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020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docx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1

复习题

如果有空,请仔细看本课视频和讲义。

一、客观题和论述题资料:

仔细阅读材料,客观题包含了选择题、选择填空题和判断题;论述题首先解释题目中出现的名词,说明它们的关系,并从整体角度分析回答问题。

1.从技术角度看: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能够收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信息来支持组织内部决策和控制的部件的集合。

(劳登夫妇)

2.从经营角度看: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为了应对环境造成的挑战而生成的组织和管理的解决方案。

(劳登夫妇)

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向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薛华成,1999年《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

4.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也称组成模型)包括了组成成分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5.社会-技术系统观点认为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了应用信息系统及其基础两大部分。

应用信息系统的基础包括了人员(信息系统专家与用户)、战略(组织战略和信息系统战略)、组织、管理、数据资源(数据库、知识库、方法库)、基础设施(软件平台、硬件平台)。

应用信息系统按照职能划分为市场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应用信息系统按照层次划分为战略层信息系统、管理层信息系统、知识层信息系统和作业层信息系统。

6.信息系统的研究视角:

技术视角、技术-管理视角、管理-技术视角、社会-技术视角

7.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

技术方法(侧重信息学和数学方法——技术视角)、行为方法(侧重态度、管理和组织政策、行为方面——技术-管理视角、管理-技术视角)、社会-技术系统方法(关注人员的一些社会属性,如态度、技能及价值,组织沟通体系、权利体系及工作流体系——社会-技术视角)

8.信息系统具有社会-技术系统特征。

社会系统特征:

管理模式、人员分工、权力分配、人员沟通、管理制度、决策方式和程序……;技术系统特征:

Internet/Intranet通信、防火墙、数据安全保密、结构化/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编程语言、数据库软件、B/S或C/S结构的处理方式……。

9.一切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企业问题的组织和管理方法的集合都是信息系统。

10.数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如数字、文字、符号、图像等。

11.信息:

数据经过处理后,形成有意义或用途的信息。

考虑信息的形式、时间、内容、地点、人、目的。

12.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13.1948年,信息奠基人香农(Shannon)在《通信的数学理论》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4.1975年,意大利学者隆哥(G..Longo)在《信息论:

心得趋势与未决问题》指出:

信息是反映事物构成、关系和差别的东西,他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的本身。

15.信息分类:

按时间划分,可分为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

按信息产生的先后和加工与否划分,可分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

按性质划分,可分为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

按作用,信息可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按空间状态,宏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按价值,有用信息、无害信息和有害信息。

16.信息一般特性:

a)普遍性:

只要有事物的地方,就必然的存在信息。

信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广泛存在。

b)客观性:

信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如果人为地篡改信息,那么信息就会失去它的价值,甚至不能称之为“信息”了。

c)动态性:

事物在不断变化发展,信息也随之运动发展,其内容,形式,容量都会随时间而改变。

d)时效性:

由于信息的动态性,那么一个固定的信息的使用价值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减。

时效性实际上是与信息的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如果信息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

e)识别性:

人类可以通过感觉器官和科学仪器等方式来获取,整理,认知信息。

这是人类利用信息的前提。

f)传递性:

信息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在人-人,人-物,物-物等之间传递。

g)共享性:

信息与物质、能量显着不同的是。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并不是“此消彼长”,同一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被多个主体共有,而且还能够无限的复制、传递。

h)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i)价值性:

信息价值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1)可以满足人们对精神领域的需求,如学习材料、娱乐信息等;

(2)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如通过获取有效的供销信息提高产品流通效率等。

j)增值性:

在加工与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统计以及其他方式的处理,可以获得更重要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不同的对象或不同的领域。

k)可复制性:

信息的可复制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的最关键的特征,信息只有通过复制才能达到传播的目的。

l)信息稀缺性:

信息是稀缺的,特别是高质量的信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的稀缺性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m)效用性:

信息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

n)价值成本的特殊性:

信息是如此的特殊,它既是一种商品,但是绝没有人愿意出同样的价钱购买第二份相同的信息。

o)体验性:

大部份的信息都只能在使用之后才能对其进行评价。

17.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联系作用和发展变化的反映、有效信息的获得取决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

18.经济管理学家认为“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

19.信息管理,是指对人类社会信息活动的各种相关因素(主要是人,信息,技术和机构)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过程。

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微观上对信息内容进行管理——信息的组织,检索,加工,服务等;宏观上对信息机构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20.信息管理学是以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种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21.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资源(它是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的有机体)和信息活动(它是指人类社会围绕信息资源的形成、传递和利用而开展的管理活动与服务活动)。

