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419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docx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

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1、性状:

人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相对性状。

3、遗传:

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4、变异:

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这种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5、基因:

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在细胞的细胞核中,可以找到一种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体上有许许多多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就是基因。

6、基因型:

在遗传学中,生物个体基因的组成,如AA、aa、Aa,叫做这个个体的基因型。

7、表现型:

生物个体的某个具体的性状表现,如有耳垂,无耳垂等,叫做这个个体的表现型。

8、生态系统: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9、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

10、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是达尔文提出来的。

11、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的个体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12、动物行为:

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行为。

13、微生物: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如:

酵母菌及细菌)生物,少数多细胞的(如:

蘑菇),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

病毒)。

14、月经:

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叫做月经。

15、遗精:

男孩子进入青春期,有时候梦中会出现精液排出的现象叫做遗精。

16、不完全变态:

像蝗虫那样,变态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叫做不完全变态。

17、完全变态:

像家蚕这样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时期,叫做完全变态。

18、无脊椎动物:

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19、脊椎动物:

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二、分章节复习

第15章动物的运动(约6分)

1、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2、长骨的结构和功能(P11左图)

骨膜:

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

骨质:

(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有支持作用。

骨髓: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松质里终生保留红骨髓。

3、骨的生长:

骨的长粗和再生与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骨的长长与骺端的软骨层细胞有关。

4、成年人骨的成分:

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使骨既坚硬又有弹性。

5、关节模式图(p13下图)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关节腔内外还有很多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6、人体有206块骨。

人体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

7、人体有600多块骨骼肌。

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8、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运动还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约6分)

1、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是由身体的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3、学习的行为是后天的,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身体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学习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4、按动物的行为的形成可以分为: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按动物行为的功能和特点,动物的行为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

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

5、知道常见动物行为的类别。

如:

蜘蛛结网是取食行为,公鸡打鸣是节律行为等。

6、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7、知道科学家在研究动物行为时采取的方法:

(1)隐蔽在密林中,用望远镜观察动物的行为——观察法;

(2)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3)廷伯根对银欧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实验法;(4)劳伦斯对小野鸭学习行为的研究——实验法。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约6分)

1、我国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扭角羚、白唇鹿(哺乳类)、黑颈鹤、褐马鸡(鸟类)、扬子鳄(爬行类)、大鲵(两栖类)、中华鲟、白鲟(鱼类)等。

2、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其中,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3、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其中,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例如,为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贵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王朗等自然保护区。

4、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1、微生物包括细菌(如枯草杆菌、乳酸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单细胞藻)、真菌(如:

酵母菌、霉菌、蘑菇)、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等种类。

2、微生物按营养方式可分为:

(1)自养微生物:

属于生产者,如硫细菌、硝化细菌、蓝藻等。

(2)异养微生物:

寄生性微生物:

属于消费者,如肺炎双球菌、艾滋病毒、炭疽杆菌、脚癣等

腐生性微生物:

属于分解者,如乳酸菌、霉菌、枯草杆菌、银耳等

腐生性微生物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因此,腐生性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约6分)

生殖指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

生长是生物体的体积增大,体重增加的变化。

发育是生物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

1、男性生殖系统

 

2、女性生殖系统

 

3、妊娠:

由胚胎发育成成熟的胎儿(280天)

营养来源:

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胚胎植入子宫壁后,在胚胎与子宫壁接触的部分形成胎盘。

胚胎发育后期由母体(通过胎盘、脐带)供给。

4、青春期发育特点:

(1)身高和体重突增

(2)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

(3)性发育和性成熟

男性睾丸体积增大,分泌雄性激素,开始产生精子和出现遗精现象,同时出现第二性征,表现为:

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洪亮而低沉。

女性卵巢体积增大,分泌雌性激素,开始产生卵细胞和出现月经现象,同时出现第二性征,表现为:

盆骨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

5、月经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6、遗精是男孩进入青春期后,有时睡梦中出现精液排出的现象。

