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045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docx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说明

 

学院:

航空宇航学院

 

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2 0 1 3 年 6 月 2 6 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院:

学号:

指导老师:

题目:

典型零件的选材、加工工艺路线与结构工艺性分

起止时间:

2013-6-23 至 2013-6-26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是工程类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其内容包括:

程材料学、铸造、锻压、焊接等。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的能力,在学习该课程后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其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有关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达到在一般机械设计中,能合理地选择材料,

选择毛坯制造方法,并合理地安排热处理工艺及零件制造工艺流程。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根据图纸熟悉机械产品的结构、各零件的作用和工作条件。

(2)依据零件的受力状况,环境及失效形式进行零件的选材设计(即选择合适

的材料成分、组织及热处理工艺)。

(3)依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制造精度、形状尺寸、材料及生产性质(批量)等

条件,对指定零件进行毛坯种类的选择,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完成工艺设计

的主要内容(如:

对于铸件,要求确定铸造方法、浇注位置、分型面、并在零件

图上用引线示意标出浇冒口位置,要求画出铸造工艺图)。

(4)对轴类零件还应设计其制造工艺流程,正确选择热处理工艺并在工艺流程

中合理安排其位置,要求做详细分析说明。

3、课程设计要求

(1)根据任务书中零件,按设计指导书中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2)设计中制定某项方案是,应考虑 2~3 中方案进行比较,充分论证后,选

择最佳方案,并在设计说明中详细叙述该内容,不允许只给出简单结论。

(3)必需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论述清楚,文字简洁,论述中附

加必要的插图。

(4)按格式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包括:

封面、目录、正文、体会、建议和参

考资料等。

4、课程设计完成情况

教学内容由课程设计布置(2-3 学时)、辅导(2-3)学时、综合实

验(5 学时)、自行设计大作业组成。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布置(2-3 学时)

① 设计的目的

② 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和要求

③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④ 课程设计的时间和安排

⑤ 课程设计的要求

第二部分实验(5 学时)

1、通过《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材料常用的力学性能试

验方法和设备,学会硬度计的使用,学会光学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学会分析常用

碳钢的平衡组织,学会使用常规的热处理炉进行常规的热处理实验,掌握热处理

加热、冷却方式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等。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任课老师的同意下,欢迎同学进行一些综合性和设

计性的实验,并写出预备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所用的材料与设

备,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等,交给任课老师审阅,确定实验时间后由

任课老师或实验老师指导进行实验。

第三部分学生自行设计与教师指导(3-4 天)

1、三种零件(铸件、锻件、焊接件)确定后,学生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了

解各个零件的工作条件(受力大小、力的性质、环境是否有腐蚀等),根据零件的

工作条件和结构特点制定 2-3 个选材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再安排其他加工工

艺路线,并分析各种热处理工序的作用以及处理后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特点。

2、分别对三种零件(铸件、锻件、焊接件)制定 2-3 个毛坯生产的具体方

案并进行比较,确定一个最佳方案画出三种零件的生产工艺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考核与成绩评定情况

由课程设计报告(80%)和平时成绩(20%)两部分组成。

 

指导老师签字年月日

6、系部审查意见

 

评审老师签字年月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一章序篇

1、任务书·········································································

第二章正文——零件设计实例

一、接合螺母(锻件)

1、零件简介···································································

2、零件简图···································································

3、技术要求及生产性质···············································

4、零件选材···································································

5、毛坯选择···································································

6、锻造结构工艺性分析及锻造方法的选择···············

7、工艺流程···································································

二、轴座(铸件)

1、零件简介···································································

2、零件简图··································································

3、技术要求及生产性质··············································

4、零件选材··································································

5、毛坯选择··································································

6、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

7、工艺流程··································································

三、压缩空气贮存罐(焊件)

