积的氨气,40体积的二氧化硫,2.6体积的硫化氢。

氯水呈黄绿色。

4.市售的漂粉精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是通过氯气与石灰乳作用制成。

5.氯气除用于消毒、制造盐酸和漂白剂外,还用于制造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6.Cl2、SO2的尾气吸收用氢氧化钠溶液,导管直接伸入液面以下,HCl、NH3的尾气吸收用水,装置用倒置的三角漏斗。

7.除杂质气体:

Cl2(HCl)用饱和食盐水CO2(HCl)用饱和碳酸氢钠SO2(HCl)用饱和亚硫酸氢钠。

8.氟气是淡黄色气体,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溴是深红棕色液体,碘是紫黑色固体。

氟气与氢气暗处就爆炸,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氟气与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可以保存在塑料瓶中。

溴易挥发,应密闭保存,不能用橡皮寒塞。

如果放在试剂瓶里,需要加一些水液封。

碘易升华,遇淀粉变蓝色,与氢气需在不断加热下才能反应且同时分解。

9.氯气的验满方法:

(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试纸变蓝。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使试纸褪色的是否HClO而不是Cl2)

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可氨水检验,如漏气会冒白烟(生成氯化铵)

10.卤素单质不易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汽油、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11.AgF无色易溶于水,AgCl、AgBr、AgI分别为白色、浅黄色、黄色且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

12.含碘食盐中加的是碘酸钾。

常用作人工降雨的物质有碘化银、干冰。

碘水褐色,碘的有机溶剂紫红色,溴水橙色,溴的有机溶剂橙红色。

13.光照易分解的物质有AgCl、AgBr、AgI、AgNO3、HClO(氯水)、HNO3常保存在棕色瓶中且放在阴暗处。

NH3.H2O受热易分解放在阴凉处但不必放在棕色瓶。

14.卤化银都有感光性,常被用作感光材料。

照相用的胶卷中感光物质的主要成分是AgBr.

15.从氟到砹,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氢化物的熔沸点HF>HI>HBr>HCl,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氟化氢有氢键)。

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Br>HI,决定于共价键的强弱,即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共价键越稳定。

从锂到钾,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16.银白色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变暗(Na2O),接着出现白色固体(NaOH),表面变成溶液(NaOH潮解),然后又会变成白色块状物质(生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白色粉末(Na2CO3)

17.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钾保存在石蜡中。

钠对人的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取用时必须用镊子。

在实验中切下未用和用过以后的钠都要及时放回原试剂瓶中。

18.钠在空气或氧气中剧烈燃烧,火焰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

氧化钠在空气中加热转化为过氧化钠,说明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

19.钠与酸反应的实质是与水电离出来的H+反应,所以钠能促进水的电离。

20.钠钾合金为液态合金,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钠可作强还原剂,将有些稀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

21.CO2和H2O与Na2O2的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能使脱脂棉燃烧,而反应中生成的氧气又能使脱脂棉的燃烧加剧。

22.Na2CO3俗名纯碱或苏打,是白色粉末。

NaHCO3俗名小苏打,是白色晶体。

NaHCO3与稀盐酸反应比Na2CO3剧烈得多,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小。

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会有沉淀析出成分是NaHCO3。

23.碳酸钠广泛地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中。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还可用于泡沫灭火剂。

24.Na2O2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用途主要有氧化剂、供氧剂、漂白剂(原因强氧化性)、杀菌剂。

25.氢氧化钠又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是白色固体,有强吸水性,强腐蚀性,易潮解,如果不小心倒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氢氧化钠保存:

密封,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可用橡皮塞。

因为烧碱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使玻璃塞与瓶口粘牢。

不能用玻璃塞的还有碳酸钠、硅酸钠等碱性溶液。

26.候式(联合)制碱法: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至饱和,然后在加压下通入CO2。

可析出NaHCO3,加热可得到Na2CO3。

设计实验用氢氧化钠溶液制纯净的Na2CO3,可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分成两等分,一份中通入过量的CO2,然后将两份混合。

27.大多数有机化合物,CO2、SO2、SO3、NH3等是非电解质,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盐包括难溶的CaCO3、BaSO4等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水是弱电解质。

