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的体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963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囚歌的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囚歌的体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囚歌的体会.docx

《囚歌的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囚歌的体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囚歌的体会.docx

囚歌的体会

《囚歌》教学反思

这篇诗歌是以形象、精炼富有感情为基本特征的,好的诗还有一种意境美。

《囚歌》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它的美不是表现为优美,而是一种使人迥畅荡气的悲壮之美,一种不可压抑的阳刚之美,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共产主义精神美。

虽然在教学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单列一项进行讲解,但我的确想把这种美很好地体现出来。

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这首诗教的有情。

为此,教师必须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感动学生,使他们体会到人物的宁死不屈的精神。

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精练、形象,充满激情,以此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会《囚歌》的形象美。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审美教育。

本课的教学结构分为这几部分,第一部分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对“囚”字的理解。

第二部分初读诗歌,读通读熟。

第三部分,精读感悟,第四部分拓展理解,你想对叶挺说些什么?

第五部分推荐课外读物。

我觉得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设计中由理解“爬”字入手,让学生感悟敌人对革命者的引诱与侮辱,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效果较好。

再就是导入部分,由“囚”字使学生感受其意,理解被囚禁者渴望自由的心里。

失误是由于时间原因第四部分拓展没有进行。

当然没有一节课可以做到完美,还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篇二:

囚歌三首

拓展阅读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文本解读:

这三首诗都是作者在身陷囹圄之时,面对着国民党的血腥迫害,坦然面对死亡,宁死也不愿背叛人民、背叛党的英雄写照,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时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这三首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富含深情,表达作者的豪迈气概和一腔爱国热情。

课前预习:

1.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熟练朗读诗歌。

2.了解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3.初步感受作者精神境界。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2.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熟练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体会作者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评价任务:

1、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回顾革命英雄: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伏契克的报告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就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的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赤子之心,今天我们学习几位革命者的诗篇,来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认识革命英雄:

学生介绍:

★学生1:

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

1925年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

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

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学生2: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34年11月9日,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时年39岁。

★学生3:

陈然(1923--1949),河北人。

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特支书记,1948年四月被捕,1949年10月28日被国民党反对派杀害。

三、朗读诗歌——感受英雄气质:

1、诵读指导、标注节奏。

明确朗读要求:

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感情的把握、节奏的划分等。

(选择一首诗歌,用“/”表示节奏,着重号表示重音朗读,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教师板示:

(1)《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

(2)《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

(3)《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由,...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

——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

2、跟读:

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体会诗歌情感。

3、自由朗读:

(注重语气,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充满与敌人斗争到底的无畏气概。

)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根据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懂、读通。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及时指导评议。

5、全班齐读课文。

四、比较阅读——感受英雄思想:

1、这三首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有什么相似之处?

2、批注相关诗句,讨论这三首诗歌共同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五、自主小结——倾听英雄心声:

这三首诗都是作者都是作者在身陷囹圄之时,面对着国民党的血腥迫害,坦然面对死亡,宁死也不愿背叛人民、背叛党。

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时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三首诗歌。

二、合作学习《囚歌》、《我的“自白”书》,探究诗句丰富意蕴:

1、结合《囚歌》,解释下列词语。

①囚歌:

②永生:

③人:

④狗:

⑤地下的烈火:

⑥活棺材:

2、①、诗中有两个“自由”,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

②、作者要什么样的自由,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

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明确:

1、①、囚歌:

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②、永生:

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

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

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③、人:

坚定的革命者。

④、狗:

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⑤、地下的烈火:

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⑥、活棺材:

监牢。

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2、①、第一个“自由”是躯体的自由,是国民党反动派给予的所谓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

②、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

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篇三: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囚歌》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诗二首》里的一篇诗歌,写叶挺将军在敌人暗无天日的监狱里忍受着敌人的残害,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者誓死如归的凛然正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

(2)读通、读顺、并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多种方法鼓励自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上课之前,我想给你们看两张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师语小结。

