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6222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docx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

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

创新驱动转型金融服务添翼

《人民日报》(2016年06月13日01版)

 

  开栏的话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

天津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先后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科技小巨人企业正迅速成长为天津经济新动能。

  本报今起开设“调结构转方式·天津企业创新调研行”专栏,报道天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扶持、营造创新环境、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成效和经验,以资借鉴。

  

  本报天津6月12日电(记者乔杨、朱虹、靳博、朱少军)天津开发区,一家科技公司的展厅里摆放着一口独特的大鱼缸,并未完全隔离的两个区域里,一边是污水,一边是清水。

把污水变成清水的,是中控纤维膜过滤技术。

这项技术的研发团队是天津市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

去年,天津市工业领域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5.7个、21.9个和8个百分点,一批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2010年,天津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一招,启动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扶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

  天津还设立一批种子基金、创业基金、投资基金等,全力疏通资金渠道。

一些区县开办“金融超市”,提升银企衔接效率。

全市首家“金融超市”——北辰区科技企业金融超市汇集银行、保险等10类金融机构,及评估等5类中介服务机构,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过程涉及的服务几乎“一网打尽”,开张百日便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逾10亿元。

  截至去年底,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由2010年的1.25万家增至7.18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科技小巨人企业从726家增至3400余家,工业领域的科技小巨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由16%提高到48.4%。

  科技小巨人的快速成长,既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也有力推动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达5.4%,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0%以上,专利拥有量占全市44%。

全市23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已占九成以上。

85%的科技小巨人企业,集中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天津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冶金和石油石化两大传统产业分别下降约15%和25%的情况下,去年全市生产总值仍实现9.3%的增长,表明科技小巨人正在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前4个月,天津全市企业平均利润水平为2.36%,而规模以上工业小巨人企业已达23.6%。

  去年底,天津启动“科技小巨人升级版”,未来5年推动全市工业小巨人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逐步达到55%,增加值率、成长性和税收贡献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金融服务升级是重头戏。

”市科委负责人介绍,政府将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帮助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市每年投入财政资金50亿元,发挥支持引导作用。

  作为我国传统轻工制造业基地的天津,曾创造出家喻户晓的“三大件”品牌:

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蝴蝶缝纫机,那是一个时代的骄傲。

然而随着信息化工业的飞速发展,老工业基地还能焕发青春吗?

  “滴滴……”位于天津市河东区的飞鸽自行车专卖店里,一辆自行车发出悦耳的声音。

“这款超级自行车能够根据心率、坡度等智能推荐最佳骑行方案,还能实时推送天气情况,提供骑行计划建议……”店员向前来买车的顾客推介。

2015年10月底,我国第一款具备量产条件的智能自行车在飞鸽正式下线。

这款超级智能自行车,共有90多项专利。

原来只卖300多元一辆,现在4000多块钱一辆,高的可以卖到3万多元。

截至目前,网上预订超过50万辆,仅2015年“双11”一天销售就超过4000辆。

  不日新者必日退,天津知势谋事找准定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调结构、转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释放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

  抓住“金钥匙”打开企业财富大门

  科技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只有抓住这把“金钥匙”,企业才能打开财富宝库的大门。

  “我们公司的'BuMASupreme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成功植入多名欧洲患者体内,这是国内企业第一次在欧洲发达国家进行的正规临床验证试验”,赛诺医疗公司总裁孙箭华骄傲地告诉记者。

  赛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心脏支架,成功解决了目前药物支架产品普遍存在的载药涂层开裂和药物残留问题,能有效抑制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后期血栓形成,打破了国外产品在我国高端冠脉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垄断地位。

目前,赛诺产品已覆盖全国27个省市及地区,进入三甲重点医院超过650家。

  赛诺医疗是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翘楚。

从2010年开始,天津看准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一最具活力、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将“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制胜一招”,启动了“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去年底,又提出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

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

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强调:

“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未来。

  如今,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销售收入在一个亿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顶天立地”,成为天津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截至去年底,工业领域的科技小巨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的48.4%。

  “十二五”期间,天津全市共筹集财政资金200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1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全市660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选派400余名科技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

