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5957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docx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

第7课 《儒林外史》

——匡超人

《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学中讽刺艺术的精华,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卷,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经典作品。

作为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无与伦比,其机锋所向,尤在士林,“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将我国古典文学的讽刺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匡超人是吴敬梓用最深沉的感情写出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

吴敬梓在塑造匡超人这一形象时采用了多种艺术方法,细致地描绘出一个比较纯朴善良的农村青年精神生命的毁灭,一出真正人格沦丧的悲剧。

让我们一起走进《儒林外史》,了解匡超人在儒林这个大染缸里是如何蜕化变质的。

智慧是第一生命

日前,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来访。

有朋自远方来,沏上一杯香茗,述说别后之情,其乐融融。

席间,友人忽问:

何为世间之贵?

我说:

我曾听一位大师说过,诚信是第一财富,正法是第一坦道,实语是第一妙味,智慧是第一生命。

友人说,为什么说智慧是第一生命呢?

人的健康才是一切的支柱。

你不见广告上说朋友,如果你有1,000,000财富,后面的那些0分别代表金钱、美丽、地位、名誉、快乐、家庭等等,而前面的那个l则是代表了健康。

有了这个1,后面的那些0才有了意义。

你想,即使腰缠万贯,富甲十方,或高官厚禄,事业发达,或貌如天仙,多才多艺,如果是体弱多病,终日离不开药物,这样的人生岂不也是黯淡无光?

我说:

我觉得人生在世,健康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活在世上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生活的质量就差了。

人之所以烦恼横生,之所以对人生困惑茫然,并不是因为没有健康,而是因为没有智慧,因为没有了悟茫茫人生的真实相。

纵观古今中外,凡圣贤哲人,无不是胸襟恢宏,慧思迭出。

即使有人体弱多难,亦能恬淡豁达地直面人生,谁又能说这样的人生无价值呢?

人的生命并不在乎是否一定要孔武有力,健步如飞;而是在于是否每一天都活得很值得。

微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敬梓名言

(1)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2)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3)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4)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5)清官难断家务事。

一、作者视窗

吴敬梓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创作的文学作品却流传千古,永远地陪伴着我们。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极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黑暗及大批读书人灵魂的玷污、人格的堕落。

在这部蔑视一意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著作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节,但科举制度的腐败这一中心思想却将各个人物与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来,构成了一幅有内在关联的民间士林百态图。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

字敏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

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他反对封建科举制度,憎恶热衷功名富贵、寡廉鲜耻的知识分子。

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

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

吴敬梓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

所写《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又有《文木山房集》。

二、写作背景

《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

八股选家马二先生为骗子洪憨仙送葬归来,途中碰到匡超人。

由此,故事转到匡超人身上。

匡超人流落他乡,无以谋生,只能沿街拆字,马二先生资助他盘缠让他回乡,并教诲一番“文章举业”“显亲扬名”的道理。

回乡之后,匡超人尽心侍奉父母,“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亲,念文章”。

其孝心与苦读精神感动了偶然经过的知县,在他的提携下,匡超人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

后来知县被审,他唯恐祸及自己,在潘保正的帮助下,来到杭州。

先与景兰江、浦墨卿、赵雪斋等一帮所谓“名士”往来聚会,互相唱和。

后碰到潘保正所推荐的潘三,得其照顾,颇赚了一些银子,又在潘三的帮助下娶了妻。

接下来就是节选部分。

三、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可憎(  ) 踌躇(  ) 诰命(  )

盘桓(  )装奁(  )衣衾(  )

装殓(  )戛然而止(  )丝绦(  )

孝悌(  )泥淖(  )睿智(  )

藩司(  )茧绸直裰(  )缮写(  )

答案 zēng chóuchú ɡào huán lián qīn liàn jiá tāo tì nào ruì fān duō shàn

(2)多音字

    揣

答案 niù/ǎo chuǎi/chuài ɡuān/ɡuàn hènɡ/hénɡ xià/hè jǐ/ɡěi

2.辨形组词

  

  

