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4015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docx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

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

任何年龄的人均可以得这种病,但以4~15岁学龄前与学龄期的儿童发病率较高。

本病的传染性比较强,常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发生流行。

目前,我国有的地区已经开展了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接种,起到了保护作用,不仅降低发病率,并发症也有减少。

  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侵入人体,经2~3个星期才发病。

多数病儿以耳下部突然肿大为最早病征,少数病儿在腮腺肿大前1~2天先有发热、食欲不好、全身不适等症状。

一般先是一侧腮腺肿大,1~2天后另一侧也肿大,或两侧同时肿大。

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肿胀部位的皮肤表面一般不发红,摸起来有些发热,触之较硬,无波动的感觉,有压痛。

张嘴或咀嚼时疼痛加剧。

肿胀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整个病程大约1~2周。

家庭护理要点

  1.孩子患了腮腺炎后,要与健康儿童隔离,以免传染。

要隔离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

病儿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可煮沸消毒,病儿的居室经常通风换气,这样既能使居室内空气新鲜,又可以达到消毒目的。

  2.卧床休息。

重症病儿因高热,精神及体力都很差,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

轻症的病儿,常常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不注意对他们进行隔离与护理,任其自由活动,造成疾病传播。

病儿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导致发生并发症。

  3.合理的饮食。

患“痄腮”时,病儿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剧,因此,应给病儿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病儿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要多给病儿喝水,这样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

  4.发热及腮肿局部的护理。

对于发热39℃以上的病儿。

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和清热解毒的中药。

在腮肿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5.口腔护理。

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睡觉前后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注意事项

  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严重,绝大多数病儿都能顺利康复。

但有些情况值得引起注意。

一是并发脑炎,表现为持续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嗜睡或烦躁,甚至抽风、神志不清。

二是青春期男孩还可并发晕丸炎,肇丸疼痛、肿胀,特别是双侧晕丸炎时,可成为将来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之一。

三是可以并发急性胰腺炎,表现为高热不退、恶心呕吐、左上腹疼痛,以上情况应引起家长重视,一旦出现,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1.患腮腺炎者要注意口腔卫生,进半流食和流食,少吃酸性食物。

患儿用具需煮沸消或日光曝晒。

2.患儿要好好休息,尽量卧床,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才无传染性。

3.腮腺炎接触者需检疫21天。

一般一生只得一次,极少数儿童得一次以上,可口服板蓝根冲剂或吗啉呱。

4.合并睾丸炎者可用丁字带阴囊托起,以减轻肿胀下坠疼痛。

不要有顾虑,本症预后好,不会影响生育。

春季防流感

  早春气候多变,容易发生流感,流感的预防以多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为主,家长应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地给孩子增减衣服,也可给孩子注射流感疫苗。

风疹的预防

  风疹的预防:

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风疹最有效的方法,接种对象包括儿童和育龄妇女,特别应提起注意的是,孕妇禁用,育龄期妇女在接种风疹疫苗后3个月内应避孕。

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防病真重要,天气变化防感冒;食醋薰蒸常消毒,房间通风勤清扫;流行期间少串门,合理营养多运动;体弱年少打疫苗,身体不适早治疗;空余之时多学习,保健知识要记牢;劳逸结合莫疲劳,身体健康合家乐。

  专家提醒市民:

近期要预防流感、流脑、麻疹、非典型肺炎等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室内通风,注意防寒保暖,尽可能避免出入人流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及时就医。

流脑的预防

  流脑的预防: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方法,儿童满3周岁时应及时接种疫苗。

平时室内开窗通风,衣服被褥勤晒勤洗,流行期间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夏季谨防乙脑

  开展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

中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约占50%,乙脑疫苗的重点接种对象为流行区10岁以下儿童及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员。

自7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以来,乙脑发病率明显降低,基本上控制了全国范围的大流行。

  另外,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消除蚊虫的孳生地,减少蚊虫数量,也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

节假日注意饮食卫生

提醒广大师生节假日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

  1、不生吃或半生吃牡蛎、毛蚶、蛏子等海产品。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3、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东西。

  4、凡是有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家中以及周围有肠道传染病人时,更要注意自我保护。

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选用煮沸、消毒药浸泡等方式消毒。

五月份疾病预报

  随着立夏、小满节气过后,五月份本区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明显上升,以晴热天为主,有时也伴随梅雨天气样的气候特征。

