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302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docx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体积)口算卡含答案

课前小练:

1、口算:

0.42=0.52=52=62=0.92=

3.14×30=3.14×52=3.14×0.6=3.14×102=

2、单位换算:

1立方米=()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立方毫米1立方米=()立方厘米

1立方米=()立方毫米1升=()毫升

1立方厘米=()毫升1立方分米=()升

1升=()立方厘米

3、熟记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

圆柱的体积公式:

()

1、想一想,算一算(巩固练习)

1、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S=28.26m2h=1m

(2)d=4mh=2.4m

 

(3)r=50mh=24m(4)d=20mh=2.5m

 

二、想一想,算一算(拓展运用)

1、一个圆柱形奶粉盒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从某地运来一车圆木,共50根,每根直径是0.4米,长是0.6米,这车圆木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3、一个圆柱形水桶的体积是28立方分米,底面积是5.6平方分米,装了

桶水,水高多少分米?

 

4、有一个高为6.28分米的圆柱形机件,它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机件的体积。

 

5、求出下面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单位:

厘米)

 

h=5

 

d=10

 

参考答案

课前小练:

1、口算:

0.42=0.160.52=0.2552=2562=360.92=0.81

3.14×30=94.23.14×52=78.53.14×0.6=1.8843.14×102=314

2、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毫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分米=

(1)升

1升=(1000)立方厘米

3、熟记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V=abh)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V=a3)

圆柱的体积公式:

(V=Sh或V=πr2h)

2、想一想,算一算(巩固练习)

1、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S=28.26m2h=1m

(2)d=4mh=2.4m

V=Sh=28.26×1=28.26m3V=πr2h=3.14×(4÷2)2×2.4=30.144m3

(3)r=50mh=24m(4)d=20mh=2.5m

V=πr2h=3.14×502×24=188400m3V=πr2h=3.14×(20÷2)2×2.5=785m3

 

二、想一想,算一算(拓展运用)

1、一个圆柱形奶粉盒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V=πr2h=3.14×52×20=1570(cm3)

 

2、从某地运来一车圆木,共50根,每根直径是0.4米,长是0.6米,这车圆木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V=πr2h=3.14×(0.4÷2)2×0.6×50=3.768(m3)

3、一个圆柱形水桶的体积是28立方分米,底面积是5.6平方分米,装了

桶水,水高多少分米?

h=v÷s=28÷5.6=5(分米)5×

=2(分米)

 

4、有一个高为6.28分米的圆柱形机件,它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机件的体积。

 

r=c÷2π=6.28÷6.28=1(分米)V=πr2h=3.14×1×6.28=19.7192(dm3)

 

5、求出下面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单位:

厘米)

r=10÷2=5cm

S侧=πdh=3.14×10×5=157(cm2)

h=5S表=S侧+2S圆=157+2×3.14×5×5=314(cm2)

V=πr2h=3.14×5×5×5=392.5(cm3)

d=10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El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________,________。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修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忍强大。

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

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或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

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

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亭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忍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上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的首句一致)。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4)文中第③段画“________”的句子除了运用道理论证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5)下面是对本文的理群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种论证方法。

B. 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一句中的“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 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 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

(1)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2)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

(3)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

“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即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4)比喻论证。

作用:

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5)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能力。

(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议论文的观点。

阅读全文,找关键句:

在文章首段没救可找到“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心灵修复方式”或者看标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也是这种的观点。

(2)题要注意本题的要求:

“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即是提出分论点,仔细阅读本段内容,从“读书”和“与内心的安静”来思考,拟写分论点。

(3)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根据文段概括出这三步。

(4)划线句子还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答题模式为: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观点。

(5)本题考查考生对议论文有关知识的了解。

阅读各项内容,分析其中知识要点,根据所学积累一一判断正误。

A:

第二段用的是举例论证;B:

“是”指代的是“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灵”;D:

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平实。

故答案为:

