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322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docx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爱听奉承话的老虎

[原文]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②,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③。

成穴,虎殊快④,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⑤,而汰其余以奉虎⑥,曰:

“余偶有所获腥⑦,不敢私⑧,以献左右⑨。

”虎曰:

“忠哉猱也⑩,爱我而忘其口腹(11)。

”啖已(12),又弗觉也(13)。

久而虎脑空,痛发。

迹猱(14),猱则已走避高木(15),虎跳踉大吼乃死(16)。

——《贤奕编》

[注释]

①猱——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②善缘——善于抓着东西往上爬。

缘,攀援。

③辄(zhé)——立即,就。

不休——不停止。

④殊快——很舒服。

殊,很、非常。

快,高兴、痛快。

⑤啖(dàn)——吃。

⑥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

汰,扔掉。

余,剩下的。

⑦余偶有所获腥——我偶尔得到一点荤腥。

余,我。

腥,生肉,这里泛指肉食之类的东西。

⑧不敢私——不敢私自(吃)。

⑨左右——对对方的尊称。

这里是猱对老虎的尊称。

⑩忠哉猱也——真是忠心耿耿的猱啊。

(11)口腹——指饮食。

(12)啖已——吃完。

(13)弗(fú)——不。

(14)迹——追寻。

(15)走避高木——逃避到高高的树上去了。

走,跑、逃跑。

(16)跳踉(liáng)——腾跃跳动。

按图索骥

[原文]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

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

“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

”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

“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

——《艺林伐山》

[注释]

①伯乐——人名,相传是古代的相马专家。

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

蛈日——有人认为应该是“跌目”,眼睛鼓起的意思。

②累麴(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

麴,酿酒或制酱用的发酵物。

③蟾蜍(chánchú)——俗称癞蛤蟆。

④堪——能够,可以。

御(yù)——驾驭(yù),控制。

八哥学舌

[原文]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①,南人罗而调其舌②,久之,能效人言③;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④。

蝉鸣于庭⑤,鸟闻而笑之⑥。

蝉谓之曰:

“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⑦!

”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叔苴子》

[注释]

①鸲鹆(qúyú)——俗名八哥,经过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

②罗——捕鸟的网。

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调(tiáo)——训练鸟兽。

③效——模仿。

④惟(Wéi)——只,只有。

⑤庭——庭院,院子。

⑥鸟——这里指鸲鹆(八哥)。

⑦曷(hé)若——哪里比得上。

曷,何、什么。

若,如、象。

拔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③!

予助苗长矣④!

”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

——《孟子》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

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

 

白雁落网

[原文]

具区之泽①,白雁聚焉,夜必择栖②。

恐人弋己也③,设雁奴环巡之④,人至则鸣。

群雁藉是以瞑⑤。

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⑥,雁奴戛然鸣⑦,泽人遽沉其火⑧。

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

如是者四、三,群雁以奴绐己⑨,共啄之。

未几⑩,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11),一网无遗者。

——《燕书》

[注释]

①具区——古代湖泊的名字,就是今天的太湖。

泽——水草交错的地方。

②栖(qī)——鸟类停留、歇息。

这里指栖息的地方。

③弋(yì)——用带绳的箭射鸟。

这里泛指捕捉的意思。

④雁奴——为群雁作警戒的雁。

⑤藉(jiè)——凭借。

是——此,这。

瞑(míng)——睡眠。

⑥爇(ruò)——点燃。

⑦戛(jiá)然——形容雁叫的声音。

⑧遽(jù)——急忙。

沉——没入水中。

⑨绐(dài)——欺骗。

⑩未几——没有多久。

(11)寐(mèi)——睡着。

杯弓蛇影

[原文]

(乐广)尝有亲客①,久阔不复来②,广问其故③。

答曰:

“前在坐④,蒙赐酒⑤,方欲饮⑥,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听事壁上有角⑩,漆画作蛇(11),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

“酒中复有所见不?