这一季节,随着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病原生长繁殖活跃,肠道传染病发病也将取代呼吸道传染病进入角色。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粘液、粘胨或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出现中毒型菌痢。

该病主要通过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生活接触传播,常易借助食物造成集体性暴发。

学龄前、小学生及青壮年是主要发病对象。

随着气温升高和进入夏秋季,菌痢的发病将会逐步上升。

对该病的预防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树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幼托机构要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食源性疾病,是摄入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临床上除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外,还可以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这类疾病可表现散发、多例感染或中毒,时常以集体性发生或中毒形式出现。

如忽视食品卫生,食品在操作中极易受到污染,致使就餐人群发生集体性感染发病或中毒。

对此,学校应注意食品卫生,规范食品操作,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品,不食用腐败变质及生或半生的食品,谨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还应注意蚕豆病发生和预防四季豆中毒。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问答

问:

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答:

病原体从呼吸道感染侵入、传播而引起的疾病叫做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是人体从鼻子吸入氧气和从肺呼出二氧化碳的通道。

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等。

医学上将鼻、咽、喉叫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叫下呼吸道。

呼吸道与外部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呼吸道进入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通常是呼吸道粘膜及肺。

问:

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哪些?

  答:

有以下几大类:

主要包括病毒、致病菌和支原体、衣原体等。

病毒主要有: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人肠道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风病毒、天花病毒(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上绝迹,目前仅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俄罗斯的一个实验室还存有天花病毒样本,大多数国家已停止接种牛痘疫苗。

但恐怖分子可能使用天花病毒作为生物武器,必须重视及早发现和控制天花疫情)等。

  致病菌主要有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

  此外还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及军团菌等病原体。

问:

为何冬春季要特别注意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答:

由于在夏季,气候炎热、潮湿,不利于某些病毒、病菌的生存和传播,待到气候转凉时又会重新活跃出现。

冬春季寒冷,人们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

为了御寒,人们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这样,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在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人在屋子里呆的时间长,空气又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问:

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答: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等。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临床表现: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同型病毒又分为若干亚型,如甲0、甲1、甲2、甲3……。

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但其毒素对全身器官有广泛的毒性作用,临床上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与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少数情况下,病毒也可能进入血液累及全身而引起呼吸道以外的病理改变和临床征候。

体弱多病者易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传染源: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

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型的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流感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多见。

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

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公共集会,室内注意通风。

流感可通过疫苗预防,常用的疫苗有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每年应加强免疫一次,用于体弱、老幼、多病者。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

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

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

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染源:

病人是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煅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不得外出,可给予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

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日,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

水痘

  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

水痘的潜伏期约10~23天,分为潜伏期和出疹期。

水痘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2天内发疹。

皮疹首先见于躯干,为3~5mm的斑疹,约12~24小时左右经皮疹发展成为水疱疹,皮疹一般是成批出现,免疫缺陷的人患此症时症状较严重,常有继发细菌感染及合并各种并发症:

如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等。

皮疹经2~3天后干燥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

在发病3~5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发生,故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损,本病呈自限性,病程约2~3周。

  传染源: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预防是加强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

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风疹块的医学名称叫荨麻疹,是皮肤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

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

临床经过良好,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可不经治疗而自愈,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传染源:

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

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

  人群易感性:

好发于1~5岁小儿,除1岁以内婴儿不容易感染外,其余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成人偶见感染。

与饮食、药物、虫咬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

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不要与风疹病人面对面地谈话。

孕妇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

预防重点在先天性风疹,因为孕妇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后,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

先天性风疹的可怕之处是导致胎儿的多发性畸形和流产、死产,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畸形表现不一。

 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产生炎性损害。

这种主要侵犯脑膜的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

病人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一部分病人有咽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这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呕吐呈喷射状,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瘀斑,起病之后有时唇周出现疱疹,亦可见于口腔内、额、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严重时出现脑膜刺激症,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传染源: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

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肺炎肺炎是指肺泡腔和间质组织在内的急性肺实质感染性病变,多为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

婴儿和儿童的主要肺炎病原体是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成人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

  传染源:

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

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人群易感性:

免疫力低下者或患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肝病,糖尿,肾病,脾切除或功能障碍,等等)以及老年人。

  预防措施:

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居室保持清洁,空气新鲜。

冬春季节,年老体弱者应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感染。

对老弱体衰和免疫机能减退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脾切除者,注射肺炎免疫疫苗。

疾病恢复期应避免淋雨、受寒、醉酒等诱发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