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80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院专业

学号姓名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教学课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战国七雄的由来及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3.了解都江堰的建造及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七国关系以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都江堰

教学难点

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材料:

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都江堰的图片、战国史实的成语故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活动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张图片(多媒体放映图片)

师:

这个器物是战国时期的铜壶,他的价值非常高,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铜壶身上的刻画,我们截取上面的一组刻画来欣赏,从这组刻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可能回答:

上面有人拿着兵器,还有人划着船,还有的人在水底下。

师归纳: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战争的场面,图上的人拿着弓,或矛之类的武器。

下面应该是水战,两船已经开始交战,有的人已经掉了下去。

教师继续提问:

大家根据壶上的刻画,想象一下当时的战争场面应该是怎样的?

生:

激烈的

师:

铜壶上的刻画呢就是战国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新课教学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1页,默读课题下面的小字部分)

(一)战国七雄

师:

有没有同学告诉我战国时期指的是什么时候?

(可在31页注释的地方找到)

师:

前面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到了战国时期呢,整个社会发生着更剧烈的变化。

同学们把书翻到29页,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32页的战国形势图进行对比一下,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生:

吴、越、宋、鲁、卫等被吞灭了

师:

我还听到有同学说晋国不见了?

那晋国哪里去了呢?

师:

公元前40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大夫把晋国给瓜分了,各自立国,史称“三家分晋”。

师:

而齐国也于公元前391年发生重大变化,姜姓国君为大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

当时的诸侯国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战国七雄。

师:

我们观察一下他们的位置,有没有办法可以快速记住他们的位置呢?

生:

有(请学生起来分享自己的办法);没有。

师:

那老师有一个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提醒学生把口诀记在战国形势图旁边),那现在是不是就很容易的记住他们的位置了(在多媒体上放映战国形势图,巩固各个诸侯国位置)

师: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你能说出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生:

(有的学生可能知道一些战役)

师:

多媒体放映表格(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师:

我们先看桂陵之战,时间是公元前354年,交战方是?

生:

(可能有的学生会知道)

师:

桂陵之战,涉及到两个人物。

齐国的孙膑和魏国的庞涓,孙膑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大败魏国。

师:

把地图册翻到18页,看马陵之战,我们看交战的国是?

生:

魏国和齐国,

师:

时间在公元前341年,魏国军师还是庞涓,齐国呢?

同样的还是孙膑,孙膑用减灶计,大败魏军,庞涓也在马陵自刎。

师:

还有一场战役是?

生:

长平之战

师:

长平之战一开始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秦军兵力60万。

赵军兵力45万,最开始赵国用的将领师廉颇,是个很有经验的老将,后来用了赵括,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后来秦国大败赵国,之后,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四十多万人。

在这次战役后,秦国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的加速了秦国统一的进程。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两时期的战争相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1、规模2、性质3、趋势。

那么这些变化又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看规模

生:

越来越大。

师,也就是规模由小变大,一开始城濮之战一天就结束战争,长平之战打了三年,规模越来越大,在长平之战中,秦军斩杀赵军四十多万人,我们可以看出非常

生:

残酷,参战兵力多。

师,归纳,规模小变大,参战兵力多,更残酷。

师:

再看性质,春秋是为了什么打战?

生:

争霸

那么战国呢?

生:

兼并

师:

长平战役中,秦国不仅仅是要打败赵国,而且要把对方彻底吞并,进而统一中国?

那么趋势呢,就是慢慢走向统一的趋势,诸侯国林立,(春秋),七雄并立(战国),一雄天下(秦)。

我们在第九课会学到秦统一中国。

师:

如果你是处于那个时代,你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想法?

生:

痛恨,厌恶战争,渴望安定,和平的生活。

师:

战争带来了分离、死亡。

是不是战争带来的只有消极影响呢?

