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863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docx

临床检验仪器重点

检验仪器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基本特征与性能

1.检验仪器的分类

国家管理部门对检验仪器的分类:

一类管理的仪器:

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如医用离心机

二类管理的仪器:

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如自动生化分析仪等

三类管理的仪器:

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或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如生物安全柜等

临床上对检验仪器的分类:

临床检验常规仪器、目视检验仪器(显微镜)、分离分析检验仪器(离心机、电泳仪)、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谱分析检验仪器、质谱、波谱分析检验仪器。

2.检验仪器的基本结构

(一)取样(或加样)装置

取样装置是把待检测的样品引入仪器。

对于实验室仪器来说,其取样装置就是进样器。

(二)预处理系统

预处理系统是将样品先加以一系列处理,以满足检测系统对样品的各种状态的要求。

(三)分离装置

将样品各个组分加以机械分离或物理区分的装置都属分离装置。

对分离装置的要求,主要是分辨率。

(四)检测器

检测器是检测仪器的核心部分。

工作时根据样品中待检测组分的含量发出相应的信号,这种信号多数是以电参数输出的。

(五)信号处理系统

信号处理系统是信号从检测器发出到显示出来过程中的一系列中间环节。

对它的要求是确保信号不失真地传输给显示装置。

(六)补偿装置

补偿装置的作用是消除或降低客观条件或样品的状态对检测的影响,特别是样品的温度,环境的压力、温度的波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七)显示装置

显示装置的功能就是把检测结果显示出来。

有模拟显示和数字显示两种。

(八)辅助装置

辅助装置是为了确保仪器测量的精度,保证操作条件而设置的附加装置。

(九)样品前处理系统

样品前处理系统的工作任务是将标本分类、离心、分装、编排、运送、存储等。

3.检验仪器的常用性能指标

(一)灵敏度:

检验仪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与输入量变化之比;

(二)误差;

(三)噪音;

(四)最小检测量:

指检测仪器能确切反应的最小物质含量;

(五)精确度: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多次检测时,所的检测结果彼此之间的符合程度。

(六)可靠性;

(七)重复性:

在同一检测方法与条件下在一不太长时间内检测同一参数所得的分散程度。

(八)分辨率;

(九)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

(十)线性范围:

是指输入与输出成比例的输入含量的范围。

也就是反应曲线呈直线的那一段所对应的物质含量范围;

(十一)响应时间;

(十二)频率响应范围

重复性与精密度的关系

精密度主要考察检验仪器的稳定性,重复性主要是考察方法的稳定性。

4.检验仪器的选购原则

质量原则、实用原则、价格原则、服务原则、规范原则

第二章离心机

(掌握常用的离心方法、专用离心机的临床应用)

1.离心现象

物体在离心力场中表现的沉降运动现象。

应用离心沉降进行物质的分析和分离的技术称为离心技术,实现离心技术的仪器是离心机。

2.离心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旋转运动的离心力以及物质的沉降系数或悬浮密度的差异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生物样品的一种方法。

颗粒的沉降速度取决于离心机的转速、颗粒的质量、大小和密度。

3.常用的离心方法

根据离心原理,对不同样品的分离选择不同的离心方法。

临床实验室常用的离心方法大致可分为平衡离心法、等密度离心法、经典式沉降平衡离心法等三类。

A、平衡离心法是根据粒子大小、形状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包括差速离心法和速率区带离心法。

1.差速离心法:

又称为分步离心法。

根据被分离物的沉降速度不同,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时间进行分步离心。

该法主要用于分离大小和密度差异较大的颗粒。

2.又称为区带离心法。

该法又分为速率区带离心法和等密度区带离心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沉降速度差别不大的微粒,将样品放在一定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淀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液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

B、等密度离心法(又称等比重离心法)是以粒子密度差进行分离的方法。

等密度离心法和上述速率区带离心法合称为密度梯度离心法。

C、经典式沉降平衡离心法主要用于对生物大分子分子量的测定、纯度估计、构象变化等。

4.专用离心机的临床应用

A、低速离心机:

临床实验室主要用于全血中的血浆、血清的分离及尿液、胸腹水、脑脊液等有形成分的分离。

B、高速离心机:

基础实验室对各种生物细胞、无机物溶液、悬浮液及胶体溶液的分离、浓缩和提纯等。

C、超速离心机:

主要用于科研,对样本中亚细胞器的分离,病毒、核酸、蛋白质及多糖的分离。

第三章显微镜

(显微镜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1.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是由两组会聚透镜组成的光学折射成像系统。