(这些低矮潮湿的房子,便是曾经关押革命战士的监狱。

1945年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歌乐山设置了大大小小10余座监狱。

其中取名为渣滓洞的一座监狱,就因为有无数的革命者在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被人们称为“活棺材”。

在那里,革命战士经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惨绝人寰的毒刑。

就在那皮鞭的嘶咬、烈火的焚烧、鲜血的飞溅之中,正义与邪恶进行着殊死较量。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间牢房,便是渣滓洞中的二号牢房。

在1949年解放前

夕,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焚烧了这里的男牢房,囚禁其中的许多革命战士被活活烧死。

生命烧掉了,但革命者的精神是永远也烧不掉的。

就在这里,就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间牢房的墙壁上还永久地留着一首诗(出示《囚歌》手稿,并配以朗诵。

2、这个留名为“六面碰壁居士”的人便是我国著名将领“叶挺”将军。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囚歌》。

(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囚”的字音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释题:

这首诗名叫“囚歌”,谁能说一说“囚”是什么意思?

(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

板书:

失去自由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4、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句话。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刚才我们说到“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起来,让人失去自由。

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一共几次提到“自由”?

分别出现在哪几节诗歌里?

把它圈出来。

2、第一个自由(第一节)

(1)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节诗歌?

请其他同学思考这节中的“自由”是什么样的自由?

(所谓的自由)

(2)这种所谓的自由要怎样才能得到?

(要从狗洞子里爬出。

(3)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4)怎么牢房中会有“狗”呢?

这“狗”指什么人?

(“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用狗来比喻叛徒,表现出作者对叛徒怎样的感情?

(极度厌恶和痛恨)那与之相对应的“人”又指什么人?

(革命者、真正的人)

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

(敬佩、崇敬)

(5)我们这样想,敌人又是怎样对待“人”和“狗”的呢?

(对待革命者是监禁迫害,对待叛徒是给予所谓的自由。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从“紧锁”和“敞开”看出来)这是一组什么词?

(7)一个“紧锁”,一个“敞开”敌人的目的是什么?

(诱惑革命战士投降)引导学生分男女生比较读这两句。

(8)这个时候“一个声音高叫着:

?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

(师引读)“一个声音”是谁的声音?

(国民党反动派)

“高叫”又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词你能想象出敌人是怎样的一副嘴脸?

他们阴险恶心地叫什么?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11)这“爬”是真的爬吗?

而是什么意思?

假如你就是诱惑革命者的敌人,你会怎么说这句话?

自己试一试。

(12)请生读、生评、再读、齐读。

(13)连起来再读一读第一节诗歌。

过渡:

面对敌人的诱惑,叶挺是怎样回答的?

(师引读:

“我渴望自由……)第二个自由:

(1)在这里文中第二次出现了自由,叶挺想不想得到自由?

(想)从哪个词可以看得出来?

(渴望)

(2)是的。

自由,谁不向往?

谁不渴望?

但敌人要给的“自由”和叶挺想要的自由一样吗?

(不一样)

对,敌人给的是所谓的自由而叶挺想要的是什么样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

(3)而且,这种所谓的自由还要怎样才能得到?

(从狗洞子里爬出)

(4)从狗洞子里爬出,叶挺愿意吗?

(不)

(5)所以他是怎样回答的?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的意思吗?

(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分两组比较读这两句话。

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哪个句子更好?

好在哪里?

再带着体会读,读出将军宁死不屈的决心。

(6)齐读第二小节。

(7)看来敌人用“自由”来诱惑革命者,根本无法达到革命者投降的目的。

此时,你觉得敌人还有可能用哪些办法让革命者投降?

(8)是啊,当敌人无计可施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用死亡相威胁。

当年蒋介石派叶挺军校的同学去劝叶挺投降,叶挺不但没有同意,而且还把眼睛一瞪说:

“要砍脑袋,就砍吧!

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

”接着蒋介石又让叶挺的亲人去劝降都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他只有亲自出马。

威胁叶挺说:

“你服从我,你一定可以得到成功。

不然你就算完了。

”而叶挺却回答到:

“我不能这样做,过渡:

所以说,叶挺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宁死不屈)

那他就失去了自由,但他却得到了什么?

