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254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docx

完整版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毕业设计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摘 要:

在我国硬件设施已达到国际水平的时候,我国的高速公路路面质量却没有相应得与世界接轨,早期损害比较普遍,使用寿命明显比发达国家要短。

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施工水平还没有成熟,特别是对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是对影响质量的细节控制不到位,从而产生直接的或是潜在的质量缺陷。

针对这种情况,在施工开始时一定要从施工开始阶段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着手,分析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由点到面把质量控制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水平。

从而改善我国路面质量差的现状。

沥青路面是具有良好使用品质路面结构形式,但若发挥沥青路面的良好路用性能,则必须在施工中把质量控制作为重点来抓。

本文从原材料、沥青混合料、压实工艺等几个方面探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沥青路面 施工 质量控制 

 引言: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修建高速公路以来,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已经建成高速公路3万多公里,可以说这在世界公路发展史上是少有高速度,中国开创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新纪元。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行车舒适、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我国高速公路绝大部分都是采用沥青路面。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物流业的成长壮大,大型超载车辆与日俱增。

沥青路面过早的出现了开裂、推移、泛油、剥落、车辙等病害,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车辆的安全运行,所以就应该在路面的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尽量减少病害的出现,使正常维修期后延。

在施工中,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

公路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公路的适用性、耐久性和投资效益,而且还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几年,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公路工程质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因此,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修筑的沥青路面质量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很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使用3-5年后,就有很多严重的质量病害,而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来恢复路面的使用性能,而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通常是6-8年。

所以这就更加需要在路面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被我国高速公路越来越普遍地采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及其轴重越来越大,对沥青路面的结构要求和施工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施工控制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研究的领域更多的局限于结构和混合料范畴,对施工过程中矿料的质量控制重视不够。

本文将以下图的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流程来介绍沥青路面在施工中各个工艺环节之间需要注意的质量控制。

施工工艺流程

原材料准备

沥青面层成型

碾压

摊铺

运输

拌制

机械设备检验准备工作

1.我国沥青路面发展史

首先回顾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沥青路面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路面材料和施工机械变革的历史。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

在20世纪50-60年代,以恢复原有的公路和加快建设一些干线公路,解决通车为特征。

在这一阶段,公路交通量小、车辆载轴小、路线和路面等级低,除少部分路面为泥结碎石和级配砾石路面外,其他大部分为砂石路面。

第二阶段:

在20世纪60-70年代,以改善路面行车质量、提高车速、减少养护为特征。

在这一阶段,公路交通量明显增长,随着大庆原油的开发,开始推广应用渣油表面处治路面。

在本阶段,渣油表处加石灰土基层成了最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

与此同时,由于胜利油田的开发,开始产生符合一定规格的沥青材料,沥青碎石结构、贯入式路面得到了发展,成了干线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

第三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提高路线和路面质量、改建和新建高等级公路,同时开始建设高速公路为特征,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交通需要。

在这一阶段,以沈大高速公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我国开始进入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新时期。

开始采用沥青铺筑较厚的贯入式下面层、沥青碎石中下面层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中上层,在高等级公路上沥青混凝土路面成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和轴载的明显增大,给沥青路面带来了早期损坏,也对沥青路面行车安全和减低噪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这些新形势的要求,传统的连续级配沥青面层受到了挑战,一些新的路面结构或新的沥青混合料已经在我国有所应用。

   1985年,从修建一级公路开始,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990年沈大高速公路通车。

从此,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发展呈直线增长。

1989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为271km,到1999年突破1万km,2001年底达到1.9万km,2002年底达到2.52万km,2003年达到2.97万km,截止2004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为3.42万km。

以上就是我国沥青路面的发展简史,下面来介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质量控制。

首先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只有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后面的施工过程中才能进行有效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

2沥青路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确定料源及进场材料的质量检验、施工机具检查、修筑试验路段等项工作。

2.1确定料源及进场材料的质量检验

铺筑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材料主要有集料、矿粉、沥青、水泥、石灰、粉煤灰等,铺筑沥青路面的料源及进场材料的质量直接取决于这些材料的好坏。

由于目前我国工程施工中的材料来源很复杂,多家料场供料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对料源和进场材料的检验和管理就显的尤为重要。

