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947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docx

路基实验记录表格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

表号:

铁建试录120

批准文号:

铁建设函[2009]27号

土的含水率实验记录

(一)

(烘干法:

标准方式,适用于各类土)

样品编号记录编号

委托编号委托日期

取样地址实验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编号

示值

范围

分辨力

温度

(℃)

相对湿度

(%)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土样描述

检测桩号

称量盒号

称量盒质量

(g)

盒加湿土质量

(g)

盒加干土质量

(g)

湿土

质量

m0(g)

干土

质量

md(g)

含水率ω=(m0/md-1)×100(%)

单个值

平均值

附注:

实验计算复核

表号:

铁建试录124

批准文号:

铁建设函[2009]27号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

土的颗粒密度实验记录

样品编号记录编号

委托编号委托日期

取样地址实验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

编号

示值

范围

分辨力

温度

(℃)

相对湿度

(%)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1)量瓶法(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

试样编号

量瓶

编号

量瓶质量

m(g)

干试样质量

md(g)

量瓶+液体+干试样总质量mpws(g)

液体

温度

T(℃)

T(℃)时液体密度ρyT(g/cm3)

T(℃)时量瓶+液体总质量mpy(g)

与干试样同体积的液体质量my(g)

颗粒密度ρs(g/cm3)

单值

均值

⑺=⑵+⑹-⑶

⑻=[⑵/⑺]×⑸

(2)浮称法(适用于粒径≥5mm,且其中>20mm的颗粒含量少于10%的土)

试样编号

烘干试样质量md(g)

饱和面干试样质量

mb(g)

铁丝筐

在水中

质量

m1(g)

铁丝筐和试样在水中总质量

m2(g)

试样在

水中

质量

mw(g)

水的

温度

T(℃)

T(℃)时水的密度(查表)ρwT(g/cm3)

颗粒密度

ρs(g/cm3)

单值

均值

⑸=⑷-⑶

⑻=[⑴×⑺]/[⑴-⑸]

(3)虹吸筒法(适用于粒径≥5mm,且其中>20mm的颗粒含量多于10%的土)

试样编号

烘干试样质量md(g)

量筒

质量

mc(g)

水的温度

T(℃)

T(℃)时水的密度(查表)

ρwT(g/cm3)

饱和面干试样质量

mb(g)

量筒和

排开水

总质量

mcw(g)

排开水

质量

mw(g)

吸着水

质量

mx(g)

颗粒密度

ρs(g/cm3)

单值

均值

⑺=⑹-⑵

⑻=⑸-⑴

⑼=[⑴×⑷]/[⑺-⑻]

试样总质量(g)

≥5mm颗粒占总质量百分比

P1(%)

 

<5mm颗粒占总质量百分比P2(%)

综合颗粒密度ρsm(kg/m3)

ρsm=1/[(P1/ρs1)+(P1/ρs2)]=

附注:

实验计算复核

表号:

铁建试录128

批准文号:

铁建设函[2009]27号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

筛析法颗粒分析实验记录

样品编号记录编号

委托编号委托日期

取样地址实验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

编号

示值

范围

分辨力

温度

(℃)

相对湿度

(%)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风干试样总质量mB(g)

小于的试样占试样总质量百分数dx(%)

2mm筛上试样质量(g)

小于2mm的试样占试样总质量百分数dx(%)

2mm筛下试样质量(g)

细筛分析时所取试样质量mB(g)

分析筛

类别

孔径

(mm)

分计留筛试样质量

(g)

累计留筛试样质量

(g)

小于该孔径的试样质量mA(g)

小于该孔径的试样质量百分数mA/mB(%)

小于该孔径占试样

总质量百分数

X=[mA/mB]×dx

(%)

75

60

40

20

10

5

2

2

1

筛底存留(g)

散失量(g)

散失百分数(%)

颗粒大小单对数分布曲线

不均匀系数Cu

曲率系数Cc

附注:

实验计算复核

表号:

铁建试录145

批准文号:

铁建设函[2009]27号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

击实实验记录

样品编号记录编号

委托编号委托日期

取样地址实验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编号

示值范围

分辨力

温度

(℃)

相对湿度

(%)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试样编号土的分类土的密度ρ(g/cm3)风干试样含水率ω0(%)

击实层数每层击数试样制备方法估计最优含水率(%)

试验点号

1

2

3

4

5

含水率

盒号

计算式

盒和湿试样总质量(g)

盒和干试样总质量(g)

盒质量(g)

水质量(g)

⑷=⑴-⑵

干试样质量(g)

⑸=⑵-⑶

含水率ω(%)

单值

⑹=[⑷/⑸]×100

平均值

干密度

筒和试样总质量m2(g)

筒质量m1(g)

湿试样质量(g)

⑶=⑴-⑵

筒体积V(cm3)

湿密度ρ(g/cm3)

⑸=⑶/⑷

干密度ρd(g/cm3)

