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326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docx

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3辽宁辽阳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1.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程度要求为依据。

  2.命题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达到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发展。

  3.命题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在语文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

  4.命题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试题要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基础性、规范性、指导性、连贯性、创新性及适当的选拔性,不出偏题怪题。

  考查《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第四学段规定的内容。

其中文言诗文的背诵默写只考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部分来自教材上的课文,范围是《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中的散文部分;另一部分来自课外。

课外文言文属浅易文言文,难度低于教材,考点在课内。

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律来自课外。

  积累与运用

  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

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汉字的基本意义,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书写汉字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

  2.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词语;能修改病句,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

  3.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五种修辞方法。

  4.掌握本考试说明规定范围内的背诵篇目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了解《语文课程标准》“附录2”建议阅读的课外最基本的中外名著的内容及作者。

  5.能正确默写本考试说明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阅读

  1.现代文阅读

  ⑴能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特点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有较快的阅读速度。

  ⑵能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⑶能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⑷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⑸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能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⑻阅读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能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文言文阅读

  ⑴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⑵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⑶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写作

  1.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书面表达。

  2.能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得体。

  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来丰富表达内容,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

  考试形式及时间

  语文学科采用闭卷考试、书面作答的形式,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为150分,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和文言诗文的积累运用,满分30分,其中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约占15分,文言诗文的积累运用约占15分,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第二部分为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满分60分,其中文言文阅读约占10分,现代文阅读约占50分,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第三部分为写作,满分60分。

试卷中选择题的分数不超过15%.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

2:

1.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幕、向往、尊崇。

就象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

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尊崇坎坷

  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将其改正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改为改为

  【参考答案】⑴chónɡkě⑵“幕”改为“慕”“象”改为“像”

  【题例说明】掌握3500个常用字的读音、字形,了解汉字和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B.某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百姓健康。

  C.雷锋传人郭明义,坚持二十年无偿献血,个人捐款十多万元。

他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

“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

“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

“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参考答案】A

  【题例说明】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词语。

  3.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原句的下面。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政府竭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避免损失不进一步扩大。

  哈大高速铁路的建成,将为沿线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

  【参考答案】⑴删掉“不”⑵将“开端”改为“基础”

  【题例说明】能修改病句,能正确使用词语,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

  4.仿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

因为成长,今天的禾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示例:

①今天的树苗是幼小的,明天就会成为栋梁。

②今天的雏鹰是柔弱的,明天就会翱翔蓝天。

  【题例说明】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

  5.口语交际。

  某校将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安全教育周”活动。

假如你是班委成员,你对课间在教室追逐打闹的同学该如何劝阻?

  【参考答案】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示例:

某某,你们不要再疯打了。

这样做非常危险,有可能伤了别人,还有可能伤到自己。

我们可不愿看到流血事件发生呦!

  【题例说明】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

  6.名著阅读。

  “……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段文字出自《》,作者是_____________,片段中的你指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罗切斯特

  【题例说明】了解《语文课程标准》“附录2”建议阅读的课外最基本的中外名著的内容及作者。

  阅读

  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

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

①廉范:

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

按旧例。

③虏人:

敌人。

④移文:

发文书。

⑤传檄:

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

交叉缚扎。

⑦热火:

点火。

⑧星列:

像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

等到天亮。

⑩褥食:

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公将驰之

  ②望其旗靡

  ③会匈奴大入塞

  ④谓汉兵救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请概括出【甲】选文中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曹刿、廉范两位军事家在指挥作战时都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这表现了他们高超的指挥才能。

他们在用兵方面相同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驱车②倒下③适逢,正赶上④认为,以为

  ①敌方的士气消失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②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

  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后发制敌、以智取胜。

  【题例说明】能正确地理解课内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

  3.现代文阅读略

  3.说明文阅读略

  4.议论文阅读略

  写作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题目:

黑板上的记忆

  2.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

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选择题目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⑵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⑶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评分标准】

  一类文切合题意,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二类文较切合题意,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较具体,中心较明确,语言通顺,有个别错别字,结构较完整,有条理。

  三类文基本切题,思想尚健康,有一定中心,内容较简单,欠具体,语言大体通顺,有少量错别字,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够清楚。

  四类文不切题,思想不够健康,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语言不通顺,病句多,错别字较多,不成篇。

  五类文不切题,思想不健康,无中心,内容太空泛,语言不通,错别字多,不成段。

  说明:

1.无文题扣2分。

2.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均可奖励2分,但不得使语文总分超过150分;书写潦草难以辨认,最多扣4分,但不得使语文总分低于0分。

  【题例说明】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书面表达。

能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得体。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来丰富表达内容,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

  1.《语文课程标准》中不考查的古诗文篇目

  《十五从军征》《卖炭翁》《渔家傲》《游山西村》《南乡子》《满江红》《论语》《孟子》三则《庄子》一则《礼记》一则《列子》一则《河中石兽》

  2.考查的中外名著篇目:

  《伊索寓言》《朝花夕拾》《繁星·春水》《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简·爱》《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精选:

2013辽阳市中考考试大纲及说明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