到去年底,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有90%以上是科技小巨人。

它们为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天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从2014年开始,天津实施《天津市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4—2016》,按照“改造提升一批、专精特新一批、产业转型一批、关停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载体升级一批”六种路径着力实现中小企业向“高大上精优”的华丽转身。

  在天津奥瑞克电梯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引进自德国的折弯机器人、日本松下焊接机器人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偶尔能看到几个工人。

公司董事长刘永远说,政府给予各项补贴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公司大部分设备实现了全自动生产,引进的自动化机器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对那些“不会转”的企业,天津市13个政府部门一齐发力成立“万企办”,组建近600个服务组对准转型难点、堵点和痛点,打出“组合拳”。

截至今年4月底,累计1.2万家企业完成1.5万个转型升级项目,落实财政27亿元,完成技改项目4900个。

  楼宇经济为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初夏傍晚,海河岸边,意式风情街游人如织。

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的意式风情区,有保存完整的欧洲建筑近200栋,2011年,意式风情街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在有历史的地方,聚集高品质的企业”,吸引了许多高端企业纷纷落户。

  然而,经过摸底调查,全市尚有1300万平方米的空置商业、商务楼宇,去库存压力巨大。

  从2011年起,天津从全市商务楼宇中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楼宇,精心培育。

市政府设立了“亿元楼宇专项资金”。

截至目前,市区两级财政累计下拨扶持资金11.7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31,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放大作用。

截至去年底,天津正在运营的商务楼宇达778个,全市楼宇经济实现税收622.4亿元,有171个税收超亿元的楼宇,入驻楼宇企业总数达6.46万家,从业人员51.9万人。

  耿文鹏在南开大学毕业后决定自主创业,去年7月成立了易美佳人科技有限公司。

让他没想到的是,刚刚入驻就享受到了创新大厦“管家+专家”式的全方位服务。

“很多企业并不了解自己可以享受哪些政策,我们大厦管理团队首先把这些政策吃透,再深入企业宣讲,搞培训,有时候还把政府部门负责人请来,集中给企业宣讲政策。

”创新大厦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鸿义说。

  截至2015年底,天津市服务业税收1039亿元,服务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楼宇经济税收贡献率达50%以上,为优化天津产业结构、推动企业创新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十三五”末,天津的亿元楼宇数量力争达到400座,楼宇经济税收力争达到1000亿元,真正实现“立起来的开发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行政改革为企业发展降本提效

  今年6月1日,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在天津自贸区开始试点。

这天上午,准备在天津自贸区落户企业的王喆传来到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行政审批大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几分钟就完成了企业名称申报登记,他又在窗口办理了企业设立手续,很快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以前企业注册起名,就像自己生的孩子,名字自己却决定不了。

现在只要不违规、不重名,就可以随时随地网上自主申报,减少了时间,降低的是无形成本。

”王喆传述说着如今的变化。

  天津市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构建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总抓手,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围绕实现行政高效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推动“放、管、服”三管齐下,努力实现审批事项最少化、审批环节最简化、审批服务便利化。

  2014年5月20日,滨海新区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行政审批局,率先完成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的全部划转。

2015年4月,天津市16个区县全部成立行政审批局并平稳有序运行,成为全国首个所有区县都做到“一颗印章管审批”的省级地区。

如今,这项改革正向纵深推进,比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能够受理的151项行政审批事项,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申报。

  古德里奇航空结构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发动机短舱部件维修。

“清关时间从3个工作日直降到不足半小时。

加上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后,可以几个星期集中申报一次,不用每次都单独跑一趟。

光这些,企业就减少了三成物流成本。

”公司总经理刘杰告诉记者。

  “为国家试验制度,为地方谋发展。

”自贸区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贸易便利化降低交易成本。

目前,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90项具体任务已全部启动实施,其中49项已经完成,先后两批推出的175项制度创新清单中,128项已落地实施,其余47项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前,天津自贸区正呈现出令人惊艳的聚集效应。

《人民日报》(2016年06月14日09版)  天津曾是不折不扣的老工业城市。

第二产业一家独大,而第二产业里又是石化和冶金独大。

如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这一局面。

  “2010年起,天津市委、市政府将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

当时金融危机影响未消,天津经济增长的压力仍然很大、动力仍然不足:

经济总量不高,民营经济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天津发展靠什么?

