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大泽山.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80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话大泽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漫话大泽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漫话大泽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漫话大泽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漫话大泽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漫话大泽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漫话大泽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漫话大泽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漫话大泽山.docx

《漫话大泽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话大泽山.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漫话大泽山.docx

漫话大泽山

漫话大泽山

在胶东半岛西部大地上,错落有致地镶嵌着数百座形态各异的神奇山峰,此即素有东莱名山之称的大泽山脉。

大泽山原称东莱山,又名九青山、巨青山,因历史上属东莱国而得名,纵横于平度、莱州、招远、莱西境内。

据《历记》载: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中国华山、首山(首阳山)、太室(嵩山)、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所常游,与神会。

古今中外,以“泽”命名的山脉并不多见,东莱山之所以更名,实因群山多泉水,以泽万物之故。

明万历年间莱州知府龙文明《游大泽山记》一文中,有“群山环而出泉,汇为大泽,以此名也”之句,《山东通志》亦有此说。

诸泉之所以长流不竭,据传是唐太宗的功劳。

公元621年,时为秦王的李世民统兵东征经此,众将士口渴思饮,难觅清泉。

遂挽弓搭箭,射向山石。

好奇的将士寻箭拔出,岂知箭孔中竟流淌出一股甘泉,渐成溪流。

将士们欢呼雀跃,饮泉止渴。

由此,群山即多泉水,从未枯竭过,人们亦将东莱山改称大泽山了。

与诸多山脉一样,大泽山是山脉的总称。

其主峰名“瑞云峰”,

由“瑞云峰”“碧云宫”“洞口仙峰”“鹰不落峰”组成,形如莲苞初放,因位于古皇城北侧,又称“北峰”。

处于东经120°3'、北纬37°04'大泽山镇境内,海拔高736.8米;周围群峰由主峰呈辐射状向外延伸,形态各异,似廊、如城、若卑,齐拱瑞峰。

诸峰之名,有的名之以形,有的取之于典:

“飞来峰”顶多巨石似从天外飞来,高可摩云,又名“摩云顶”;“金刚崮”似金城剑戟战,环岙恭立,如怒目金刚,最高顶形如利锥,名“锥子峰”;“鹦鹉峰”极顶裸壁形似鹦鹉双栖,“双双顶”双峰插天宛如兄弟对肴。

“大佛岭”水纹石现巨佛坐卧,“白马坡”之绝壁有白马奋蹄。

“钓台顶”可临潭垂钓,“屏风山”似锦屏环绕。

“大崮顶”位于东麓介然独立,“大姑顶”位于南麓铁塔高耸。

“天柱山”如擎天巨柱,“云峰山”有金龟晒背。

“鱼脊山”似黑鲤鱼出水,“两目山”如蛟龙张目。

“云山”常有云雾生自山巓,“青山”植被浓密青翠葱笼。

“芝莱山”因汉武帝得灵芝而得名,“御驾山”因秦皇汉武驻跸而显贵。

“橐驼山”似巨驼负袋东进,“虎山”如猛虎静卧北眺。

“盘龙山”象巨龙盘旋缠绕,“奶子山”如一对丰满乳房。

“茶山”高耸因植茶树得名,“双髻山”对峙宛如头挽双髻。

“黑羊山”之岩可制水泥,“粉子山”滑石可制粉子。

如此等等,实难尽述。

大泽山历史悠久。

大泽山区原属太平洋中的陆表海。

早在古生代早期,由于地球发生了加里东运动,陆表海水逐渐向西南方退去。

裸露的山石上留下了诸多的贝壳至今仍有化石残存。

随着地球上晚古生代华西里运动的发生,因地壳变动,使这儿形成了群山起伏、川夼纵横的中山地形,属燕山运动晚期崂山阶段侵入体。

历史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大泽山区即有人类繁衍生息,以渔猎、采集维生。

由此,在这儿先后发现了长乐韩村“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泽山镇五甲“龙山文化”遗址和东岳石“岳石文化”遗址。