把焦距较短、靠近观察物、成实像的透镜组称为物镜(objectlens),而焦距较长,靠近眼睛、成虚像的透镜组称为目镜(ocularlens)。

基本结构

①机械部分:

镜座、镜柱、镜臂、镜筒、调焦装置、载物台(物镜转换器)

②光学部分:

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镜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性能参数

(一)数值孔径

又叫镜口率,是物体与物镜间媒质的折射率n与物镜孔径角的一半(β)正弦值的乘积,通常缩写为NA,即

NA=nsinβ

(二)分辨率

显微镜的最重要参数,指透镜能分辨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方法:

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用短波长的光照射。

如紫外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三)放大率

显微镜经多次成像后最终所成(放大的)像的大小相对于原物体大小的比值,常记作M。

(四)视野

又称视场(field),是指通过显微镜所能看到标本所在空间的范围。

(五)景深与焦长

又称焦点深度,是指在成一幅清晰像的前提下,像平面不变,景物沿光轴前后移动的距离称“景深”。

景物不动,像平面沿光轴前后移动的距离称“焦长”。

(六)镜像亮度和清晰度

镜像亮度即显微镜的图像亮度的简称。

高倍率工作条件下的暗场、偏光、摄影显微镜等都需要足够的亮度,与照明及物镜的性能参数相关。

镜像清晰度是指图像的轮廓清晰、衬度适中的程度。

(七)工作距离

从物镜前表面中心到被观察标本间满足工作要求的距离范围,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成反比。

一般情况下,物镜的数值孔径赿大,其工作距离赿小。

2.电子显微镜

基本结构

电子光学系统(照明系统、成像系统)、真空系统、供电系统、机械系统、观察显示系统

分类

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透射电镜:

分辨率高,可用来观察组织和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以及微生物和生物大分子的全貎,观察薄样品。

扫描电镜:

特点分辨率高、立体感强、放大倍率范围广

扫描隧道显微镜:

分辨率极高、可在真空、大气、液体等条件下工作、非破坏性测量、观看三维表面结构。

第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各部件的基本功能)

1.分光光度计:

将各种波长的混合光分离出每一单色光,并测量其强度的仪器。

200nm-400nm紫外,400-800nm可见光。

2.吸收光谱:

不同的物质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改变入射光的波长,并依次记录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就得到该物质的吸收光谱。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光源、单色器(复合光变成单色光)、吸收池(能透过紫外线时石英玻璃或蓝宝石制作)、检测器(光电管、光电倍增管)、显示系统;双光度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结构是在以上基础上加入光束分裂器或斩波器。

4.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当用一束单色光照射吸收溶液时,其吸光度与液层厚度b及溶液浓度c的乘积成正比。

朗伯-比尔定律适用的条件是:

入射光为单色光、溶液浓度不能过大。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类

单波长分光光度计:

单光束单波长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单波长分光光度计、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第五章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仪器

(掌握血细胞分析仪的概念、库尔特原理、仪器的基本结构)

1.血细胞分析仪

对一定体积全血内血细胞异质性进行自动分析的临床检验常规仪器。

又称血细胞自动计数仪(ABCC)、血液学自动分析仪(AHA)。

2.库尔特(电阻抗)血细胞检测原理:

血细胞与等渗的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电阻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当细胞通过检测器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在内外电极之间恒流源电路上,电阻值瞬间增大,产生一个电压脉冲信号、产生的脉冲信号数,等于通过的细胞数,脉冲信号幅度大小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

3.血细胞分析仪基本结构

机械系统、电学系统、血细胞检测系统、血红蛋白测定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

4.白细胞和红细胞检测

分为白细胞和红细胞、血小板两个通道。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检测:

红细胞体积和血小板体积间有一个明显界限,血小板计数准确容易。

白细胞的检测:

三分群,大白细胞群(中性粒细胞)、中白细胞群(单核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等)小细胞群(淋巴细胞)。

5.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

网织红细胞中嗜碱性物质RNA,在活体状态下与特殊的荧光染料结合。

荧光强度与RNA含量成正比。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大小和RNA含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

6.血红蛋白检测原理

除干式、无创型外,各型BCA对血红蛋白测定都采用光电比色原理。

血细胞悬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后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进入血红蛋白测试系统。

特定波长(530~550nm)下进行光电比色。

(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原理和基本结构)

7.血液凝固分析仪:

对血栓与出血有关成分自动检测的临床常规检验仪器。

8.血凝仪检测原理:

凝固法(最常用)、底物显色法、免疫学法、干化学法。

光学法原理:

是用光探测凝固过程中血浆浊度的(吸光度)变化来判断终点;光电磁珠法原理:

是用光探测钢珠振幅衰减程度来判断终点;双磁路磁珠法原理:

是用电磁探测钢珠振幅衰减程度来判断终点,振幅衰减到50%。

9.血凝仪基本结构

半自动血凝仪:

主要由样本预温槽和试剂预温槽、加样器、检测系统(光学、磁场)及微机组成。

全自动血凝仪:

包括样本传送及处理装置、试剂冷藏位、样本及试剂分配系统、检测系统、计算机、输出设备及附件等

第七章临床尿液检验仪器

(试剂带的反应原理、尿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流式细胞术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1.试剂带的反应原理

多联试剂带是将多种项目的试剂块集成在一个试剂带,使用多联试剂带,浸入一次尿液可同时测定多个项目。

尼龙膜:

防止大分子物质对反应的污染;

绒制层:

包括碘酸盐层和试剂层:

碘酸盐层:

可以破坏维生素C等干扰物质,

试剂层:

含有试剂成分,主要与尿液中测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吸水层:

可使尿液均匀快速的浸入,并能抑制尿液流到相邻的反应区;

塑料底层:

作支持体。

2.尿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此类仪器一般用微电脑控制,将浸有尿液的试剂带放在仪器比色槽内,试带上已产生的化学反应的各种试剂垫被光源照射,其反射光被球面积分仪接收,球面积分仪的光电管被反射的双波长光(包括通过滤光片的测定光和一束参考光)照射。

测定每种试剂带块反射光的光量值与空白块的反射光量值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机求出反射率,换算成浓度值,便可由分析仪打印出半定量的数值。

3.流式细胞术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1)稀释、染色的标本通过鞘液池

当一个尿液标本被稀释液稀释和染液染色后,它靠液压作用通过鞘液流动池,当反应样品从喷嘴出口进入鞘液流动室时,它被一种无粒子颗粒的鞘液包围,使每个细胞以单个纵列的形式通过流动池的中心(竖直)轴线。

(2)氩激光照射

在这里每个尿液细胞将被氩激光光束照射。

每个细胞有不同程度的:

荧光强度:

是从染色尿液细胞发出的荧光强度,主要反映细胞的定量特性,如细胞膜、核膜、线粒体、核酸)、

散射光强度:

(这种仪器测定的是前向角散射光Fsc,forwardscatterelight,它成比例的反映细胞的大小)

电阻抗的大小:

(电阻抗电信号主要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

(3)测定荧光、散射光和电阻抗

仪器正是将这种荧光、散射光和电阻抗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分析这些电信号,才能使得每个尿液标本产生出直方图和散射图,然后分析这些图形,即可区别出每个细胞并得出每个细胞的形态。

第八章自动生化分析仪器

1.自动生化分析仪器:

是将生物化学分析过程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混合、保温反应、自动检测、结果计算、数据处理和打印报告,以及实验后的清洗等步骤自动化的仪器。

特点:

灵敏、准确、高效、节约、快速化;

2.分类:

根据结构分为:

连续流动式(又称管道式分析仪,易交叉污染,操作繁琐)、分离式(又称顺序式。

污染小、灵活准确,最常用)、离心式(又称同步式,自动化程度低,基本不用)、干化学式;

3.基本结构

样品处理系统(样品装载与输送装置、闭盖穿刺、开盖闭盖装置、试剂仓、样品和试剂取样单元、搅拌系统)、检测系统(光源、分光装置、比色杯、恒温装置、清洗装置、信号转换与传输装置)、计算机系统(微机、显示器、等)。

4.性能指标:

检测准确度(正确度、精密度)、自动化程度、分析效率、应用范围。

第九章临床电化学分析仪器

(电解质分析仪和血气分析仪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1.电解质分析仪:

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测量体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测量样品中的指标:

钾、钠、氯、钙、锂、pH值等。

优点:

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选择性高、成本低、快速准确。

电极:

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Ag/Agcl电极)。

血清pH值的测定,其测量电极采用玻璃电极,pH的敏感程度取决于电极的玻璃膜。

2.电解质分析仪结构:

板面系统、电极系统、液路系统(直接影响准确度和稳定性)、电路系统、软件系统。

3.血气分析仪:

利用电极对血样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进行测定的仪器。

结构:

电极系统、管路系统、电路系统。

必须将温度控制在37度左右。

电极:

只有PO2是伏安型传感器,其余为离子极。

4.电解质分析仪的常见故障:

仪器不工作;定标不能确定;检测不到样品液;液路堵塞;样品不能吸入,管路有气泡。

血气分析仪常见故障:

样品吸入不良;管道漏液、管路堵塞;定标不准确。

第十章临床微生物检验仪器

分为自动血培养系统与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

1.自动血培养系统原理:

通过自动监测培养基(液)中的混浊度、pH值、代谢终产物CO2的浓度、荧光标记底物或代谢产物等的变化,定性地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功能:

检测标本中是否有微生物存在,计算机自动扫描进行连续监测,当微生物生长代谢导致某些生长指数超标时,仪器自动报警提示有细菌生长。

三种模式:

以培养基导电性和电压为基础、以测量气压为基础、光电原理为基础。

2.自动血培养系统结构:

培养瓶、培养仪(恒温、振荡、检测)、数据管理系统。

3.自动血培养系统常见故障:

温度异常、瓶孔被污染、仪器对测试中的培养瓶出现异常反应。

4.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原理:

采用微生物数码鉴定原理,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实验其实质是微型化的肉汤稀释试验。

功能:

培养基上分离的可疑致病菌配制成纯菌液,放入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中,通过计算机自动扫描、读数、分析、最后报告鉴定及药敏结果。

5.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结构:

测试卡、菌液接种器、菌液接种器、数据管理系统。

第十一章临床免疫检验仪器

(临床免疫检验常用仪器的特点)

1.ELISA:

酶联反应吸附测定也叫固相酶免疫法,是酶免疫分析仪常用技术。

2.酶标仪与光电比色计不同:

不是比色皿而是塑料微孔板、以垂直光束进入待测液。

3.发光免疫分析仪:

发光反应与免疫反应结合,采用微量倍增技术,敏感度好、特异性高、试剂安全、便宜。

第十二章临床即时检验仪器

即时检测的优势:

大型自动化仪器的补充;节省分析前、后标本处理步骤;缩短标本检测周期;快速报告检验结果;节约综合成本

第十三章核酸扩增仪

(核酸扩增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梯度PCR仪和原位PCR仪的功能和特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仪的种类及特点)

1.PCR:

聚合酶链反应,实质是体外核苷酸扩增技术。

2.PCR核酸扩增仪原理:

PCR技术,其由变性(93度)→退火(55度)→引物延伸(引物、DNA聚合酶)三个基本步骤构成,过程至25~40个循环。

工作关键是:

温度控制。

3.梯度PCR仪

由普通PCR仪衍生出的具温度梯度功能的核酸扩增仪。

多种变性温度和延伸温度可在一台扩增仪上同时完成。

既节省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又节约实验成本。

梯度PCR仪每个孔的温度可以在指定范围内按照梯度设置,根据扩增结果,一步就可以摸索出最适退火条件。

4.原位PCR仪

是原位杂交与PCR技术的结合。

在细胞内进行PCR扩增,而不破坏组织细胞的形态。

解决了以往手工方法操作复杂,扩增效果及实验结果重复性不理想的问题。

与普通PCR仪的区别:

其样品基座上有若干平行的铝槽,每条铝槽内可垂直放置一张载玻片,每张载玻片面均与铝槽紧密接触,温度传导极佳,控温很精确。

5.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特异性的荧光染料或探针,荧光信号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体系中模板的增加,通过检测荧光信号达到定量的目的。

6.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扩增仪由两部分组成:

PCR系统和荧光检测系统。

7.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扩增仪性能指标:

温度控制(准确性、均一性、升降速度)、荧光检测(重复性、检测范围)。

第十四章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仪

1.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原理(应用最广):

与dNTP相比,ddNTP在脱氧核糖的位置上缺少一个羟基,反应过程中虽然可以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其磷酸基团与正在延伸的DNA链的末端脱氧核糖-OH发生反应,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掺入到DNA链中,但它们本身没有-OH,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使正在延伸的DNA链在此终止。

2.荧光标记引物法和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的异同点(重点):

都确定了4种荧光染料与4种ddNTP所终止的DNA片段之间的专一对应关系、荧光标记引物法使荧光有色基团标记在长短不同的DNA片段的端,可理解为荧光染料标记过程和延伸反应终止分别发生在同一DNA片段的两端,且标记发生在引物与模板的退火过程中,而终止是发生在片段延伸过程中,两者在时间上有一定间隔、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使标记和终止过程合二为一,两者在同一时间完成、在具体操作中,前者要求A、C、G、T四个反应分别进行,而后者的四种反应可以在同一管中完成

3.新生链的荧光标记原理

早期采用同位素法标记新生链,因其具有放射性危害、背景高等缺点而很快被荧光染料标记法所取代。

荧光染料的荧光和散射背景较弱,提高了信噪比;它们的激发光谱较接近而发射光谱均位于可见光范围,且不同染料的发射光谱相互分开,易于监测,故在DNA自动测序中得到广泛应用。

