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950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docx

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

2009-2013年高考语文陕西卷文言文阅读汇总

文言文阅读

2009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

“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

”其人皆垂泣曰:

“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

”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

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会:

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

忍受

D.动之军法从事动:

招致?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

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

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

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

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8.D9.D10.C

 

2010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花云,怀远人。

貌伟而黑,骁勇绝伦。

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贼惊曰:

“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兵至,遂克滁州。

太祖渡江,云先济。

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

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

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

“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

“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云被执,郜赴水死。

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

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

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逾年达太祖所。

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

“将种也。

”赐儿名炜。

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

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

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

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

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

掠取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

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

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

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

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

雨雪隔榆溪

,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江总(518~590):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榆溪:

指边塞。

陇西:

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千里马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四)》)

而伯乐不常有骈死于槽枥之间

(3)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丰年留客足鸡豚柳暗花明又一村

4.【答案】D【解析】趣:

通“促”,副词,马上、迅速。

5.【答案】B【解析】

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

是指花云被缚后的表现,

是表现花云被捕后的凛然正气。

6.【答案】B【解析】应是元帅朱文逊战死在前,陈友谅攻破城池在后。

7.【答案】

(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

【解析】

(1)注意“以”“缘”“堞”的意义。

(2)注意“弃江中”“浮断木”的省略和“浮断木”的句式特点,以及“实”的意义。

【文言文选段参考译文】

花云,是怀远人。

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勇猛无比。

至正十三年癸巳,他提着剑到临濠拜谒太祖。

太祖认为他是奇才,命令他带兵攻占城邑,所到之处便被攻克。

太祖打算攻取滁州,带领几个骑兵在前行走,花云也在内。

突然遇到数千个贼兵,花云掩护太祖,拔剑跃马冲入敌阵。

贼兵大惊说:

“这个黑将军勇猛非凡,不可正对他的锋芒。

”大军到达,于是攻克了滁州。

太祖带部队渡长江,花云一马当先。

攻克太平以后,因为花云的忠勇,太祖让他做了身边的警卫。

被提升为总管。

领兵征战于镇江、丹阳、丹徒和金坛,都被攻下。

经过马驮沙时,遇到凶悍的强盗数百名拦路挑战,花云边打边行军三天三夜,将强盗全部擒杀。

太祖在太平设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院判。

花云奉命赶赴宁国,部队陷在山泽中达八天之久,众多强盗结伙阻拦。

花云手持长矛,呐喊出入敌阵,杀敌千百人,而自己身不中一箭。

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

陈友谅带着水军来攻城。

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朱文逊战死。

贼寇进攻三天没有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城被攻陷,贼兵捆绑了花云。

花云身体一振,大吼一声,绳索全部绷断,他跳起来夺了看守的刀,砍死了五六个人,骂道:

“贼兵本来就不是我主上的敌手,为何不快点投降!

”敌人大怒,打碎了他的脑袋,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他。

花云仍大骂不改变,至死声音还很雄壮,时年三十九岁。

太祖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建立忠臣祠,将他们一起祭祀。

当战事正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祭告家庙,牵着三岁的儿子,哭着对家人说:

“城一旦被攻破,我丈夫必死无疑。

我要守道义不独自活在世上,但是不可使花家断了后嗣,你们好好把他抚养大吧。

”花云被俘之后,郜氏投水而死。

侍儿孙氏埋葬了她,抱着孩子离开,路上被人劫掠到九江。

孙氏连夜找到一户渔民,摘下簪子耳环托他们代养小孩。

等到汉兵战败,孙氏回来窃走了小孩,逃跑渡长江,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

历经一年到达太祖那里。

孙氏抱着小孩拜见太祖,泣不成声,太祖也流泪,把孩子抱到膝上,说:

“大将的种啊。

”太祖赐小孩名炜,他的五世孙请求世宗,追赠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立祠堂祭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赏析】

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

《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

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

“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

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

《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

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陈大臣。

幼聪敏,有文才。

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

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

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

侯景反,台城陷,辗转避难,流寓岭南。

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还为中书侍郎。

后主即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

江总虽身为宰相,但不理政务,终日与陈暄、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吟作艳诗,荒唐无度,当时谓之狎客。

入隋,为秦王文学,卒于江都。

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江总是宫体诗重要作家,今存诗近百首,浮艳靡丽,内容贫弱,多是一些为统治者淫乐助兴之作。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D】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答: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012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

“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

“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

“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八年,召还,言:

“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注:

主文:

主持考试。

镪:

成串的钱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

衔恨

B.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

托付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

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

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④⑥B.①③⑤

C.②③④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B.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弟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

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

(2)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3)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答案二、(36分)

  4.D5.C6.A

  7.(10分)

  

(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

  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

“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

  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10.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

2013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647wor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

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

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

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

铭刻

【答案】A【解析】登,此处的意义应是“及第”或“考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答案】B【解析】②表其尽心③表其对皇嗣的关心④是“请求”,不是“劝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

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答案】D【解析】“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与原文去而又弃不符。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答案】

(1)在朝廷中马文升也是最年高德劭,皇帝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关键词:

“班列”“耆硕”“任”)

(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的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关键词:

“语yù”“辄”“颦蹙”)

附: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外貌伟帅奇特,又力气非凡。

景泰二年登科进士,授职御史。

多次巡察山西、湖广一带,显示出非常果断的才能。

成化初年,征召为南京大理卿。

在平息满四之乱中,根据记录的功绩进升他为左副都御史,他赈济巩昌、临洮的饥民,抚慰安定他们的流浪生活,成绩非常突出。

这时马文升在黑水口击败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述下这些后返回。

进职为右都御史,总管漕运。

淮、徐、和一带歉收,他就从江南调集十万石粮食、价值五万两的食盐救济此地百姓。

明孝宗即位,征召拜他为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马文升上表进言了十五件事,朝廷商讨后全部实施。

皇帝举行耕藉田议式,杂耍唱戏的班子却被请进来,马文升严肃地说:

“新天子应当让人们懂得务农的艰难,这样做又是为何呢?

”立即责令离开。

第二年,拜为兵部尚书,像原来一样督管团营。

盛世太平一久,军队涣散、政治松弛,西北部落当时伺机入塞南下。

马文升严格考核各位将校,免去贪污胆小的三十余人。

作奸之人非常怨恨他,就在夜晚手持弓箭等候在他门口(伺机报复),有人还作恐吓信用箭射入东长安门内(威胁)。

担任兵部十三年,尽心军务。

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方面,向朝廷上书多条,建议便宜行事。

当谈及国家大事时,即使不是自己分内之事,也言无不尽。

曾经因太子年龄到了四岁,建议应当及早让他受教懂得道理,延请纯朴谨慎年老成熟通哓经典历史的人,确保亲力扶持太子,用正道从言谈举止全方位引导太子。

山东长久干旱,浙江及其南部辖区又闹水灾,马文升请求朝廷命令相关部门救济安抚,训练士兵以防不测,皇帝都很重视全部采纳。

在朝廷中马文升是最年高德劭,皇帝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大臣没有人敢望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