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电路原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682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3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变频电路原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频电路原理.docx

《变频电路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频电路原理.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变频电路原理.docx

变频电路原理

第七章变频电路

学习要求

1.熟悉变频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交一直一交变频电路与交一交变频电路的原理特点。

2.掌握谐振式变频电路的原理,理解谐振式换流的特点。

3.熟练掌握三相桥式变频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会分析电路的工作波形。

4.理解两种交一交变频电路的结构特点,。

5.重点掌握脉宽调制(PWM型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生成三相SPWI波的芯片外部接线。

7.1变频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我们以单相交一直一交、交一交变频电路为例,说明变频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7.1.1单相输出交一直一交变频电路

图7.1(a)所示为单相桥式变频电路,该图中UD为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整流而得的直流电源,晶

闸管V、V4称为正组,V2、V3称为反组。

当控制电路使V、V4导通,使V2、V3关断时,在输出端获得正向电压UO;当控制电路使VV3导通,使V、关断时,输出端获得反向电压UO,即交替导通正组、反组

的晶闸管,并且改变其导通关断的频率,就可在输出端获得频率不同的方波,其输出波形如图7.1(b)所

示。

如果改变正组和反组的控制角a的大小,则可实现对输出电压幅值的调节。

这种电路直接将直流电变换为不同频率的交流电,从晶闸管的工作特性可知,晶闸管从关断变为导通是容易实现的,然而,由于电源为直流电,要使已导通的晶闸管重新恢复到关断状态则比较困难。

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晶闸管变频电路发展的过程即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可靠地关断晶闸管的过程。

我们把变频电路中已导通的晶闸管关断后再恢复其正向阻断状态的过程称为换流,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对导通状态的晶闸管施加反压,使其阳极电流下降到维持电流以下,从而关断晶闸管。

加反压的时间必须大于晶闸管的关断时间。

+&

矜IVv3

图7.1单相输出交一直一交变频电路

(a)电路;(b)输出电压;

随着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全控型开关器件如前面所讲到的GTOGTRMOSFETIGBT管等

正在逐渐取代晶闸管,由于其属于全控型器件,导通和关断都可以控制,这使交一直一交变频电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7.1.2单相输出交一交变频电路

电路原理如图7.2(a)所示。

电路由具有相同特征的两组晶闸管整流电路反并联构成,将其中一组称为正组整流器,另外一组称为反组整流器。

如果正组整流器工作,反组整流器被封锁,负载端输出电压的极性为上正下负;如果反组整流器工作,正组整流器被封锁,则负载端得到的输出电压的极性为上负下正。

这样,只要交替地以低于电源频率切换正、反组整流器的工作状态,即可在负载端获得交变的输出电压。

止组

反凱

(a)

正织週

0

反细通

i

(b)

图7.2单相输出交一交变频电路及波形图(控制角不变)

(a)电路;(b)输出电压;

如果在一个周期内控制角a是固定不变的,则输出电压波形为矩形波,如图7.2(b)所示。

矩形波中

含有大量的谐波,对电机的工作不利。

如果控制角a不固定,在正组工作的半个周期内让控制角a按正弦

规律从90°逐渐减小到0°,然后再由逐渐增加到90°,那么正组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就按正弦规律变化。

控制角从零增大到最大,然后从最大减小到零,变频电路输出波形如图7.3所示(三相交流输

入),该图中A〜G点为触发控制的时刻。

在反组工作的半个周期内采用同样的控制方法,就可得到接近正弦波的输出电压。

图7.3交一交变频电路的输出波形(控制角变化)