AlCl3为共价化合物,但水溶液中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Fe(SCN)3是可溶性盐但在水中极难电离,为弱电解质。

28.下列离子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

①酸性条件下NO3-与I-、Br-、S2-、HS-、SO32-、HSO3-、Fe2+②酸性条件下S2-与SO32-不共存(中性与碱性条件下可以)③MnO4-(或ClO-)与I-、Br-、S2-、HS-、SO32-、HSO3-、Fe2+④Fe3+与I-、S2-、HS-、SO32-、HSO3-⑤酸性条件下MnO4-与Cl-

29.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Fe3+

30.H2O2在分解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在遇到比它强的氧化剂时如高锰酸钾,H2O2只作还原剂,遇到比它强的还原剂时如SO2,H2O2只作氧化剂。

31.在氯酸钾的分解实验中可用氧化铜作催化剂。

32.某微粒氧化性的强弱与其得到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只与其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即易得不易得有关。

如Cl2与S,可通过与铁反应后铁的价态来比较。

33.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34.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物质的燃烧。

常见吸热反应:

氢氧化钡晶体与NH4Cl混合,CO2与灼热的炭反应,CaCO3分解,水蒸气与灼热的炭反应。

35.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的仪器:

容量瓶(填空题回答时注明体积)、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或量筒。

36.容量瓶是配制准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仪器。

容量瓶的检漏:

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

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37.在转移时,玻璃棒应伸到刻度线以下。

38.在使用前必须检验是否漏水的是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启普发生器。

39.在加热时需用石原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需用的是试管、蒸发皿、坩埚。

40.天平使用:

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到零刻度处。

41.在定容过程中,仰视刻度线,会使配得溶液浓度偏低,溶解后热溶液立即转移,会偏高,定容后翻转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会偏低。

(液面下降正常,不能再加水)

42.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应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操作:

称取8g硫酸铜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而不是加水500Ml。

第五章~第七章

1、 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而能量高的电子就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一般规律: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2,除K层外,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8,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18,倒数第三层最多能容纳电子数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32,第n层里最多能容纳电子数2n2

2、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其运动规律跟一般物体不同,它们没有确定的轨道,可用电子云来表示:

氢原子的电子云是球状的。

电子密度较大,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

3、 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跟氢气生成气态容易且稳定,

4、 取一小段镁,向试管中加少量水,并向水中滴几滴无色酚酞,没有明显现象,加热后呈粉红色,而铝没有这种现象;

5、          取少量的氯化铝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将氢氧化铝沉淀分盛在两支试管中,然后在两支试管中,若加入氢氧化钠,沉淀溶解,若加入稀硫酸溶,液,沉淀也溶解。

6、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7、          元素周期表结构:

三短三长一不完全周期;18个纵行16个族除第8、9、10叫做Ⅷ族元素外,从左到右依次为

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

8、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做元素;把原子里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同位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原子所占的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氧气和臭氧,白磷和红磷,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

9、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律夫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与性质提供了线索;对于工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10、   象氯化钠一样,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二氧化碳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直线型,是非极性分子;双氧水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但结构不对称,是极性分子;氨气含有极性键,为三角锥型,是极性分子。

11、      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2、      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氯化钠分子,只有在蒸气状态时才有氯化钠分子

13、      氧族元素中Se是半导体,而碲Te则能够导电。

14、      空气中的微量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令人产生振奋的感觉,但当空气中臭氧的含量超过10-5%时,就会对人体有害;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漂白毛、丝等

15、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

16、      装有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槽中以后,试管中的水面上升,液体变成红色。

17、      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后,品红溶液的颜色褪去;当给试管加热时,溶液又变成红色;二氧化硫还能够用作食物的干果的防腐剂。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这是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酸雨的PH小于5.6。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等产生的工业废气。

18、      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难挥发易溶于水,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当不慎在皮肤上沾上浓硫酸,应立即有大量水冲洗;在做浓硫酸的氧化性和脱水性实验时,将纸片、火柴、硫酸铜晶体放在点滴板上,再滴加浓硫酸。

19、      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显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检验铁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

