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044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docx

兴隆煤矿水文地质报告

 

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兴隆煤矿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贵州省地矿局一0二地质大队

2008年3月

 

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兴隆煤矿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编写单位:

一0二地质大队水工环部

编写:

审核:

项目负责:

总工程师:

队长:

 

资质证书等级:

甲级

资质证书编号:

10065

提交报告单位:

贵州省地矿局一0二地质大队

提交报告日期:

2008年3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

概况

一:

任务由来

二:

目的任务

三:

以往地质工作

四: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矿区基本概况

一:

地理位置及交通

二:

采掘情况

第三章: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一:

概述

二: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富水性

第四章:

矿区水文地质

一:

地形地貌、气象及地表水

二:

含:

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三:

生产坑道及老硐水文地质特征

第五章:

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一:

地下水

二:

地表水

三:

老窑积水

四:

构造富水或导水

五:

大气降水

第六章: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

第七章:

矿井涌水量预测

第八章:

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第九章:

结论及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图名比例尺

11桐梓县狮溪镇兴隆煤矿区域水文地质图1:

100000

22桐梓县狮溪镇兴隆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1:

100000

33—5桐梓县狮溪镇兴隆煤矿矿区(E2、E6、E7)

勘探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

5000

附件目录

1、承接项目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2、委托书

 

第一章;概况

一:

任务由来

受桐梓县狮溪煤业有限公司委托,贵州省地矿局一0二地质大队承担了狮溪镇兴隆煤矿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二:

目的任务

本次工作的目的任务:

查明狮溪镇兴隆煤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访问了解老硐分布情况,分析矿床充水因素,确定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及其复杂程度,估算矿井未来开采时矿坑涌水量,提出防治矿井水害的措施和建议。

三:

以往地质工作

矿区内曾先后开展过地质、矿产工作,现将以往地质工作简述如下:

1958年11月,原桐梓地质队赴该矿区做过煤、铁勘查工作,初步认为该区煤矿资源量有一定远景。

1959年2月至5月,原娄关山地质大队赴该矿区作普查(现属预查阶段)。

1960年9月该队再次赴矿区进行普查检查工作,提交了《贵州省桐梓县煤铁矿菁坝矿区普查阶段报告》。

2001年至2003年,贵州省地矿局一0二地质大队对矿区现有小煤矿作过地质检测工作,编有各煤矿简测地质报告。

2005年5月至2006年,深圳东阳光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队其狮溪井田探矿权范围内2的煤矿作地质普查、详查。

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贵州省102地质大队对风华煤矿进行了生产勘查,编制了《贵州省桐梓县狮溪矿区风华煤矿勘探地质报告》;同时对风华煤矿进行了资源储量核查,提交了《贵州省桐梓县风华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006年8月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对家乡煤矿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提交了《贵州省桐梓县狮溪镇家乡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007年3月,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对该煤矿进行了储量核实,并提交了《贵州省桐梓县兴隆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上述工作为本次狮溪镇兴隆煤矿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地质基础资料。

四、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由于贵州省地矿局一0二地质大队对桐梓县狮溪矿区(包括本矿范围在内)范围于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份期间作了普查、详查、勘探、已建成矿山资源量核实等地质工作,已形成了丰富的基础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故本次兴隆煤矿水文地质调查主要以收集并综合近几年内的勘查资料作为编制本报告的依据。

调查访问了老硐(原家乡煤矿,最近关闭,已被该矿整合)的开拓及水文地质方面资料。

本次工作完成的工作量如下:

1、收集了《贵州省桐梓县狮溪矿区风华煤矿勘探地质报告》、《贵州省桐梓县狮溪镇南东段煤矿详查地质报告》、《贵州省桐梓县风华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桐梓县兴隆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资料。

2、访问了解了6个老窑的开拓及坑道抽排水资料。

第二章:

矿区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

兴隆煤矿位于桐梓县狮溪镇,属桐梓县狮溪镇菁坝村、黄坪村所辖。

矿区由原风华煤矿和家乡煤矿整合而成,矿区及工业广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º04´24″~107º06ˊ31″,北纬28º48ˊ55″~28º52ˊ28″。

经狮溪镇有简易公路进入矿区,川黔铁路及210国道、遵崇高等级公路与矿区西侧约30km处通过。

狮溪镇往南82km有314县道于松坎与上述铁路、公路相连,向北42km可进入重庆南川市。

交通尚属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二、采掘情况

狮溪镇狮溪煤矿为一整合矿山,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

矿山正准备建设中。

矿区范围南北长约,东西宽约,矿区面积²。

工业场地主体建筑布置在矿区范围东南竹家坪一带,正准备建设中,地理坐标:

东经107º04ˊ24″~107º06ˊ02″,北纬28º48ˊ55″~28º52ˊ28″。

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

1、X:

Y:

.00

2、X:

Y:

.00

3、X:

Y:

.00

4、X:

Y:

.00

5、X:

Y:

.00

准采标高:

790~1500m

第三章: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一、概述

区域上属中高山侵蚀,剥蚀高原中高山山地地貌。

矿区内海拔标高一般在1500~1600m,最高海拔标高为三交界(),相对高差一般在500m,矿区东侧为狮溪镇,属河谷地貌,地势较低,羊磴河在此由北向南径流。

当地最低海拔标高为矿区东南的羊磴河床,海拔标高510m,两地相对高差达1000m以上。

海拔最大高差达1505m,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兴隆煤矿位于狮溪煤矿区的北东部位,采矿权内最高海拔北高为,(鸽垭子),最低海拔标高为(二蹬岩一带),相对高差达,羊磴河床控制了矿区内底板含水层茅口栖霞组排泄和地表水运移方向,同时也构成了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约510m。