7.1.3两种变频电路的特点比较

同交一直一交变频电路相比,交一交变频电路有以下优缺点。

1.优点

(1)只有一次变流,且利用电网电源进行换流,不需要另接换流元件,提高了变流效率。

(2)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四象限工作。

(3)低频时输出波形接近正弦波。

2.缺点

(1)接线复杂,使用的晶闸管数目多。

(2)受电网频率和交流电路各脉冲数的限制,输出频率低。

(3)采用相控方式,功率因数较低。

由于上述的优缺点,交一交变频电路主要用于500kW或1000kW以上,转速在600r/min以下的大

功率、低转速的交流调速装置中,目前已在矿山碎石机、水泥球磨机、卷扬机、鼓风机及轧钢机主传动装置中获得较多的应用。

它既可用于异步电动机传动,也可用于同步电动机传动。

而交一直一交变频电路主要用于金属熔炼、感应加热的中频电源装置,可将蓄电池的直流电变换为

50Hz交流电的不停电电源、变频变压电源(VWF)和恒频恒压电源等。

通常又将交一直一交变频电路称为无

源逆变电路。

7.2三相桥式变频电路

如果变频电路的负载是三相负载,则需要变频电路输出频率可调的三相电压。

这种变频电路多采用三

相桥式变频电路。

7.3.1电压源型桥式变频电路

电路结构如图7.9所示。

该图中用六个大功率晶体管(GTR作为可控元件,Vi与V4,V3与VV与

V2构成三对桥臂,二极管VD〜VD6为续流二极管。

图7.9电压源型三相桥式变频电路

电压源型三相桥式变频电路的基本工作方式为180。

导电型,即每个桥臂的导电角度为180。

,同一

相上下桥臂交替导电,各相开始导电的时间依次相差120°。

由于每次换流都在同一相上下桥臂之间进行,

因此称为纵向换流。

在一个周期内,六个管子触发导通的次序为Vi〜V6,依次相隔60°,任意时刻均

有三个管子同时导通,导通的组合顺序为V1V2V3、V2V3V4、V3V4V5、V4V5V6、V5V6V1和V6V1V2,每种组合工作

60°电角度。

下面分析各相负载相电压和线电压波形。

设负载为星形联接,三相负载对称,中性点为No图7.10给

出了电压源型三相桥式变频电路的工作波形。

图7.10电压源型三相桥式变频电路的工作波形为了分析方便,将一个工作周期分成六个区域。

在0V3t0,Ug2>O,Ug3>0,

使Vi、V2、V3同时导通,此时AB两点通过导通的Vi、V3相当于同时接在电源的正极,而C点通过导通的

图7.11V1、V2、V3同时导通时的等效电路

由此等效电路可得此时负载的线电压为

UAB=0,UBc=+UD,UCa=-UD

式中Ud为变频电路输入的直流电压。

负载的相电压为

LAn=+Ud/3,UBn=+Ud/3,UCn=-2Ud/3

在3t=n/3时,控制关断Vi,控制导通V4,即在n/3V3t<2n/3区域,有V2、VV4

同时导通,此时AC两点通过导通的%、V4相当于同时接在电源的负极,而B点通过导通的V接于电源的

正极,所以该时区变频桥的等效电路如图7.12所示。

 

图7.12V2、V3、V4同时导通时的等效电路

由此等效电路可得此时负载的线电压为

U

负载的相电压为

AB=-UD,LBc=+UD,LCa=0

LAn=-Ud/3,LBn=+2U『3,LCn=-Ud/3

根据同样的思路可得其余四个时域的相电压和线电压的值,如图7.10所示。

从图7.10可以看出,负载线电压为120°正、负对称的矩形波,相电压为180°正、负对称的阶梯波。

三相负载电压相位相差120。

由于每个控制脉冲的宽度为180°,因此每个开关元件的导通宽度也为

180°。

如果改变控制电路中一个工作周期T的长度,则可改变输出电压的频率。

对于180°导电型变频电路,由于是纵向换流,存在着同一桥臂上的两个元件一个关断、同时另一元件导通的时刻,例如,在3t=n/3时,要关断V1,同时控制导通V4,所以,为了防止同相上、下桥臂同时导通而引起直流电源的短路,必须采取先断后通的方法,即上、下桥臂的驱动信号之间必须存在死区,

即两个元件同时处于关断状态。

除180°导电型外,三相桥式变频电路还有120°导电型的控制方式,即每个桥臂导通120°,同一相

上、下两臂的导通有60。

的间隔,各相导通依次相差120°。

120。

导通型不存在上、下开关元件同时导

通的问题,但当直流电压一定时,其输出交流线电压有效值比180。

导通型低得多,直流电源电压利用率

低。

因此,一般电压源型三相变频电路都采用180°导电型控制方式。

改变变频桥晶体管的触发频率或者触发顺序(V6〜V1),能改变输出电压的频率及相序,从而可实现

电动机的变频调速与正反转控制。

注意:

若采用晶闸管作为变频桥的开关元件,必须附加换流电路,以实现晶闸管的换流。

7.3.2电流源型三相桥式变频电路

图7.13给出了电流源型三相桥式变频电路原理图。

变频桥采用IGBT即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可控

开关元件。

 

图7.13电流源型三相桥式变频电路

电流源型三相桥式变频电路的基本工作方式是120。

导通方式,每个可控元件均导通120°,与三相

桥式整流电路相似,任意瞬间只有两个桥臂导通。

导通顺序为V1〜V6,依次相隔60°,每个桥臂导通

120°,这样,每个时刻上桥臂组和下桥臂组中都各有一个臂导通。

换流时,在上桥臂组或下桥臂组内依

次换流,称为横向换流,所以即使出现换流失败,即出现上桥臂(或下桥臂)两个IGBT同时导通的时刻,

也不会发生直流电源短路的现象,上、下桥臂的驱动信号之间不必存在死区。

下面分析各相负载电流的波形。

设负载为星型联接,三相负载对称,中性点为N图7.14给出了电流

源型三相桥式变频电路的输出电流波形。

1

1

F」.」

1

II

1

i!