将其浸到硫酸铜溶液中,不产生红色固体。

20、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等

21、      SO42-离子的检验:

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没有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2、      碳、硅、锗、锡的+4价化合物是稳定的,而铅的+2价化合物是稳定的

23、      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

硅的化学性质稳定,但能与强碱如氢氧化钠反应,其化学方程式:

Si+2NaOH+H2O==Na2SiO3+2H2

24、      作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还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含硅4%的钢含磁性,含硅10%的钢耐酸性;

25、      为什么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

因为玻璃中含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硅酸钠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指硅酸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主要有:

能承受高温,强度高;具有电学特性;具有光学特性;具有生物功能。

光导纤维是一种能高质量传导光的玻璃纤维。

第二册:

第一章氮族元素

1.N2是非极性分子,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非极性分子有:

A型的单原子分子型:

稀有气体分子;

A2型的双原子分子:

H2、O2、N2、F2、Cl2;三原子分子直线型:

CO2、CS2;四原子分子平面正三角型的:

BF3、SO3;分子正四面体型:

P4、CH4、SiH4、CCl4;其它:

CH2=CH2、HC≡CH、苯;

2.N2和O2在放电等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NO;NO再被O2氧化成NO2,溶于水生成HNO3,与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3.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是NO2;

4.N2的用途:

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作保护气;医学上作冷冻剂;

5.二氧化氮和溴蒸气的鉴别:

不能用淀粉KI试纸、含有酚酞的碱溶液等;可用通入水中或通入AgNO3溶液中或通入CCl4有机溶剂中;或降温冷却来判别;

6.硝酸工业尾气处理: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7.安全火柴,火柴盒的侧面涂有红磷(发火剂)和三硫化二锑(Sb2S3,易燃物)等;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KClO3、MnO2(氧化剂)和S(易燃物)等。

8.白磷为:

白色、蜡状固体;剧毒;不溶于水,能溶于CS2;着火点为40℃;结构为:

正四面体P4;白磷密封保存,少量保存在水中;

9.氨气:

无色、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沸点:

-33.5℃,易液化(液氨可做制冷剂);氨是极性分子,呈三角锥形;

10.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注意:

氨气在水中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但在计算氨水的质量分数时,溶质为NH3。

氨水的密度都小于1g/cm3;氨水越浓,密度越小;

11.氨气与挥发性酸如HX、HNO3在空气中相遇形成白烟是NH3的检验方法之一;

12.氨的实验室制法: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装置类型:

固+固→;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检验烧瓶内的氨气已经收集满?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集满。

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产生白烟现象,说明已集满;干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氨气与空气产生对流而不利于氨的收集;

13.铵盐的用途:

生产氮肥;制炸药;氯化铵常用作印染和制干电池的原料;

14.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沸点是8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它能以任意比溶于水,常用浓硝酸69%,而浓度为98%以上的浓HNO3,称为“发烟”硝酸。

15.浓硝酸常呈黄色的原因:

硝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

通入O2以除去黄色物质;

16.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浓硝酸中:

先变红后褪色;硝酸应保存在:

棕色试剂瓶,密封,冷暗处;

17.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水或肥皂水洗涤;

18.王水:

浓硝酸:

浓盐酸=1׃3(体积比)

第二章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单位常用mol/L•s(或mol/L•min)。

表示方式:

v(某物质)=amol/L•min;

各物质的速率比就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

3.只有当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且具有合适的取向时才能成为有效碰撞。

4.对同一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其中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温度,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能使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数增加的是浓度,压强。

5.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6.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状态可用五个字表示逆,等,动,定,变。

7.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等,

8.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温,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9.对于平衡体系:

2NO2N2O4;升温,颜色变深;降温,颜色变浅;

加压使体积变小,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但比原平衡深;

减压使体积变大,颜色先变浅后变深,但比原平衡浅;

对于平衡体系:

2HII2+H2;升温,颜色变浅;降温,颜色变深;

加压使体积变小,颜色变深;减压使体积变大,颜色变浅。

10.合成氨采用高温(500℃)、高压20~50MPa、催化剂等条件。

在采取上述条件后氨的产率还是不高,还需考虑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即不断分离出氨,以提高N2的利用率。

