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131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工程技术系机械教研室

二〇一二年八月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共青文化素质,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职业技能,能适应模具设计、制造、装配、调试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具备必要的模具设计、制造、装配、调试等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和基本能力。

3、具备较快适应模具设计、制造、装配、调试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4、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5、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共青文化基本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三、学制:

三年

四、职业面向

各类工程公司、建筑企业、制造类企业,对应着工艺、设计、制造、操机等相关岗位群。

五、专业岗位课程建构规划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课程建构规划表

职业岗位

课程编号

课程分类

学习课程

模具设计

1

基础课程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2

工程力学

3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4

机械设计基础

5

核心课程

Pro/E模具设计与应用

6

塑料模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7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模具制造

8

基础课程

金属材料级热处理

9

工程力学

10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11

机械制造基础

12

核心课程

数控加工与编程

13

MasterCAM应用

(说明:

必须按照专业岗位数量个数设计学习课程建构规划表,如有3个职业岗位就要设计3个岗位的对应学习课程。

六.按典型工作任务作岀专业核心课程设计表

模具设计岗位核心课程设计表

3Pro/E模具设计与应用

三维CAD应用工程师

时间安排

企业(4周数);学校(192学时)

学习任务描述:

熟练掌握Pro/E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正确、合理运用零件草图设计、基本建模特征、特征操作、高级建模特征、零件装配,绘制工程图,以及掌握Pro/E塑料模具模块—Pro/Moldesign的使用方法,配合AutoCad软件应用,完成模具设计任务要求。

各学习场所的学习目标

(企业)实践教学

受训者依据塑料件产品二维图纸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三维零件设计,应用软件的塑料模具模块进行模具设计。

(学校)理论学习

草绘模块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零件建模模块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组件模块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塑料模具模块以及EMX外挂模块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工程图纸模块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塑料件产品图纸

工具

计算机、Pro/E软件

工作方法

计算机操作设计

劳动组织

项目经理负责任务的分配和项目组成员以及项目组与部门其他员工、其他部门的协调。

工作要求

满足用户需求

能保证进度和质量

符合产品设计规范

塑料模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

时间安排

企业(4周数);学校(64学时)

学习任务描述:

通过学习选择与分析塑料原料、分析塑料结构工艺性、确定塑料成型方式极其工艺过程来训练与培养学生分析塑料性能和确定塑料成型工艺性,塑料结构工艺性的能力;通过学习确定模具结构及注射机,分型面及浇注系统、成型零件、推出机构、侧向分型抽芯机构、调温系统设计及模架选用来训练学生对注射模具各部分的认识与设计;通过设计实例学习来培养学生对注射模具的设计工作过程的认识,并进行完整训练。

同时也介绍塑料成型其他成型方法。

各学习场所的学习目标

(企业)实践教学

受训者对塑料件产品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各工艺参数,完成模具设计任务要求。

(学校)理论学习

选择及分析塑料

分析塑件结构工艺性

确定塑料成型方式及工艺过程

确定注射模结构及注射机

分型面的确定与浇注系统的设计

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

注射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注射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设计

调温系统设计及模架选用

注射模设计程序

压缩模具和压注模具的设计

其他塑料成型技术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塑料件产品

工具

CAD/CAM应用软件,塑料模设计手册

工作方法

设计

劳动组织

项目经理负责任务的分配和项目组成员以及项目组与部门其他员工、其他部门的协调。

工作要求

满足用户需求,

能保证进度和质量

符合塑料模设计规范

模具制造岗位核心课程设计表

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

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

时间安排

企业(1周数);学校(32+32学时)

学习任务描述:

模具制造人员必须能够参与到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项目中。

通过对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编程,掌握工件的装夹、坐标系的建立、加工路线的确定、刀具的选择、切削工艺参数的确定,掌握常见系统的数控车、数控铣削和加工中心的手工编程,并能完成模拟加工,达到实际生产的目的。

各学习场所的学习目标

(企业)实践教学

受训者就需要制造的模具项目或产品,完成手工编程,并利用软件完成模拟加工,能在相应生产设备中完成数控加工。

(学校)理论学习

学生学习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学生学习数控车削编程;

学生学习数控铣削编程;

学生学习加工中心编程。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手工编程。

工具

各种车床和铣床数控系统、斯沃数控仿真软件。

工作方法

项目负责制

劳动组织

项目负责人分配任务,负责项目的协调。

工作要求

满足产品需求

保证产品质量

符合企业规范

 

MasterCAM应用

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

时间安排

企业(1周数);学校(40+40学时)

学习任务描述:

模具制造人员必须能够参与到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项目中。

通过已有的或构建的二维或三维模具造型,合理设置刀具、加工形式和工艺加工参数,通过模拟加工,进行改进后产生刀具切削路径和NC程序,并检验加工代码的正确性,再通过后置处理程序后传输给数控机床,完成最终产品的加工。

各学习场所的学习目标

(企业)实践教学

受训者就需要制造的模具项目,通过合理设置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二维或三维加工,生成刀具切削路径和数控加工程序,并能满足实际加工需要,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

(学校)理论学习

学生学习二维图形的绘制与编辑;

学生学习三维曲面和实体造型;

学生学习数控加工通用设置;

学生学习二维加工、三维加工以及在模具中的应用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MasterCAM软件操作,如工艺参数设置,造型与建模,二维或三维加工,模拟加工

工具

MasterCAM软件

工作方法

项目负责制

劳动组织

项目负责人分配任务,负责项目的协调。

工作要求

满足产品需求

保证产品质量

符合企业规范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一)总时间分配表

总时间分配表单位:

其中

教学周具体分配

教学周数

寒暑假

上课

其中

国防教育

入学教育

毕业职前教育

考试

机动

教学

实训

52

20

4

15

14

1

2

1

1

1

20

8

18

16

2

1

1

52

20

4

18

16

2

1

1

20

8

18

16

2

1

1

42

20

4

18

16

2

1

1

18

15

1

1

1

小计

146

118

28

88

2

1

1

6

6

合计

146

146

118

(二)课程性质和结构比例表:

课堂教学课

课程性质

学时数

其中

所占%

理论

实训

学习课程(含课内实践课)

公共课程

通识课

572

472

100

20%

公共选修课

84

84

3%

职业基础课程

444

316

128

15%

职业核心课程

624

324

300

22%

职业拓展提升课程

196

104

92

7%

小计

1920

1300

620

67%

实践教学与其它

学习课程

校外工学交替实践(可选)

120

120

4%

顶岗实习

750

750

26%

入学教育与军训

60

20

40

2%

毕业职前教育

30

30

1%

毕业综合能力测试

小计

合计

(三)职业素质、技能分析与课程设置分解表

能力分解

综合素养

单项知识、技能要素

对应课程设置

职业基本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现代中国国情,适应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发展观,爱岗敬业,合作交流、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团结奉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多项运动技能,体能达到国家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共青文化素养和企业文化知识

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常用软件和掌握一门语言,能解决专业中所涉及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公共英语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共青文化基本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适应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有初步了解。

(语文类课程、数学、共青团理论与实务、时间管理、企业管理思维、客户品质与意识)

职业核心素质

职业领域基本技能

掌握机械制图规范,具备工程图纸的读图能力和绘制能力,具备机械制造的材料、工艺基本知识。

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

职业岗位核心技能

模具CAD/CAM技术,塑料模具工艺与设计,冷冲压模具工艺与设计,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

Pro/E模具设计与应用、塑料模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与编程、MasterCAM应用

职业技能

职业基本技能

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

具备钳工技术、车床、铣床的操作技能。

中级钳工证

实践能力

钳工,装配工,绘图员,工艺员,检验员,模具设计工程师。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操作工。

金工实训、机械零件测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Pro/E课程设计、塑料模设计实训

 

(四)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表(每学期实际教学周18周,考试,机动除外)

课程性质

课程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总学时

开课学期及教学周学时数

考试学期

考查学期

16

18

18

18

18

公共课程

通识课

1

B

5001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2

12

64

4

2

2

B

500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0

8

48

3

1

3

A

500103

形势与政策

16

16

讲座

4

A

400107

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

40

40

2

2

2

5

A

200106

公共英语

128

128

4

4

1-2

6

C

400104

体育

20

44

64

2

2

1-2

7

B

100105

计算机应用基础

36

36

72

4

1

8

C

300117

心理健康教育

16

16

2前8

1

9

B

400106

军事课(含国防教育)

36

36

2

2

10

A

400110

应用文写作

36

36

2

3

11

A

400114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思维

36

36

2

4

12

A

300117

客户与品质意识

16

16

2前8

5

小计

472

100

572

13

12

4

4

公共选修课程

3门

自选

84

84

2

2

2

随考

职业基础课程

1

B

103101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48

8

56

4

 

1

2

B

103102

工程力学

36

6

42

3

 

1

3

B

103103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88

60

148

6

4

1-2

5

A

103104

电工与电子技术

32

8

40

 

2

2

6

B

103105

机械制造基础

56

8

64

 

4

2

7

B

103106

机械设计基础

56

8

64

 

4

2

8

C

103107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30

30

 