I|i

1

!

1

1

1

1

i

1

i

1l

li

Il

!

1-

<1

'■J

1

L|

H

i

1

i—

1

1■

li

f

1

1

1

1

1

0

1

1

1

图7.14电流源型变频电路的工作波形

为了分析方便,将一个工作周期分为六个区域,每个区域的电角度为n/3。

在0v3t

闭合回路。

负载上分别有电流ia、ib流过,由于电路的直流侧串人了大电感Ld,使负载电流波形基本无

脉动,因此电流ia、ib为方波输出,其中ia与图7.13所示的参考方向一致为正,ib与图示方向相反为负,负载电流ic=0。

在3t=n/3时,驱动控制电路使Vs关断,V?

导通,进入下一个时区。

在n/3v3t<2n/3区域,此时导通的开关元件为Vi、V2。

电源电流通过Vi、Za、Zc、V2构

成闭合回路。

形成负载电流ia、ic为方波输出,其中ia与图7.13所示的参考方向一致为正,ic与图示方向相反为负,负载电流ib=0。

在3t=2n/3时,驱动控制电路使Vi关断,V3导通,进入下一个时区。

用同样的思路可以分析出2n/3〜2n时负载电流的波形,如图7.14所示。

由图7.14可以看出,每个IGBT导通的电角度均为120°,任一时刻只有两相负载上有电流流过,总

有一相负载上的电流为零,所以每相负载电流波形是断续、正负对称的方波,将此波形展开成傅氏级数,

经过分析可得,输出电流的基波有效值丨1和直流电流Id的关系为

I1=(•.6Id)/n=0.78Id

经过分析可知,输出电流波形正、负半周对称,因此电流谐波中只有奇次谐波,没有偶次谐波。

以三

次谐波所占比重最大。

由于三相负载没有接零线,故无三次谐波电流流过电源,减少了谐波对电源的影响。

由于没有偶次谐波,如果三相负载是交流电动机,则对电机的转矩也无影响。

电流源型三相桥式变频电路的输出电流波形与负载性质无关,输出电压波形由负载的性质决定。

如果

是感性负载,则负载电压的波形超前电流的变化,近似成三角波或正弦波。

同样,如果改变控制电路中一个工作周期T的长度,则可改变输出电流的频率。

IGBT具有开关特性好,开关速度快等特性,但它的反向电压承受能力很差,其反向阻断电压只有几十

伏。

为了避免它们在电路中承受过高的反向电压,图中每个IGBT的发射极都串有二极管,即VD〜VD6。

它们的作用是,当IGBT承受反向电压时,由于所串二极管同样也承受反向电压,二极管呈反向高阻状态,

相当于在IGBT的发射极串接了一个很大的分压电阻,从而减小了IGBT所承受的反向电压。

7.3.3两种变频电路的特点

1.电压源型变频电路的主要特点

(1)直流侧接有大电容,相当于电压源,直流电压基本无脉动,直流回路呈现低阻抗状态。

(2)由于直流电压源的箝位作用,交流侧电压波形为矩形波,与负载阻抗角无关,而交流侧电流波

形因负载阻抗角的不同而不同,其波形接近三角波或正弦波。

(3)当交流侧为电感性负载时需提供无功功率,直流侧电容起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

为了给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能量提供通道,各臂都并联了续流二极管。

(4)变频电路从直流侧向交流侧传送的功率是脉动的,因直流电压无脉动,故功率的脉动是由直流电流的脉动来体现的。

(5)当变频电路的负载是电动机时,如果电动机工作在再生制动状态,就必须向交流电源反馈能量。

因直流侧电压方向不能改变,只能靠改变直流电流的方向来实现,这就需要给电路再反并联一套变频桥,

这将使电路变得复杂。

2•电流源型变频电路的主要特点

(1)直流侧接有大电感,相当于电流源,直流电流基本无脉动,直流回路呈现高阻抗状态。

(2)由于各开关器件主要起改变直流电流流通路径的作用,故交流侧电流为矩形波,与负载性质无关,而交流侧电压波形因负载阻抗角的不同而不同。

(3)直流侧电感起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因电流不能反向,故可控器件不必反并联二极管。