信息管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有其自身的管理,同时支持其他管理活动。

22.信息管理是一种社会规模的活动,涉及广泛的社会个体、群体、国家参与的普遍性的信息获取、控制和利用活动。

包括:

信息产品管理(微观)、信息系统管理(中观)和信息产业管理(宏观)

23.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24.信息管理分类

a)1、按管理层次分类:

宏观信息管理、中观信息管理、微观信息管理;

b)2、按管理内容分类:

信息生产管理、信息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产业管理、信息市场管理等;

c)3、按应用范围分类:

工业企业信息管理、商业企业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公共事业信息管理等;

d)4、按管理手段分类:

手工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

25.信息管理要求可靠(原始信息可靠)、及时(一方面,要及时地发现和收集信息。

另一方面要及时传递信息。

)、准确(为保证信息准确,首先要求原始信息可靠。

其次是保持信息的统一性和唯一性。

也要做到计量单位相同。

26.信息管理的四种模式:

信息独裁、信息无政府状态、信息民主、信息大使。

27.信息独裁:

信息独裁是指信息特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业务经理们并没有什么EIS系统,但企业培养和训练了一批高手,在他们的电脑里安装了专门的报告、分析和统计软件。

这些技术精英们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信息独裁者。

28.信息无政府状态:

信息无政府状态源于个人或部门把所需的信息均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

其结果是各自为政的数据“领地”或“地下”数据库的迅速产生。

29.信息民主:

许多公司逐渐明白:

让企业内的所有员工共享信息可以使信息极大增值。

通过向员工提供准确的信息,下放决策权而赋予企业更快更敏捷的行动能力。

德鲁克也认为“决策应该在组织的最下层作出,并尽可能接近这一决策的执行人。

30.信息大使:

含有商务智能的企业外网应该是一个安全的网站,企业外的用户、可以获取和分析信息。

由于它们代表公司和外界交流的前沿阵地,所以称之为信息大使。

31.有远见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建立信息大使,目的是为企业外部用户提供获取、分析和共享相关信息的手段。

企业外网主要在以下三个应用领域形成:

供应链型外网、用户关系型外网以及信息中介型外网。

3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搜集、获取和处理企业内外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的质量、可用性和价值,并使企业各部分能够共享这些信息资源。

33.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增强企业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内外信息需求的能力来提高管理的效益。

以期达到“高效(Efficient)、实效(Effective)和经济(Economical)”的最佳效果,也称3E原则。

34.信息资源管理致力于对企业内外部正式交流信息的管理,而不包括非正式交流信息(如人际交往、电话、会议等)的管理。

35.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定义:

“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

这个定义强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元素的整合作用。

36.系统按宏观层面分类为自然系统(包括生态平衡系统、生命机体系统、天体系统、物质微观结构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等等)、人工系统(包括立体成像系统、生产系统、计算机系统、教育系统、医疗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等)和复合系统(包括导航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和人一机系统等等)。

37.系统工程是一门把已有学科分支中的知识有效地组合起来用以解决综合化的工程技术。

(大英百科全书(1974))

38.系统工程是一门研究复杂系统的设计、建立、试验和运行的科学技术。

(苏联大百科全书(1976))

39.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钱学森(1978))

40.系统工程是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与方法。

41.系统工程的目的是解决总体优化问题,从复杂问题的总体入手,认为总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各部分虽较劣但总体可以优化。

42.系统工程研究问题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详细设计的程序,一般是先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过程总体设计,然后进行各子系统或具体问题的研究。

43.系统工程的研究强调系统与环境的融合,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44.系统工程大体上可分为系统开发、系统制造和系统运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划分为若干小阶段或步骤。

45.最常用的系统工程方法,是系统工程创始人之一霍尔创立的包括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的三维结构图。

46.系统集成(SI,SystemIntegration),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47.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

48.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

49.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为了达到此目标,系统集成商的优劣是至关重要的。

50.系统集成包含技术、管理和商务等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可靠保障。

51.系统集成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

设备系统集成,也可称为硬件系统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是以系统的高度为客户需求提供应用的系统模式,以及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案,即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

52.企业流程也称为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经营流程等,是企业各种流程的统称。

53.企业流程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某一项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有序集合,流程由组织结构、人、管理原则、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和管理方法等要素组成。

54.简单的说,企业流程就是企业完成其经营活动,为顾客创造有效的价值和服务并获得利润的各种有序的活动过程。

55.在企业组织中,流程和职能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职能用来描述一个部门或机构是做什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流程强调的是为完成目标任务,这个部门或机构是如何工作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56.面向职能的企业管理模式:

斯隆(AlfredSloan)应用劳动分工论于管理工作中,将同类工作归到一个部门,即将管理人员依专业组合在各个职能部门内,由部门主管监督和管理部门的工作。

57.基于企业流程观的管理模式是指以流程的视角理解、分析和管理企业中各种活动的一种思想、观点和方法。

58.企业的内部组织和运营被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而实际上要向客户最终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实现,都依赖于跨越职能部门的各种流程的运作。

59.在职能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下,部门追求最优,这种总体分治的条块化治理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快速、连续响应外部变化的能力,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为了协调流程需要付出的费用并不会因为现代技术的支撑而减少。

60.在企业流程观的影响下,人们认识到只有各职能部门围绕产品或服务紧密协作,使流程高效运转起来,才有可能实现全局的最优化,企业组织模式开始出现从职能型向流程型转变的变革。

61.企业流程的四个要素:

活动、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活动承担者和活动实现方式。

62.企业的流程按其功能可以区分为:

1、业务流程是指面向顾客直接产生价值增值的流程;2、管理流程是指为了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最终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并达到利润最大化和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的流程。

63.企业内的一切流程都应以企业目标为根本依据,尤其是管理流程:

对外,面向客户,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

对内,面向企业目标,提高管理流程的效率,平衡企业各方资源(生产线平衡),控制总体效率的平衡,实现企业总体绩效。

64.企业流程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改革,改变企业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流程不闭环等,使每个流程可从头至尾由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达到缩短流程周期、节约运作资本的作用。

65.流程管理最终希望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66.流程管理的宗旨:

a)1.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受控程度

b)2.通过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c)3.通过制度或规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d)4.通过流程化管理提高资源合理配置程度

e)5.快速实现管理复制

67.流程管理的层次

a)1.流程规范:

整理企业流程,界定流程各环节内容及各环节间交接关系,形成业务的无缝衔接,适合所有企业的正常运营时期。

b)2.流程优化:

适合企业任何时期,流程持续优化过程,持续审视企业的流程和优化流程,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企业的流程体系。

c)3.流程再造:

重新审视企业的流程和再设计。

适合于企业的变革时期与企业的变革阶段:

治理结构的变化、购并、企业战略的改变、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新市场的出现等等。

68.企业流程管理理论实质上是有关企业流程优化、变革和重组的理论、方法、策略、技术和工具的总结。

实施企业流程变革的主要方法一般有两大类:

全新设计法和系统变革法。

a)全新设计法:

从根本上抛弃旧流程,零起点设计新流程,主要理论是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

b)系统改革法:

继承逐步改善的思想,辨析理解现有流程,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和再造流程的工作,主要理论是企业流程管理(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BPM)。

69.企业流程再造的目标是帮助企业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怎么样工作,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客户服务,削减运营成本,成为世界级竞争者。

70.企业流程再造帮助公司彻底地重新塑造工作流程。

71.在1990年,麻省理工大学前计算机科学教授MichaelMartinHammer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经理人的主要挑战是,消灭不能创造价值的商业流程,而不是用科技将其自动化。

Hammer的观点很简单:

很多工作没有客户附加值,应该取消,而不是通过电脑进行加速。

公司应该重新整理流程,提高客户价值,减少资源浪费。

72.企业流程再造是指以企业流程为改造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流程进行基础性的再思考和根本性的再设计,以达到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现代关键业绩指标的巨大提高。

73.信息技术在BPR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角色。

信息技术是产生新的流程、工作方式、企业内外提高合作的工具。

74.(Covert,1997)为了达到长期的效果,公司必须检查哪些战略和再造有必要,学会对成本、里程碑、时间表中的战略进行量化,在组织中实施战略,评估组织目前的能力,务实改革,把战略与预算流程进行统一。

75.1965年,安东尼(Anthony)等企业管理研究专家通过对欧美制造型企业长达15年的大量实践观察和验证,创立了制造业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及其信息系统构架理论,即着名的“安东尼模型”,该理论认为经营管理业务活动,即企业管理系统可分为3个层次。

a)

(1)战略层:

也称战略计划层,由组织的高层经理(领导)或资深管理者构成。

为最高管理层,是指诸如企业组织目标的设定与变更、为实现该目标所采取的资源政策等计划、规划、预算过程。

b)

(2)管理层:

也称管理控制和战术计划层,由组织的中层经理(领导)构成,如市场主管等,为中间管理层,是为实现企业目标,使企业能够有效地获得并利用资源的具体化过程。

c)(3)作业层:

也称作业计划与控制层,由组织的作业层经理构成,如车间主任、财务科会计等,为下层管理层,是为确定某特定业务能够被有效地、高效地执行的全过程。

76.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安东尼模型扩展到4层模型:

即在作业层和管理层之间增加了一个知识层。

知识层由知识工人和数据工人组成,负责把组织知识用到管理或经营中去。

a)知识工人是指能创造新知识和信息的人,如建筑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员,以及高层经理、部门主管等从事管理创新的管理人员。

b)数据工人一般只处理而不创造信息,主要工作是使用、处理和传播信息,如秘书、会计和销售员等。

c)知识工人和数据工人不是一个独立群体,除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外,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的管理人员都可以是知识工人和数据工人。

77.组织内6种类型信息系统分别服务于这4种不同的组织层次:

a)经理信息系统(EIS)支持组织的战略层

b)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支持组织的管理层

c)知识管理系统(KM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支持组织的知识层

d)事务处理系统(TPS)支持组织的作业层

78.组织内6种类型信息系统各自无法为组织提供全部信息,必须分工合作、各行其是,需要经过集成才能达到为组织整体服务的目的。

79.事务处理系统(简称TPS)服务于组织作业层,是指负责记录、处理并报告组织中重复性的日常活动,记录和更新企业业务数据的信息系统。

80.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指从内部和外部收集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形成有用信息,以预定的形式提供给以中层为主的各管理层使用的信息系统。

81.经理信息系统(EIS)是一种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辅助管理者面向非结构化问题决策的信息系统(LennethC.Laudon&JaneP.Laudon)。

82.经理信息系统(EIS)是一套计算机系统,它通过更便利地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与组织目标相关的信息,为高层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GeorgeM.Marakas)。

83.高层管理者通过EIS识别并有目的地调用DSS、MIS、KMS甚至TPS和OAS,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和组织间信息系统,得到相关结果。

84.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信息技术在办公室活动中的应用,目的是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提高办公室信息人员的工作效率。

85.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面向组织的各个管理层次。

86.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组织中的3个重要作用:

a)协调、管理组织中的工作

b)能对组织中的各个层次、各个职能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

c)加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87.OAS的一般功能:

a)文字处理和桌面排版

b)文档影像管理

c)工作流管理:

工作流程流线化、自动化。

如文档审批的处理流程电子化。

d)支持群体工作:

办公室是有共同工作目标的群体。

群件是指对具有同一项工作任务或目标的群体,支持其协作的软件产品,如电子日程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电子会议等。

88.知识管理系统(KMS)可以定义为一种为组织的知识工人(包括管理人员)寻找知识、创新知识、存储知识、分发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信息系统。

89.组织间信息系统(IOIS)也称跨组织信息系统,是由许多互相联系的公司(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应用信息技术克服地理位置、组织界限的障碍而组成的协同工作系统。

90.IOIS是跨越组织边界,支持信息跨组织流动,并被组织共享的信息系统。

91.组织间信息系统(IOIS):

由IOIS联结的供应商、制造商或客户的企业网络称为供应链。

这些使用者就像在一个系统环境中一样。

IOIS的输入/输出都与供应链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相连,组织内和组织间信息系统便形成了一个整体。

92.从技术上看,IO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组织间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系统;

93.从经营上看,IOIS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为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生成的实施组织全球战略或组织间合作的组织联盟和管理的解决方案。

94.劳登夫妇信息系统定义扩展:

a)从技术角度看,信息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能够收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信息来支持组织内和组织间决策和控制的部件的集合。

b)从经营角度看,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为了应对环境造成的挑战而生成的组织或组织联盟的管理和决策的解决方案。

95.组织间的合作模式有3种:

交易型、流程型和交互型。

a)交易型合作:

是将各个行业中详尽的交易过程集中到一个场所,为企业组织的采购方和供应方提供一个交易机会。

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b)流程型合作:

是将核心企业(如制造商)与上下游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和物流运输商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面向最终客户的完整供应链。

流程型合作的核心企业专注于自己的组织核心能力,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提高对市场和客户的响应速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c)交互型合作:

该模式主要是利用IOIS来管理跨国界的产品开发,常见于较复杂的产品,如汽车、航空引擎、集成电路等的开发设计。

由于产品复杂度高,处于不同地点(不同国家)的工程师需要处理同一台服务器的同一个文件。

96.组织间信息系统分类:

按组织关系分类和按支持层级分类。

97.按组织关系分类:

纵向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