各部落聚居地,有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出土,史前文化得以充实。

有史以来,大泽山区先后属莱夷地、有穷国、东莱国所属,先民们善骑射,为东夷繁华之地。

从发现的韭园“城皇崖商周文化遗址、南昌村“战国古战场”遗址、东岳石“战国贵族墓群”遗址和现存的猴子岭“春秋烽火台”“战国古驿道”考证,当时的大泽山区,已空前繁荣,进入了人类文明的新阶段。

为此,芝莱山前才有齐八大神祠之一的“月主祠”兴建,引秦皇、汉武到此求仙采药、拜月驻跸。

从而使东莱山(大泽山)久享盛名,被列为秦汉时期名山之一。

大泽山风光绮丽。

从空中鸟瞰,大泽山脉形似头西尾东之巨龙盘绕,雄踞于胶州湾、莱州湾之间。

因而才有明万历年间莱州知府龙文明咏大泽山“形如狮子势如龙,百样山头拱瑞峰”赞美之词。

清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孔尚任,在主持修撰《莱州府志》时,称大泽山为“幻境灵区,足目难穷”。

并作诗赞曰:

“蓬山海上来,峰峰气磅礴。

群峭卫一尊,巍然见大泽。

”元代全真教常真子范志敦亦称:

“诸山连属,卑相付,高相摩,亭然起,猝然止,来而向,去而背,重岗复岭,若奔若蹲,盖不可一一名状也。

”上述评价,确实不假,置身山中,如临仙境。

诸峰连绵起伏,形态各异,尽显天公造物之巧。

山头林木葱郁,山腰梯田层层,山谷河流如网,水库星罗棋布。

满坡果树遍布,集暖温带水果之大全。

初春,是花的世界,此榭彼放,桃红李白,似云如雾,飘忽在山野间。

由夏至秋,各种水果陆续成熟,又是果的海洋,引人唾唌欲滴。

淄阳河集千山万豁之水,呈扇形汇入干流,各山岙川夼涧之塘坝,多如繁星,似一巨树所结水利硕果点缀枝头,为人类造福。

淄阳、大泽山两人工湖,碧波荡漾,游艇竞奔,尽现江南水乡之胜景。

沿河村庄,鳞次接毗,

增山乡之繁荣。

其山、水、园、林,似神来之笔,描绘出一幅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瑰丽多姿的山水风光图,使人们溶入这美妙的画卷之中。

1992年,山东省将“大泽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大泽山省级森林公园”两项荣誉授予此山,使之更增光添彩。

大泽山名胜荟萃。

自古名山多胜景,大泽山更不例外。

明代平度所选的《平度八景》,有“大泽晴云”“豹竹云台”“荆坡雪梅”“云山翠竹”“门村漱玉”“圣水浮金”“采村烟柳”,皆在大泽山脉群峰之中;近年来新选定的《平度八景》,其“大泽叠翠”“天柱魏碑”“龙湾垂钓”“云山烟波”“即墨古城”,亦与群山有缘。

大泽山镇境内诸峰,其名胜呈密集型排列。

现幸存可观赏的不下百余处,分奇泉、洞穴、怪石、古树、祥云、亭台、山峰七大系列。

泉瀑类:

皇城风景区内有“珍珠泉”“干露泉”“乳泉”“龙湫”“龙池”“天池”“虎溪”“青龙溪”“射石泉”“碧岩泉”;另有其他景区内的,“圣水泉”“药石泉”“天池”等,有的锯于山顶,有的依于山岩。

有的隐于山涧,有的跌于溪流。

泉汇溪,溪成瀑,瀑入潭、潭汇泽,数量之多,难于尽数。

洞穴类:

主要有皇城风景区内的“观音洞”“西施洞”“莲花洞”“鹞子大翻身”“飞仙洞(即九连洞)”“一线天”“通天洞”和御驾山中的“涧底虎洞”。

大者可容百人,小者仅容几人挤身,有的隐于地下,有的迭在山涧,形态各异。

怪石类:

主要分布在古皇城、天柱、御驾、芝莱诸山。

有“鲨鱼石”“飗鎏石”“虎头石”“金龟晒背”“八戒望西天”“大佛脚”“镇魔掌”“万卷书岩”“星石”“月掛石帆”“天耳石”“蟾石”“虎石”“狮子石”“虎溪石”“乳泉石”“锦屏石”“升仙台”“砥柱石”“蝎虎石”“琵琶石”“经匮石(又名箱子石)”“米廪石”“香积石”“镇

妖臂”“梯子石”“驼峰”“母子石”“人面石”“洞口仙峰”“观莲台”;芝莱山的“骆驼石”“射鸿石(又称鹰嘴石)”“寒砚石(又称海眼石)”;御驾山的“雾中石笋”“燕饮仙石”“凤凰小桥”等,皆巧夺天工,令人叹奇。

古树类有“伞盖松”“迎客松”“虬龙松”“金凤松”“六棵松”“双冠松”“连理松”等,或张冠如伞,或摇臂迎客,或探首危崖,或劳燕双飞,或盘卧如龙,或展翅似鹤,均为奇观。

更有平度旧八景之一的“大泽晴云”,令人叹奇。

而生成“云堆”“流云峡”“摩云顶”等奇观。

大泽山古迹棋布。

大泽山先祖们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亦留下了难以数计的古迹。

除前已述过的古文化遗址外,另有三大类遗存。

一是人造景观类。

主要有皇城风景区内的“著屐亭”“牛马蹄”“月梯”“赤眉堑”“石城古址”“聚景亭”“会仙亭”“砥柱亭”“观日亭”“天眼石”“双眼石”“八角琉璃井”“仙人桥”“望海楼”“钓台飞瀑”;五龙埠景点的“五龙亭”“盘龙亭”“将军石”“五龙潭”“玉龙池”“凤池”;天池岭景点的“天池”“御驾亭”;芝莱山景区的“烽火台”“古驿道”“药石泉”等,大都吃供游人观赏、游憩、饮用、农灌之用,新建的诸景,大多根据古代传说所造。

二是刻石类。

以摩崖刻石、碑刻为主。

主要分布在皇城风景区及天柱、芝莱、御驾诸山。

年代久远的数芝莱山秦篆摩崖刻石,传有十二处,现已模糊难辨。

是以,清代李华国作《芝莱古篆歌》记之;最享盛名的以《天柱山北朝摩崖刻石》为最,山中有东汉、北魏、东魏、北齐、金、元年代刻石七十余处。

其《郑文公上碑》,系魏碑体原始之作,使天柱山成为魏碑书体的发祥地之一;数量最多

的数皇城风景区摩崖刻石及碑林。

经实地考察,现已发现摩崖刻石201处,碑刻104幢,组成一庞大的刻石林。

其间最早的署名摩崖石刻,属北宋著名诗人秦元似、朱巽在政和年间游大泽山诗刻;最引人注目的巨刻,数明万历年间中州王之度镌于瑞云峰之阳的“瑞云峰”和镌于乳泉石上的巨幅楹联;在大泽山题刻者职位最高的是清乾隆年间时称“浓墨宰相”的刘墉,名声最显的是明代神笔刘耳枝、清代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诸多刻石中,篆、隶、揩、草、魏俱全,被称为“露天刻石艺术博物馆”

三是宋教类。

建于大泽山镇境内最早的寺庙,是齐八大神祠之一的“月主祠”,是历代帝王祭祀之处。

自秦汉以来,释、道两教开始在大泽山区兴起,现存的东魏武定六年姚保显在天柱山西侧所造的“东魏石窟”“石塔”及茶山北麓北朝石雕场所遗存的十三尊石仲翁,即是当时大泽山佛教兴盛的产物;在皇城风景区内,盛唐时期就建有“智藏寺”“三藏庙”,智藏寺经三次重建,现殿宇宏伟,气象万千。

宋元时期所建的“日照庵”,经两次重修,至今香火繁盛。

另有建于宋代的“盘石上清观”是道家之地;建于秦姑庵村的“秦姑庵”为尼僧修行之所。

明清以来,各村纷纷建庙,且颇具规模。

其中高望山的“高福寺”,北昌村的“三官廟”“玉皇庙”,皆是其中的骄娇者。

建于茶山中的“茶山观”;御驾山顶的“玉皇殿”“碧霞宫”“勃齐庙”,皆是道家所为。

都为大泽山的宗教遗产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亦是大泽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观光旅游景点。