对于沥青材料及矿料在全面了解各种沥青料源、质量及价格的基础上,无论是进口沥青还是国产沥青,均应从质量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选用。

对进场沥青,每批到货均应检验生产厂家所附的试验报告,检查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试验结果等。

对每批沥青进行抽样检测,试验中如有一项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加倍抽样做试验,如仍不合格,则退货并索赔。

沥青材料的试验项目有:

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薄膜加热、蜡含量、密度等。

有时根据合同要求,可增加其它非常规测试项目。

 矿料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同规格的矿料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有条件时宜加盖防雨顶棚。

 

(2)合种规格的矿料到达工地后,对其强度、形状、尺寸、级配、清洁度、潮湿度进行检查。

如尺寸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过筛,若有污染时,应用水冲选干净,待干燥后方可使用。

   (3)对于集料粒径和筛分应以方孔筛为准。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使用,同一个工程采用不同来源的材料时,应保证品种、生产工艺及规格相同,尽量减少材料的变异性。

选择集料料场是十分重要的,对粗集料料场,重要是检查石料的技术标准能否满足要求,如石料等级、饱水抗压强度、磨耗率、压碎值、磨光值及石料与沥青的粘结力,以确定石料料场。

实际中,有些石料虽然达到了技术标准要求,但不具备开采条件,在确定料厂时也应慎重考虑。

对各个料场采取样品,制备试件、进行试验,并考虑经济性后确定。

碎石受石料本身结构与加工设备(鄂式或锤式轧石机)的影响较大,应先试轧,检验其有关指标,以防止不合格材料入场。

细集料的质量是确定料场的重要条件。

进场的砂、石屑及矿粉应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2.2施工机械检查

沥青路面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应作全面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洒油车应检查油泵系统、洒油管道、量油表、保温设备等有无故障,并将一定数量沥青装入油罐,在路上先试洒、校核其洒油量,每次喷哂前应保持喷油嘴干净,管道畅通,喷油嘴的角度应一致,并与洒油管呈15°—25°的夹角。

(2)矿料撒铺车应检查其传动和液压调整系统,并应事先进行试撒,以确定撒铺每一种规格矿料时应控制的间隙和行驶速度。

(3)沥青混合料拌和与运输设备的检查。

拌和设备在开始运转前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注意联结的紧固情况,检查搅拌器内有无积存余料,冷料运输机是否运转正常,有无跑偏现象,仔细检查沥青管道各个接头,严禁吸沥青管有漏气现象,注意检查电气系统。

对于机械传动部分,还要检查传动链的张紧度。

检查运输车辆是否符合要求,保温设施是否齐全。

(4)摊铺机应检查其规格和主要机械性能,如振捣板、振动器、熨平板、螺旋摊铺器、离合器、乱板送料器、料斗闸门、厚度调节器、自动找平装置等是否正常。

(5)压路机应检查其规格和主要机械性能(如转向、启动、振动、倒退、停驶等方面的能力)及滚筒表面的磨损情况,滚筒表面如有凹陷或坑槽不得使用。

2.3铺筑试验路段

  高等级公路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铺筑试验段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应该成为一种制度。

其它等级公路在缺乏施工经验或初次使用重大设备时,也应铺筑试验不出稳定的数据。

试验段宜在直线段上铺筑。

如在其它道路上铺筑时,路面结构等条件应相同。

路面各层的试验可安排在不同的试验段。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质量控制:

(1)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

(3)通过试铺确定以下各项:

 ①透层沥青的标号与用量、喷洒方式、喷洒温度;

 ②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

 ③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压实工艺;

 ④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4)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沥青用量。

(5)用钻孔法及核子密度仪法测定密实度的对比关系。

确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面层的压实标准密度。

(6)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进度计划。

(7)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

(8)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在试验段的铺筑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认真做好记录分析,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监督、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及时与施工单位商定有关结果。

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试验总结报告,并取得主管部门的批复,作为施工依据。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猛的发展。

沥青路面具有力学强度高、行车平稳舒适、噪音小、易于机械化施工及维护等优点,沥青路面在高等级公路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随着路面技术的发展,我国路面施工工艺水平也普遍提高,但是也应该注意到,有许多高速公路几年就不得不翻修罩面,使用性能也大大降低,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这就提出了如何避免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的问题。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经常与使用的材料不好、压实度偏低、级配变异性大、排水设计不合理等有关。

