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694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docx

额尔古纳市分类引导青年工作

额尔古纳市引导青年工作

 

共青团额尔古纳市委员会

2011年11月

 

目录

总目标…………………………………………………………………………….3

上篇:

主要引导内容…………………………………………………………….4

一、引导农村青年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土地政策................4

1、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市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保障和动力......5

2、推行土地私有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5

3、一些发达国家的土地私有政策不符合我国国情................7

二、引导农村青年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正确看待村民自治.............8

1、村民自治是在村一级推行民主管理的好制度..................8

2、村民自治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9

3、珍惜民主权利,积极参与村民自治..........................10

三、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看待当前的社会风气

和宗教现象...................................................11

(一)关于社会风气………………………………………………………..11

1、社会转型期间,社会风气和人们道德观念受到影响是必然的…..11

2、当前社会风气主流是好的…………………………………………..12

3、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人人有责………………………………………..12

(二)关于宗教现象………………………………………………………..13

1、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不受任何约束……………………..13

2、客观看待宗教的作用………………………………………………..13

3、很多封建迷信行为以及邪教组织、敌对势力经常披着宗教的外衣

出现……………………………………………………………………….14

4、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教……………………………………..14

四、引导农村青年正确看待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15

(一)关于群体性事件……………………………………………………..15

1、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很多复杂原因……………………………..15

2、极端的群体性事件最终损害的是更多老百姓的利益……………..16

3、群体性事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17

(二)关于城乡差距……………………………………………….……….17

1、农村和城市有差距不奇怪……………………………………………17

2、城市发展最终是带动和支持农村发展……………………………..18

3、随着国家发展,城乡差距问题会得到较好解决……………………19

(三)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19

1、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19

2、农村社会保障从无到有是历史的巨大进步…………………………20

3、随着国家整体国力的增强,农村社会保障会更加健全和完善……21

五、引导农村青年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1

1、认识党的领导要看整体和主流……………………………………..21

2、理性看待个别政策的落实效果………………………………………22

3、基层政府和基层党政干部压力大、不容易………………………..23

六、引导农村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24

1、关注精神世界,树立精神追求………………………………………24

2、劳动者体面,劳动者光荣……………………………………………25

3、用自己的双手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25

下篇:

引导路径和载体………………………………………………………..27

一、引导帮助农村青年学习现代科技知识…………………………………….27

1、大力倡导科学精神。

…………………………………………………..27

2、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27

3、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

……………………………………………28

二、引导帮助农村青年不断提高技能素质……………………………………28

三、引导帮助农村青年培养创新意识…………………………………………29

四、引导帮助农村青年自立自强、自主创业…………………………………30

五、引导组织农村青年服务社会………………………………………………30

六、引导提高农村青年的社会公德水平………………………………………31

七、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32

八、引导农村青年学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4

九、竭尽所能帮助农村青年脱贫致富…………………………………………34

十、在农村青年中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36

十一、引导先富裕起来的农村青年处理好消费和积累的关系………………37

十二、提高农村青年的法律素质………………………………………………37

 

 

总目标

农村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总目标是:

引导农村青年不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围绕这一总目标,着力引导农村青年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统一起来,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增强增收致富意识,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创造美好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上篇:

主要引导内容

一、引导农村青年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土地政策1.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保障和

动力

●针对的观点:

“现行的土地政策存在很大问题,应该彻底改革”。

千百年来,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只要拥有一份土地,农民就有了安身立命的家。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并积极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有效满足农民利益的土地政策。

我们国家规定,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多次重申,对这个基本经营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还提出要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有效地保证了“耕者有其田”。

同时,我们国家的政策又规定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并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合作机构,使土地流转更规范,农民收益更有保障。

成功的土地政策,使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靠人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耕地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30多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761元,扣除物价因素外增长了6倍以上。

我们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2.推行土地私有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针对的观点:

“土地私有可以使农民有一份自己的财产,更符合农民的利益”。

有的青年认为,如果把土地全部分归个人私有,可以任意支配、自由买卖,是不是更符合农民的利益呢?

