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939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docx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

——对一例高中女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治疗

咨询时间:

2011年9月22日

咨询师:

魏立琴

咨询方式:

晤谈

咨询次数:

4次

结案时间:

2011年10月8日

一、案例的背景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小玲,女,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身高大约1.55米,形象一般,体型偏胖,有一个弟弟。

(二)个人成长史及求助原因

小玲的父亲是教师,大专文化,母亲是一般工人。

小玲是父母亲为躲避国家生育政策而“偷”生下的孩子。

出生后就交由姑姑抚养,在4岁前基本上性格乖巧,有点羞怯,非常听姑姑的话。

4岁时转由爷爷奶奶抚养至今,因缺乏父母在身边,爷爷奶奶非常宠爱她,表现为要什么给什么。

在生活方面,什么家务活都不用做,象整理书包、梳头发,洗衣服之类都是由爷爷奶奶包办,连早上的牙膏都是奶奶挤好的,从来不整理自己的房间。

在上小学前的小玲基本上还是个开朗的孩子。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头上绑了两朵大红花,小玲觉得很好看,叫这个小朋友给她试试,那个小朋友不答应,她就去抢,那个小朋友就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小玲是个丑八怪”,此后,她就经常反复问家人、同学:

“我是丑八怪吗?

”,在学校课间经常独自一人玩,回到家就关上房门自己活动。

慢慢的,小玲不愿意和同伴交往,性格变得孤僻起来。

上了中学之后,同学关系比较紧张。

但有一个固定的伙伴陈某。

高中升学的时候,她的这个伙伴考取了某高中重点班,她也随着择校到了同一个学校,但分在普通班,两个人不同宿舍。

小玲要求这个朋友必须每天除了上课和睡觉要和她形影不离。

最近因和好友闹矛盾,俩人吵架后,这个朋友表示要和她断交,因此,小玲情绪低落,经常发呆或对家人和舍友乱发脾气,持续一个多月,由姑姑和爷爷带来咨询。

(三)个人主诉

小玲哭诉,“她们肯定是觉得我长得丑,都不喜欢我”“我和陈某(唯一要好的朋友)吵架了,她重色轻友,为了一个男同学,她要和我断交”;“同学、舍友都不喜欢我,她们嫌我脏”。

经过咨询师的安抚,她情绪稍微平静下来,继续说到“有一次周末,他们一起回家,没有叫上我,我都不会坐车回家,我很生气也很伤心;今天我问她,那个男同学重要还是我重要。

她还说男同学重要,我们就吵架了”;“宿舍的同学也笑话我洗头发不干净,不会绑头发,还说我的衣服脏,她们肯定是觉得我长得丑都不喜欢我”。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做朋友,我该怎么办?

(四)既往健康状况与治疗史

经了解,小玲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中也没有精神病史。

二、评估与诊断

根据所获得的资料综合分析,该求助者小玲智力水平正常;有自我观念强迫倾向和自卑心理;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弱,较难适应外部环境;依赖行为,情绪不稳定。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根据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情况,排除了生理损伤所引起的智力衰退人格障碍。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观念的强迫倾向及自卑心理;

2、独立意识弱和依赖行为;

3、人际关系紧张(本次咨询主要是同伴关系)

三、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减少求助者的依赖和冲动行为,培养生活自理的独立能力;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学会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想法。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自我观念的强迫倾向、自卑心理或依赖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

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

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

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

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她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二)寻求社会支持。

建议爷爷奶奶配合咨询师并监督求助者按要求完成“家庭作业”,孩子自己的事情放手让其自己完成,建议孩子的姑姑到学校和孩子的老师及好友陈某作一次交谈,请求他们帮助对求助者的治疗。

(三)咨询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

第一次咨询

1、了解基本情况,收集背景资料;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确定主要问题,并对问题作出初步分析;确定咨询目标。

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进行咨询分析。

“再现”事件:

与孩子重新讨论“和好朋友吵架”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让孩子宣泄;让监护人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3、布置咨询作业。

建议监护人与小玲的那位好朋友及舍友谈一次,让同伴们增加对小玲的了解,并澄清小玲的“委屈”;要小玲找出宿舍中最受欢迎的舍友。

第二次咨询

1、反馈咨询作业。

孩子的姑姑与小玲的好友陈某谈了小玲对她真诚的友情,陈某了解了小玲的心情,主动向小玲表示和解,小玲有些不好意思,但在日常交往时表现有进步,开始有意识询问好朋友的意见;

2、加深咨询关系。

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3、突破“依赖行为”改变,重点从自觉、独立完成学业作业开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5、布置咨询作业。

①监护人特意积极评价:

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

②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

自觉独立完成作业,自己叠被子、梳理头发、洗衣服、不指使别人、和爷爷打电话用敬语“您”,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③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三次咨询

1、反馈咨询作业。

“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监护人的表扬和好朋友的欢迎,并在某天宿舍内务脏时,主动打扫,好朋友陈某说小玲十句好话,让她们共同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自己及好朋友;

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同伴交流和亲子之间的联系。

4、布置咨询作业。

①找出舍友甲(以前小玲经常觉得她最不友好)的3个优点;