要充分发挥沥青路面的优点,必须有良好的施工品质作保障。

要确保沥青路面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和路用性能,在做好施工前准备的同时也必须要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下面来介绍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在具体施工中的各工艺主要环节需要做哪些质量控制。

 

3.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施工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只有合格的原材料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沥青混合料,才能铺筑性能优良的路面。

首先原材料的各项指标均应符合国家及当地施工的要求;其次,原材料的质量要稳定,这一点往往引不起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但是它又是至关重要的,不稳定的原材料会导致生产出的混合料具有盲目性和变异性,对以后的生产质量控制增添很多麻烦,并造成3个严重后果:

一是配合比去迁就生产的盲目性,无法调整出优良的级配曲线;二是配合比设计时使用的原材料和实际的生产使用的石料不一致,导致生产混合料的不可控,这样的混合料用于路面将会严重影响路面的耐久性;三是碎石质量不稳定,导致生产中拌和楼经常出现等料或溢料现象,造成碎石浪费,拌和楼效率降低,成本提高。

最后,原材料的堆放应该规范合理化。

3.1集料

衡量集料质量的技术指标有如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视密度、对沥青的粘附性、坚固性、软石含量,石料磨光值等地料源性指标,以及有如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等加工性指标。

料源性指标的数值同加工碎石的块石石质有关,同加工方式相关性较小。

因此,固定料源加工的碎石,其指标检测值相对比较稳定。

而加工性指标的检测数值同加工质量及加工过程有关。

在集料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重点进行加工性指标的控制。

  

3.1.1集料的级配控制  

为减少生产集料级配的变异性,首先应合理选择集料规格。

S1-S5规格集料,颗粒过大,且粒径范围过大;其它规格集料互相组合性、适用性较差,并且每种规格集料粒径范围过大,不利于级配控制。

在集料生产时,可按表1选用集料规格。

沥面层用集料规格选用表       表1

沥青混合料类型

集料规格(单位mm)

1#料

2#料

3#料

4#料

AC-25I类

20-30

10-20

5-10

<5

AC-20I类

15-25

10-15

5-10

<5

AC-16I类

15-20

10-15

5-10(或3-10)

<5或(<3)

AC-13I类

10-15

5-10

3-5

<3

汇总沥青路面用集料规格及级配要求见表2。

沥青路面用集料规格(方孔筛)   表2

规格

公称颗径

(mm)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0.075

S/1

20-30

100

85-100

0-15

S/2

15-25

100

85-100

0-15

S/3

10-20

100

0-15

S/4

10-15

100

0-15

S/5

5-10

100

0-15

S/6

3-10

100

0-15

S/7

0-5

100

0-10

S/8

0-3

100

85-100

0-10

破碎机筛孔设置对生产集料级配的变异性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

为减小集料级配的变异性,应将控制集料级配的关键筛孔设定为破碎机的受控筛孔,这样集料的级配就比较稳定。

破碎机筛孔控制与其数值最接近的次级集料颗粒通过率。

如22.5mm筛孔控制集料19mm通过率,16mm筛孔控制集料13.2mm通过率,所以19mm、13.2mm这样的筛孔为受控筛孔。

处于两个受控筛孔之间的筛孔通过率变异性也较小,也可以认为是受控筛孔。

靠近受控筛孔的集料通过率变异性也比较小,这种筛孔可认为是次级受控筛孔,其集料通过率变异性也相对较小。

  

保持破碎机产量的均衡性,有利于保持破碎集料级配的稳定性。

当破碎机产量定的过高时,石块破碎负荷增大,破碎出集料的形状、大小都将发生变化,并且使集料筛分效率降低,使各种规格集料不能有效筛分,集料易形成分档不清晰,级配波动较大。

  

在集料生产过程中,应选择材料强度高、不易磨损的筛板。

  

破碎机加工集料使用的原材料可以是直接开采的块石,也可以是经过初碎的小料石,但在加工过程中,不能混杂使用,否则也会引起加工集料级配的变化。

  

