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138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备课本

科学

 

三年级下册

 

教师_______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对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

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

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

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

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观察与测量是收集数据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本单元将两个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介绍并实施对学生训练,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

采用的方法:

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2.实验能力:

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栽种植物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

4、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6、使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

难点:

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

五、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

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

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

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

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第一单元:

1、我们周围的土壤2、了解土壤

第二周

3、肥沃的土壤、

第三周

4、土壤的保护

第四周

第二单元:

1、果实和种子

第五周

2、根和茎

第六周

3、叶和花

第七周

4、植物和我们

第八周

第三单元:

1、认识固体

第九周

2、把固体放到水里、3、认识液体

第十周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第十一周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

1、今天天气怎么样、2、气温是多少

第十三周

3、雨下得有多大

第十四周

4、今天刮什么风、5、气候与季节

第十五周

第五单元:

1、观察2、测量

第十六——十七周

期末复习。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3.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 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4.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3. 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4.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4.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

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 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法:

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4课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

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

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单元教学课时

 1、我们周围的土壤-------------1课时 

  2、了解土壤------------------1课时

  3、肥沃的土壤 ----------------2课时

  4、土壤的保护-----------------2课时

1.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难点:

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

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

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1.1我们周围的土壤

小草

土壤

小动物

板书设计:

 

1.2了解土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

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

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

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

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

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

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

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

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

触摸:

土壤摸 上去感觉像什么?

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

握一握:

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

闻:

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

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分组讨论

(2)大组交流

(3)小结:

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四、课后作业

1、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2、实验册

板书设计:

1.2了解土壤

沙土壤土粘土

 

1.3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落叶下有什么?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

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

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

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①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1、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

讲述:

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四、)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

并作好记录。

2、完成实验册

板书设计:

3、肥沃的土壤

腐殖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腐殖质形成的过程

 

1.4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教学难点:

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

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

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

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

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

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四、)课后作业

1、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2、完成实验册

板书设计:

1.4土壤的保护

植物生长北方窑洞

鼹鼠的家制作陶器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 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3.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4.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3. 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4.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法:

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4课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

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进行一次“种油菜”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要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镊子进行解剖和制作标本的简单方法:

完成种子和花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连续记录下油菜生长各阶段变化的详细情况并进行资料汇总,总结规律,使学生对继续探究植物世界的奥秘充满浓厚的兴趣。

种植活动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伴随着这个活动,学生们将会遇到许多有趣的问

题,井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单元教学课时

2.1果实和种子-------------2课时 

  2.2根和茎----------------2课时

  2.3 叶和花-----------------2课时

2.4植物和我们-------------1课时

2.1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

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

放大镜、绿豆、培养皿或学生。

3个分格的小盒子或三只同样的小器皿。

(每组一套)

学生:

用水泡过的菜豆、花生、葵花子、蚕豆、黄豆种子和与之对应的干种子自带做绿豆发芽实验的器皿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

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

发表自己的看法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提出种子构造!

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

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

1、提出:

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2、提出:

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

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2、讨论发表注意点。

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

讨论归纳

1、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2、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

1、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

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

2、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1、讨论,发表意见

2、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1、积极发现问题

2、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问题

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共同讨论

板书设计:

2.1果实和种子

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2.2根和茎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根和茎的不同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认识根和茎的作用。

2、能继续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认识根和茎的形态及作用。

教学难点:

区分直根和须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直根须根的植物、盆栽植物、课前用红水浸泡过的富贵竹或芹菜茎、刀片等。

学生自带两种带根的蔬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

1、谈话:

课前老师叫同学准备两个带根的植物,请同学投影自己所带的植物,同学观察它们根的特点。

2、汇报小结:

像菠菜、青菜、芫荽菜等这样,根是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外面长了一些细小的毛,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做直根。

像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做须根。

3、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带来的植物的根按直根和须根分为两类,然后画出一个直根和一个须根。

(在书67上)

4、学生按要求活动

二、认识不同形态的茎

讲述:

植物的根上连接的就是植物的茎,大多数植物都有茎,同样茎也有多种类型,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茎有什么不同?

汇报小结:

(见下资料)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同时简要板图。

三、认识根和茎的作用

1、谈话:

植物的根和茎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它们对植物来说有些什么作用吗?

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验。

3、指导学生看书19的图示,或根据实际情况观察盆栽植物的根。

4、汇报得出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同时又有吸收水分和营养的作用。

5、教师出示用红水浸泡过的富贵竹、芹菜茎等,演示横切和纵切,观察茎内部的变化。

6、学生对茎进行横切和纵切,汇报现象,小结:

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四、巩固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取一支白百合或其他白色的花,把茎的下面分成两半,一半浸泡在红水中,一半浸泡在蓝水中,观察现象。

2、完成科学实验册。

板书设计:

2.2根和茎

观察盆栽植物的根

观察茎的作用

 

2.3叶和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寻找到不同植物的叶形状、颜色、大小、结构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知道花的构造。

2、知道叶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能够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植物所需要的养料;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过程与方法:

1、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叶得作用;知道花的构造及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和解剖一朵植物的花

教学准备

桃花(或油菜花)、镊子、放大镜、透明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捡拾、采集一些不同植物的叶子;教师提前为各班准备两盆植株、品种相同的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