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853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x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  朱金全

导语:

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对“教研组”一定不陌生,可以说有了学校,有了学科教学便有了教研组。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提高素养的理想场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提高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水平关键在教研组。

 

一、为何要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教研组的意义

教研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里,全体教师学习研究有关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善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及教学素养发展提升。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承担着本组教师教学管理、教科研活动和具体实施教学计划、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指导教学实践等任务。

它在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选拔学科骨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

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

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

 

3.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出的要求。

教研组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深入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教研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教研组的功能

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教研组的功能,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研究功能。

教研组应该姓“研”不姓“教”。

从这个角度说,教研组其实应该叫研教组。

教研组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畅所欲言。

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对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可能没有唯一和完全正确的答案,但是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培养与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2.指导功能。

教研组作为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她还具有指导的功能。

一方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另一方面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和全体成员的工作,从常规工作检查到教学质量把关都要落实到位。

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共同研讨、及时解决。

要让本组教师切实感觉到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3.培养功能。

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

这支队伍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而培养教师的职能离不开教研组。

因此说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土壤。

教师的培养是教研组的重要功能之一。

这些年,一些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轻教师不断补充到教研组中来。

年轻教师的培养便提到议事日程。

作为教研组,必须把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成长发展的平台。

让优秀的教师成为名师,使暂时停滞不前的教师成为先进,推动本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4.服务功能。

教研组是教师自己的组织,这里聚集着大家的智慧与才华,办公室应该是思维碰撞,观点交锋的场所,同一学科的老师通过讨论与交流,研究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进步,这些无疑有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作为教研组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为学校或上级部门评价与培养教师提供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等服务职能。

5.管理功能。

学校的基本构成是教师与学生。

学生的管理非常重要,但是最终还得通过教师来落实。

教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靠教研组。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同学科教师聚集在一起,教研组必须承担起管理本组教师的重任。

从常规工作到教育教学对本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本组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三)教研组的现状

1.地位日益下降。

调查显示,目前在82%的学校里,教研组的地位正日益下降,逐渐“让位”于年级组与备课组。

像语、数、外这样的大学科,因为人数比较多,地位下降可能还不甚明显,但是像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微机等这样的小学科,被称之为“副科”,人数少,学科又不太“重要”,教师人员基本固定不变,其地位可想而知。

在学校里,很多工作的开展都直接通过年级组、备课组来完成。

正如有位教研组长所说:

“如今的教研组长没事干,没压力,没作为,没地位。

当了还不如不当”。

此话不无道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教研组长的心声与教研组的现状。

2.功能逐渐弱化。

教研组因为地位下降,其重要性与功能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与发挥。

教研组本应是教师成长与学校管理的重要单位,它应该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梳理、指导与校正,是教师专业提高与师德升华的重要土壤。

虽然同学科教师都在一个学校、一个教研组,但由于教研活动很少,本组教师集中在一起讨论研究交流的机会并不多。

偶尔一两次活动也经常人员不齐,有些教师不是这事就是那事。

教师的时间基本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以及自身的进修、职称等所控制。

教研组只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如制定计划、填写表格、学期总结等。

至于研究、讨论、交流等活动根本无法开展。

真正具有实效的工作基本没有涉及。

3.活动流于形式。

目前在部分学校,教研组也开展了一些活动,每学期开始与结束可以说有计划、有总结。

但是,很多学校在学期中间开展的这些活动基本都是流于形式,甚至走过场。

教师开课或其它安排都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

有的是评职称的需要,有的是考核的需要,有的是应付检查的需要,有的是晋升的需要。

最终只要证明某位老师确实开课了,至于其有效性如何则基本淡化。

总之,这样的活动基本上不是真正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出发,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其实际效果则大打折扣。

4.内容过于单一。

现如今的教研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一般都是安排本组几位老师轮流开课,然后听课、评课,碍于情面,评课时基本都是优点多,缺点少甚至没有。

可以说都不讲真话,也不愿意说实话。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教研活动毫无特色与风格可言。

试想,这样的教研活动能提起老师的兴趣、引起老师的共鸣吗?

