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235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

实用参考《地球的形状》教案

地球的形状

李凤20GG10240521

1.教学内容

《地球的形状》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课通过想象建立假设、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是球形的过程,是后续学习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地表的迁移等内容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

4.教学难点

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5.教学方法

观察法、对比法、实验探究。

6.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基本了解了学习科学课的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学生对我们的地球的形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整个发展过程却不甚了解。

基于此,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从人类最初对地球的认知开始,逐步了解整个认识过程。

7.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教学中采用假设和实验探究,学生在合理的质疑中不断推动科学探究,得出结论。

8.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纸船、桌面、球体、伞面、圆柱体、圆锥体等模型。

9.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

时间

教学

环节

教学

目的、意图

教学

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2分钟

新课导入

以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一个个的疑问引发思考。

师:

北宋诗人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就是因为我们身处庐山中,反倒不能看清庐山的真相和全貌了。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以为最熟悉的地方,其实并不了解的还有很多,同学们,你们信吗?

我们来试一下好不好?

(展示学校图片)

这是哪儿啊?

那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所占的地方是什么形状呢?

(有不同观点;你的观点得到质疑;不过质疑是好事,只有不断的质疑我们离真相就越来越近了...)

大家各有各的观点,那要知道我们学校到底是什么形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可是我们显然不能做到对吧,但这儿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张我们学校的实际占地照片。

(展示学校占地照片)

这就是学校占地的真实形状,跟大家猜想的一样吗?

这就应了那句话,“不识庐山....”

古人也跟我们一样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古人生活在我们这片大地上,他们就很想知道我们这片大地是什么形状。

那古人会怎么去认识我们的这片大地呢?

板书:

地球的形状

提出问题

播放图片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

观看

观看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回答

思考回答

3分钟

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

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古人,产生情感体验,理解当时对地球形状的懵懂认识;同时也是对古代人猜想地球形状的猜想。

我们现代了解地形可以通过飞机去高处观察,可古人没有那个条件啊,他们只有从自己的身边景象去观察,我这儿给大家准备了几张日常的生活场景照

(展示图片)

同学们,古人看到这些会怎样猜测自己生活的大地呢?

好,大家考虑一下回答。

(提示:

表面是平的)

同学们都发现从古人的角度,古人会发现地面是平的。

确实如此,在中国的古代,人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就提出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大家能不能明白这个说法?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这仅仅是古人提出的一种解释,随着人们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就有人对大地是平的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其实早在20GG多年前就要人认为地球应该是球形的!

大家觉得古人会相信地球是球形吗?

那我们就要去找证据!

有没有人知道古人找到了什么证据?

大家迅速浏览书本15页,找出答案古人找到了什么证据。

是不是有同学不理解为什么帆船进港就能证明地球是球形?

那我们来模拟一下,

播放图片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解释

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通过预习书本回答

7分钟

实验探究

设计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让学生对古代人通过船只航海的现象产生直接体验,创设情境重在情感体验,同时习得相关的知识技能。

模拟实验一:

观察帆船进出港

实验器材:

纸船、桌面、伞面

实验过程:

做一做:

一位同学驾驶小船分别在桌面及伞面上演示进港、出港,速度不要太快,其他同学到对面观察,观察者眼睛要平视;

看一看:

注意观察两种不同情形下所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想一想、议一议:

在小组中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什么。

(引导同学得出只有在弧形的伞面才能出现帆船进出港的场景)

非常好,同学们都发现只有在弧形的伞面才能出现帆船进出港的场景并得出大地表面是具有一定弧度的,那好,老师又为同学们准备了几种表面具有弧度的立体模型,大家根据实验步骤在做一次帆船进出港,看看你们又能发现什么,得出什么猜想!

模拟实验二:

观察帆船进出港

实验器材:

纸船、球体、半球形、圆柱体、圆锥体

实验过程:

做一做:

一位同学驾驶小船分别在各个立体图形上演示进港、出港,速度不要太快,其他同学到对面观察,观察者眼睛要平视;

看一看:

注意观察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进行模拟所看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想一想、议一议:

在小组中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猜想。

(通过实验证实:

只有球形才完全满足帆船进出港的场景)

其实在更早以前啊,人们还发现了另一种现象

(展示月食图片)

这是什么啊?

虽然月食要下册才具体学习,但其实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光与影》的知识,月食就是地球的影子投在月球上的景象,其中地球是遮挡物,太阳是光源,月球是屏。

同学们,大家观察月食是不是会发现月食的边缘都是?

这里我还为大家搜集了世界各个洲观察到的月食,大家能不能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啊?

(从不同角度投射的影子都具有弧度,在立体图形中能做到的只有哪个呢?

所以人们也能出结论,大地是球形的!

但这只是人们的猜想,没有得到证实,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人,他想如果大地是球形,那他如果朝着一个方形行进,最终就应该会回到起点,这个人是谁啊?

(麦哲伦的船队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他们从大西洋进入到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经印度洋穿过好望角,回到了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搜集资料了解。

麦哲伦的这次航行是一次伟大的验证!

通过麦哲伦的航行,人们开始坚信地球是个球形!

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最初人们只通过眼睛观测,猜测地球是“天圆地方”的,通过一系列的证据,最后证实是球形的。

虽然古人证实了地球是个球形,他们有一个遗憾,是什么呢?

引导探究

知识引导

引导探究

引导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回顾知识点

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汇报分析结果

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汇报分析结果

回答

观察回答

回答

 

3分钟

感受

科技的力量

通过展现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体会科学的伟大,人类的伟大。

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渐渐掌握了可以去亲眼看看地球的技术。

(观看图片.)

师: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我们中国的宇航员与地球合影时,大家有什么感觉呢?

同学们,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在中国人民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中才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绩,我和大家一样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知道地球是个球形,可球形有很多种啊,那地球是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吗?

我们下次继续探讨!

讲述航空航天的发展

提出问题

陶冶学生爱国情操

提出问题

观看图片

回答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天圆地方→帆船进港月食景象环球航行→球形

教学设计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