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037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docx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

欢迎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一些心得体会心得

1.心得

2.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

3.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4.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

5.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

6.钻探编录注意事项

7.取水样注意事项

8.表格清晰说明补充

心得

1.标贯的锤子反弹可以判断土层的密实度,软的松散的土不会反弹,硬的岩石会。

2,.泥浆的颜色可以判断土层的类别(含砂较多者)泥浆中会有颗粒出现(例如粉质粘土与花岗岩残积土)需结合岩土芯区别。

3.钻杆的跳动可初步判断土层的类别(密实度)

4.钻杆下入土层是否有塌孔的产生,进而判断碎石土砂土的密实度。

基岩会出现掉块现象。

5.钻杆同一档转动速度的快慢可判断土层的黏性,密实度,是否出现糊状。

密实度可从以下方面判断a标贯(碎石动力触探)b钻进快慢c钻杆的跳动d塌孔(松散类容易塌孔,反正密实的不易塌)

6.湿度的判段a地下水位b手拍是否有析水现象c用白纸吸水看是否透纸。

7.标贯锤没达到63.5+-0.5可用排水法验算

8标贯锤高度用钢尺测量

9.钻机在钻探前,必须检查是否摆稳,否则会使孔倾斜。

10.标贯的锤击速率保持在15-30击/min

11.分层做标贯,动探,层厚时标贯,动探试验一般每隔1-2m进行一次,测试深度超过

15cm时,试验间距可为2-3m

12.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进行标贯试验时,为了避免产生流沙或塌孔现象使N值失真,孔内应采用泥浆护壁或下套管。

13.标贯锤遇到塌孔无法打到实地土层情况怎么处理?

14.标贯锤遇到坚硬的残积土等无法先预进入土层15cm时怎么处理?

一.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

1.土的描述

1粘土(粉质粘土):

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2砂土:

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粉土:

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4淤泥:

颜色,状态,包含物,有无臭味(可初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无层理等。

互层:

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夹层:

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101/3

夹薄层:

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且多次出现,

2.岩石的描述:

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石的质量指标RQD。

RQD:

75mm金刚石钻头,双层岩芯管取芯,每回次大于10cm的岩芯段之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

RQD大于90好的,7590较好,5075较差,2550差的,小于25极差。

二.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1)光泽反应:

1.方法:

用刀切土并抹过土面,观察其切面。

2.评价:

光滑程度,粗糙程度,光泽反应。

3.一般土的情况:

粘土:

光滑,有油脂光泽,颗粒越细光泽越明显,

粉质粘土:

切面稍有光泽。

粉土:

无光泽,粗糙。

(2)摇震反应

⑴方法:

把土搓成小球,(天然含水量接近饱和的土)放在手掌上左右摇晃,另一手震击该手,如土球表面有水渗出,并呈现光泽,但用手指捏土球时,水分与光泽很快消失。

⑵评价:

迅速,中等,缓慢,无。

⑶一般土情况:

粘土:

无,

粉质粘土:

缓慢,

粉土:

中等迅速。

⒊韧性:

⑴方法:

把土搓成约3mm的土条,(天然含水量略高于塑限)

再搓成土团二次搓条

⑵评价:

低,中,高

⑶一般情况:

粘土:

能再次搓条,指压不碎。

粉质粘土:

可再揉成土团,手捏即碎裂。

粉土:

不能再搓成土团后重新搓条。

4.干强度:

⑴方法:

将风干的小土球用手捏碎的程度。

⑵评价:

极高,高,中等,低,很低,无。

⑶一般土的情况:

粘土:

捏不碎,

粉质粘土:

用力才能捏碎,

粉土:

易捏碎成粉末。

粘土,切面有油脂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

高中等,韧性:

高中等

粉质粘土,切面光滑,无光泽,摇震反应:

无慢,干强度:

低中等,韧性:

低中等。

粉土,无光泽反应,粗糙,摇震反应:

迅速中等,干强度:

低,韧性:

低,

三.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

4.有机质土:

灰黑色,有光泽,味臭,含腐植质,纤维质,浸水后有气泡,干燥后收缩。

5.新近堆积土:

色暗,结构性差,易变形,无粒状结核体,有贝壳及园形钙核。

6.粘土:

①切面光滑,②滑腻,③能搓小于0.5mm不断的条,④干土坚硬。

7.粉质粘土:

①稍有光滑面,②细捻有颗颗粒,③能搓成0.5-2mm的条,④手难捏碎。

8.粉土:

①无光滑面,粗糙,②无粘滞感,不粘着物体,③只能搓成2-3mm的条,④手捏易碎,

6.砂土:

砾砂:

1/4以上大于高梁粒(2mm),分散,湿润是用手掌拍:

无水印,粘着程度:

无粘着感。

粗砂:

1/2以上大于小米粒(0.5mm),个别胶胶结,无水印,无粘着感。

中砂:

1/2以上砂糖相近(大于0.25mm),少量胶结,偶见水印,无粘着感

细砂:

象粗玉米粉,(大于0.1mm),部份胶结,有水印,偶有轻微粘着感,

粉砂:

象小米粉,(小于0.1mm)大部份胶结,有翻浆,有轻微粘着感。

四.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

9.全风化:

结构基本破坏,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10.强风化:

结构大部份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

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岩体被切割成220cm的岩块。

11.中风化:

结构部份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镐难挖,岩芯钻方可钻进,岩体被切割成2050cm岩块。

12.微风化:

结构基本未变,节理面有渲染,略有变色,少量风化裂隙。

13.未风化: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五.钻探编录注意事项

14.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对螺旋钻进应在1m以内,对岩芯钻探应在2m以内,野外编录不应超此范围。

15.勘察中凡遇含水层均应测定地下水位,并应在开孔时量测初见水位及稳定水位,有条件时触探孔也应量测水位。

16.应督促钻探人员采用合理的钻进方法,取得符合规范要求的土试样,保证土试样的质量等级,取土应采用静压或锤击法,下放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的长度,严禁取土中多打防止土样压缩。

软土中应采用薄壁取土器,取出土样应及时封存,以防失水及搬运过程中对土样的扰动。

17.对较破碎和破碎的岩体,岩芯采取率不应低于65%。

18.标贯试验中,要保证孔底无浮土,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必要时开始打入土中的15cm也应记录锤击数风化岩地区较重要)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贯试验锤数N,锤击数已达50cm,贯入深度未达30cm,可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后换算,并终止试验。

换算公式:

N=3050/s(s为50击时的贯入度,单位cm)

19.静力触探应保证测试精度,对出现的异常曲线应分析原因,如曲线拉长,缩短,淤泥中的侧阻力偏大,探头的回零等。

并重新补做工作,并定期对探头进行率定,保证探头系数的准确性。

六.取水注意事项

20.地下水试样必须代表天然条件下的客观水质情况

21.不同含水层的水样应下套管陋断后分别采集。

22.取水容器应洗净,取水后应封口。

23.侵蚀性CO2需加2-3克的大理石粉。

(0.25-0.3L)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坚硬程度等级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岩、闪才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微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质岩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硬质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板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1、强风化的硬质岩

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手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岩石类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