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004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docx

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

(15分)

1、《西游记》的作者是(       )A、吴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2.“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湖”指_______。

A、西湖   B、洞庭湖   C、鄱阳湖

3.《青蛙王子》中,小公主最喜欢的玩具是______。

A、金球 B、木匣子  C、D、布娃娃

4、“林冲棒打洪教头”是(       )里的故事情节。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5、安徒生是(         )作家。

A、美国     B、英国      C、丹麦

6.“望洋兴叹”中“望洋”指______。

A、望着海洋    B、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7.《蓝灯》中,士兵吩咐小人儿做事之前要______。

A、大声叫              B、用蓝灯点烟斗        C、连拍三下蓝灯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楼”指______。

A、黄鹤楼              B、鹳雀楼               C、岳阳楼

9.“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的读音是______。

A、jiān                 B、jiàn                  C、jian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作者是______。

A、李商隐              B、李清照               C、李白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诗句是______。

A、独在异乡为异客    B、每逢佳节倍思亲    C、遍插茱萸少一人

12.《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一共______次擦燃火柴。

A、3  B、4  C、5   D、6

13.《小红帽》中,______把可怜的小红帽一口吞下去了。

A、老虎                B、狮子                 C、狼

14.“名落孙山”中“孙山”指______。

A、官名  B、人名  C、一个地方

15.成语______比喻有志气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获得了真本领。

A、孜孜不倦      B、学而不厌    C、一鸣惊人    D、闻鸡起舞

二、填空题(11分)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是             

2、匹诺曹最后变成了           

3、《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仆人叫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诗的作者是_____。

5、XX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是_____。

6、“虎门销烟”发生在_____朝。

7、三国时,刘备属于       国_,曹操属于       国。

8、《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____________。

9、九寨沟位于我国________省。

10、李白被称为_______。

11、司马迁是_____朝著名的史学家。

12、我国现任的国家主席是               ,国务院总理是___________。

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作者是_____。

14、补充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的是_____季的景色。

16、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          》、《          》、《          》。

17、《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5分)

1、把句子和作者连起来。

                   

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毛泽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适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文天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徐悲鸿   

2、连一连

伞兵跳伞         弄虚作假

照相底片         一落千丈

人造卫星         颠倒黑白

魔术师的手       不翼而飞

四、判断题(9分)

⒈“业精于勤,荒于嬉”中“嬉”的意思是游戏、玩耍。

(    )

2.《豌豆上的公主》是丹麦童话家格林兄弟的作品。

(    )

3.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讲述了很多故事。

(    )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所描绘的都是西湖的美景。

(    )

5.《桌子、驴子和棍子》中,裁缝的二儿子得到的桌子会开饭。

(    )

6.《西游记》中,孙悟空因捣乱天庭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

(    )

7.《三寄小读者》的作者是秦牧。

(    )

8.我国最长的河流是黄河。

(    )

9.儿童感冒、发热要注意多喝温开水。

(    )

五、阅读积累题(10分)

1、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慌慌张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国的汉字真是非常的丰富,光表示“看”意思的词语就有上百个。

你能按要求写出几个意思是“看”的词吗?

一个字的:

瞧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字的:

观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字的:

东张西望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一”字开头的成语(别人还不一定能想得出来的更好):

                             

                                                                       、

4、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怎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六、阅读理解题(50分)

阅读一

2019年四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

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

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

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

先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

问她是做啥的。

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

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

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

是她的家?

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

这也是生活呀。

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

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

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

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

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

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

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

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

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

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

(3分)

打量(liáng    lìàng)    上浮(fú     fóu )    兴(xīng    xìng)旺

2、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

___改___。

(1分)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______比成______________。

(2分)

4、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

“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5、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_。

(2分)

6、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你能帮小女孩重写一个带路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阅读二

山村小路上(21分)

一队青年人在乡村的小路上行进。

一条小溪横在他们面前,小溪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小溪并不宽,第一个人略一迟疑,就腾地一跃而过,脚一着地就回头看看后面的人,眉宇间chōng mǎn(  )着胜利的微笑。

第二个也一跃而过。

第三个、第四个……都过去了。

他们同样回过头来迎接后来者。

最后一个却不是这样,他mòmòde(      )从旁边搬了块大石头,稳稳地放到小溪中间,然后跨上一脚,又一步跨到了对面。

“走吧。

”他招呼大家后,又踏上了前进的道路。

还是这么几个人,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

山路旁边,有一根枯枝凌空伸到了路中间。

树枝横在眼睛前面,多不方便呀!