事实上,在我们国家的土地政策下,农民对承包土地的长期使用、收益等权利已经得到充分的保障,但如果实行土地私有,不但不能保护农民的利益,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首先,土地私有将逐渐导致土地兼并集中、贫富分化和社会危机,这个后果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反复证明,反复重演。

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之后,土地就变成了一件商品,有价格波动,有市场竞争,也必然会有投资客靠经营和炒作土地来牟取利益。

这些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可以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个体的农民则没有这些条件,加上农业生产在自然灾害面前的高风险性,农民很容易在竞争中被垮,甚至破产,很多人不得不廉价出卖自己土地。

著名历史学者吴思先生做过一个调查,问农民土地私有、自由买卖好不好,很多人都表示反对。

有人说:

“老子赌博、抽烟、喝酒卖掉了土地,那儿子怎么办?

”对农民来说,土地终究不仅仅是平常的商品,而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基本生活安全的保障,失去土地的农民将成为真正的“赤贫”,没有保障,流离失所。

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还会酿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即使能够在城市里找到工作,但经济是有周期、有波动的,一旦处于低谷时,会有一些企业停产甚至倒闭,2009年金融危机冲击中,我国就有一大批农民工回流,假如没有土地作为最后保障,这些人的生存将十分艰难。

对中国来讲,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土地兼并造成的农产品垄断,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土地私有化后,可以自由流转、抵押,这就给各种资本打开了大门。

如果国内“大地主”占据垄断地位,就会利用垄断优势操纵市场,形成垄断高价,老百姓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

更为可怕的是,如果让国际资本垄断中国农业,掌握了我们的农业命脉,那国家就相当于被卡住喉咙,随时能被置于死地。

因为国际资本实力十分强大,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国际资本大量控制中国的土地,垄断中国的农业,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将荡然无存。

有的网友生动地说:

“回想19世纪末,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还得派舰队过来,用洋枪洋炮拼上性命,以后可能都不必了,只要通过资本运作就能达到目标。

还有人说,土地私有以后,就不能随便拆迁占用,这样就保护了农民个人的利益。

事实上,即使在一些实行土地私有制的西方国家,也不会因为哪块土地是私人所有的,而牺牲公共利益,完全不对土地进行干预和限制。

我们国家在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权利的同时,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等要求,使“耕者有其田”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3.一些发达国家的土地私有政策不符合我国国情

●针对的观点:

“很多发达国家就实行土地私有,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很好,我们也应该效仿”。

有的青年提出,很多发达国家也是土地私有,不是也发展得很好吗?

问题的根源在于,那些国家人口比我国少得多,人均的土地和资源比我们多得多,他们可以通过快速城市化进程来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而我们国家不具备高速城市化的条件。

城市化对资源的消耗是呈几何级数暴升的。

城市人口要加倍地消耗水资源、电资源、燃料资源、交通资源等,一下子让农村人都进城来生活,首先资源就无法支持。

仅拿水资源这一项举例,目前中国600多个城市中已经有近2/3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

不少城市地下水已经打到800米的深度,保障现在的城市用水需求已经相当不容易。

其次,很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原本就是规模经营的大农场,土地的私有和买卖不会造成太多的失业者。

而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一亩三分八,规模经营的大农场中,成百上千亩的土地,只需要几个劳动力就够了。

这就意味着,每有一亩多的土地被兼并,就“挤出”一名农民要到城里来找工作。

我们的城市在短期内很难给数量庞大的进城农民创造那么多的就业岗位。

二、引导农村青年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正确看待村民自治

1.村民自治是在村一级推行民主管理的好制度

●针对的观点:

“村民自治只是个形式,没什么实际作用”。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也就是说,在这个制度下,要把干部的选任权交给村民,把重大村务的决定权交给村民,把日常村务的参与权交给村民,把对村干部的评议权和村务的知情权交给村民。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直接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实现途径。

拿村民选举来说,实行村民自治以前,村干部是由上面直接指定派选。

从“指定性选举”、“下派性选举”到直接的、竞争性的、老百姓都来参与的“海选”,村干部都由村民一人一票选出来,选出来的人如果干得不好,下次就选不上,有效地保证了当选的人有威信、办实事。

这样的形式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民主权利,也说明了党和国家实行基层民主的决心和力度。

2.村民自治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针对的观点:

“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非法拉选票、贿选等很多严重问题”。

村民自治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人们根据本地实际进行自我管理,用民主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建设美好家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民政部统计,我国有村民委员会832987个,村干部358万人(2008年底数据)。

