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54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文档格式.docx

三带:

黄河文化产业带、运河文化产业带、滨海文化产业带)的文化发展产业布局。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山东省把发展文化事业放到重要位置的理由。

(7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先进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发展,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山东经济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山东省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增加,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能够激发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山东规划“三区、三园、三带”产业布局,有助于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运河——中国京杭大运河将于二〇一四年申报世界遗产,并且只有一次机会,如果申报失败将永久失去申报资格。

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4分)

②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 

2009年,一场场高质量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网络、3G等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竞相追逐的制高点。

电影票房突破60亿元,增长近40%。

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20%……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了力量。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并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6分)

①考生只要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等角度来概括,都可以给2分。

(2分)

②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

(4分。

每句2分。

每句中,每分句1分,最高给2分)

5、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文化立国”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战略。

2005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年经营总额达几千亿美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8%-25%,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居第四位。

为了加强对外交流,让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有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年、文化节这几年先后在法国、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举办,在构建我国“软实力”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发挥了独特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化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

结合材料,从理论上说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12分)

①第三产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2分)②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分)③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分)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分)⑤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更好地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分

6、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加强文化建设?

(总结)

从文化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上看:

①文化由政治、经济所决定,又会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益显著。

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法制的发展,提高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能力.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个民族只有物质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上看:

(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看)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为什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③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二、措施、作用类

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突出。

2004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5.83%,英国占7.61%,加拿大占3.8%,韩国占大约6%,而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45%。

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品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积极发展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1分)

9、 

2009年山东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打造有山东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产业战略重组,营造主旋律与多元化统一的创新环境,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山东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时代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文化产业正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支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山东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如何发挥了文化产业的独特作用?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

山东省通过打造有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山东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措施,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支点。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山东省在打造特色优势文化产业中坚持主旋律与多元化的统一,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发展文化要在实践基础上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省在打造特色优势文化产业中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8分。

每要点2分,每句1分)

10、一个强大国家的兴起,往往都会在国际上掀起相应的文化潮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汉语热”、“孔子热”也随之兴起,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但这种影响力与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的地位仍然极不相称,仅以图书为例,对欧美的进出口比例居然超过100比1。

这种巨大的“文化逆差”警示我们,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无所不在,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请你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推动文化创新。

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③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1、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结)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并创新发展。

⑵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⑶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⑷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⑸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投身于有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化创建活动。

12、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⑴从国家来看,应做到:

①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⑵从公民个人来看,应做到:

①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加入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中。

13、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高考(总结)

国家: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正确引导,严格查处文化低俗化现象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公民:

青少年: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辨别和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经营者: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依法经营社会团体、大众传媒:

要加强舆论监督。

14、由报刊到广播,电视,电脑甚至发展到在手机上读新闻,看电视,电影,大众传媒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方便,快捷.

(1)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大众传媒手段带来了哪些变化(5分)

(2)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该怎样做(8分)

(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其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人们既要更加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体现类

15、材料四:

“齐鲁青未了”是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

在设计上,山东馆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视觉元素,巧妙地将齐鲁大地山的厚重和海的灵动融为一体,形象表达了“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文化传承不息”的意境。

整个山东馆的设计,由“鲁班锁的营造智慧开启美好家园”开始,以“孔子登岱而小天下的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最终以“花如意的和谐理念畅想美好生活”收尾,借鉴传承了先人的建筑智慧与“和”的思想,突出了现代山东的生态理念,展示了未来的前进方向。

依据材料回答,山东馆的设计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①山东馆的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视觉元素”、“借鉴传承先人的建筑智慧与‘和’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山东馆的设计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山东馆的设计“展示了未来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对文化作用的重视。

④山东馆的设计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包括山东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6、材料四 

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这种设计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

(5)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5分)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世博会会徽图案寓意着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表现。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③设计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7、材料四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这里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都能歌善舞,绚丽多姿的歌舞艺术,伴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蜚声中外。

新疆各族人民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新疆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艺术宝库。

解放后,中央加大对新疆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力度,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期,阿勒泰乐器“苏尔”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材料四主要反映了哪些文化信息?

(6分)

①新疆民族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色彩。

②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分)

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与发展,这是新疆民族文化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18、材料二 

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

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

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且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家国伦理”使中国人对“家”“房”看成最终的情感归宿地,在住房消费上有着强烈的愿望。

(3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国人独有的“家国伦理”对家更加看重,更愿意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不愿意租房。

③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当代中国人对于“家国伦理”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在住房问题上要做到理性消费,避免成为“房奴”。

(3分)

四、认识类

19、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丰富了,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之同步增长,如何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成为大家共同探讨并致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专家认为,“幸福指数”的提升不能缺少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舒心、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

结合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使自己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自己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坚决抵御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对负面影响,在文化生活中正确选择;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等等。

20、(南京一模)剪纸作品《回娘家》,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2月18日在兰州市与市民共度新春佳节时亲手剪制的,并被有关部门作为一份特殊作品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展出。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

然而,今天剪纸老艺人就像是“活文物”,面临无人继承的困境。

为尽快使剪纸艺术走出困境,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剪纸艺人在保留剪纸艺术传统特色的同时,积极创新,使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群众。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展出这份特殊作品的社会价值。

剪纸艺术属于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

展出剪纸艺术作品:

①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③有利于倡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21、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

灾情发生后,人民子弟兵来了,用没日没夜的救援撑起生命的希望;

志愿者来了,用充满爱心的双手传递对生命的关爱;

街头市民来了,捐钱、捐物、献血……人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公民的涵义。

当那位在废墟中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小女孩被救出来的时候,她的从容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更使人们坚定了重建家园的信念。

越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越要坚强!

加油,中国,挺起不屈的脊梁!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挺起不屈的脊梁”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挺起不屈的脊梁”是指要弘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我们要坚持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心骨”作用;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

弘扬时代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