(4)当变频电路的负载为电动机时,若变频电路中的交一直变换是可控整流时,则可很方便地实现再生制动,不需另加一套变频桥。

7.3交一交变频电路

前面介绍的变频电路均属于交一直一交变频电路,它将50Hz的交流电先经整流电路变换为直流电,

再将直流电变为所需频率的交流电。

本节将介绍交一交变频电路,它将50Hz的工频交流电直接变换成其

它频率的交流电,一般输出频率均小于电网频率,这是一种直接变频的方式。

根据变频电路输出电压波形的不同,交一交变频电路可分为方波型及正弦波型两种。

741方波型交一交变频电路

1.单相负载

方波形交一交变频电路单相负载的电路原理图见图7.2所示,具体分析参见本章第一节。

2•三相负载

三相方波型交一交变频电路的主电路如图7.15所示。

它的每一相由两组反并联的三相零式整流电路

组成,这种连接方式又称为公共交流母线进线方式。

整流器I、川、v为正组;w、w、n为反组。

每个正组由1、3、5晶闸管组成,每个反组由4、6、2晶闸管组成。

因此,变频电路中的换流应分成组与组之间换流和组内换流两种情况。

3

6

图7.15三相方波型交一交变频电路

组与组之间的换流顺序为I、n、川、W、V、W、I;组内换流的顺序为1、2、3、4、5、6、1。

为了在负载上获得三相互差了T/3(T为输出电压的周期)的电压波形,任何时候都应有一正一负两组同

时导通,所以每组导电时间也应为T/3,并每隔T/6换组一次。

虽然同一时刻应有一个正组和一个反组

同时导通,但不允许同一桥臂上的正、反组同时导通,例如I组和"同时导通,否则将会造成电源短路。

每组桥内晶闸管按1、2、3、4、5、6、1顺序换流,各组及组内导电次序如图7.16所示。

图7.16变频电路各组的导电次序

从图7.16来分析组与组之间的换流情况。

假设在第一个T/3的开始时刻,第I组开始导通,而第W

组已经导通了T/6的时间,即此时为第I组和第W组同时导通;经过T/6后,W组已导通了T/3的时间,所以开始换流,W组关闭,H组导通,此时是第I组和第H组同时导通;再经过T/6的时间,第I

组已导通了T/3的时间,又进行另一次换流,换为第川组,此时是第H组和第川组同时导通;以此类推,其它各组的换流情况同上。

为了保证任何时刻都有两组同时导通,换流只在导通的两组中的一组进行,一组导通T/6后,另一组换流,不可能出现两组同时换流的现象。

组与组之间的换流由控制电路中的选组脉冲实现。

再来分析每组桥内晶闸管的换流情况。

由于此电路共由18个晶闸管组成,任何时候都应有两个晶闸

管同时导通,因此在一个周期T内,每个晶闸管导通的时间为T/9,同组晶闸管之间的换流与组与组之间

的换流情况相似,两个导通的晶闸管中,其中一个导通一半的时间,即T/18时进行组内换流,所以每隔

T/18的时间换流一次。

以第I组和第H组导通时为例来说明组内之间的换流。

在T/6时刻有3、4两个晶闸管导通,经过T/18后,第I组组内换流,3关断5导通,此时为4、5晶闸管导通;再过T/18,4已导通了T/9的时间,第H组组内换流,4关断,6导通,此时为5、6导通。

其它各组的组内晶闸管的换流方式相同。

组内各晶闸管的换流是由控制电路中的移相脉冲来实现的。

在电路中串接滤波电感,就形成电流源型变频电路。

三相零式整流电路需18个晶闸管元件,若采用

三相桥式接法,则需要36个晶闸管元件。

图7.17画出了三相零式连接的交一交变频电路当控制角为a时晶闸管导通的次序及负载电流的波形。

组与组之间的换流和组内晶闸管的换流秩序已做了说明,这里不再详细分析。

3

|3

5

13

51

3

6

2

4

6

2

|

6

46

2I

I

III

!

.