经过深思熟虑科学决策,天津决心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一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创新群体,把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成科技小巨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说。

  擦亮“科技小巨人”新名片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能用摄像头拍出清晰的全彩色视频?

没看错,这就是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发布的“超星光”摄像机,作为一家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安防监控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企业,天地伟业2015年底就凭借超低照度技术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承建了我国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

“超星光”摄像机今年的销量预计将超过10万台。

近年来,像天地伟业这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行业内居于全国前列的佼佼者、也就是“科技小巨人”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天津经济的一张新名片。

  “十二五”期间,天津全市共筹集财政资金200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1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全市660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选派400余名科技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

截至去年底,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由2010年的1.25万家增至7.18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从726家增至3400余家。

科技小巨人企业逐步成长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生力军”。

  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天津成功实现了发展动能的有效转换,创新成为引领天津发展的第一动力,2015年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位居全国第三,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5件,居全国前列。

今年1到4月份,天津全市企业平均利润水平是2.36%,规上工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利润达到了23.6%。

到去年底,天津市23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90%以上是科技小巨人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113家天津公司中,科技小巨人企业占101家。

“十二五”期间,在传统产业下滑的背景下,天津市GDP仍保持年均12.4%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政府助力解决企业难题

  天津市区往北几十公里,记者来到位于宝坻区的宝涞精工。

偌大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都是德国、日本和国内知名厂家的精密仪器、数控机床,门口还挂着融资租赁设备清单。

宝涞精工作为一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精密零部件产品涉及汽车、风电、航空航天等14个行业,年产值3亿元。

“从七八个人、只能生产缝纫机配件的小厂发展到现在,离不开融资租赁助力。

”集团董事长崔雅臣笑道。

集团现在的800多台套国际先进的加工设备、数控机床和50多台套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40%通过融资租赁取得。

这几年市里有扶持政策,补贴正好可以抵扣掉租金。

  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优势是对市场敏感,缺点是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差。

对此天津通过“一企一策”、行政审批改革、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加强制度供给,最大程度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几年来,天津先后实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小巨人升级版等重大工程,把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积极性激发出来,整合科技资源,引进科技人才,激发要素活力,撬动市场资金。

  今年以来,天津市还出台20条政策措施,从8个方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运行成本,包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人工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等,为实体经济解困助力。

  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生命线。

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实际,天津从政策层面定调支持,到金融机构提供支撑,再到配套措施辅助补贴,出台了十余项支持政策,包括设立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科技信用贷款、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创新业务。

天津先后建成22个区县科技金融对接平台,引导建设一批种子、创业、投资、成果转化基金,全市47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近230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余额近450亿元,是2012年的4倍,初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对标未来打造小巨人升级版

  印刷业是大众眼里的传统行业,可科技小巨人企业——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莉却不这么看。

在长荣印刷旗下一家企业的产品展示区,手机壳、T恤衫……每种产品都可以“私人定制”。

长荣印刷2013年和台湾一家企业合作,通过建设云印刷电子商务平台和智能化中央印厂,实现了印刷+互联网的O2O业务模式。

2015年4月试生产,当年合同订单额就达5000多万元,今年预计销售额将增长2倍。

  1995年之前,长荣印刷还只是一家生产名片机设备的百人小厂,面对当时国内印刷设备行业“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的现状,企业进入印后设备制造领域。

2011年企业在深圳创业板上市;2014年,收购印刷设备领域世界第一的德国海德堡公司印后技术和资产;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55项。

李莉说,“进入下游印刷业务领域,改变了印刷行业过去在产业链中的被动局面,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虽然被称作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但小并不意味着弱,而是鼓励企业精耕细作,在细分市场上做出名堂。

”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介绍。

天津通过扶持上市、鼓励创新、组织企业家“走出去”学习,着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去年底,天津市提出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

计划到“十三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万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达到500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