大泽山地灵人杰。

风光秀丽的大泽山,有史以来即是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得天地之灵气,成为“神仙窟宅”。

秦汉以来所崇尚的仙人安期生、黄巨公等,皆于此隐居,致使“皇帝所常游,与神会”。

历史名人范蠡,曾在桃花涧隐居;著名帝王秦始皇、汉武帝曾东巡

驻跸祀月主;北朝两任光州刺史郑道昭、郑述祖父子,在天柱诸山留下传世之宝——北朝摩崖刻石;唐太宗曾为大泽山葡萄赐名,北宋金石家赵明诚前来考察魏碑,元代全真教普救真人范志敦重建盘石上清观,明初高僧一庵纯禅师重修智藏寺。

明代沈九畴,崔淳为大泽山选二十八景,清代朱晋续增八景以全其胜;明清时代张书坤、龙文明、范炼金、吴绰,孔尚任为之作记。

更有宋代秦元似、朱巽、明代王之都、刘耳枝、邹善、文翔凤,清代赵执信,李华国,喻成龙、丁蕙、刘墉、郑板桥、何凌汉等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游山,留下了诸多咏大泽诗文和摩崖刻石,皆留芳千古。

世代居住在大泽山的先民们,逐渐形成了山里人勤劳朴实、不畏强暴、勇于拼搏的传统。

有的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栋梁,有的勇于斗争,成为民族英模。

诸多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为世人所铭记。

参与撰修《永乐大典》的明初监察御史徐聪,为康熙王朝平三藩筹集军需有功的杭嘉湖道台张武烈,率军痛击八国联军保境安民的清末护理马兰镇总兵张鹏举,都是大泽山镇人。

同时,人们反抗统治、反抗入侵势力的斗争亦风起云涌。

早在西汉末年,杨音、徐宣,谢禄率乡人起义,反抗新莽的统治,成为赤眉军的分支,并将大本营设在大泽山皇城。

致有史书上“赤眉军守皇城,汉兵久攻不下”之记载;明朝末年,乡人穆文钻、李塌鼻起义反清,在东岳石村北红云院驻扎,转战在大泽山西麓至胶莱河两岸,屡败清兵攻剿。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大泽山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

大泽山民兵组成的抗日民兵联防,配合主力部队和单独作战六百余次,杀伤日伪军2300余名,涌现出民兵英雄、模范46名;高家民兵联防发明的石雷,在历次反扫荡中屡建奇功,并推广到全省,被誉为

“石雷之乡”。

现建于东高家村前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及战场遗址,属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亦是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接待中外考察、参观学习者十余万人。

建国以后,勤劳勇敢的大泽山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征途中,又屡立新功,使大泽山镇的山山水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先后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4人,省级劳模4人,青岛市级劳模2人,成为大泽山的骄傲和人们学习的榜样。

大泽山物产丰富。

大泽山镇地处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诸多的山峰环围着大大小小的河谷平原和川夼。

从而形成了春季回暖早,昼夜温差大,年均积温高,降水量适中的独特小气候,适宜于以大泽山葡萄为主的暖温带水果生长。

早在汉代,即有零星的葡萄种植,此外,尚有苹果、桃、樱桃、石榴、梨、李子、柿子、山楂、杏、大枣、银杏、核桃、板栗等果树规模种植。

唐太宗李世民,曾为大泽山葡萄赐名。

至宋元时期,果树种植已成规模。

元初重修的“盘石上清观”碑记,即有“黄山之前复有御驾山。

山前地势稍平,果树棋布,绵亘十余里…….益树众果,以供宾客之用。

”之记载。

到明清时期,大泽山葡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年产2000担,岁运出口,年税银2000余两”。