即使教研组长等相关教师发言也是蜻蜓点水,不着边际,甚至偏离主题。

总之,每次教研活动可能“氛围”很好,彼此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友好相处,但没有实际内容。

5.个体受益甚微。

一些老师在谈到了自己对目前教研活动的看法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流于形式,浪费时间,表面文章,毫无收获”。

言辞可能过于偏激,但不无道理。

一方面,参加活动的都是本组教师,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因此,评课时不敢也不愿意讲真话,久而久之,每位教师都听不到真言,不知道自己到底存在哪些不足?

因此,教育教学工作就有点止步不前。

另一方面,都是本组教师,天天见面,估计也没有多少新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

试想,教师从这样的教研活动中能受益多少?

没有了兴趣与激情,教研活动的质量自然每况愈下,个体从中的受益必定甚微。

二、怎样才能做好教研组长

教研组长应该是本学科的首席教师,应精通本学科教学的所有环节,长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更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好学科的掌门人和全组老师的榜样。

我认为形成一个团结向上,有凝聚力的先进教研组,使组内成员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心情愉悦的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地完成好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研组长责无旁贷。

(一)努力提高执行能力

1.认真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局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或教务处)的规定,根据学校计划,制定本组教学研究活动计划,经常开展观摩教学、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并注重工作的实效性,期末能按时完成教学工作总结。

2.组织全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按学校要求认真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并坚持长期落实。

重视集体备课,组织好集体备课期间的交流学习、互通信息等活动。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定期评估组内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组织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与反思。

4.组织全组教师加强业务学习,相互听课、评课,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

指导和督促教师的业务学习,互相听课,互相观摩,以老带新,组织好上汇报课、研究课、评优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研组长每学期除完成听课总节数外,要兼顾听课面,组内每位教师的课至少听一节,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配合学校组织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及评优课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5.重视学法指导。

组织全组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研究,对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的学习方法辅导。

6.组织全组教师认真研究作业布置的方法,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和教师批改作业的质量。

7.协助教务处组织好期中、期末考试命题、阅卷,评分、总结和讲评工作。

8.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好研究性学习。

9.加强自身业务进修,努力提高自己思想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发扬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争做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探索者、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

(二)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1.大局意识。

能从大处着眼,全校一盘棋,胸怀宽广。

人们都喜欢与胸怀宽广的人交往,教研组长作为全组教师的领头人、主心骨,一定要有大气度。

不谋全局者,难以谋一域。

学科教学是全局,应对高考是大局。

2.服务意识。

多为别人着想,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才会赢得组内教师和全校上下更多人的尊重。

为学生服务、为组内老师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服务意识越强,组长的个人魅力就越强。

3.竞争意识。

工作积极进取,争创一流业绩,堪为表率。

组长要凝聚组内所有人的智慧,努力将自己的教研组打造成一流的教研组。

要跟别的组比教研、比效能、比成绩,要有亮剑精神,竞争意识强、有进取心的人工作才会不断取得新成绩。

中学的教学还有应对高考的任务,组长要努力让自己教的班级在模考、高考中成绩更加突出。

(三)主动提升、自觉成长

1.广泛阅读、勤于思考

除一些相关性、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籍外,阅读面要广,注意阅读专业期刊和理论专著。

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养,推动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2.善于积累、筛选信息

作为教研组长,要能够迅速、高效的获取当今教育发展的最新信息,既包括教育理论的新发展,也包括教育实践的新动态,并且能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内化到个人的知识体系中,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中学阶段有中考高考,作为组长应多关注相关信息,并及时做好传达和解读。

另一方面,组长应为广大参与教学研究的教师提供相关资料,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及时总结、乐于写作

教研工作既然是一项研究性的工作,过程中总有一些失败和教训,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查找失败的原因。

反思虽然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但它来自实践,出自深刻的思考,特别具有真实性,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材料。

在反思的基础上,善于从新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运用已知信息,提炼出具有更新价值的观点。

    教研最终要通过文字载体,以论文形式将研究结果表述出来。

要多写论文,逼着自己带着教育理想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和参考资料,查找相应的理论观点,思考自己的工作实践。

在实践和理论之间反复探究,认识和水平也就不断提高,同时也为学校其他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