4.荧光染料标记法原理

5.自动进样器区的功能

①自动进样器受程序控制进行三维移动,因负极电极和毛细管均固定不动,故许多操作如毛细管进入样品盘标本孔中进样、电极和毛细管在电极缓冲液瓶、洗涤液和废液管中移动等均依靠自动进样器的移动完成;

②电极为电泳的负性电极,测序过程中,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可达15000伏,如此高的电势差可促进DNA分子在毛细管中很快泳动,达到快速分离不同长度DNA片段的目的;

③样品盘有48孔和96孔两种,可一次性连续测试48或96个样本;

④电极固定螺母起固定电极及毛细管的作用。

6.毛细管电泳型DNA测序仪和平板电泳型DNA测序仪电泳时显示无电流的原因

毛细管电泳型:

电泳缓冲液蒸发使液面降低,而未能接触到毛细管

电极弯曲而无法浸入缓冲液中

毛细管未浸入缓冲液中

毛细管内有气泡等

平板电泳型

电泳缓冲液配制不正确

电极导线未接好或损坏

正极或负极铂金丝断裂

正极或负极的胶面未浸入缓冲液中

第十五章流式细胞仪

(流式细胞仪的原理、结构、性能指标)

1.流式细胞仪:

以激光为光源,集流体力学技术、电子物理技术、光电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细胞荧光化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仪器。

2.流式细胞术: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处于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快速的、多参数的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称为流式细胞术。

3.流式细胞仪结构:

流动室与液流驱动系统、激光光源与光束成型系统、光学系统(滤光片和小孔)、信号检测与分析系统、细胞分选器。

4.流式细胞仪操作技术的质量控制:

光路与流路校正、PMT光电倍增校准校准、绝对计数的校准。

5.流式细胞仪的基本原理

样品进入流动室

将悬浮分散的单细胞悬液,经特异荧光染料染色后,放人样品管。

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悬浮在样品管中的单细胞悬液形成样品流垂直进入流式细胞仪的流动室,沿流动室的轴心向下流动。

鞘液的作用

流动室轴心至外壁的鞘液也向下流动,形成包绕细胞悬液的鞘液流,鞘液和样品流在喷嘴附近组成一个圆柱流束,自喷嘴的圆形孔喷出,与水平方向的激光束垂直相交,相交点称为测量区。

信号的产生与接收

染色的细胞在测量区受激光照射后发出荧光,同时产生光散射。

这些信号分别被光电倍增管和光电二极管接收,经过计算机储存、计算、分析这些数字化信息,就可得到细胞大小和核酸含量等指标。

6.流动室作用:

流动室由石英玻璃制成,并在石英玻璃中央开一个孔,供细胞单个流过,检测区在该孔的中心,流动室内充满了鞘液,鞘液的作用是将样品流环抱。

样品流在鞘流的环抱下形成聚焦,保证每个细胞通过激光照射区的时间相等,从而得到准确的细胞荧光信息。

7.检测的信号:

散射光信号、荧光信号

8.细胞分选器的原理:

当某类细胞的特性与要分选的细胞相同时,流式细胞仪就会在这类细胞形成液滴时给含有这类细胞的液滴充以特定的电荷,带有电荷的液滴向下落入偏转板间的静电场时,依所带电荷的符号分别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落入指定的收集器内。

第十六章电泳技术和常见电泳仪

(电泳基本原理、毛细血管电泳的特点、分离模式、电泳仪的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1.电泳:

指带电荷的溶质或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利用电泳现象将多组分物质分离、分析的技术叫做电泳技术。

2.临床常用的电泳分析方法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双向电泳和毛细管电泳等。

3.影响电泳的外界因素:

电场强度、溶液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粒子的迁移率、其他因素(电渗、缓冲液的粘度和温度)。

4.纸电泳:

指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方法。

5.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电泳时经过膜的预处理、加样、电泳、染色、脱色与透明即可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此电泳的特点是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因此特别适合于病理情况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

6.双向凝胶电泳:

第一向采用等电聚焦第二向采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7.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它是通过在充满电解质溶液的毛细管中,不同质荷比大小的组分,在电场的作用下,依迁移速度的不同而进行分离。

根据组分的迁移时间进行定性,根据电泳峰的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

8.毛细管电泳的特点:

高灵敏度、高速度、高分辨率、样品少、自动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

9.电泳仪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第十七章荧光光谱分析仪

1.荧光:

某些物质吸收光能量后,可发射波长与激发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光,当激发光源停止照射试样时,再发射过程立即停止,这种再发射的光称为荧光(fluorescence)。

荧光包括分子荧光和原子荧光。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