⑹=⑸/(1+ω)

最大干密度ρd(g/cm3)最优含水率ω(%)饱和度ωsat(%)

大于5mm、20mm或40mm颗粒含量(%)校正后最大干密度(g/cm3)

校正后最优含水率(%)

附注

实验计算复核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实验记录

(二)

样品编号记录编号

委托编号委托日期

取样地址实验日期

(5)颗粒密度

试样总质量(g)

≥5mm颗粒占试样总质量百分比P1(%)

<5mm颗粒占试样总质量百分比P2(%)

≥5mm颗粒密度(虹吸筒法)

温度

(℃)

水温修正系数αt

水的密度ρWT

(g/cm3)

干试样质量m0(g)

排出水的总质量m1(g)

颗粒密度ρs1(g/cm3)

ρS1=[m0/(m4/ρWT)-αt]×1000

单个值

平均

≥5mm颗粒密度(浮称法)

温度(℃)

水温修正系数αt

水的密度ρWT

(g/cm3)

干试样质量m0(g)

吊篮在水中质量m1(g)

吊篮及试样在水中质量m2(g)

颗粒密度ρS1(kg/m3)

ρS1={m0/[(m0+m1-m2)/ρWT]-αt}×1000

单个值

平均

<5mm颗粒密度(比重瓶法)

温度(℃)

水温修正系数αt

水的密度ρWT

(g/cm3)

干试样质量m0(g)

瓶+水+干试样总质量m1(g)

瓶+水质量m2(g)

颗粒密度ρS2(kg/m3)

ρS2={m0/[(m0+m1-m2)/ρWT]-αt}×1000

单个值

平均

综合颗粒密度ρSm(kg/m3)

ρSm=1/[(ρ1/ρS1)+(ρ2/ρS2)]=

(6)大于颗粒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

循环次数

试验前质量G0(g)

试验后筛余质量G1(g)

损失率L(%)L=[(G0-G1)/G0]×100

单个值

平均

(7)洛杉矶磨耗率

试验序号

磨耗前质量G0(kg)

磨耗后质量G1(kg)

洛杉矶磨耗率LAA(%)LAA=[(G0-G1)/G0]×100

单个值

平均值

(8)小于细颗粒液、塑限

项目

湿粉+盒质量G1(g)

干粉+盒质量G2(g)

盒质量G3(g)

干粉质量G4(g)

G4=G2-G3

含水量G5(g)

G5=G1-G2

液限WL(%)、塑限WP(%)

WL(WP)=(G5/G4)×100

单个值

平均

液限

塑限

附注:

实验计算复核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实验记录

(一)

样品编号记录编号

委托编号委托日期

取样地址实验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

编号

示值

范围

分辨力

温度(℃)

相对湿度

(%)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1)颗粒级配

筛分试样质量(kg)

d60/d10(mm)

d15/d85(mm)

筛孔尺寸(mm)

45

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通过率(%)

(2)粘土团及其它杂质含量

试验序号

试验前试样质量G1(kg)

试验后试样质量G2

(kg)

粘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N(%)

N=[(G1-G2)/G1]×100

单值

平均值

(3)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

试样质量G1(g)

通过筛颗粒质量G2(g)

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N1(%)

N1=(G2/G1)×100

(4)≥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

≥试样总质量G(kg)

带有破碎面颗粒总质量G1(kg)

带有破碎面颗粒含量N2(%)

N2=(G1/G)×100

附注:

 

实验计算复核

表号:

铁建试录169

批准文号:

铁建设函[009]27号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

过渡段级配碎石实验记录

样品编号记录编号

委托编号委托日期

取样地址实验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

编号

示值

范围

分辨力

温度

(℃)

相对湿度(%)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1)颗粒级配

筛孔尺寸(mm)

50

40

30

25

20

10

散失

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筛分试样质量(kg)

最大粒径(mm)

(2)针片状颗粒总质量

样品质量m0(g)

针片状颗粒质量m1(g)

针片状颗粒总含量ωP(%)

ωP=(m1/m0)×100

(3)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

试验序号

试样质量m0(g)

试验后试样质量m1(g)

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ωn(%)

ωn=(m0-m1)/m1×100

平均

(4)颗粒密度

试样总质量(g)

≥5mm颗粒占试样总质量百分比P1(%)

<5mm颗粒占试样总质量百分比P2(%)

≥5mm颗粒密度(虹吸筒法)

温度

(℃)

水温修正系数αt

水的密度ρWT

(g/cm3)

干试样质量m0(g)

排出水的总质量m1(g)

颗粒密度ρs1(g/cm3)

ρS1=[m0/(m4/ρWT)-αt]×1000

单个值

平均

≥5mm颗粒密度(浮称法)

温度(℃)

水温修正系数αt

水的密度ρWT

(g/cm3)

干试样质量m0(g)