V

1|

1

1

IV

VI

n

负载电流

图7.17交一交变频电路导通次序及电流波形

以A相负载的波形为例来分析说明负载电流的波形。

由图7.15所示电路可知,如果A相负载中有电

流通过,必定是I组和其它各组配合导通或者是W组和其它各组配合导通时的结果,所以由图7.17可以

看出,在I组导通的T/3时间内,A相负载上有正相电流,且导通120°(T/3)时间;在第W组导通

时,A相负载上有负电流通过,也导通120°(T/3)时间。

由于I〜W组晶闸管依次各导通120°(T

/3),又因是电流源型变频电路,所以其它两相负载电流同A相一样,也是持续120。

的方波。

在每一个120。

的时间内,都实现了组内1〜6晶闸管之间的换流,电源电流就正好变换一周。

三个

120°的时间内,电源电流变换三周,所以电源频率是负载电流频率的三倍,即系统输出频率为电源频率的1/3,实现了变频。

上述电路中,由于输出电压为方波,其中含有较多谐波,对负载不利。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采用正弦型交一交变频电路,使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按正弦规律变化。

742正弦波型交一交变频电路

1.输出正弦波的调节方法

在图7.15所示的交一交变频电路中,其输出电压在半个周期中的平均值取决于变频电路的控制角a。

如果在半个周期中控制角a是固定不变的,则输出电压在半个周期中的平均值是一个固定值。

如果在半个

周期中使导通组变频电路的控制角a如图7.3所示变化,由n/2(A点)逐渐减小到零(G点),然后再逐渐

由0增加到n/2,即a角在n/2>a>0之间来回变化(分别为B、C、DE、F各点),那么变频电路在半个周期中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就从0变到最大再减小到0,可获得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平均电压。

2.两组变频电路的工作状态

为了分析交一交变频电路的工作状态,可把变频电路视为一个理想交流电源与一个理想二极管相串

联,并构成反并联电路,轮流向负载供电,如图7.18(a)所示。

分析时略去输出电压、电流中的谐波。

系统采用无环流工作方式,即一组变频电路工作时,另一组则被封锁。

反组状态阻斯整流逆变

(a)(b>

图7.18交一交变频电路

(a)电路;(b)电压与电流的波形;

通常,负载是感性的,负载电压与电流的波形如图7.18(b)所示。

功率因数角为••时,两组变频电路

的工作状态是:

在负载电流的正半周(ti〜t3),由于整流器的单向导电性,正组变频电路有电流流过,

反组变频电路被阻断。

但在正组变频电路导通的ti〜t2阶段,正组变频电路输出电压、电流都为正时,

它工作在整流状态。

而在t2〜t3阶段,负载电流方向未改变,但输出电压方向却已变负,正组变频电路处于逆变状态。

在t3〜t4阶段,负载电流反向,正组变频电路阻断,反组变频电路工作,由于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均为负,故反组变频电路处于整流状态。

在t4〜t5阶段,电流方向未变,但输出电压反向,反

组变频电路处于逆变状态。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

哪组变频电路应导通是由电流的方向所决定的,而与电压的极性无关。

对于感性负载,两组变频电路均存在整流和逆变两种工作状态。

至于哪组变频电路是工作在整流还是逆变状态,应视输出电压与电流是极性相同还是相反而定。

实际变频电路输出电压波形由电源电压的若干片段拼凑而成,如图7.19(a)所示。

变频电路在感性负载下工作时,正组桥和反组桥均存在着整流和逆变两种工作状态,当控制角处于n

/2>a>0时,整流电压上部面积大于下部面积,平均电压为正,正组变频电路工作于整流状态;当n/

2

图7.19

给出了正组(共阴极)输出的电压波形,反组变频电路(共阳极)工作状态与正组相似。

这样,负载上电压的波形就由正组整流、逆变和反组整流、逆变四种波形组合而成。

(a)(b)

输岀Hi压

图7.19正组桥输出电压波形

(a)整流状态;(b)逆变状态;(c)控制角连续变化时的输出电压波形;

调节控制角a的深度,使a角由n/2到a>0°的某一值再回到n/2连续变化,可方便地调节输出电压幅值。

当控制正、反组变频电路导通的频率时,即可改变输出电压的频率。

显然,这种电路的输出电压频率小于电源频率。

只要调节图7.15中每组整流电路的控制角a由n/2到a>0°的某一值再回到n/2连续变化,负

载上就可获得三相正弦电压波形。

7.5脉宽调制(PWM型变频电路

7.5.1脉宽调制变频电路概述

1•脉宽调制变频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脉宽调制变频电路简称PW谀频电路,常采用电压源型交一直一交变频电路的形式,其基本原理是控制变频电路开关元件的导通和关断时间比(即调节脉冲宽度)来控制交流电压的大小和频率。

下面以单相PW礎频电路为例来说明其工作原理。

图7.20为单相桥式变频电路的主电路,由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获得一

恒定的直流电压,由四个全控型大功率晶体管V1〜V4作为开关元件,二极管VD〜VD4是续流二极管,

为无功能量反馈到直流电源提供通路。

信号波气

凋制屯踣

载波一

图7.20单相桥式PWM^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