生殖方式

发育

体温

两栖类

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完成

变态发育

变温

鸟类

卵生,体内受精,有卵壳

直接发育

恒温

7、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被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动物在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称为变态。

9、个体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发育。

例如:

蟋蟀、螳螂、蜻蜓、豆娘等。

10、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

例如:

蜜蜂、蚂蚁、菜粉蝶、蝇、蚊、金龟子等。

11、动物的受精方式有两种:

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

12、动物的胚胎发育主要有:

卵生和胎生。

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活环境

呼吸器官

形态

幼体(蝌蚪)

水中

有尾,无四肢

成体(娃)

陆地

肺和皮肤

无尾,有四肢

14、生殖种类

生殖种类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优点

具备多个亲本的遗传特征,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子代个体数量多,繁殖速度快,能稳定保持亲本的性状

缺点

不能完全保持亲本的性状

后代生活力下降,抗病力弱

类型

分裂,出芽,孢子,营养生殖(压条、扦插、嫁接)

(1)有性生殖:

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母体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类型无性生殖有

(1)分裂生殖:

母体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体。

代表:

细菌;

(2)出芽生殖:

母体生出形态结构与母体相似的芽体,芽体长大从母体脱落,形成新的个体。

代表:

水螅,酵母菌;(3)孢子生殖:

孢子也是一种生殖细胞,但这种生殖细胞不经结合就直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新个体。

代表:

霉菌;(4)营养生殖:

利用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的方式。

15、组织培养技术:

利用植物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等器官,无菌条件下,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发育成新个体。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约28分)

1、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相对性状。

2、子代的性状与亲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猫生猫,鸭生鸭”)。

亲子间性状表现存在相异的现象叫变异(如: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3、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4、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上。

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

5、大多数动物或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的。

(如:

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23对。

)人体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

由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如AA,Aa,aa)

6、基因就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7、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如:

Aa)

8、等位基因中,占主导地位的(会掩盖另一个基因的作用,使其没有表现)能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它控制显性性状(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没有表现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它控制隐形形状。

9、在遗传学中,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叫做这个个体的基因型(如AA,Aa,aa);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叫做这个个体的表现型(如有耳垂、无耳垂)。

10、生殖时,成对的基因会相互分离,进入配子(生殖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的基因成单存在。

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配子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是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

11、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有1对染色体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男性是XY,女性是XX)。

还有22对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男女两性是一样的)。

12、生男生女决定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

若X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X,将发育成女婴;若Y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Y,将发育为男婴。

生男生女遗传图解:

亲代XXXY

配子XXY

受精卵XXXY

表现型女男

比例1:

1

13、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易使基因型发生改变,表现型则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4、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变化能够引起生物变异。

基因组成的改变,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

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未能改变,所以是不可遗传的。

15、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遗传病。

近亲是指两个人在几代之内曾有共同祖先。

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以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夫妇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

其中,某些遗传病基因是隐性基因,夫妇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给子代,夫妇通过配子(生殖细胞)可能同时将致病基因传给子女而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

遗传咨询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够有效地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16、基因组:

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

17、遗传学:

研究生物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

18、根据“基因随配子传递图”了解基因随配子的传递过程。

 

请根据以上画法,画出AA×AA、AA×Aa、AA×aa、Aa×aa、aa×aa五种基因组合,基因随配子的传递过程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复习题

1、巴斯德所做的鹅颈烧瓶实验,使人们坚信:

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的产生新生命。

这个观点称为生生论,其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2、①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通过长期的演变形成原始生命。

②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

氨、氢、甲烷和水蒸气,原始地球的能量条件有:

紫外线、闪电、热能和宇宙射线。

③原始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④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

3、①生物进化总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②始祖鸟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4、①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②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

③化石记录显示:

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5、①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可划分包括: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②前寒武纪时期:

35亿年前出现了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19亿年前出现了最早的单细胞真核生物,6亿年前出现了原生动物。

③古生代:

早期出现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和高等藻类植物类群,被古生物学家称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和“三叶虫时代”,中期出现了鱼类和裸蕨植物,晚期出现了两栖类。

④中生代最繁盛的动植物类群分别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恐龙、翼龙)。

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⑤新生代:

哺乳类、鸟类和被子植物占优势,灵长类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6、①生物经过许多代以后,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积累起来,一个更加适应环境和生命力更强的新物种形成,这就是自然选择。

②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自然选择的原因是繁殖过剩与自然资源有限的矛盾,自然选择的途径是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7、①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

②人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8、①人类进化的历程: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②现代人划分为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和澳大利亚人4个人种。

第22章生物的多样性复习题

1、①以生物形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可将生物加以分门别类。

②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

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等级。

③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①植物的4种主要类群是: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要求掌握各类群的常见实例。

海带、紫菜是常见的藻类植物。

地钱、葫芦藓是常见的苔藓植物。

满江红、肾蕨是常见的蕨类植物。

银杉、向日葵是常见的种子植物。

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三类产生孢子并以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类群。

3、①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种子植物根据其外层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的外层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又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要求掌握各类群的常见实例。

4、原生动物是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这个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食物,能完成全部的生理功能。

(要求掌握其常见实例)

5、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有昆虫纲,它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6、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包括:

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一类是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要求掌握各类常见的实例)

7、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要求掌握各类群的常见的实例)

8、①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特定的区域内,有些细菌还生有能够转动的鞭毛,可以使细菌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还有荚膜,有保护作用。

(要求掌握细菌结构图示和常见实例)

②真菌细胞内部都有真正的细胞核,营寄生或腐生生活,主要进行孢子生殖。

③酵母菌温度适宜、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能以出芽方式迅速生殖。

酵母菌在酿造食品上,霉菌在制造抗生素上、蘑菇、木耳、银耳在营养上、灵芝等在医药上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求知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真菌种类,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其他微生物如产甲烷细菌,乳酸菌等)。

9病毒是超显微结构的非细胞生物。

都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

一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一是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

病毒的营养方式都是寄生。

依据病毒的宿主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

动物病毒(如天花、肝炎、艾滋病、禽流感、SARS、骨髓灰质炎等等。

)、植物病毒(如:

烟草花叶病毒)和细菌病毒(T噬菌体)。

(要求掌握病毒结构图示和常见实例。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题

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类群;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因素。

植物、光合细菌和化能细菌:

生产者

动物、寄生性细菌和真菌、所有病毒:

消费者

腐食性动物、腐生性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4、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可以利用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以及土壤中的无机盐等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5、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6、分解者——各种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腐食性动物也是分解者。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非生物因素则为生物提供必要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四中成分之间的关系: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

7、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8、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

9、食物网——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

10、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11、根据下图“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回答问题

狐蛇

食虫鸟青蛙

兔鼠食草昆虫蜘蛛

草蝉

(1)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9条食物链。

(2)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草→蝉→蜘蛛→青蛙→蛇→鹰。

(3)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数量最少的是鹰

(4)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草,属于消费者的是全部动物

(5)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是分解者。

(6)图中能量最多的是草,能量最少的是鹰。

1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3、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传到下一环节,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

14、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也愈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叫做能量金字塔。

15、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16、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以二氧化碳形式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其特点是往返循环。

17、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8、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19、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

一类是自然因素,另一类因素是人为因素。

一旦干扰因素超过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失去它的稳定性。

第25章生物技术复习题

3、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4、奶中含有乳酸菌,它可以在温度适宜,无氧的条件下,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出乳酸。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叫酒精发酵。

6、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

在30°C左右条件下,曲霉和毛霉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经过无氧代谢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7、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制成沼气的过程,叫做沼气发酵。

沼气发酵主要是利用厌氧的微生物,尤其是甲烷细菌的细菌。

8、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叫做厌氧微生物,如:

乳酸菌、甲烷细菌等。

9、转基因技术:

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DNA中的生物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