(多媒体放映)

负面影响: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积极影响:

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二)商鞅变法

师:

当时秦国与其他国相比,地理位置处于西部,物产不丰富,交通也不便利,土地还那么贫瘠。

秦孝公就发了求贤令,命国人献富国强兵之策,卫国人商鞅听闻后就到了秦国,并且得到了重用,实行了变法。

师:

我们先看一下一个材料

(材料: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提问,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

师:

在做材料题的时候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多媒体勾画关键句。

生:

铁制工具和牛耕、社会生产力水平、新兴地主阶级。

师:

我们在分析背景的时候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多媒体放映,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

师:

首先看经济上:

铁制工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也是根本原因,在书本上勾画,并写明是根本原因。

政治上: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

军事上:

各国争霸的现实原因,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这也是直接原因)

师:

大家要分清楚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师:

关于商鞅有个叫立木为信的故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

生:

师:

请你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

(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

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师:

那变法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呢?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政治、经济、军事

首先政治上,确立了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和西周分封制有所不同。

假如我是西周时期的王,这一块给我的亲戚或者功臣,他们肯定马上感恩戴德,对我衷心不二,那他的子子孙孙会那么想吗?

学生:

不会

师:

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是不是大大削弱了他们的权利?

生:

师:

从而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师: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是为了让新兴的地主掌权,

师:

改革户籍制度,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严明法度,轻罪重罚,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师:

经济上废除井田,井田制,土地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

废除井田制,允许人民开荒,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师: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如果你是当时的农民,会不会辛勤劳作?

生:

师:

统一度量衡,我听到有同学问度量衡是什么东西?

(度--计量长短的用的器具称为度,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于是就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

那么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总之,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达到了经济强国

师:

军事上面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有什么作用呢?

师:

新兴地主可以通过军功来参政,士兵也可以通过军功获得爵位和土地,。

那你是士兵的话,在战场上,是不是特别有动力杀敌人?

生:

师:

那就大大的提高了士兵战斗力,同时这一条也是对旧贵族打击最大,它是为了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在秦孝公死后,商鞅也遭到诬陷,死后尸体被车裂。

商鞅虽死。

但他实行的变法在秦国一直推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师:

根据前面所学,来归纳一下商鞅变法的意义

第一:

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提醒学生在在书上33页第二段第二排,勾上)

教秦国通过变法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各国也通过变法废除旧制度。

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代

师补充第二点

秦国通过变法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各国也通过变法废除旧制度。

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代。

但是秦国商鞅变法是最有成效的,为什么呢?

找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根据教材可以知道商鞅变法代表了谁的利益

生:

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师:

变法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不对?

生:

师:

这是变法成功根本所在。

师:

我们刚刚说了秦国的地理位置处于劣势,秦孝公大力支持改革。

师:

变法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效,肯定也离不开他自身的品质。

师:

立木为信,说明他讲诚信,取信于民,他舌战群儒,不畏强权。

严格执法、公平无私。

师:

我们要向商鞅学习什么品质?

生:

讲诚信、勇于创新等等。

合作探究:

商鞅变化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

1.成功了,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大增强(商鞅变法的作用),2.失败了,原因。

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

师总结: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变得强大,经济得到发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过渡:

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最为我们熟悉的,是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

师:

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

生:

李冰

师:

为什么是蜀郡呢?

生:

因为当时蜀国已经被秦国兼并了

师:

修建的时间?

生:

公元前256年

生:

在哪里修建的

生:

成都附近的岷江

师:

由哪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生:

渠首和灌溉网

师:

有什么作用

生:

防洪、灌溉、水运

师:

渠首工程主要分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师:

请同学们把地图册翻到20页,看地图册讲解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发挥的的作用)

师:

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调节内、外江流量。

飞沙堰的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宝瓶口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减少泥沙淤积

师总结: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这世界水利上绝无仅有,充分反应我国人民的智慧。

三、课堂小结

那我们的新课就到这里了,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

首先是战国七雄的形成,

1.经过春秋近三百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被兼并

2.三家分晋

3.田氏代齐

著名的战役有: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该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有:

从规模、性质、趋势上分析

对兼并战争的看法:

首先是消极方面,然后师积极方面

然后学习了商鞅变法:

背景有:

经济、政治、军事上的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意义

成功的原因:

根本原因和主观原因

接着学习了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概况,影响

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乱”,二是“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战国七雄,

形成: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该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对兼并战争的看法:

首先是消极方面,然后师积极方面

二、商鞅变法

(一)背景:

经济、政治、军事上的

(二)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

(三)意义

成功的原因:

根本原因和主观原因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一)概况

(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