    总之,教研组长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为人正派,有创新求实精神,在组内有较高威信,简单说就是业务能力与个人魅力兼备,这样的组长才能团结和带领全组教师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教研组应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形成良好教研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风气。

三、教研组文化与制度建设

(一)打造教研组文化,铸就团队精神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节目采访时说:

“中国企业和国外国际型大企业的真正差距不是在人们瞩目的重大战略上,而是在于企业文化积淀上。

”企业要发展,必须提高竞争力,而最终极的竞争是文化力的竞争。

一个组织的“文化”是非物质的东西,无影无形,但对这个组织的影响又无处不在。

文化建设已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追求,“文化的力量”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巨大动力。

按理说,教师都是很有文化的,很多有文化的人组成的集体应该更有文化,事实上,正是因为大家都有文化,都有自己的想法,形成教研组文化才显得更加困难。

可能是因为各有各的性格,也可能由于文人相轻,一些教研组内眼下还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传统。

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教研组文化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

传统的强势的、惰性的、竞争的教研组文化,它离现代的组织文化已经越来越远,极大地阻碍了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

现代的教研组文化应该是一种民主、积极、合作、共享的文化。

 “民主”是教研组文化的基石。

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氛围,为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搭建了对话的平台。

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都有话语权,让教师心情舒畅的搞教研。

“积极”是教研组文化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个教师要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成为终身学习者——熟悉学科教材,研究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学科基本精神,拥有开阔的学术视野。

营造积极主动,勤勉进取,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保持每个人的良好工作状态。

“合作”是教研组文化的方式。

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仁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共享”是教研组文化的酵母。

共享让教师自觉地融合到团队之中,交换资源,交流思想,相互促进作用,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催生团队精神。

在民主、积极、合作、共享的教研组文化的引领下,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核心,形成“教研为我,我为教研”的团队精神,是建设和发展教研组的根本保证。

(二)完善教研组制度,助推专业成长

1.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

(1)“五有”制度——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2)集体备课制度。

(3)听课、评课制度。

(4)共享资源制度

(5)读书分享制度。

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

读书包括两类:

第一类是“杂书”。

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

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

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方向、有选择地精读部分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2.让制度成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研组建设,要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

通过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教研的意识和行为,实施教研制度下的有效管理,吸引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育科研和教学上来,然后让教研组进入“我要听课”、“我要研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的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

教研活动就不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负担,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捷径,成为教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通道。

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实现制度到习惯这一转变呢?

 

(1)把教研活动中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提升为可操作的制度。

针对教师以往存在为了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开课)节数而听课(开课)的被动情绪和应付式的大一统的评课方式,把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整合为“新教师汇报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骨干教师风采展示周”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周”,每学期的第一周完成本学期公开课活动安排,每次活动之前,及时把活动安排、活动主题和活动要求下达到年段组,让每位教师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自主参与到听课、评课活动中。

经过几轮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能较自觉地融入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研课的习惯已初步形成,活动的效果和活动方式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同。

学校关于公开课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一个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研组建设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形成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估办法。

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按照事先安排的学习任务收集相关材料并交流自己近阶段的教学心得或教后感。

促使教师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充分地解析教材、利用各种资源组织教学,并及时分析教学的收获与不足。

教研组根据这一规定,把学习材料和实验心得纳入教师教研活动评价方案,每次材料及时上交得1分,规定时间后交的得0.5分,不交不得分。

教研组既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反思、写作的平台,也依靠学校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案确保了教研资源与信息的积累,同时巧妙地促成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写作的习惯的养成,保证了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

  

(3)实施教研组的捆绑式评价。

学校在建立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评价机制的同时,应为教研组的评价保留一份独立性——变教师的个体评价为教研组的整体捆绑式评价,设立先进教研组、优秀课题组等表彰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团队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个体在参与年段组、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工作中不断测量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及时地调整专业前行的目标和节奏,跟随课改的节拍实现自我跟进。

 

四、如何组织教研组的活动

教研组应重视开展集体备课、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四方面活动。

 

   其一,以研读教材优化教法为核心的集体备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高效课堂应该是每个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共同追求。

如何正确、高效使用新教材也是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

以教材研读优化教法为核心的集体备课是教师比较重视的一项工作,理当成为教研组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其二,以课题实验为主导的行动研究。

