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997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芦溪届高三第二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

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2.卢梭说: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自然权利说B.公共意志论说

C.社会契论说D.三权分立学说

3.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D.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4.《共产党宣言》中提出: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从中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是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发展社会生产力

5.“问题”与“主义”之争结果与影响是①马克思主义取得了胜利②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消失③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④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6.“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nozuonodie”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7.1950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有关东亚情势的演说:

“共产主义者在韩国所作所为,就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在10年、15年和20年前所做的一样。

我敢肯定,假如让南韩沦陷,共产党的领袖便会变本加厉,进而攻击我们邻近的国家。

”这位总统在演讲之后随即采取的亚洲政策是()

①加紧围堵新中国②断然出兵南韩

③改变对日本政策④开始军援南越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下列画家与其绘画名作的对应,有误的是

A.大卫――《泉》B.莫奈――《日出·印象》

C.毕加索――《格尔尼卡》D.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主要涉及的是()

①扩大企业自主权②取消集体所有制③加强对经济的计划和指导④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0.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11.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工商皆本”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秉赋之自然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2.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

“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

“(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

…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

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

”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后,在“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唤出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新的潘多拉盒子。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的社会弊病也在产生和蔓延。

资本主义带给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不是自由和财富,而是野蛮的掠夺和剥削。

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

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历史观作为理论基础,这种种构想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按照这些构想进行的社会实验也都归于失败。

正是在寻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正确途径的探索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阶级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为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未来指明了惟一正确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一经产生,就很快成为无产阶级战斗的旗帜。

建立一个美好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和实践美好理想的历史,封建主义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都把这种理想和追求推向了前进。

但是,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出一条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固有矛盾和弊病的科学理论,也是探索实现人类美好未来的思想结晶。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

——许志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中说“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出一条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

(3分)

 

(2)材料中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9分)

 

14.(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又说,“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青年杂志》

材料四(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试看环球的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5分)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5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

(3分)

 

(4)以上4人所代表的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各产生过那些影响?

(12分)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

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五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

凡敷钱,先视州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

             

——《宋史·食货上五》

材料二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臣(司马光)曾上言: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项措施?

材料三中司马光对这项措施持什么态度?

其原因是什么?

 

 

(2)司马光说: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 )

A.①对②错        B.①错②对       C.①②都对          D.①②都错

 

(3)对王安石的这一改革措施,你如何评价?

 

 

(4)结合当前改革实际,你认为以“王安石变法”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选取哪些研究角度?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梭伦改革的特点。

因为题干在强调他的改革不偏不倚,具有中庸色彩,故而D符合题意。

而A错误,它做到了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归还了平民原有土地。

B、C错误,它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规定了个人土地限额,对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兼并加以限制。

它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对旧的社会等级进行改革,用财产加以改革。

综上,本题选D.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特点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四个选项都属于卢梭的思想主张,但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社会秩序……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等信息不符。

仔细阅读材料,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权利建立在约定上”,自然应是指社会契约论。

故选C。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选项A程度副词“远高于”,材料只是用了表示时间顺序的“较早”一次,并未涉及工业发展程度;选项B犯了偷换概念,即农民为主体与农业水平发展程度不是一回事情;选项C与题干“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吻合,因为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资金条件和劳动力条件因此而更容易具备;选项D中“同步发生”显然不符合实际。

对英国来说,社会结构的变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前提,显然,二者具有时间差,该表述错误。

 

考点:

工业革命

4.【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合理提取出历史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尽可

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D符合题意。

而A、B、C属于途径,通过以上途径,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学生可联想下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所说的社会主义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综上,本题选D.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内容

5.【答案】C

【解析】该题可以用排除法,无政府主义在“问题”与“主义”之争后并没有在中国消失,只是不占主流。

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时间与题干不符。

6.【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和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所以AB两项错误。

材料只提到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文化存在,流行在虚拟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对人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没体现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只能说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网络发展的影响

7.【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表明了在朝鲜内战爆发而南朝鲜失利的情况下,美国所表达的立场。

随后美国在联合国的名义下出兵朝鲜。

军援南越是在1961年以后。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即是《日出•印象》,毕加索是现代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格尔尼卡》当时西班牙内战中纳粹德国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之邀对西班牙共和国所辖的格尔尼卡城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炸。

当时毕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区绘一幅装饰性的画,从而催生了这幅伟大的立体派艺术作品。

《伏尔加河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他后来也画过有关纤夫的画)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从而诞生这幅画作。

《泉》是著名画家安格尔作品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格尔尼卡》、《伏尔加河的纤夫》、《日出•印象》、《泉》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又是一道比较型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

东欧各国改革中只有南斯拉夫实行了社会所有制,其他国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所以②不正确;③也易排除。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示意图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图中“通判”这一职位而通判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故选B。

11.【答案】A

【解析】略

1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

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

”说明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的技艺不传外、不传女,其的传承相对的封闭。

故答案选B。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13.【答案】

(1)因为以前的理论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没有为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阶级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为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未来指明正确的道路。

(3分)

(2)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思想基础:

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

(9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提炼的能力。

据材料“资本主义带给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不是自由和财富,而是野蛮的掠夺和剥削。

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

”“为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阶级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为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未来指明了惟一正确的道路。

”可以归纳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

考生对于原因或者背景类问题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上来考虑;据苏醒偶尔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是1848年,这时候的经济主要是资本主义;政治上主要是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矛盾加深;思想上主要是借鉴英国法国德国的的思想。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背景

15.【答案】

(1)免役法。

反对。

因为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2)C

(3)免役法能使一部分农民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对于贫穷的农民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4)王安石变法与用人;王安石变法与关注民生;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发展等。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为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问从三则材料中的“免役钱”“盖免役之法”“敛免役钱”等字句能得出答案,后一问从司马光的言辞语气可得出答案是“反对”,原因可从司法光的阶级立场分析。

选择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但须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两项都是正确的。

第(3)问要评价的是免役法而不是整个改革。

第(4)问联系当前改革的实际情况,拟订几个能够对当前改革有借鉴作用的角度。

14.【答案】

(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1分)

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

(1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1分)

而材料三是要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

(1分)

(3)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1分)

(4)①魏源是近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

他们引导当时人民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3分)

②张之洞是近代洋务派的代表;

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分)

③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中国封建思想,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3分)

④李大钊是中国近代马克思主义者代表;

他们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从材料中,“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由此可见魏源认为,中国最大的祸患在于外来的侵略;从材料二中,“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可知,张之洞认为中国面临的最大祸患是国内的民权之说。

(2)问,材料三中“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与旧制度、旧思想彻底决裂,而材料一和材料二代表的都是地主阶级的利用,他们要维护旧制度。

第(3)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到了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所以说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的结果。

第(4)问,联系史实可知,魏源是近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

他们引导当时人民关注世界形势;张之洞是近代洋务派的代表,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李大钊是中国近代马克思主义者代表;他们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点: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