②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

零用钱、买一件盼望已久得物品,去郊游一次等等。

第四次咨询

1、反馈作业。

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肯定其交往能力的增强,找出交往策略问题,探讨改进方法;

3、训练较为合理的、正确的认识自我的思维方法,以减少扭曲的认知所造成的情绪及行为的不良后果;

4、建立起现实的、积极可行的朋友交往观念,改善自我评价方式,增强独立适应生活的能力。

五、咨询效果评估

1、自我评估:

“我不漂亮,成绩不好,但那不影响我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我开始能够有意识地去顾及好朋友的感受,如:

我愿意和她们(舍友)分享我买的零食,我的好朋友除了我还应该有其他朋友”;“我知道对爷爷态度凶是不对的”;“舍友教我整理个人内务是热心的行为,我感谢她们”。

2、家人、舍友评估:

“和爷爷奶奶打电话的态度不急躁了”;“回家能主动和爷爷奶奶说说话,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她现在自己洗衣服,每天自己叠被子,有时候她请我们教她,也和我们说谢谢”;“我们感觉她好像长大了”。

3、咨询师评估:

人际交往适应不良的情绪基本缓解;依赖行为和自我观念的强迫倾向基本消失;基本建立起了积极的社交观念,生活的自理能力基本培养。

六、后记

在对一些中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过程中,笔者发现,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溺爱放任型家庭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大大超过正常家庭的孩子,像本案例中的家庭虽不多见,但个别父母亲为了躲避国家生育政策,生下孩子后,将孩子辗转交给诸多亲友照看,而导致亲子关系模糊,在这样状态下长大的孩子,大部分心理问题同样十分严重,如:

自卑、行为偏激、人际交往适应不良、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缺乏安全感、归宿感等等。

因此,笔者认为,既然“偷生”是存在的社会现象,那么,我们就应为孩子做些什么,尽可能地不让这些孩子成为这个现象的牺牲品。

毕竟,生命是平等的,这些孩子一样是国家的希望。

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所致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作者:

新闻中心来源:

本站原创发布时间:

2008年03月09日

 

        摘要:

本文是一例运用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对考试焦虑的女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

求助者在初中毕业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开学不久的第一次数学测验中紧张焦虑,以致考试交白卷得了零分,后连续两次其他学科的考试均如此,休学回家。

经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了其非理性观念,帮助她解决了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

中学生焦虑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朱某,女,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独女。

身高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求助者家住农村,父亲除了种地,还做不锈钢门窗加工,母亲是个裁缝,在镇上开一个裁缝店。

父母均为初中文化。

家庭基本和睦,祖母与他们同住。

从小随父母一起生活,至高中读书前一直住家中。

父亲家族里,兄弟三人,求助者的父亲排行老三,是最小的,经济情况好于两个哥哥,父亲对女儿的物质上要求会尽量的满足,还在经济上主动接济他的两个哥哥。

        求助者从小乖巧听话,性格内向,交友少,体弱文静,喜欢画画。

父辈三兄弟的孩子,求助者成绩最好。

其进学校读书以后,除一年级评上一次“学习积极分子”外,其余小学各年级均评为三好学生,全家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

她自己也想将来能上好一点的学校。

小学升初中考试,考前睡觉不好,成绩排269名。

进入初中以后,父母很关心她的学习,初中二年级上半学期,在学校初二年级七百多名学生中,她曾取得了前五十名的好成绩。

到初二下学期,一次英语小测验之前,求助者进教师办公室有事,当时她并不知道马上要进行英语测验,结果她的这次英语测验成绩是全班第一,英语老师就在班级里有所指的说她事先偷看了试卷。

自此,每每考试她就发挥不正常,成绩也不如原来。

父母很着急,带她到城里找了心理医生看病。

医生诊断为强迫症,要求她用药并对她说:

“你是有病的人,吃点药,晚上早点睡”。

回家后吃百忧解没见好转,求助者不愿再吃。

她继续学习,中考不理想。

开学后住在学校集体宿舍,开学不久的一次考试中交了白卷,班主任做了她的工作,求助者本人也想努力适应学校环境,但还是考试时思想无法集中又交了白卷,后休学回家。

        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

SAS标准分56分,轻度焦虑。

        二、主诉:

考试时思想无法集中,焦虑,睡眠不好,持续2个多月。

 

        个人陈述:

我的中考成绩不理想,进入高中后,我寄宿学校,和我同住的一个女生宿舍里有八个人。

第一次离开家住集体宿舍,我想和她们搞好关系,什么心里话都跟她们讲,并且连我有强迫症也告诉她们。

我想我真心对待她们,她们也一定会对我好的。

不料她们以此为笑料背后窃窃私语说我有“精神病”,我不明白她们为什么这样对我?