到民国初年,年总产即达150万公斤。

解放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1984年,即建成全省首家葡萄生产专业镇,种植面积3万余亩,年总产5万吨以上,大泽山葡萄,以穗大粒饱,色泽鲜艳,酸甜适中,质密而脆,清爽可口,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

分鲜食、酿造两大系列,共300余个品种。

其生食主要品种玫瑰香、泽香、泽玉,曾在全国农博会上获金奖并蝉联四连冠,并在青岛、昆明两届世博会上夺金牌。

用大泽山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在布鲁塞尔世界评酒会上获金奖。

诸多中外专家来大泽山考察,称

誉为“中国的波尔多”。

1995年,被授予全国首家“中国葡萄之乡”称号。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题写了“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留赠。

近几年来,大泽山葡萄的设施栽培和恒温保鲜已成规模,一年四季均有新鲜葡萄上市。

全镇新建的“五龙埠”“天池岭”“芝莱山”三个“葡萄观光园”年接待游客在30万人次以上。

大泽山镇境内的主要山体,多由砂石花岗岩、大理石构成,仅地上储量就达4亿立方米。

花岗岩有樱花红、泽山青、芝麻白、黄花岗、泽山花五个主要品种;大理石有雪花白、云灰两个品种。

有史以来即被利用,多开采加工为建筑、装饰材料。

20世纪60年代,开始制作耐酸碱容器,在工业生产中运用。

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80年代开始生产薄板、园柱、雕刻等石材产品。

到兴盛期,全镇拥有各类石材加工企业200余家。

年均开采石料20万立方米,加工薄板150万平方米,成为“中国北方石材基地”。

产品主要有耐酸防腐、环保器材、装饰雕刻、建筑装饰。

基础建筑五大类、40余个品种系列。

另有氟石、透辉岩尚在继续开采。

随着大泽山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影响大泽山环境的采石坑点及沿路企业,已采取禁采、限采和规范整治措施,同时进行再造景观和绿化美化。

大泽山传闻多彩。

世代生活在大泽山的先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借物喻世,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

开始只有梗概,经众口传颂,逐渐变得丰满生动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长年被水冲刷而成的水纹石,说成是天蓬元帅为王母娘娘寻耳环用钉耙搂成;锥子峰顶的“天狗望月”是在仰望从这里奔月的嫦娥;飞来峰顶之“万卷书岩”是唐僧从西天取回的经书垒成;其“镇妖臂”“镇魔掌”“大佛脚”“盘石”等为神仙镇妖魔所遗;其“盘龙山”“奶子山”“琵琶石”“青龙涧”“蟾石”等又有其动人的爱情故事;有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神仙,

有勇于同邪恶势力抗争的凡人;有行善得福,为恶遭报的典型,有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有述说大泽山葡萄栽培的仙话,有百姓积德被引渡升仙的传闻。

再是民俗节日,大都有一些美丽的传说,有的与全国民俗节日相同,有的是大泽山独有:

大泽山石头节,原为山神节、石匠节。

源于东魏时期,因乡人姚保显造石塔、石窟被玉帝封为东莱山神而进行祭祀;大泽山葡萄节,原为财神生日,因唐太宗李世民为大泽山葡萄赐名而举行庆丰收活动;当地人七夕节改过七月六,是为悼念抗击叛军而献身的明末莱州太宗朱万年。

这些节日,都是大泽山独有,且是当地最为隆重的节日。

这些民间传闻和民俗节日,是大泽山人疾恶扬善、向望美好生活的象征,亦是大泽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泽山社会和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展,大泽山的先进文化底蕴逐渐丰厚起来,进入了人类高度文明的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经济工作有了长足发展,迈入了全市先进行列。

葡萄种植、石材加工、观光旅游成为三大支柱产业。

到2004年,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亿元,人均纯收入5459元,进入青岛市前10名。

1993年,建成全国首家程控电话镇;2000年,建成全省首家微机网络信息镇;2004年,建成国家级大泽山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优美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秩序,高速的经济效益,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大泽山以的全新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成为大青岛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亦为大泽山的快速发展赢得了新的商机。

大泽山正期待着中外朋友光临,与大泽山人携手开发、建设富饶、美丽的大泽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