全国各地在村委会的基础上,普遍建立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制度,实行了村务和财务公开,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以村民直选为主要方式的民主选举制度,以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制度,以村规民约为主要依据的民主管理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等。

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推进,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热情勤恳、年富力强的村民被选进村委会,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广大村民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主动协助村干部开展各项工作,群众参政热情提高,村民自治组织日趋活跃。

有些青年担心,村委会领导最终还是上面指定,选举会变成“走形式”。

其实,国家对村民选举有很多严格的规定来防止执行中走样,比如选民证怎么登记、选票怎么发、选举程序什么样,如何有效监督,都规定得很详细,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严格管理,决不姑息,绝不是走形式。

当然,任何制度在执行中都难保不出问题,在广大农村实行民主制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可能还会更多。

正如有的青年所看到的,一些地方在民主选举中出现了非法拉选票、贿选等现象,影响了选举的公平。

但是要看到,村民自治从无到有是一个伟大创造,也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很完善,国家这么大,各地情况很复杂,实际运行中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

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收集各地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农村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也在不断增强。

可以相信,我们的农村以后会逐渐实现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公正、越来越完善的民主。

3.珍惜民主权利,积极参与村民自治

●针对的观点:

“村民自治和我没什么关系”。

村民自治制度使每个村民参与到全村的管理和行中来,民主选举大家心目中的带头人,参与村里各种事务运的管理、决策和监督,这个制度与每个人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青年人,要珍惜并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消极现象,用实际行动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并通过这个制度,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出来,多为家乡建设出主意、提建议,实现更大的自身价值。

三、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看

待当前的社会风气和宗教现象

(一)关于社会风气

1.社会转型期间,社会风气和人们道德观念受到影响是必然的

●针对的观点: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使社会风气变差了”。

中国正在从传统型社会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处的外在环境和内心的思想观念急速转变,相应的法律和规范可能相对滞后,从而会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道德冲突”、“道德失衡”和“道德重建”的问题。

这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无关,而是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

比如,我们几千年来一直强调的是“平均”的道德观,而现代社会鼓励“竞争”,这样的观念更新过程中,可能有些人会把握不好,以为鼓励竞争就是胜者光荣,可以不择手段。

诸如此类的问题,会随着道德标准越来越清晰、法制越来完善而逐渐得到解决。

同时,改革开放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人的思想观念也不断更新,素质不断提高,总体上是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成长的烦恼”,最终也要依靠进一步推进改革来解决。

邓小平说过,把窗户打开,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我们不能因为怕苍蝇蚊子进来,就永远不打开窗户。

2.当前社会风气主流是好的

●针对的观点:

“现在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差了”。

有的青年说现在社会风气越来越差,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

最典型的例子: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都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很多企业和普通老百姓都积极捐

款捐物,真切的同胞情谊让人感动不已。

“希望工程”实施二十多年来,社会各界捐款累计五十多亿元,资助了三百多万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继续学业,充分显示了我们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社会风气。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全体人民的民主平等意识、竞争进取意识、公平效率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大大增强,公德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明显提高,这才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主流。

3.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人人有责

●针对的观点:

“一己之力难以给社会风气带来什么积

极改变”。

社会风气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直接联系着你我他。

要想社会风气越来越好,需要每人从自身开始努力,在点点滴滴中积累改变。

首先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要求,不做不道德的事。

要敢于抵制不良风气,对不道德的人敢于批评。

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社会的文明和谐程度就会逐步提高。

(二)关于宗教现象

1.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不受任何约束

●针对的观点:

“宗教信仰是个人自由,政府不应该干预”。

我们国家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但这并不是说,人们以宗教的名义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不受限制。

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能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等事务。

同时,公民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其他宗教和教派的自由,强迫别人一定要信仰某种宗教就是违法了,特别是绝对不允许强迫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入教或出家到庙学经。

所以,所有的宗教活动,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2.客观看待宗教的作用

●针对的观点:

“信教能使人精神充实、心灵宁静,是很好的事情”。

宗教中确实有不少内容,体现了“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是教人学好的。

而且,参加一些宗教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人找到精神寄托、扩大人际交往、放松心情。

但要看到,信教毕竟是把人生的希望和意义寄托在神灵上,容易让人走向消极和逃避,这是值得警惕的。

青年人应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而不应该沉迷于宗教中。

宗教的这些功能也是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健康书籍、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与老师朋友谈心等方式替代的,不一定非要通过信教来实现。