(永生)板书:

得到永生用文中的诗句是(我应该在热血和烈火中得到永生!

这句话在文中哪里?

(第三节)

第三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思考“永生”的意思。

2、“永生”什么意思?

(指虽死犹生,浩气永存,精神不朽)

3、是啊!

有的人死了,他的一切就随着生命的逝去,而烟消云散。

而有的人死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因为他们义无返顾地将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付给了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

他们为了国家、人民不惧煎熬、不惧死亡。

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个希望、有个信念——“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他们盼望哪一天?

4、“有一天”是哪一天?

师:

就是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也就是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的那一天。

5、谁能说一说让革命取得胜利的“地下的烈火”指什么?

(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的革命力量。

6、这样的革命烈火要烧掉的是什么?

(活棺材)

仅仅是烧掉烧掉活棺材吗?

(还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7、就是为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叶挺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地与敌人进行斗争。

同学们,除了叶挺你还知道哪些像叶挺这样誓死与***反动派斗争的人吗?

8、根据学生的回答融入下面一段话,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萝卜头,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烈士。

当他一岁的时候便和爸爸、妈妈一起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睡的是潮湿的牢房。

吃的是有毒的米饭。

以至于他长到八、九岁时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身体也长成了一个头

大身细的畸形儿童。

就是遇害时,他也仅仅只有9岁。

江姐,亿万中国人民心中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

她的许多名言曾激烈了无数人的心。

当她受刑时就曾说:

“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竹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而我们共产党员的意志却是钢铁!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革命而英勇献身。

他们的名字也永远地留在了这烈士名册里,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9、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之情一起来读一读二、三小节吧!

10、让我们再次齐读整首诗歌。

四、总结

1、《囚歌》这首诗,后来被关在歌乐山集中营的同志谱成《叶挺囚歌》广为传唱,鼓舞人们的斗志。

让我们带着学习的感受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

在歌声中缅怀那些革命先烈吧!

2、同学们,为了千千万万人的自由,我国有无数的像叶挺将军这样的战士,他们忍受囚禁、甘洒热血。

用血肉、生命为代价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请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们、怀念他们!

让他们在我们的心中获得永生!

你枪毙我吧!

篇四:

囚歌

《囚歌》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

《囚歌》问题导读——评价单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血液()血淋淋()chǎng()开guān()材

二、比一比,再组词。

囚()锁()因()琐()将()蒋()

三、查找资料说说你了解到的叶挺将军生平事迹。

四、课题中的“囚”是什么意思?

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囚歌》问题生成——评价单

一、当时叶挺将军身处何地?

他可以有怎样的选择?

他又是怎样选择的?

二、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三、“地下烈火”指什么?

“活棺材”又指什么?

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为了革命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和革命者崇高的尊严,请你有感情的朗读并划出读的节奏。

《囚歌》问题训练——评价单

一、解释下面的词语并写出反义词和近义词。

自由:

反义词()近义词()渴望:

反义词()近义词()永生:

反义词()近义词()紧锁:

反义词()近义词()

二、拓展训练学习对比的写法。

对比”也叫对照”映衬”

这种描写方法是把两种对立(或矛盾)的事物,也叫““映衬。

“对比也叫“对照”映衬”这种描写方法是把两种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比较,以揭示人物的某种精神,事物的某种品格,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比较,以揭示人物的某种精神,事物的某种品格,景物的某种特征。

特征。

本诗就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请你找出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诗歌积累

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篇五:

《囚歌》教学设计(详案)

《囚歌》教学设计

成都市太平寺西区小学白晓鸿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识字学词,并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手段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导学单:

叶挺生平简介、诗歌创作背景资料;生字组词;

2.《囚歌》ppt课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4分钟)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七单元“尊严”。

同学们会读这个词吗?

当老师写下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神圣感,一起读一读。

你能用“尊严”组个短语或说一句话吗?