3.12集料比重及吸水率 

集料的比重、吸水率对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是明显的。

集料比重大时,沥青混合料试件力学强度好(稳定度值高),集料比重小时,沥青混合料试件稳定度低。

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指标表征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使用比重大、吸水率小的集料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好(残留稳定度数值较大)。

车辙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集料比重大、吸水率小时,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好(即高温稳定性好)。

 

集料的比重、吸水率对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水稳性、高温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要想获得品质好的沥青混合料,首先应选用集料比重大吸水率小的石料,这种石料质地致密坚硬,力学性能好,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高。

集料的吸水率也并非越小越好,对于比重接近的石料,一般吸水率小的石料表面光滑,不利于沥青的粘附,沥青膜也较薄,因此吸水率在0.3-0.7%之间的石料都是比较合适的。

  

3.13集料含泥量  

沥青路面用集料的基本要求是干燥、洁净。

对于沥青路面用粗集料的洁净程度,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使用含泥量指标控制(即小于0.075mm颗粒含量)。

规范数值为小于1.0%,即为含泥量指标合格。

但含泥量小于1.0%的指标,并不是保证沥青路面良好性能的指标。

  

从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实验及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两项实验中可得出结论,粗集料含泥量大于0.5%时,将明显降低沥青膜同集料的粘附性,使沥青混合料易出现水损害现象。

  

粗集料含泥量变大时,粗集料表面粘附的泥土层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这些粉状物的存在,使沥青同集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下降,使沥青胶泥(沥青与矿粉)的粘结强度下降,从而使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时抵抗变形的能力降低,即高温稳定性下降。

 

现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应制定更严格的含泥量标准,含泥量小于1.0%,这一指标过大。

根据相关试验,当含泥量达到0.5%时,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及高温稳定性将明显下降。

因此,在施工中将含泥量指标控制在小于0.4—0.5%的范围内较为合适。

减小粗集料含泥量的措施为:

 

(1)严格控制加工块石的洁净程度。

当开采块石塘口有覆盖土层时,开采块石之前必须清除泥土覆盖层,避免泥土污染块石。

对于同泥土层临近的块石,由于已受到污染,弃用或冲洗后使用; 

(2)使用水洗法加工碎石时,必须增加水冲洗次数,使集料彻底洁净;  

(3)加强料场管理,集料必须覆盖,否则在加工料场内的集料受到粉尘的二次污染,再加上雨淋,含泥量明显增大; 

(4)料场要硬化,使用水泥砼硬化处理料场,避免铲车在装料时,将软层泥土、泥块混入集料料堆中。

  

(5)生产集料的破碎机必须配备除尘设备,并且在集料生产过程中,保证除尘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这样才能减小粗集料的含泥量及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

   

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多时,沥青混合料其抗车辙性能下降,从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可得出相同的规律,但差值没有车辙试验那么大,这是由于试验方式的差别造成的。

集料形状接近立方体,有明显的棱角,针片状颗粒少,对沥青混合料的良好力学性能,尤其是高温稳定性是特别重要的。

  

3.2矿粉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矿粉细度的要求较宽,0.075mm通过率为75%-100%均为合格,这个范围在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过于宽松。

室内马歇尔试验结果显示,矿粉细度变化10%,沥青混合料性能有较大变化。

当矿粉细度增大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提高。

矿粉中小于颗粒含量由75%变为90%时,其动稳定度提高5%。

因此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宜按选定矿粉级配的±5%进行矿粉细度控制。

对于高温炎热地区,使用磨制较细的矿粉(0.075mm通过率为85%-90%)对于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是很必要的。

 

矿粉用量不足,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但用量过多,其强度、水稳性、耐久性将下降。

规范推荐的粉胶比是1.0-1.9,在实际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普遍使用的为1.0-1.6。

根据抗剥落性及冻融劈裂强度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粉胶比在1.0-1.3之间较为适宜。

 

沥青混合料拌和中,小于0.075mm颗粒的来源不只是矿粉,还可来源于细集料(机制砂或石屑)。

一般来说,细集料中0.075mm筛孔通过率在10%-15%之间。

虽然在生产中经过拌和楼除尘,但细集料中仍有40%-70%的小于0.075mm颗粒进入到沥青混合料中。

这部分粉尘起到和矿粉类似的作用,在考虑矿粉用量时,这部分颗粒也应包括在内。

粉胶比的概念应该是沥青混合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同沥青用量的比值。

在沥青混合料生产中,控制细集料的质量尤为重要,现在一些在建沥青路面工程中规定,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必须小于10%,这对于沥青混合料质量的稳定性是很必要的。