而且,从根本上说,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只有科学才是真正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

青年人要相信科学、多学科学知识,提高个人各方面素质,增强自己改变世界、改变环境的能力,而不应该相信宗教会帮助自己解决人生和事业发展问题。

个人的成功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创造。

3.很多封建迷信行为以及邪教组织、敌对势力经常披着宗教的外衣出现

●针对的观点:

“宗教都是劝人向善、有积极作用的,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正常的宗教信仰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要注意远离封建迷信愚昧。

比如有人以为信教可以不生病或者生了病也不用看,结果越病越重。

尤其要注意一些自称是宗教的“会”、“道”、“门”之类的组织,很多是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非法结社组织,有些已经被国家正式取缔,如果参与他们的活动,不但有可能被骗取钱财,还有可能触犯法律。

还要看到,很多非法邪教组织和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也会以宗教为幌子出现,通过一些丰厚的待遇,广泛地吸引人参加。

他们的目的是进行政治渗透,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

这样的所谓“宗教”,国家也一定会依法查办,维护国家安全和百姓的利益。

4.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教

●针对的观点“入党、入团和信教不矛盾”。

宗教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根本对立的。

一个人如果要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就意味着他愿意接受党、团组织的思想观点和纪律要求,坚决做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神。

因此,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是绝对不能信教、不准参加宗教活动的。

四、引导农村青年正确看待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社会

问题

(一)关于群体性事件

1.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很多复杂原因

●针对的观点: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地方党政干部、司法部门对群众利益保护不够或侵害了群众的利益”。

总的来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很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

从根源上来讲,我国的发展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各方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这些年快速发展中累积下来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更复杂,牵涉面更宽,平衡利益各方的难度也在增大。

体制、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不完善,也弱化了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机制。

同时,随着国家发展,人们的利益需求和对整个社会的期待值也迅速增长,但发展的速度还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老百姓由此产生了不少对政府和社会的不满。

还要看到,在市场完善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弱者,个别人产生“被剥夺感”,有不平衡心理和负面情绪,也是一些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农民群众法制意识不够强,在遇到矛盾纠纷时,不愿意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是倾向于采取一些极端手段来寻求解决,甚至还会有部分人,是想通过闹事的方式来实现过分要求。

总之,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我们要客观全面分析。

2.极端的群体性事件最终损害的是更多老百姓的利益

●针对的观点:

“通过制造群体性事件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也无可厚非”。

从群体性事件本身来看,无论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和背景,毕竟是一种极端的、非正常的现象。

因为少数人的维权甚至发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这是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背道而驰的。

还要警惕的是,也不能排除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些群体性事件大做文章、造谣惑众,造成老百姓与政府之间的对立,破坏党和政府的威信。

从最结果来看,群体性事件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影响人们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的信心,也损害了政府威信和法律的权威,对地方的发展十分有害,最终会损害更多老百姓的利益。

3.群体性事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针对的观点:

“通过制造群体性事件,把事情闹大,才能更快解决问题”。

现在制度越来越完善,国家对农民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和政法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意识越来越强,我们的政府总体上是公正、公平的,大部分问题通过沟通协商和法律手段都能解决。

一时不能解决的,也可以按照规定向上反映情况,国家明确规定要保护依法有序上访。

此外,各级政说,老百姓“有地方说理”,正当的渠道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但如果参与闹事,问题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不但事情解决不了,就像人们常说的“有理也变没理了”。

还有人说群体性事件“法不责众”,这样的想法更是不对的,扰乱了社会秩序,就一定会被依法处理,甚至跟着起哄的,也可能会受到处罚。

(二)关于城乡差距

1.农村和城市有差距不奇怪

●针对的观点:

“我国现在的城乡差距现象很不公平”。

农村和城市比,不少方面的条件的确有差距,这不仅因

为农村和城市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本来就不一样,还因为在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上,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顺序侧重有特定的规律。

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一个普遍的过程就是,国家发展的工业化初期,先调动农业支持工业,集中精力把国家实力发展壮大,这个时期城乡差别一般都会扩大;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这个过程中城乡差别就会不断缩小。

现在世界很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都经历过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大量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差距变小的发展过程。

像美国那么发达,也是经过了近百年的努力,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