答案 肄业/酒肆 旗杆/鱼竿 入赘/桀骜 直裰/点缀

廪生/檩子

3.成语积累

识记

(1)无所不为:

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错点提醒:

这个成语只用在坏人身上,属于贬义词。

(2)光天化日:

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3)张灯结彩: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4)九霄云外:

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错点提醒:

注意“霄”的写法,容易写成“宵”)

(5)面如土色: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错点提醒:

这个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理解成“面色如土“,营养不良)

(6)大吹大擂:

比喻大肆宣扬。

(7)沈鱼落雁:

即“沉鱼落雁”。

鱼见了人沉入水底,大雁见了从天上落下来,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8)闭月羞花:

使月亮躲藏,使花朵害羞,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

(错点提醒:

注意运用对象,一般只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9)宴尔新婚:

形容新婚欢乐的情景。

也作“新婚燕尔”。

运用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恰当。

(对的打“√”,错的打“×”)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  )

(2)光天化日之下,两名悍匪在纽约曼哈顿行凶抢劫,造成至少1人死亡,3人受伤。

(  )

(3)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上夜班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  )

(4)面对那些来自大山因营养不良而面如土色的孩子,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  )

(5)这个小男孩长得实在是漂亮,真称得上是沉鱼落雁。

(  )

答案 

(1)×,“无所不为”是一个贬义词,指没有不干的事情,什么坏事都干。

(2)√ (3)√ (4)×,“面如土色”是形容极端惊恐,“吓得面如土色”,语境是讲孩子们营养不良脸色不好,使用不当。

(5)×,“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极美丽,用错对象。

4.近义词辨析

(1)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辨析:

这两个成语都形容非常紧急。

其中,“刻不容缓”侧重于片刻也不能拖延,可用于形容客观的形势紧急,也可以形容主观的要求迫切;而“迫在眉睫”侧重于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只能形容客观的形势紧迫。

运用:

①楼市提案各有各的理,多数认为抑制房价________。

②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经________。

(2)顾名思义·望文生义

辨析:

两个成语都是连动结构,但意义差别很大。

顾名思义:

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望文生义:

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含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后者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运用:

①桂花蝉,________,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

②这几天“智运会”三个字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容易________,把它和残疾人联系在一起。

答案 

(1)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2)顾名思义 望文生义

一、文本助读

结构图示

《儒林外史》的思想主题映射在主要人物形象即士人身上——汲汲于功名利禄的科举士子、形形色色的文人名士、真正洒脱的真人贤士……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禁锢在科举制度下盲目和空虚的人们,他们就像被八股吸魂器吸干了气血的空心人。

本文通过匡超人发迹,潘自业遭祸,匡超人停妻再娶、回乡取结、路遇牛布衣等几件事,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蜕变,通过匡超人的言行暴露出一副“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

二、小组合作

1.课文中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匡超人是一个厚颜无耻、强词夺理、不可一世的卑鄙小人。

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是为了控诉黑暗的封建科举制度。

2.本文通过哪些情节来表现匡超人变坏的轨迹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节选部分主要写了匡超人发迹,潘三遭祸,匡超人停妻再娶、回乡取结、路遇牛布衣等几件事,集中表现了匡超人的蜕变。

转折点是岁考成功,此时的匡超人可谓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也就在此时,他心里开始添出一些势利见识来了。

果然,他其后的言行暴露出一副“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这集中表现在对待潘三的态度转变和停妻再娶两件事上。

此外,匡超人对待原配妻子丧事的态度以及与牛布衣的谈话,也都表现了步入官场之后的匡超人人格的蜕变。

3.匡超人是怎样为自己的无耻行为开脱辩解的?

这是他自欺欺人还是真的相信这社会本该如此?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为自己的无耻行为开脱辩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重又娶妻时借古书上的故事自我解脱。

②与潘三划清界限时理由冠冕堂皇:

“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

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

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

”为了不使自己受牵连,他竟大言不惭,装腔作势。

③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显示其不学无术。

“匡超人红着脸道:

‘不然!

……乃先生之谓也!