积极倡导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直接针对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如课堂纪律、作业辅导、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等问题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作为教研内容,变无中心议题的“闲谈式”教研为主题明确的专题教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教研模式,教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教师从问题出发,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

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学行为,同时经历课题教研过程必要的调查——整理、分析数据——实验——收集材料——总结等各项活动,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与科研素养。

 

其三,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的案例研究。

教师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把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把握和思考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再结合课程理论、教学系统理论和学生心理发展科学理论,进一步具体分析,沉淀为教师个体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

案例研究,也是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整理过程,引领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再由对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获得教学技能的日愈精湛,获得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其四,以开发校本课程为核心的校本教研。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家已初步达成共识:

教师要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新教材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发挥;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忠实地接受和传递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设计和发展的过程;要有共同的课程理念,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

也因此引发了一场学校的教研 “革命”——校本教研。

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建立“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

教研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

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本组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具有相同的学科背景,任教相同的学科,甚至使用同样的教材、教辅资料教学的教师,彼此有共同的需求和共同的语言,容易敞开心扉,信息相互印证,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

老、中、青教师济济一堂,共同研究教材,探讨教法,设计教案,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取长补短,其乐融融。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使经验和资源实现了真正的共享,青年教师能少走了许多弯路,迅速地成长起来;老教师们也能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大家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共享,充分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巨大魅力,也充分感受到集体备课活动不再只是形式,它实际是我们教师内心的需要和渴求。

 

五、教研组评价:

催生优秀

(一)教研组评价的标准

    教研组的评价标准是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学校主要从横向标准、纵向标准与差异标准三个方面来进行教研组评价。

1.横向标准。

是指教研组在本校与其它教研组、其他学校同学科教研组之间的横向对比。

①在本校与其它教研组的对比

虽然各教研组有自己的特点,学科内容和知识背景不同,但作为教研组,许多共性的东西是可以对比的。

例如,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对比。

自己教研组在学校十多个教研组中排什么位置,这就是标准。

②跨校际与其他学校教研组的对比

一个教研组可能在本校的教研组中名列前茅,当与同级别的学校教研组相比,有哪些长处、差距,也是很好的评价标准。

有的学校语文教研组在本区、本市很有名望,但在全省可能派不上名次,在全国就更没有位置。

2.纵向标准。

是指本教研组在学校历史上的位置。

有的教研组横向对比可能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但同本组的历史相比,则出于相对较低的位置。

①在本校历史发展上的位置

目前的各种评比很多,有时教研组在某种评比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便产生骄傲情绪。

可是在历史上,语文组曾经名师辈出,在全国语文教育界有广泛的影响,而当前的语文组虽然在横向对比中有一定优势,在纵向对比中却并无优势。

这就可以起到戒骄戒躁的警示作用。

②未来发展定位

如果说历史地评价是向后看,那么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向前看。

经过横向、纵向的定位,明确了目前的状况,就应该为教研组的未来发展确定长远目标。

确定发展目标有一个从宏观到具体的过程,首先要从我国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强对学科发展动态的研究,做到高瞻远瞩,总揽全局。

在认真掌握学科全局的基础上,根据语文学科的基础,即主客观条件和发展的前景来确定具体目标,并制定发展的阶段和步骤。

研究学科发展目标,还要有开拓和开放的精神。

3.差异性标准(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的标准)

差异性标准,就是要注意不同级别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弹性的评价标准,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研组在评比中感受成功努力带来的喜悦,有受到天外有天的触动,明确努力的方向。

教研组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提升。

因此,要避免因为不当评比造成情绪低落、自卑自弃情况的发生。

(二)教研组评价的内容

教研组作为学校实施教学的基层组织,具有教学和研究职能。

教学、教研的对象是全组的教师。

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措施,都须经过教研组落实。

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研组的重要工作。

1.学科建设

(1)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得保障。

教研组各项计划于措施的实施,都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作保证。

教研组必须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教研组制度建设包括常规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课程开发、网络建设、图书资料建设、教师业务培训制度建设等内容。

(2)特色建设

教研组长应该根据本组的资源确定特色建设的方向,努力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独特的教学方法、校本课程开发成果、成形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