第一个人一伸手握住shùshāo(    ),拉向身后,然后向前去;那树枝,待他一放手,然后又弹回原来的地方。

接着又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他们一一照例而过。

又是最后一个人,他是一伸手,握住树梢,但他又伸出一只手,很容易地把它zhéduàn(     )了,轻轻一扔,然后快走一步,跟上了大家。

 

⒈读拼音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4分)

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3分)

胜利(    )      前进(     )      容易(     )

⒊理解短文并填空。

(6分)

短文设置了两个场景:

一处是过小溪,大家都(                  ),只有最后一个人(                                     )。

另一处是一根枯枝挡住了去路,前面的人都(                  ),最后一个人(                             )。

从这两个人表现可以看出最后一人(                  ),其他人(                          )。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肯定谁的行为对?

为什么?

(4分)

阅读三

(                )(13分)

春天,两鬓(班斑)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pō  bō)可爱的小学生在校园里栽下一株芭蕉。

当秋风送爽的时候,芭蕉成熟了。

老师带领着学生采下了丰硕的果实,留下了已经憔悴的芭蕉。

不久,从芭蕉根部生出了几个浅红的嫩(lèn  nèn)芽,嫩芽又渐渐长成了小芭蕉。

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悴,终于完全枯(kū gū)萎了。

学生跑进老师的办公室,伤心地说:

“老师,老师,老芭蕉病得厉害。

”正在备课的老师摘下眼镜,抬起头来和蔼地说:

“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养分都给了小芭蕉。

”“那老芭蕉心里一定不好受。

”老师深情地望着学生肯定地说:

“(                                  )”

一个静静的夜晚,老教师坐在桌前批改作文。

她翻开一个本子,只见上面写着:

“我们的老师就像老芭蕉。

我呢,是个嫩嫩的小芭蕉。

”又翻开一本,上面写着:

“我长大也愿意做一位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哺育更多的小朋友,就像老芭蕉一样。

”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

⒈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

(2分)

⒉找反义词:

(2分)

枯萎——           和蔼——

⒊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对号。

(3分)

⑴老芭蕉枯萎了,是因为:

A、它病得很厉害(  )。

B、它老死了(  )。

C、它把身上的养分都输送给了小芭蕉(  )。

⑵老芭蕉越来越憔悴。

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

  B、拟人(  )。

  C、比喻(  )。

⑶在第三段的结尾,老师说的话应该是:

A  、芭蕉不是人,心里怎么会不好受呢?

B  、是的,老芭蕉多可怜呀!

C  、不会,她心里一定很快乐。

D  、唉,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她又有什么办法呢?

4、选择恰当的字或拼音。

(2分)

5、填空:

(4分)

本文运用(    )的写法,用老芭蕉比喻(        ),用小芭蕉比喻(       ),歌颂了(                        )。

附送:

阅读练习题(4月)

(一)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

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

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

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商场的人更多。

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

正当我被()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

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

“挤什么?

”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

我低头一看“糟糕!

我的扣花没了!

我不耐烦地挤出人群。

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

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眼前。

我接过扣花定睛一看,咦?

这难道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

我气呼呼地问:

“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

”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儿地“啊,啊……”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

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

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

”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人呢?