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⑵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

⑶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

“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即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⑷比喻论证。

作用:

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⑸C

【点评】⑴找观点,根据议论文的特点,找准关键语句,找准关键位置,仔细审视,正确判断。

⑵本题考查语言的组织能力,要注意前后语句的格式。

⑶考生要掌握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思路,仔细阅读文本,看是否有特殊的结构。

⑷考生要掌握常用论证方法,并且要掌握固定的答题模式。

⑸考生要自由议论文知识点的储备,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

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诗句: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些诗词脍炙人口,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

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

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

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

“考”者,考试也。

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

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

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

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

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改动)

(1)第⑨段中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第③段划线的词语“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意思的一项是(   )

A. 标题“不完满才是人生”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B. 作者列举了从皇帝、大臣到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些人相同或不同的不如意的事情,意在表明世界上人生不如意没有例外。

C. 汉武帝、唐太宗的人生不完满是指没有找到灵丹妙药让自己长生不老、长生不死,除此之外都是完满的。

           D. 作者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主要是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4)“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B. 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

C. 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

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甚至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 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5)作者认为能认识到“不完满才是人生”的意义在于________。

【答案】

(1)燥;躁

(2)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3)C

(4)A

(5)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对社会,有利于安定团结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此题要注意区分同音字与形近字,与“人的情绪”有关的应该用“躁”字。

(2)本题的考点是代词的指代对象: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这种说法”指代的是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3)本题考查辨析文章内容。

这是一道选择题,涉及到的考点有辨析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及作用。

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在开头、结尾或中间的位置,有时标题也是中心论点,还有的要结合文章内容来总结概括。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

C项不正确,“除此之外都是完满的”这句话说得太绝对了。

(4)此题考查对论据的掌握情况,A项,根据文章第三段“他们君临天下…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文章中提到“杀人灭族”是为了表达皇帝至高的权力,而不是为了表现其不如意程度。

选项论据与原文不相符。

(5)本题考查归纳要点和阐述理由,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归纳要点即可。

根据句意分析可知:

此题应该围绕“不完满才是人生”包含的道理来谈。

如:

人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不完满,只有了解其中的意义,才会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不完满”;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

故答案为:

(1)燥;躁

(2)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3)C;

(4)A;

(5)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对社会,有利于安定团结

【点评】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老杨树下

舒小骅

   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

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

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

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

不能便宜点吗?

”“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

”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

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

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

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

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

“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

”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

“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

”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

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你这是何苦呢!

”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

“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

”“那不成!

”磨刀师傅断然拒绝:

“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

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

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

我不免试探着问:

“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

”我又追问:

“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

”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

“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

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

干一桩活挣5块。

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

”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那最少的一天呢?

”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

“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

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

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

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

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

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

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

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

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

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

“师傅,磨菜刀多少钱?

”“6块。

”“呦,怎么贵啦?

不都是5块嘛!

”“那是过时的行市啦!

”我抢着替师傅解释:

“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

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

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

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

”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

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

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

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

“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

”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

活干完后,我对他说:

“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

”不料他回答:

“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

”“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

”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

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

他为难地说:

“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

”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

“那就别找啦!

”他摇头道:

“那不成!

俺哪能占这种便宜?

”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

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

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

他微微喘着气说:

“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

”说着举起一张卡问:

“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

”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

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

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

“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

”“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

“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

”“那不成!

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

”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

“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

”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

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

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

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31日有改动

(1)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________→同情→________

(2)文中两次写到老邵“瞪我”。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的“瞪”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①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②“那不成!

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

”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3)第⑦—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

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

(4)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的眼光来讲述老邵的故事?

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

(1)讨厌;敬佩

(2)①他认为我的“调解”伤害了他的做人原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所以……②他认为我小看了,那样说他是对他诚实人格的侮辱,所以……

(3)①“那不成!

”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可见老邵固执,生活艰辛;②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