  

3.3沥青材料 

当沥青针入度指标不同时,沥青混合料的室内马歇尔稳定度不同。

沥青针入度越大,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越小。

对于这种变化趋势,改性沥青更为明显,而流值指标没有明显规律。

沥青软化点同针入度具有良好相关性。

一般来说,沥青针入度较大时,软化点较小,而针入度较小时,软化点较大。

因此,软化点指标较大时,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相对较大,并且流值相对较小,而软化点指标较小时,沥青混合料稳定度下降,流值增大。

  

由于比较重视延度指标,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使用的沥青15℃延度基本都满足要求,甚至有的建设项目延度要求更高时也都能做到。

 

沥青针入度、软化点的技术要求在现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范围较大,如AH-70#普通重交沥青,针入度技术标准为60-80(0.1mm),软化点技术要求为44-54(℃)。

试验结果显示:

针入度从69(0.1mm)变化到72(0.1mm)时,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已有明显改变,所以在评价沥青质量时,60-80(0.1mm)范围过大,在沥青标号的控制上是具有意义的,但对于质量控制来说,过于宽松。

沥青针入度指标可以用定值±5(0.1mm)的形式做出要求,这样有利于保证沥青质量的稳定性。

定值可由厂家或业主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确定(如70±5等都是可行的),软化点指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3.4原材料的堆放

3.41场地硬化

堆放原材料的场地一定要先进行硬化,硬化厚度及强度要确保料车、铲车的行驶或推料时不产生破坏,以免造成污染。

每档料之间要修砌隔离墙,高度要视堆料高度确定,以两档料堆放时不能够混合为准。

对于堆放细料的场地,尤其是0-2.36mm的集料,应搭棚或覆盖,同时场地应排水良好,不能够存有积水。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对原材料的污染和损耗,而且由于雨棚和排水系统的作用,减少了雨水侵入细料,从而减少了生产中燃料的损耗,同时还避免了因为对细料烘干不彻底导致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离析。

3.42合理堆放

对于不同来源、不同规格的集料应分别堆放,防止不同规格料混杂,堆放时应避免发生离析。

这里我们以离析为例,离析现象是造成路面破坏最为严重的问题,混合料一但发生离析,使铺出的路面不同区域的级配比例、路面结构和组织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了路面压实度、平整度和使用寿命,这是路面早期破坏的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减少离析的影响就要从材料管理、施工设备、选型和施工管理上严格控制。

为了减少集料的离析现象,各种规格料应分层堆放,每层厚度不应超过1m,这样就可以减少由于粒径的差别造成的离析现象。

进行集料检验时,取样应分别从料堆的上、中、下进行,取样点上方应使用挡板,以防止上面的料滚入取料斗内。

另外集料的堆放场地应洁净坚实,以利于排水。

对细集料要求有防雨措施。

因为细集料的含水率变化很大,最高可达到10%以上。

集料含水率高会对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带来很多问题,首先是影响搅拌设备干燥筒的烘干能力,使混合料残余含水率增加、影响混合料中沥青与矿料的黏结能力;二是使燃油消耗率增加,在标准状态下集料平均含水率每增加1%,燃油消耗就增加10%。

沥青材料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沥青运至沥青厂或沥青加热站后,应按规定分摊进行检验其主要性质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不同种类和标号的沥青材料应分别贮存,并应加以标记。

(2)临时性的贮油池须搭盖棚顶,并疏通周围排水渠道,防止雨水或地表水进入池内。

3.5沥青路面其他材料质量要求

3.51纤维稳定剂

(1)纤维稳定剂包括木质纤维、矿物纤维、聚合物化学纤维等,以防止施工过程中沥青析漏和夏季高温时泛油,并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

纤维适用于各种沥青混合料,但应保证在施工拌和过程中能在沥青混合料中均匀分散。

木质素纤维的质量应符合表3的技术要求。

采用其他纤维品种时,其性能应通过实验确认,并符合国外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

表3  木质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指标

       试验方法

纤维长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