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6529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docx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2.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以多媒体方式播放《七子之歌》。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这首歌的歌词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一篇,这首歌是说澳门是我们祖国的领土,被外国人占领了,作者闻一多以澳门为第一人称表达了澳门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愿望。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

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

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

(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

留了一把胡子。

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为了祖国,他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

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具体地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大家看大屏幕。

2.板书课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

3.检查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

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2)了解作品中的人物: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duó)督学(dū)郝叟(hǎo)(sǒu)摊(tān)

懊悔(ào)(huǐ)chéngfá(惩)(罚)钥匙(yào)(shí)

磨损(sǔn)qídăo(祈)(祷)哽(gěng)宛转(wǎn)(zhuǎn)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情节: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2)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2.学生读书思考,教师巡视。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1)问:

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板书)

2)从刚才的分析来看,如果要你给课文划分层次,该如何划分呢?

引导学生正确划分。

(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3)这两部分是如何连接起来的呢?

讲:

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

(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第7段总结前文,第8段总领下文。

4.小结: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一言九鼎…….

二、研讨课文:

1.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

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

详略安排怎样?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

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怎样理解“群蚁排衙”?

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3.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引导、明确:

(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

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意思对即可)

5.教师小结: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三、拓展练习

1.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2.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我们会得到怎么样的启示呢?

3.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

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

四、总结: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于“学者的方面”,则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板书设计

学者:

卓越的学者口的巨人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革命家:

大勇的烈士行的高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分析课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用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请。

(二)过程与方法:

研读重点段落,感悟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概括文章写了闻一多几件事?

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选取材料和确定记叙重点的?

2.板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课文研读:

(一).研读第二部分: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

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

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2.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明确: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思考: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2.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3.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明确。

三、重点语句研究:

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学生独立思考。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2.指名汇报,引导明确。

1)“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拟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

5)“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四、写作特色:

1.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以及整齐的对偶句。

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请举出几个例子。

2.大量使用对偶句。

3.选材精当。

4.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五.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

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受到哪些启迪?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2.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六、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写作特色使用四字词语

对偶句

选材精当

夹叙夹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