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

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

那()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然而我没有找见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在文中的()里。

人山人海拾金不昧五颜六色四下环顾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约:

___________________发呆: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画线句子中找出描写那个人的动作词。

5.“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①把省略号的意思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假如“我”后来又恰恰碰到了那位聋哑人,“我”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请写一段话。

2019年四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4月)

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休息)时,他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盼望看望)爸爸。

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裁载栽)了好些花籽,不久,就回国去了。

后来,鲜花盛开了。

高尔基看着(zháozhuózhe)窗前怒(lùnù)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信是这样写的: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么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那时侯,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须)要你。

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是啊,“给”永远比“拿”愉快!

1.根据上下文,在括号里划去不正确的音、字、词。

2.短文中“怒放”这个词的近义词是()

3.在第3节的空白处里加上标点符号。

4.“‘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句话中“给”的意思是();“拿”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三)

这幅油画真美呀!

一排高大的房子,蓝色的瓦,青色的墙,红色的柱子,黄色的大门。

门前是一座大花园,开着鲜艳的花朵。

花园里有鱼池,金鱼在池里摆着尾巴。

房子右边是一片果园,树上结满了红艳的果子,落着美丽的小鸟。

房子左边是一片菜园,园里有青青的菜,翠绿的瓜。

房子后面有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着,金色的阳光照在河面上,闪闪发光。

远处,一座高山直入云端,一道瀑布从山顶挂下来,让我想起刚学过的一句古诗:

“,。

1.这篇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曲线画下来。

2、围绕这句话,作者写了画中的()、()、()、()等景物。

3、第三自然段先写了门前的景物,又写了房子()的景物,再写房子()的景物,最后写了房子()的景物。

是按()顺序写的。

4、在第四自然段中划线的地方,用上我们学过的古诗的诗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形象。

(四)

一天晚上,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病情严重,医生决定马上动手术。

当时还没有发明电灯,爱迪生家里点的是一盏煤油灯。

这样暗的光线怎么能动手术呢?

爸爸和医生都很焦急。

爱迪生想:

有什么法子能使屋子变得亮一些呢?

他想呀想,忽然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

小伙伴们在阳光下用小镜子照着玩,镜子能反射出更亮的光来。

爱迪生高兴得跳了起来 对医生说  叔叔 你快做动手术的准备吧 我有办法了

说完,他跑到隔壁的店铺借来了煤油灯,又从邻居那里借来了四面大衣镜,在家里找出蜡烛。

他把衣镜放在妈妈睡床的四周,并在每一面镜子前点上煤油灯和蜡烛,屋子里一下子照得亮堂堂的。

医生连声夸奖爱迪生:

“孩子,这个办法真好!

手术十分顺利,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

1、给文章选一个较准确的题目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爱迪生》   《妈妈得救了》   《爱动脑筋的孩子》

2、给文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按要求改写句子,使意思保持不变。

这样暗的光线怎么能动手术呢?

(改为陈述句)

 4、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爱迪生的妈妈得了严厉的急性阑尾炎。

               

(2)一下子照得亮堂堂的。

 5、爱迪生这么聪明,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里,草丛里多么热闹!

有各种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像提着灯笼在漫游。

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xī shì)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甲虫。

它不咬人,不蜇(zhē zhé)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cháng zàng)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

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bō pō)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路。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

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不去管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家庭和街道照明。

1.给带点的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在上面画“√”。

   漫游:

(1)满,遍

(2)水过满,漾出来(3)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试图《

(1)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2)计划  (3)希望得到,谋取

2、在文中括号内划掉不正确的读音。

3、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     )  热闹(      ) 柔和(    )

4.用“ —— ”画出描写“提灯笼的飞虫”样子的语句。

5、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

它为什么要发光?

 

6.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示?

(六)《蝙蝠和雷达》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能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出十分安全。

1、“终于”一词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写出近义词。

模仿(   )  清楚(   )  揭开(    )

3、“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用“__________”画出。

4、抄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桂林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nán  lán)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xiáxá)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sì  shì)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é  wù)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在文中的括号内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2、写出反义词。

波澜壮阔(    )  扩散(    )  无暇(    )

3、给文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这两段描写了漓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归纳:

(1)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漓江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这两段文章采用的修辞的手法是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