”答曰:

“所见如初(12)。

”广乃告其所以(13),客豁然意解(14),疴顿愈(15)。

——《晋书》

[注释]

①尝——曾经。

亲客——关系亲密的客人、朋友。

②久阔——久别。

③其故——这里指久别不来的原因。

④坐——同“座”。

⑤蒙——承蒙。

⑥方——正要。

⑦意——心里感到。

恶(Wù)——厌恶。

⑧疾——得病。

⑨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⑩——晋朝郡名。

听事——官府办事的厅堂。

乐广当时为。

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11)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画成蛇 的花纹。

(12)如初——如同上次一样。

初,起初(的),第一次(的)。

(13)告其所以——告诉他(杯中有蛇影的)原因。

所以,表示“……的原因”。

(14)豁然——心情开朗的样子(豁,huò)。

意解——怀疑解除。

(15)疴(chén kē)顿愈——重病立刻痊愈了。

疴,积久难治的病。

卞庄子刺虎

[原文]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①,曰:

“两虎方且食牛②,食甘必争③,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④,立须之⑤。

有顷③,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史记》

[注释]

①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②方且——正要。

③食甘——这里指吃得有味。

食,吃。

甘,甜。

④以为然——认为(他的话)是对的。

⑤立——站立。

须——等待。

⑥有顷——过了一会儿,不一会儿。

伯乐和千里马

[原文]

夫骥之齿至矣①,服盐车而上太行②,蹄申膝折③,尾湛胕溃④,漉汁洒地⑤,白汗交流,中阪迁延⑥,负辕不能上。

伯乐遭之⑦,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⑧。

骥于是俛而喷⑨,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⑩,何也?

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战国策》

[注释]

①夫——句首语气词。

骥(jì)——骏马,好马。

齿——岁数,年龄。

②服——驾,拉马。

太行——太行山。

③蹄申膝折——伸着蹄子弯着膝盖。

申,同“伸”。

④湛(zhàn)——下垂。

胕——同“肤”。

⑤漉(lù)汁——流出的口水。

漉,渗出。

汁,这里指口水。

⑥中阪(bǎn)——半山腰。

阪,山坡。

迁延——拖延不进的样子。

⑦遭——遇。

⑧紵(zhù)——麻布。

幂(mì)——覆盖。

⑨俛(fǔ)——同”俯”,低头。

⑩金石——指钟磬(qìng)之类的乐器。

不听忠告

[原文]

客有过主人者①,见灶直突②,傍有积薪③。

客谓主人曰:

“曲其突④,远其积薪⑤;不者,将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⑥。

居无几何⑦,家果失火。

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⑧,火幸息⑨。

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⑩,余各用功次坐(11),而反不录言曲突者(12)。

——《说苑》

[注释]

①过——访,探望。

②直突——直的烟囱。

突,烟囱。

③傍——旁边。

薪——柴。

④曲其突——使烟囱拐弯。

⑤远其积薪——使堆积的柴禾远离烟囱。

⑥嘿(mò)——同“默”。

⑦居无几何——没过几天。

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几何,多少,若干。

⑧乡聚里中人——这里泛指乡里邻居。

乡,古代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

聚,村落、居民点。

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即二十五家为里。

⑨息——同“熄”。

⑩燔(fán)发灼(zhuó)烂者在上行(háng)——燎了头发、烧伤的坐在上席。

燔,烧。

灼,烤、烧。

上行,上席。

(11)用功次坐——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

(12)录——这里指计算功绩。

蚕和蜘蛛的对话

[原文]

蛛语蚕曰①:

“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②,口吐经纬③,黄口灿然④,固之自裹⑤。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⑥。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⑦,不亦愚乎!

”蚕答蛛曰:

“我固自杀。

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⑧,天子衮龙⑨,百官绂绣⑩,孰非我为(11)?

汝乃枵腹而(12),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13),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

巧则巧矣,何其忍也!