区内以南北向构造格局为主,地下水大致平行于轴向由北向南方向运动。

区内岩溶水的排泄受羊磴河、下沟冲沟控制。

区内地下水类型以岩溶水为主,基岩裂隙水次之,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仅季节性存在。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赋存形式差异明显,背斜核部地带呈散流型,向斜核部呈汇流型,紧密褶皱带及褶皱构造两翼则以管流型为主。

一般富集于褶皱构造核部地段、构造体系的交接复合部位、构造裂隙相对密集的断裂两盘及其交汇处,不同岩性的接触界面及岩层产状由陡变缓处。

详见附图一。

测区切割强烈,地下水动态受降雨影响明显,变化幅度较大,地下水循环条件良好,水质类型多为低矿化度略偏碱性的重碳酸钙、镁型水。

在含煤岩系中局部地段地下水类型为硫酸—钙酸。

二、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富水性

据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碳酸盐岩层与碎屑岩层相间展布。

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二叠系、奥陶系及寒武系,其中尤以茅草铺组】茅口栖霞组、桐梓红花园组及娄山关组灰岩、白云岩出露厚度大,分布面积广。

碎屑岩主要发育在三叠系、奥陶系及志留系,二叠系龙潭组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含岩溶裂隙水,富水性中等~强~极强;碎屑岩含裂隙水,富水性弱~中等,第四系含孔隙水,富水性弱,且据季节性。

第四章:

矿区水文地质

一、地形地貌、气象及地表水

(一)地形地貌

矿区内主要为侵蚀、剥蚀岩溶山地地貌,地形切割较大,在山麓中发育有冲沟及断续分布有近南北向的陡崖体,缓坡坡度多在10~20度,陡崖多在60~80度,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等较发育。

地形总体上西部高、东部低,最高海拔标高(矿区北部破罗岗),最低处于东部斜坡上部,标高约1000m,相对高差

(二)气象及地表水

调查区地处贵州高原北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据桐梓气象局统计资料,年平均降雨量,平均气温ºC,平均相对湿度75%,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88%,日最大降雨量。

区内水系为长江流域綦江水系,矿区东侧约处有羊磴河由北西向南东径流,流量较大,常年有水,区内中部有几条季节性溪沟,雨季有水,枯季和平水期基本无水。

二、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一)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内的各斜坡、山间洼地及各沟的沟底地段,岩性主要为耕植土及粘土,局部地段混灰岩的风化碎块,陡崖脚见大量崩积块体。

出露厚度极不均一。

11各钻孔揭露了该层。

厚度为0~50m,分布差异性大。

该层地形条件有利于排泄,据弱透水性,且富水性弱。

(二)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岩溶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外围西部,北部见部分出露,主要为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及泥质灰岩,厚度大于350m,。

见泉水点3个。

其中38号泉出露于矿区外围以南下沟冲沟的中下部,为代表性排泄点,出露标高,调查时流量s。

其余泉水流量为~s,出露标高1546~1555m。

前者赋存于饱水带中,后者于浅表岩溶带中,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

地下水化学类型HCO3-Ca,矿化度为1,PH值。

调查地表岩溶现象点,共计26个,这一区域为补给区,出露标高1451~1729m。

总体上讲,地表岩溶发育,补给面积大,大气降水以集中注入或灌入方式补给地下水,补给条件好。

地下水接受补给后,由北向南运移,最后于南部冲沟内排泄,38号泉即为代表性排泄点,富水性强。

(三)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³)

该段岩性为碎屑岩夹碳酸盐盐岩。

按不同岩性组成可分为三个亚段,根据各自不同的水文地质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1、第三亚段(T1Y³-³)隔水层

矿区北部见部分出露。

紫红、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钙质泥岩及少量薄至中厚层泥灰岩,厚大于28m。

该层地形为斜坡,具自然排水条件,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相较而言,可视为隔水层。

2、第二亚段(T1Y³ˉ²)岩溶裂隙含水层

大面积出露于矿区内,但不完整。

灰色薄至中厚层状微~细晶灰岩及泥质灰岩。

厚145~158m,调查泉水点12个,流量为~s,出露标高~1758m.其38号为其代表性排泄点,与茅草铺组相同,主要层因为受F1断裂将两含水层贯通所致,调查时流量为s,出露标高.其余泉流量为~s,出露标高1374~1758m。

调查岩溶现象点18个,岩溶形态为落水洞、漏斗、及溶洞等。

标高为1475~1689m。

揭露钻孔有10个,其中有9个见熔蚀,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53%。

总体上讲,矿区及其附近区域地面岩溶发育,处于补给区,大气降水主要以集中补给为主,补给方式为注入或灌入。

地下水存在两种类型,一为上层滞水,具当地补给当地排泄,泉流量小,富水性弱至中等,另一类为潜水,主要以集中排泄为其特点,如38号泉为其代表性排泄点,泉流量大,富水性强。

3、第一亚段(T1Y³ˉ')隔水层

矿区内出露完全,紫红、紫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钙质泥岩及少量泥灰岩、泥质灰岩,厚96~132m,。

钻孔中冲洗液消耗量弱,回次水位不显异常。

总体上讲,补给条件差,地形有利于排泄富水性弱。

可视为一相对隔水层。

由于厚度较大隔水性能良好。

(四)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²)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溶裂隙含水层。

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岩性和富水性相近,且二层之间仅有11~19m厚的沙堡湾段(T1Y1)隔水层相隔,岩性为浅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