1周

2

小计

316

128

444

13

14

职业核心课程

1

B

103201

数控技术与编程

64

32

96

6

3

2

C

103202

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

30

30

1周

3

3

B

103203

Pro/E模具设计与应用

128

64

192

4

6

3-4

4

C

103204

Pro/E课程设计

30

30

1周

3

6

B

103205

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56

8

64

4

4

7

C

103206

塑料模设计实训

60

60

2周

4

8

B

103207

MasterCAM应用

40

40

80

5

4

9

B

103208

UG应用

36

36

72

8

5

小计

324

300

624

10

15

8

职业拓展课程

1

B

103301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84

12

96

6

3

2

C

103302

金工实习

30

30

1周

1

3

C

103303

机械零件测绘实训

30

30

1周

2

4

B

103304

计算机高级应用

20

20

40

4

5

小计

104

92

196

 

 

6

4

综合实践教学

1

校外工学交替实践(选用)

120

120

2

顶岗实习

750

750

240

510

小计

870

870

其它

1

入学教育与军训

20

40

60

2

毕业职前教育

30

30

3

毕业综合能力测试

小计

20

70

90

合计

1320

1560

2880

26

28

22

21

12

注:

1.公共选修课每个学生可以任意选择3门选读(二、三、四学期中选修)。

2.总学时控制在2600—2800节,周课时22—26节,周课时平均不超过24节;

3.本计划课程总量控制在35门左右。

4.课程代码按教务处2011版规定编制。

5.通识课中安排的开课学期不能随意更改。

6.校外工学交替实践(可选)项,可依据专业全选或部份选,若未做此项教学计划,可不写出,其课时量,不计入综合实践课时量。

7.通识课栏中选用课程,根据专业需求选用,与专业学习关联性较大的,也可放在职业基础课程栏中。

未开设的选用课程,应在教学计划表中删去。

8.课程类别—A:

纯理论课;B:

理论+实践课;C:

纯实践课;

9.毕业能力综合考核在顶岗实习前实施完成,毕业综合能力测试由系设计出方案后,可组织集中或分散考核完成。

(五)、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一览表

分类

序号

课程(实践项目)

课程类别

课时

实践内容

校内/校外

实施学期

课内实践教学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B

12

校内

2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B

8

校内

1

3

体育

C

44

校内

1-2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B

36

校内

1

5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B

8

校内

1

6

工程力学

B

6

校内

1

7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B

60

校内

1-2

8

机械制造基础

B

8

校内

2

9

机械设计基础

B

8

校内

2

1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C

30

校内

2

11

数控技术与编程

B

32

校内

3

12

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

C

30

校内

3-4

13

Pro/E模具设计与应用

B

64

校内

3

14

Pro/E课程设计

C

30

校内

4

15

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B

8

校内

4

16

塑料模设计实训

C

60

校内

4

17

MasterCAM应用

B

40

校内

5

18

UG应用

B

36

校内

5

19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B

12

校内

3

20

金工实习

C

30

校内

1

21

机械零件测绘实训

C

30

校内

2

22

计算机高级应用

B

20

校内

5

综合实践教学

1

校外工学交替实践(选用)

C

120

校外

5

2

顶岗实习

C

750

校外

5-6

3

入学教育与军训

40

校内

1

4

毕业职前教育

30

校内

5

5

毕业综合能力测试

校内

5

注:

实践教学是指:

1课内实践教学(包括B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和C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2校内综合实训;3工学交替;4项岗实习。

(六)、各教学模块学时控制参考量

模块名称

2.5+0.5教学模式

占总学时%

学时控制量

公共模块课程

通识课

20%

572

公选课

3%

84

职业基础模块课程

15%

444

职业核心模块课程

22%

624

职业拓展模块课程

7%

196

综合实践模块课程

30%

870

总学时

100%

2880

课内总学时(理论课+课内分散实践课)

70%

1560

实践课时占总学时量

≥总学时50%

注:

各模块学时可在控制量的10%左右浮动,但总学时不能超。

八、岗位核心课程简介

1、《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共性问题和“三基”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计划中它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本课程着重学习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并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作用。

2、《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综合应用,阐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

要求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系统、表面成形和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

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范围,了解相应的机床、刀具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工艺范围,了解所用夹具的基本类型和设计方法。

熟悉常用机床的传动、结构和操纵控制原理。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的拟订方法,具有设计中等复杂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掌握常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和通用夹具的选用方法。

具有分析和解决加工工艺问题和质量问题的能力。

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知识、应用和发展。

3、《数控技术与编程》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被加工零件,在合理地制定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运用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所规定的编程规则和编程方法,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为数控加工做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知识、数控机床的基础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