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687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9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docx

初中化学上册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什么是化学

1、定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意义:

通过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来了解物质的制取方法和用途,从而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二、化学发展史

1、古代化学:

印刷术、造纸、火药、铜器、铁器、染料、陶瓷工艺等。

2、近代化学: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化学的作用:

应用化学技术制作出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4、绿色化学:

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绿色化学受到化学家们的重视。

【例题】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氧气的组成B、水的结构C、航天飞船的运动状态D、金属铁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三、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判断变化依据

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例题】

1、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2、下列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酒精挥发C.玻璃破碎D.冰雪融化

3、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四、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水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磁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活泼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1、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展性

2、图中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

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

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3、物理性质:

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燃烧前:

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

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

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

乳白色

状态:

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

“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

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

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达标测试卷】(每空5分,满分100)

1、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

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甜菜的生长B.汽油中加入乙醇    C.乙醇的燃烧D.蔗糖的发酵

2、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C.用粉碎机粉碎纸张 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3、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百炼成钢D.木已成舟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变馊B.火药爆炸C.湿衣服晾干D.铁锅生锈

5、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A.台风B.雪灾C.山体滑坡D.森林火灾

6、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

A.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B.不断闪烁的霓虹灯C.变化无穷的音乐喷泉D.满屋飘香的茅台酒

7、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的质量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8、碳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常温时为固体C.黑色D.可燃性

9、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蜡烛熔化C.食物腐烂D.酒精挥发

10、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灯泡通电发光C.铁生锈D.自行车爆胎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B.石油用作燃料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金刚石切割玻璃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

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发光B.水结成冰C.蜡烛燃烧D.酒精挥发

14、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15、“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

16、“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17、我们的化学教材中有大量彩图,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①潺潺的流不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能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六、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

1、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的识别

实验室里所有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

2、实验室常用仪器简介

试管、量筒、烧杯、滴管、酒精灯等。

3、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4、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

取用方法:

①、取用较多液体采用倾倒法②、取用少量液体采用滴加法

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使用滴管的注意事项(垂直、悬空、四不要)

垂直:

滴管要垂直于所加入的液体的水平面

悬空:

滴管位置应高于容器口,不能伸入到容器中或接触容器内壁

四不要:

①、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②、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③、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

④、不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倾倒法量筒的使用滴管的使用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使用酒精灯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观察酒精灯的灯焰

酒精灯火焰由外到内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的温度最低,所以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

3、给物质加热

注意事项:

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可朝向有人的地方,加入的液体也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免液体沸腾,飞溅到外面,产生危险。

三、仪器的洗涤

洗净标准: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步骤:

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

①左物右码:

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

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

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

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例题】

1、下列仪器可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是()A.漏斗B.试管C.集气瓶D.量筒

2、学习了化学使我们对商品的标签和标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识使用不恰当的是()

 

3、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达标测试卷】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2、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7、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8、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移走蒸发皿C.倾倒液体D.稀释浓硫酸

9、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

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在左边的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点燃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后右边烧杯的水进入到左边的集气瓶中。

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注意事项:

①红磷过量②操作迅速③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④弹簧夹(冷却)

【例题】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2、空气的成分

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的用途:

由于化学性质不活泼,主要用作保护气。

2、稀有气体的用途:

由于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又称之为惰性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三、保护空气

1、三大空气污染: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2、保护空气的措施

①、合理利用化石燃料,减少化石燃料的浪费②、改善环境,提倡植树造林③、采用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④、减少含氟化合物的排放

【例题】

1、酥脆的饼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原因空气含有()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2、近年来汽车轮胎中常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作为填充气。

这种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重新认识了早已熟悉的空气,知道了空气是()

A、纯净物B、混合物C、氧化物D、化合物

4、下列情况: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作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作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

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四、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

略大。

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

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点燃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①、硫和氧气的反应:

硫+氧气二氧化硫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点燃

③、铁和氧气的反应: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为蓝紫色火焰。

②、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火星四射。

③、铁在空气中只能被加热到红热的程度,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了氧,氧气具有氧化性。

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也为氧化,不过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酿酒。

【例题】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能看到浓厚白烟的是()A.木炭B.硫粉C.红磷D.氢气

2、对于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呈蓝紫色火焰B.碳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被加热到红热的程度

【达标测试卷】

1、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2、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A.石油B.天然气C.煤D.太阳能

3、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木碳B.硫磺C.铁丝D.红磷

4、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自来水C.河水D.冰水混合物

5、2008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

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A.氢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

6、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带的物质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

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9、下列图示所表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1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11、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B.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12、小明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红磷燃烧耗尽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13、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填物质类别)。

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14、简答: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请举出实例,并说明现象不同的原因。

15、简答:

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并且在燃烧过程中对空气造成污染,请你提出合理意见,说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至少写出两点)

16、下列事实应用了物质的哪些性质

①、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在食品包装袋里添加氮气;

③、将氦气填充到飞艇中;④、紧急救治病人时用氧气。

五、氧气的制取

(一)、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加快。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实验之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应用的是什么原理?

实验装置图:

当实验结束之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再把它加入到过氧化氢水溶液中,还可以继续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生产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等都要使用催化剂。

(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时,放出氧气,同时还有一种叫氯化钾的物质生成。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实验装置图:

1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药品。

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加热试管中的药品。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停止加热,结束制气。

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避免水存在影响制气和易使试管炸裂;②、铁夹夹在距管口约1/3处,这样有利于药品加热;

③、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固定加热,并注意使用酒精灯外焰,这样可避免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炸裂,可充分利用热源;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实验时应先将导气管撤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这样可避免倒吸使冷水进入热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高锰酸钾为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

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基本相似、但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多了一团蓬松的棉花团,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受热飞溅,堵住试管口,导致试管炸裂。

 

(四)、分解反应

定义: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例如以上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所以以上三个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例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点燃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点燃

A、硫+氧气二氧化硫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点燃

加热

C、氧化汞氧气+汞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根据该反应原理,选择图中(填标号,下同)与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达标测试卷】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