11.等效平衡:

外界条件相同时,某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浓度相当,无论经过何种途径(从反应物开始或从生成物开始或从中间状态开始),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

1)等温等容下:

A.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

等效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均相同。

B、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

等效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成比例。

2)等温等压(即体积可变化)下:

等效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成比例。

12.有气体参加的平衡体系中,气体的总质量、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总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与否要看具体反应方程式的特点而定;

第三章电离平衡

1.一般地说,强电解质为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弱电解质为弱酸和弱碱等。

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溶液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2.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其溶液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所决定,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分步书写。

3.水的离子积KW=1×10-14,KW与温度有关,而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即在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中,KW不变;而当温度为100℃时,c(H+)=c(OH-)=1.0×10-6mol/L,KW=1×10-12。

4.pH=-lg{c(H+)};溶液的酸性越强,其pH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其pH越大。

pH小的酸性溶液一定是强酸溶液吗?

不一定。

pH相同的酸,溶液浓度却是弱酸>强酸,因此等体积的强酸和弱酸,中和能力是:

弱酸>强酸。

5.对于强酸溶液,浓度稀释10倍,pH值升高1,以7为极限;而对于弱酸来说,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pH值升高不到1;对于强碱溶液,浓度稀释10倍,pH值降低1,以7为极限;而对于弱碱来说,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pH值降低不到1;也就是说,若要使弱酸的pH升高1个单位,必须稀释到原体积的10多倍,若要使弱碱的pH降低1个单位,必须稀释到原体积的10多倍。

6.混合溶液的pH计算:

1)两强酸混合:

先求出混合后溶液的c(H+)混,再求pH;

2)两强碱混合:

先求出混合后溶液的c(OH-)混;再求c(H+)=KW/c(OH-)最后求pH;

3)强酸与强碱混合:

a.若恰好中和,溶液呈中性,pH=7;

b.若酸剩余则应先求出中和后剩余的c(H+)余,再求出pH;

c.若碱剩余,则应先求出中和后剩余的c(OH-)余,再求c(H+)=KW/c(OH-),最后求出pH;

7.酸和碱对水的电离都起到抑制作用,其水溶液中的H+(或OH-)主要来自于酸(或碱)的电离;而OH-(或H+)来自于水的电离,且浓度<10-7mol/L;

盐的水解对水的电离起到促进作用,水电离产生的c(H+)=c(OH-)>10-7mol/L,若某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的浓度为<10-7mol/L,则该溶液可以是酸溶液也可以是碱溶液;

若某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的浓度为>10-7mol/L,则该溶液是发生了水解的盐溶液;

8.中和滴定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是:

酸式和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

主要操作步骤是:

洗涤,查漏,润洗,注液,充液,调液,读数1,滴定,读数2;

操作要领是:

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珠,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第四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金属中延展性最好的是金;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金属是铁。

2.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具有酸性、碱性或咸味的食物;

3.铝热反应原理可用来冶炼铁、铬、钒、锰等金属;

4.氧化铝是耐火材料,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5.氢氧化铝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能;

6.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钢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用量最大的合金。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

7.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加水后生成黄色溶液。

8.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里加热就迅速被氧化成Fe3O4;

Fe2O3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可用作油漆的颜料;

Fe3O4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

9.Fe(OH)2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

10.FeCl3溶液的配制:

用FeCl3晶体溶于浓盐酸后再稀释使用;

FeSO4溶液的配制:

用处理过的过量铁屑与少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

11.常见Fe3+的检验:

KSCN溶液显红色;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的Fe(OH)3沉淀。

苯酚显紫色;

12.金属冶炼的三步骤:

矿石的富集,冶炼,精炼;冶炼的原理用还原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镁、铝等金属一般用电解法冶炼;如工业炼铝2Al2O3═4Al+3O2;位于中部的金属可用热还原法冶炼,如炼铁Fe2O3+3CO═2Fe+3CO2;位于氢后面的金属可用热分解法冶炼.

1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1)金属活泼性不同的两个极,2)同时浸入电解质溶液中,3)构成闭合电路;一般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中氧化性强的阳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普通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是Zn,正极材料是C,电解质溶液是NH4Cl;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