(1—3生)简单评价:

是的,尊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超越生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尊严”的诗歌。

(ppt出示课题:

《囚歌》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3.解析“囚”字。

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

(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诗歌里的“囚”是指的哪里吗?

(关押革命者的牢房,渣滓洞)“囚”的人是谁呢?

(叶挺,革命者)

4.这首诗的作者就是?

(叶挺,板书)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叶挺将军的资料和诗歌创作背景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叶挺将军?

(一生答)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谁再来简要地说一说。

(一生答)教师简单评价。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9分钟)

1.这是一首诗歌,但凡学诗歌,都应重视读,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读加深对诗歌

的理解,体会诗人的强烈情感。

(副板书:

读)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诗歌两分钟,并标出小节,通过生字表或工具书将诗歌读准确,读通顺。

不懂的地方用横线勾画下来。

(ppt出示:

初读要求。

副板书:

1.读准)

3.检查初读情况:

全诗共有几个小节,有不会读的字词吗?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句话。

(全班齐读)。

关注小节停顿,再读。

4.指名读、分组读(可以分为两个大组读)。

简单评价。

5.师范读。

6.还想读吗?

全班再读,思考: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指名回答(1—2生)。

好,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

(齐读)

三.品读诗歌,体味诗情

过渡:

同学们已把这首诗歌读准读通了,但我们还要读出感情和气势来。

那就去品读诗歌,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副板书:

2.读意3.读情)

1.学习第一小节(6分钟)

(1)关在监狱的人最渴望什么?

(板书:

自由)诗歌中几处写到自由?

把它圈出来。

(两处)(ppt出示:

前两小节)

(2)齐读第一小节诗歌,(出示第一小节)思考:

这节中的“自由”是什么样的自由?

(指名回答:

敌人给的自由)这自由是真的自由吗?

不是真的,对叶挺来说那是怎样的自由?

当时敌人准备给叶挺怎样的自由?

(结合叶挺坐牢的资料:

敌人不仅可以释放叶挺,还给予高官厚禄,但前提是放弃抗日,背叛革命和同志。

)在叶挺看来,这“自由”是背叛革命,放弃尊严的假“自由”,是敌人诱使革命者变节的诱饵。

(板书:

“自由”)是叶挺唾弃的!

再读一小节感受其爱憎。

(3)师串读“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这自由怎样才能得到?

用诗中的一个字。

(爬)。

(ppt出示:

一个声音高叫着。

)这个声音是谁的?

(国民党反动派)他们对着革命者们怎么叫的?

(高叫着)你能看出他们对待革命者的什么态度?

(狂妄、轻蔑、嚣张)能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吗?

(指名读1—2,齐读)那要像什么一样爬出来才能获得自由?

(ppt出示一小节,板书:

狗)所以,作者在这里用“狗”来比喻什么?

(背叛革命的叛徒)。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厌恶、痛恨)

(4)这一小节中与“狗”相对应的一个字是什么?

(板书:

人)。

指什么?

(真

正的革命者)这一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革命者的敬佩和崇敬)能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读出来吗?

(齐读第一小节)

(5)再读一读这一小节诗歌。

(女生读1、2句,男生读3句)

过渡:

面对敌人的诱惑,叶挺是怎样回答的?

(师引读:

“我渴望自由?

?

ppt出示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5分钟)

(1)齐读第二小节。

在这里文中第二次出现了自由,叶挺想不想得到自由?

(想)从哪个词可以看得出来他非常迫切地想?

(ppt:

渴望)

(2)是的。

自由,谁不向往?

谁不渴望?

鸟儿渴望在蓝天自由地飞翔,鱼儿渴望在水中自由地嬉戏。

而叶挺,他也渴望着与家人的团聚,渴望着孩子叫他“爸爸”,渴望着与战友并肩作战!

但敌人要给的“自由”和叶挺想要的自由一样吗?

(不一样)叶挺想要的是什么样的自由?

(有着尊严的自由,人民的自由)所以,他虽然渴望着自由,但他却深深地知道——(师引读: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3)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反问句)为什么用感叹号?

(加重语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