’”强词夺理,胡搅蛮缠。

他这样为自己开脱辩解,大部分是相信社会本该如此。

因为他本来心地纯洁,受到了社会的熏染,才变得卑鄙。

在他心目中,他做的完全正确,符合社会上流行的观点做法。

三、师生探究

1.课文节选部分中的匡超人,已经由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事情反映出来的?

结合本文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试分析其性格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节选部分突出了匡超人这样一个被功名富贵俘虏的、被科举制度腐蚀的堕落变质的士林丑恶之人。

匡超人

无耻行为

自己的开脱辩解

(语言、心理描写)

人物

性格

对待家

人的 

态度 

不顾夫人肯否,执意送她去乡下。

“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如何了得!

”“你有所不知。

……有甚么不快活?

急功

近利

隐瞒婚史,与辛小姐再结夫妻。

“戏文上说……这有何妨!

败德

丧行

闻夫人之死,要母亲、兄长争名分。

“他是个诰命夫人,到家请会画的……不可自己倒了架子。

寡廉

鲜耻

对待儒

林旧友

的态度

闻潘三入监,怕承担赏罚不明之虞,不去探望。

“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赏罚不明了。

虚伪势

利,忘

恩负义

恬不知

耻自夸

误用“先儒”,酿成笑话。

“不瞒二位先生说……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无智

无耻

考点链接  分析人物心理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解读: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心理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表白、情感倾吐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间接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活动,总是要通过他的外貌神态,或是他的行动表现出来的。

③通过对环境、景物、氛围的烘托、渲染间接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④通过梦境幻觉等一些特殊的手法,也能较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总之,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课文谈谈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通过描写匡超人由一个纯朴善良的农家子弟,最终堕落为士林的丑恶之人,通过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等一系列的言行展现,揭示了在科举制度毒害之下,人逐渐变为衣冠禽兽的社会现实。

匡超人的转变是科举之毒的“巨大”作用。

作者对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说明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

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3.此回最后“先儒匡子之神位”的故事,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矛攻盾。

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矛盾的双方同时集中在某一人物身上,让被讽刺对象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弄的地步。

匡超人自吹被人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而不知“先儒”乃去世之儒,被人耻笑。

一、阅读延伸

鲁编修择婿(节选)

吴敬梓

话说蘧公孙招赘鲁府,见小姐十分美貌,已是醉心,还不知小姐又是个才女,且他这个才女,又比寻常的才女不同。

鲁编修因无公子,就把女儿当作儿了,五六岁上请先生开蒙,就读的是《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

送先生的束脩,那先生督课,同男子一样。

这小姐资性又高,记心又好,到此时,王、唐、瞿、薛,以及诸大家之文,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自己作出来的文章,又理真法老,花团锦簇。

鲁编修每常叹道:

“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

”闲居无事,便和女儿谈说:

“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小姐听了父亲的教训,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一部的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

人家送来的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他。

家里虽有几本甚么《千家诗》、《解学士诗》,东坡、小妹诗话之类,倒把与伴读的侍女采

、双红们看,闲暇也教他诌几句诗,以为笑话。

此番招赘进蘧公孙来,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料想公孙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个少年进士。

但赘进门来十多日,香房里满架都是文章,公孙却全不在意。

小姐心里道:

“这些自然都是他烂熟于胸中的了。

”又疑道:

“他因新婚燕尔,正贪欢笑,还理论不到这事上。

”又过了几日,见公孙赴宴回房,袖里笼了一本诗来灯下吟哦,也拉着小姐并坐同看。

小姐此时还害羞,不好问他,只得强勉看了一个时辰,彼此睡下。

到次日,小姐忍不住了,知道公孙坐在前边书房里,即取红纸一条,写下一行题目,是“身修而后家齐”,叫采

过来,说道:

“你去送与姑爷,说是老爷要请教一篇文字的。

”公孙接了,付之一笑,回说道:

”我于此事不甚在行。

况到尊府未经满月,要做两件雅事;这样俗事,还不耐烦做哩。

”公孙心里只道说,向才女说这样话是极雅的了,不想正犯着忌讳。

当晚,养娘走进房来看小姐,只见愁眉泪眼,长吁短叹。

养娘道:

“小姐,你才恭喜,招赘了这样好姑爷,有何心事,做出这等模样?