1、零件简介··································································

2、零件图·····································································

3、技术要求及生产性质·············································

4、零件选材·································································

5、焊接方法选择·························································

6、毛坯的生产方案·····················································

7、焊接结构设计·························································

8、工艺流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三章课程设计总结

一、课程设计体会

二、课程建议

附录:

参考资料·······················································································

 

第二章零件设计实例

一、锻件设计(接合螺母)

1、零件简介

接合螺母主要用来防止振动,用于承受较大载荷或承受变载荷的连接。

2、零件简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技术要求及生产性质

(1)、技术要求:

承受 700MPa 的高压力,硬度要求为 26~32HRC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生产性质:

小批量生产

4、零件选材

工作条件:

(1)承受一定的压载荷。

(2)由于振动会承受一定的动载荷。

(3)承受一定冲击载荷。

主要失效形式:

(1)疲劳断裂:

由于交变载荷长期作用,造成螺母疲劳断裂。

这是最主要的失

效形式。

(2)变形失效:

由于大载荷和冲击载荷作用,螺母发生变形。

(3)磨损失效:

过度磨损。

性能要求:

根据工作条件和失效形式,对螺母的选材提出以下性能要求:

(1)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强度、塑性、韧性有良好的配合,以防止冲击和

过载断裂。

(2)高的疲劳强度以防疲劳断裂。

(3)良好的耐磨性以防止螺母磨损。

此外,对刚度、切削加工性、热处理工艺和成本等因素也应综合考虑。

轴类零件选材时主要考虑强度,同时兼顾材料的冲击韧性和表面耐磨性。

强度

设计应保证螺母的承载能力,防止变形失效为了兼顾强度和韧性,同时考虑疲

劳抗力,一般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调质钢制造。

主要钢种是

45、40Cr、40MnB、30CrMnSi、35CrMo 和 40CrNiMo 等。

具体根据载荷类型和

淬透性要求来决定。

进一步分析如下:

方案一:

中碳合金调质钢,根据要求选择 40MnB

40MnB 调质后局部淬硬可满足硬度要求。

在其工作过程中可以承受中

等载荷,很好的满足所需要的要求。

但是它不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和交

变载荷。

方案二:

低碳钢,根据要求选择 25 钢

25 钢的各项力学性能均达到要求。

其机械性能较好,冷热加工性能良

好,而且价格较低,来源较广。

但是它的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

求比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

综合分析:

螺母的受力主要是交变载荷和冲击。

并且螺母的尺寸较小,无需选

用淬透性很高的钢种。

所以选用 25 钢。

5、毛坯选择:

(1)铸造毛坯:

铸造毛坯一般组织粗大,力学性能不如锻件,且内部常存在缩孔、气孔、

砂眼等缺陷。

容易在工作中形成裂纹,传递扭矩能力不佳,易引起零件的失效。

铸件质量不稳定,难以控制,废品率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锻造毛坯:

锻造有着良好的综合性能,而螺母要求综合机械性能好、缺陷少。

该接合

螺母,形状规则结构简单,锻造结构工艺性良好。

零件选材为 25 钢,为低碳

钢,有着良好的锻造性。

综上所述,应该选择锻造毛坯。

6、锻造结构工艺性分析及锻造方法的选择:

(1)锻造方法的选择

方案一:

自由锻

自由端虽然工艺灵活,工具和设备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其精度低,

加工余量大。

不适宜大批量生产。

方案二:

模型锻

模型锻尺寸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锻件纤维分布合理,组织致密,锻

件强度高,可进一步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但是其成本较高,生产准

备周期长。

摩擦压力机上模锻表面质量好,能够完成校正等后续工序,

生产精度高。

适合大批量生产。

综上应选择摩擦压力机上模锻。

7、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为:

下料→锻造→正火→机械加工→半粗加工→调质→局部淬火→回火→人工时效

→终检

(2)热处理工艺分析

正火:

得到合适硬度,以便于机械加工,同时改善锻造组织,为调质处理做

准备。

调质处理:

使螺母得到较高的韧性和足够的强度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

能和疲劳强度。

调质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为了更好的发挥调质效果,

将调制安排在粗加工后进行。

局部淬火:

淬火温度 900~910℃左右,盐浴中冷却。

淬火后经 560-600℃高温

回火,空气冷却,表面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

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

以满足工作需求。

人工时效:

消除内应力,减小零件变形,稳定尺寸,对精度要求较高的螺母

更为重要。

 

二、铸件设计(轴座)

1、零件简介

轴座是机器中的基础零件,主要用来支撑轴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零件简图(如下图所示)

 

3、技术要求和生产性质

技术要求:

σb≥200MPa,支承轴件,承受振动,对 Ψ40mm 内孔表面及底

板平面有尺寸要求。

生产性能:

大批量生产

4、零件选材

(1)工作条件用来支撑轴承,所以主要受压应力。

此外轴座还要承受轴件工作

时的动载荷(振动)以及稳定在机架或基础上的紧固力。

(2)失效形式

疲劳断裂:

由于长期受其他零件工作时产生的交变应力,造成支座的疲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断裂

(3)选材

方案一:

选用铸钢。

铸钢具有较高的强度,成本较低,在重型机械中用于制

造承受大负荷的零件。

具有较大的冲击韧性,并能通过热处理获得

更好的机械性能。

但是铸钢流动性较差,收缩性差,易出现浇不足,

缩孔,晶粒粗大等缺陷。

由于工艺性的限制,所制部件往往壁厚较

大、形体笨重。

切削加工较为困难。

方案二:

选用灰铸铁。

HT250 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较低的缺口敏感性,强度较高,耐热耐

磨性好,减震性良好,经过人工时效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

而且,

经过孕育处理后,石墨得到细化,可以改善灰口铸铁的强度和其他

性能。

切削加工也比较便利。

虽然焊接性能较差但是没有焊接的需

求,作为耐压零部件,灰铸铁的抗压强度时抗拉强度的 2.5~4 倍,

非常适合用作机床床身等部件,加之成本低廉,是该零件较好的选

择。

方案三:

选用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比灰铸铁要好,但价格要高。

综合考虑,由于该零件壁厚不是很厚,选用 HT250 在力学性能上可以达

到要求,且能降低成本。

5、毛坯选择

该零件形状复杂,且大批量生产,应采用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的铸造毛

坯。

选择铸造性能优良的灰铸铁(HT250),无需考虑补缩。

关于铸造毛坯的生

产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

采用分开模两箱造型,水平浇铸。

型腔较浅,因此造型、下芯很

方便,铸件尺寸较精确。

但分型面通过铸件圆柱面,会产生披缝,

同时铸件在上、下箱各半,容易产生错箱缺陷,且飞边的清理工

作量较大。

方案二:

采用整模造型,垂直浇铸。

铸件沿底面分型,铸件全部在下箱,

即上箱为平面,不会产生错箱缺陷,且使主要加工面处于铸型侧

面,清理简便。

采用雨淋式交口垂直浇注,可以控制金属液呈细

流流入型腔,减少冲击力,铁液上升平稳,铸件定向凝固,补缩

效果好,气体、熔渣易于上浮,不易产生夹渣、气孔等缺陷,逐

渐组织均匀,致密、耐磨性好。

但是轴孔凸台妨碍起模,必须采

用活块或下芯来克服;当采用活块时,轴孔又难以下芯。

综合分析,由于是大批量生产,机器造型难以进行活块造型,所以宜采用

型芯克服起模的困难。

所以采用方案二。

6.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

(1)浇注位置选择:

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对于需要补充的铸件,应把界面较厚的部分放在砂型的上部或侧面。

3、具有大面积薄壁的铸件,应将薄的部分放在铸型的下部,或使其处于垂

直或倾斜位置,有利于金属的填充,防止产生浇不足或冷隔等缺陷。

4、铸件的大平面应该朝下。

(2)铸造分型面的选择:

  1、分型面一般应取再铸件的最大截面上,否则难以取出模样。

2、铸件的加工面及建功基准表面尽量放在同一砂箱中,以保证铸件的加工

精度。

3、应尽量减少分型面数量,并力求采用平面作为分型面,以减少砂箱数,

简化造型工艺。

4、应尽量减少型芯、活块得数量,以减少成本、提高工效。

5、主要型芯应尽量放在半铸型中,以利于下芯合理和检查型腔尺寸。

  

7、工艺流程

整模造型

下料熔炼→浇注→落砂、清理→检验是否合格→去应力退火

三、焊接件设计(压缩空气贮存罐)

1、零件简介

压缩空气贮存罐可以用于汽车刹车。

2、零件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技术要求及生产性质

技术要求:

罐体壁厚 2mm,端盖厚 3mm,4 个管接头为标准件 M10,工作

压力 0.6MPa。

生产性质:

大批量生产。

(1)工作条件:

压缩空气贮存罐要承受各种静(如重力、支座反力)、动载

荷或交变载荷,附加机械或温度载荷;多数容器容内压缩气体或饱和液

体,若容器破裂,导致介质突然卸压膨胀,瞬间释放出来的破坏能量极

大。

另外由于其形状复杂,壁薄,从而必需采用冷压力加工和焊接成形

工艺。

(2)失效形式:

①过度变形失效:

由于气瓶是薄壁容器,并且承受内压和外力共同作用,

所以有可能由于过载产生鼓胀、弯曲、扭转、失稳等现象从而产生过度变形失

效。

②断裂失效:

断裂失效主要包括韧性断裂,脆性断裂, 疲劳断裂,环境

断裂,蠕变断裂五种

4、零件选材

该结构对焊接性要求较高,要有较好的气密性和耐腐蚀性,

能承载一定的冲击。

在满足结构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择焊接性能较好的

材料。

一般碳的质量分数小于 0.25%的碳素钢和碳的质量分数小于 0.20%的低合

金钢都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应尽量采用。

碳的质量分数大于 0.50%的碳素钢和碳

质量分数大于 0.40%的合金钢焊接性较差,尽量避免采用。

同一构件焊接时尽

量选用同种金属材料。

方案一:

选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如 Q235-A,有良好的塑性、韧性、焊接性及冷

加工性,而且价格便宜,适合用于批量生产。

但是力学性能一般,淬

火性能差。

方案二:

普通低合金钢。

普通低合金钢中有许多适合用于制作压力容器的材料。

如 16Mn,其力学性能优良,σb≥1440MPa,σs≥1200MPa,是压力

容器常用材料之一,且其塑性也很好,适于冲压。

对焊接加热和冷却

不敏感,焊缝和热影响区不容易产生裂纹,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工

艺性能及低温冲击韧性。

方案三:

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钢中的 1Cr18Ni9 也是压力容器的常用材料,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σb≥550MPa,σs≥40MPa。

奥氏体型的钢板的综合性能最好,既有

足够的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又有极好的塑性同时硬度也不高,而

且焊接性较好,焊接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缺点是不锈钢

很昂贵不适合批量生产。

分析以上三种材料,由于使用 1Cr18Ni9 成本较高,不宜优先考虑。

普通碳素结

构钢虽然承受压力的能力很大,但此零件对承压的能力要求并不高。

故选择

16Mn 即可符合要求。

5、焊接方法选择

由于其形状复杂,壁薄,从而必需采用冷压力加工和焊接成形工艺。

要达

到高的焊接力学性能所以这里采用氩弧焊。

方案一:

先把圆筒状料裁下来为两部分,一部分冲压胀形为圆形,另一部

分冲压胀形为方形,且充好接口,再把两部分横向焊接起来。

对焊接性能的要

求相对要低一些,但冲压也不易使两边成形配合。

方案二:

先把板料冲裁出来,弯曲后沿纵向焊接,再打磨滚压焊缝,通过

胀形的方法成形为上圆下方的形状。

易于实现冲压成形。

缺点是先焊后冲压,

对焊接性能要求更高。

6、毛坯的生产方案:

由于钢制压力容器的形状比较简单,工作条件要求较高的安全性,加之材

料厚度小且需要进行批量生产,所以可采用冲压与焊接的方法加工。

7、焊接结构设计:

选择气瓶材料:

接管选用优质碳素结构钢 10,切削加工后焊到瓶体上。

上、

下封头用现有普通碳素结构钢钢板冲压成形,筒身用低合金结构钢钢板卷圆后

焊成。

确定焊缝位置:

瓶体焊缝布置有两种方案,如下所示。

方案一:

瓶体由上、下两部分经冲压成形后焊在一起,焊接工作量小,但

由于瓶体细长,难以冲压成形,且现有钢板规格难以满足,故此方

案不可取。

方案二:

瓶体由上、下封头及简身三部分组成。

上、下封头冲压成形,件

身由钢板卷圆后焊好,再将上、下封头与件身焊在一起。

受钢板

规格所限,封头需要由两块钢板冲压后焊接而成,筒身也需要多

次焊接而成,虽然焊接工作量大,但上、下封头易冲压成形,故

应选用此方案。

焊接接头设计:

接管与瓶体的焊缝采用不开坡口的角焊缝.因气瓶为压力容

器,为保证焊接质量,筒身的纵向焊缝及上、下封头与简身的环形焊缝均采用

I 形开坡口双面焊:

选择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

接管与容器体焊接,因焊缝直径很小,长度均

较短,且大部分焊缝在弧面上,故采用焊条电弧焊方法,为保证焊接质量,常

采用碱性焊条 J507。

容器筒体环形焊缝、纵向焊缝的焊接,可采用气焊、手弧

焊、埋弧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等多种焊接方法进行。

考虑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是大批生产,且产品是压力容器,为保证焊接质量,提高生产率,常选用埋弧

自动焊。

焊丝选用 H08A,配合焊剂 HJ43l。

主要工艺措施:

(1)上下封头拉深成型后,因开口端变形大,冷变形强化严重,加上板

材纤维组织的影响,在残余应力作用下很容易产生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拉

深后应进行再结晶退火。

(2)为减少焊接缺陷,焊件接缝附近,必须严格清除铁锈、油污。

(3)为取出焊接残余应力并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瓶体焊接后应

进行整体正火处理,至少要进行去应力退火。

 

8、工艺流程

落料→拉伸→再结晶退火→(冲孔)→除锈→装焊衬环、甁嘴→装配上下封

头→除锈→焊主环缝→正火→水压试验→气密试验

第三章课程设计总结

一、课程设计体会

①课程设计帮助我把课本上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

起,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和巩固。

②课程设计中我们从零件图纸开始,选材,设计制造毛坯,选取工艺路线,这

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整体考虑事情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③课程设计让我体会到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老师布置完课设的题目,你必须在

规定的时间内完整的做出来,要不断的去查找资料然后去比较,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也在慢慢地丰富我们的头脑。

④课程设计中需要的零件图要有CAD去画,是我们努力去回忆大一所学。

一个一个零件图中我不断完善,画的第一张图只有中心线和轮廓线,第二张图

就知道要提前画好中心线,轮廓线,尺寸线,填充线等。

⑤课程设计的实验部分使我们能直观地看到各种钢的组织,淬火,回火等加工

工艺。

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本的知识。

二、课程建议

①课程设计只是在纸质文档上体现,希望只有更多实践部分。

②课设安排时间不够合理,建议安排在课程讲完之后,考试之前,这样更有利

于我们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对考试复习的帮助。

课程设计的时间短,而且安

排在期末复习期间,这无疑增大了同学们的压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附录

参考资料 :

①王少刚.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②温建萍.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③王少刚.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

学,2009.

④部分资源来自XX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