吊篮在水中质量m1(g)

吊篮及试样在水中质量m2(g)

颗粒密度ρS1(kg/m3)

ρS1={m0/[(m0+m1-m2)/ρWT]-αt}×1000

单个值

平均

<5mm颗粒密度(比重瓶法)

温度(℃)

水温修正系数αt

水的密度ρWT

(g/cm3)

干试样质量m0(g)

瓶+水+干试样总质量m1(g)

瓶+水质量m2(g)

颗粒密度ρS2(kg/m3)

ρS2={m0/[(m0+m1-m2)/ρWT]-αt}×1000

单个值

平均

综合颗粒密度ρSm(kg/m3)

ρSm=1/[(ρ1/ρS1)+(ρ2/ρS2)]=

附注:

实验计算复核

表号:

铁建试录168

批准文号:

铁建设函[2009]27号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

灰剂量实验记录

样品编号记录编号

取样地址委托编号

填料名称委托日期

掺料种类实验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

编号

示值

范围

分辨力

温度

(℃)

相对湿度

(%)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混合料最优含水率

ωopt(%)

风干土含水率

ω0(%)

风干灰含水率

ωc(%)

干混合料质量M(g)

M=300/(1+ωopt)

检测桩号

混合料质量

m(g)

EDTA耗量(ml)

灰剂量试验结果

(%)

初始

最终

消耗

平均

附注:

 

实验计算复核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

EDTA滴定法标准曲线实验记录

样品编号记录编号

取样地址委托编号

填料名称委托日期

掺灰种类实验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

编号

示值

范围

分辨力

温度

(℃)

相对湿度

(%)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混合料最优含水率

ωopt(%)

风干土含水率

ω0(%)

风干灰含水率

ωc(%)

干混合料质量M(g)

M=300/(1+ωopt)

灰剂量

C(%)

干土质量

m(g)

风干土质量

m1(g)

干灰质量h(g)

风干灰质量h1(g)

水质量s(g)

NH4Cl澄清时间(S)

EDTA耗量(ml)

M/(1+)

m(1+ω0)

M-m

h(1+ωc)

100-m1-m2

1

2

平均

EDTA耗量与灰剂量标准曲线:

附注:

实验计算复核

表号:

铁建试录174

批准文号:

铁建设函[2009]27号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

灌砂法测定填料压实密度实验记录

施工里程委托编号委托日期记录编号

填料名称填料粒径压实方式实验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编号

示值范围

分辨力

温度(℃)

相对湿度(%)

填料压实状态描述

标准砂密度ρsr(g/cm3)

采用标准

最大干密度ρdmax(g/cm3)

最优含水率ωopt(%)

土的颗粒密度ρs(g/cm3)

施工日期

填土层次

压实遍数(遍)

填层标高(m)

填层压实厚度(cm)

测点桩号

测点位置

密度测定器

灌满标准砂

总质量

mr3(g)

灌满灌砂漏斗所需标准砂质量

mr4(g)

密度测定器和剩余标准砂总质量

mr5(g)

灌满试坑

所用标准

砂质量

msr(g)

试坑

体积

Vp(cm3)

土和

容器

总质量

(g)

容器质量(g)

试坑土

的质量

mp(g)

土的

湿密度

ρ0(g/cm3)

土的

含水率

ω(%)

土的

干密度

ρd(g/cm3)

压实系数

K

孔隙率n(%)

规定值

实测值

规定值

实测值

⑸=⑷/ρsr

⑻=⑹-⑺

⑼=⑻/⑸

⑾=⑼/

[1+

×⑽]

⑿=⑾/ρdmax

(13)=[1-⑾/ρs]×100

附注:

实验计算复核

表号:

铁建试录175

批准文号:

铁建设函[2009]27号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

灌水法测定填料压实密度实验记录

施工里程委托编号委托日期记录编号

填料名称填料粒径压实方式实验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编号

示值范围

分辨力

温度(℃)

相对湿度(%)

填料压实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最大干密度ρdmax(g/cm3)

最优含水率ωopt(%)

土的颗粒密度ρs(g/cm3)

施工日期

填土层次

压实遍数(遍)

填层标高(m)

填层压实厚度(cm)

测点桩号

测点位置

储水筒水位(cm)

储水筒

断面积

Aw(cm2)

试坑

体积

Vp(cm3)

土和容器

总质量

(g)

容器

质量

(g)

试坑土的

质量

mp(g)

土的

湿密度

ρ0(g/cm3)

土的

含水率

ω(%)

土的干密度

ρd(g/cm3)

压实系数

K

孔隙率n(%)

初始

H1

终止

H2

规定值

实测值

规定值

实测值

⑷=[⑵-⑴]×⑶

⑺=⑸-⑹

⑻=⑺/⑷

⑽=⑻/[1+×⑼]

⑾=⑽/ρdmax

⑿=[1-⑽ρs]×100

附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