”小姐把日里的事告诉了一遍,说道:

“我只道他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举人、进士,谁想如此光景,岂不误我终身!

”养娘劝了一回。

公孙进来,待他词色就有些不善,公孙自知惭愧,彼此也不便明言。

从此啾啾唧唧,小姐心里纳闷,但说到举业上,公孙总不招揽;劝的紧了,反说小姐俗气。

小姐越发闷上加闷,整日眉头不展。

夫人知道,走来劝女儿道:

“我儿,你不要恁般呆气。

我看新姑爷人物已是十分了;况你爹原爱他是个少年名士。

”小姐道:

“母亲,自古及今,几曾看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作个名士的?

”说着,越要恼怒起来。

夫人和养娘道:

“这个是你终身大事,不要如此。

况且现放着两家鼎盛,就算姑爷不中进士,做官,难道这一生还少了你用的?

”小姐道: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依孩儿的意思,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着祖、父,只算做不成器!

”夫人道:

“就是如此,也只好慢慢劝他。

这是急不得的。

”养娘道:

“当真姑爷不得中,你将来生出小公子来,自小依你的教训,不要学他父亲。

家里放着你恁个好先生,怕教不出个状元来,就替你争口气。

你这封诰是稳的。

”说着,和夫人一齐笑起来。

小姐叹了一口气,也就罢了。

落后鲁编修听见这些话,也出了两个题请教公孙,公孙勉强成篇。

编修公看了,都是些诗词上的话,又有两句像《离骚》,又有两句“子书”,不是正经文字,因此心里也闷,说不出来。

却全亏夫人疼爱这女婿,如同心头一块肉。

(节选自《儒林外史》)

二、写法迁移

本文除运用了语言、心理描写方法外,还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

如:

离别新婚妻子辛小姐时,匡超人“含着一包眼泪”,而闻结发妻子郑氏死时,却是“落下几点泪来”,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他的虚伪;再如:

匡超人吹嘘曾经选过九十五种选本,风行海内,连外国都有,北方五省读书人都拜“先儒匡子之神位”,被当场揭穿还嘴硬,对人物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了夸张描写。

我来练笔

本文在塑造匡超人时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请你选择生活中的某一细节写一篇短文,300字左右。

点拨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1.选好典型细节。

细节是主要人物的细节,是展示主旨思想、灵魂的关键处,所以一定要选好细节。

2.调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时,就需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

3.精心锤炼词语。

细节描写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精心锤炼,做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4.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答案示例 

又到了8月30日,交学费的日子。

妹妹把早已做好的暑假作业很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然而没有钱交学费,看着别的孩子雀跃着去学校,我和妹妹忍不住站在窗边哭泣。

父亲一言不发,他的脸色灰暗得像一片腌菜叶子。

我们哽咽着催父亲去借钱。

父亲去了很长时间,回来依旧两手空空。

月底借钱总是难的,何况是像我们这样穷的人家。

我们觉得有一万个委屈,便不停地哭。

太阳落下去了,昏黄的灯泡照出我和妹妹失望的身影。

父亲做好了饭,给我们放好碗筷,喊我们,我和妹妹一声不吭。

父亲无可奈何地坐下来一个人吃,他甚至喝了一点酒,那是烧菜用的极廉价的黄酒,才喝了几口,父亲就醉了,伏在饭桌上呜呜地哭。

我们起先不知所措,后来哭着劝父亲别喝了。

父亲哭着把那半碗黄酒一饮而尽,泪水扑簌簌掉在碗里。

父亲开始说话,一句接一句,不停地说,说了一个来小时。

他把手伸进裤兜,掏出瘪瘪的破钱包,摸出几张钱,“啪”的一声很响地打在桌上,大声说:

“钱,拿去报名!

”我和妹妹想笑却笑不出来,泪水更汹涌地哗哗落下。

父亲是怎么解决学费的我们当时并不知道。

后来才知那天父亲去镇上卖了血。

血水远比酒浓,那次醉酒可能是父亲一生最后一次醉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