再说上课吧,我觉得有些老师比如数学老师讲的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

为此,我几天几夜睡不好觉,出现了作业完不成,考试交了白卷的情况,而且连续几次都这样,后来我休学回家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父母主诉:

女儿从小听话,聪明、做事能干,学习不用多操心。

进初中后数学老师很关心她,吃午饭也让她在教师餐厅跟老师一起吃饭。

后不知为什么考试成绩不如人意。

初中成绩也曾进前五十名,但后来考试思想不集中,老是考不好。

后到城里某心理诊所就诊,医生诊断为强迫症,并要求服用百忧解,因不见效,女儿不肯继续服药。

中考成绩不理想,她喜欢画画,打算进高中后上美术班,希望考上艺术类的大学。

进了高中就出现了考试交白卷、大小便紊乱、月经不正常情况,后休学回家。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洁,面容清瘦,小个子,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口齿清楚,低声细语,反应正常。

第一次咨询求助者手中还带着网上下载的心理咨询森田疗法资料。

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问答自如。

        四、评估与诊断

        1.诊断:

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根据求助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

求助者本人对症状有自知,主动求医,根据精神活动的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

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排除求助者有精神病性疾病。

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交白卷是由于求助者带着中考的失意进了高中,刚进入新的学校,对所学课程和教课的老师均不满意,再加上同宿舍的同学对她的不理解等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引起的,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

糅合初中时老师的错误批评和所谓的“强迫症”事件这类负性情绪记忆求助者“四面楚歌”,内心痛苦,对社会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躯体无器质性病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

求助者虽有紧张焦虑、睡眠不好等症状,但多与考试压力有关,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不是神经症性的,也排除以前医生得出的强迫症的诊断。

        (3)与惊恐障碍鉴别:

惊恐障碍的特征是发作出现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不局限于已知的或可预测的情况。

本例求助者仅对考试有惊恐发作的表现,可排除惊恐障碍。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及其家长商量,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改变求助者的“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不合理信念;

        

(2)改变求助者的“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合理信念;

        (3)改变求助者考试前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和睡眠状态;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摸式,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辨证看待自己,扬长避短,充分实现人的潜能,使其人格不断的完善。

        六、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

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咨询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以及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导致的无法集中精力参加考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自我中心”和缺乏自信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对其紧张焦虑等情绪和行为症状进行校正,主要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进行校正,通过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等方法技术指出其观念的非理性,并帮助其学会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的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是考试屡考屡败,才导致了高强度的害怕、紧张、焦虑的情绪,,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的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主要因素是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

比如:

“考试我就要考得最好,否则我宁可不考”存在“我不应该考得不好”、“我真心对待我的同学,我把自己得强迫症的事都告诉她们了,而她们也应该对我真心,事实上她们还背地里讥笑我”等“绝对化要求”。

其次,求助者处在青春期,容易产生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对考试挫折的反应过分强烈,导致了她的自我挫败感。

第三,刚进新的学校,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不适应是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因素。

因此本案例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和消除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 对咨询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 遵守咨询机关的相关规定;

        

(2)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               格等相关证件;

        

(2)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3)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

        咨询时间:

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咨询次数4—5次;

        七、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时间:

2011年11月17日

        目的:

        

(1)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询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

        

(1) 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 做心理测验;

        (3) 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愿意;

        (4) 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咨询师对求助者是否有强迫症等作出问题的初步分析;

        (5) 确定咨询目标

        (6) 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家庭作业:

        ——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的紧张焦虑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

昨天考试不及格

        不良情绪:

心烦、沮丧

        不合理信念:

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中学生,这次考试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

        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重视家庭作业,对自己问题的思考、检查愈是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愈大。

        2、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

        时间:

2011年11月24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帮助求助者一起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3)帮助求助者领浯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咨询师介绍强迫症的典型症状,并与求助者一起对照其症状排除强迫症的可能;

        

(2)反馈求助者家庭作业,帮助其一起找出与自己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让求助者详谈考试交白卷前后的经过,当时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以及事后的感觉,从深层次上挖掘求助者“考得不好我宁可不考”的完美主义倾向、“我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必须对我怎么样”的“反黄金规则”这类绝对化要求是不合理的。

        (3)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帮助求助者列出与引起考试焦虑、紧张有关的不合理信念:

        “考试考得不好,我宁可不考,否则我同宿舍的那些女生更会笑话我”;

        “我真心对待她们,她们竟然这样对待我”;

        “要不是老师对我英语成绩考了第一还怀疑、指责我,我中考也不至于不理想”;

        “我学习一向是认真的,小学里我一直都是‘三好生’,而我大伯的女儿他们不如我的人都考上大学了,而且发展得都很好,我怎么能连大伯的女儿都不如呢”。

        家庭作业:

        

(1)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问题和自己不合理的信念的关系。

        

(2) 回家后找大伯的女儿他们谈谈自己在个人发展上的看法和经验。

        第三次咨询

        时间:

2011年12月1日

        目的:

        

(1) 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2) 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 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与大伯的女儿进行了认真交谈,求助者从中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对上次所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2) 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等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考试成绩的好坏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验,并非是一种荣耀和耻辱,过多的关注别人怎么看你,只会让白白耗费自己的精力,使自己的学习进入恶性循坏之中。

        “要象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

而不是我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

我没有理由一定要刚进高一的新同学一定要喜欢我,真心对待我。

        “老师对我成绩有怀疑,我只有拿出更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