”蛛曰:

“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

”噫(14),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雪涛小说》

[注释]

①蛛——蜘蛛。

②尔——你。

③经纬——织物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

这里指蚕吐出的纵横交叉的丝。

④黄口灿然——嫩黄的嘴巴金光灿灿。

⑤固之自裹——牢牢地把自己裹起来。

⑥厥(jué)——那个。

⑦适——恰好。

⑧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

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

⑨衮龙——古代帝王穿的礼服(衮,gǔn)。

⑩绂(fú)绣——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

(11)孰(shú)——哪一个,哪一样。

(12)枵(xiāo)腹而——空着肚子寻求食物。

枵腹,空腹。

营,谋求。

(13)伺——窥察。

(14)噫(yī)——感叹词。

馋酒的猩猩

[原文]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①。

大麓之人设以醴尊②,之饮器③,小大具列焉④。

织草为履⑤,勾连相属也⑥,而置之道旁。

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

已而谓其朋曰⑦:

“盍少尝之⑧?

慎毋多饮矣⑨!

”相与取小器饮⑩,骂而去之(11)。

已而取差大者饮(12),又骂而去之。

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13),遂大爵而忘其醉(14)。

醉则群睨嘻笑(15),取草履着之。

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16),无一得免焉。

其后来者亦然。

——《贤奕编》

[注释]

①好(hào)——喜欢。

②麓(lù)——山脚下。

醴(lǐ)尊——装满甜酒的酒壶。

醴,甜酒。

尊,同“樽”,酒壶。

③——列,设。

④具——全部。

⑤履(lǚ)——鞋。

⑥属(zhǔ)——连接。

⑦已而——随后。

⑧盍(hé)——何不。

⑨慎——表示告诫,相当于“千万”。

毋(wú)——不要。

⑩相与——共同,一起。

(11)去之——丢掉小酒杯。

之,这里代小酒杯。

(12)差大——比较大,稍大。

(13)不胜——受不住。

甘——甜。

(14)大爵(jué)——大酒杯。

爵,古代的一种酒杯。

(15)睨(nì)——斜看。

(16)蹈藉——践踏。

就絷(zhì)——被拘囚。

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①。

屠龙子朱曰:

“若欲闻射道乎②?

楚王田于云梦③,使虞人起禽而射之④。

禽发⑤,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⑥。

王引弓欲射⑦,有鹄拂王旃而过⑧,翼若垂云⑨。

王注矢于弓⑩,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曰: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11)。

’”

——《郁离子》

[注释]

①射——射箭。

②若——你。

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④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起——赶起。

⑤发——跑出来。

⑥交——交错。

⑦引弓——拉弓。

⑧鹄(hú)——天鹅。

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

⑨垂云——低垂下来的云彩。

⑩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

(11)必——一定,必然,肯定。

 

楚人偷渡

[原文]

荆人欲袭宋①,使人先表澭水②。

澭水暴益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④,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⑤。

向其先表之时⑥,可导也⑦;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⑧,此其所以败也。

——《吕氏春秋》

[注释]

①荆——楚国的别名。

袭——袭击,出其不意的攻击。

②表——标志。

这里作动词用,立标志。

澭(yōng〕水——古水名。

③益——同“溢”,涨水。

④循(xún)表——沿着标志。

⑤军惊而坏都舍——士兵惊恐如同城市里房屋崩坍的样子。

而,这里作“如”讲。

⑥向——从前,往昔。

⑦导——渡水。

⑧尚犹——仍旧。

楚人学齐语

[原文]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①。

……

一齐人傅之②,众楚人咻之③,虽日挞而求其齐也④,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⑤,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子》

[注释]

①欲其子之齐语也——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的语言。

②傅——教。

③咻(xiū)——吵,乱说话,这里有用说话干扰的意思。

④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⑤庄岳——庄是街名,岳是里名,都在齐国国都临淄城繁华区。

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

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

”船人曰:

“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吕氏春秋》

[注释]

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

④中流——江中心。

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曾经。

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我还有什么值得爱的呢!

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蜀山谷中①,其水甘而不良②,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

“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④。

”外方人曰:

“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⑤,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⑥?

”笑者曰:

“吾乡之人皆然⑦,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贤奕编》

[注释]

①蜀——、一带。

②甘——甜。

③辄(zhé))病瘿(yǐng)——就得大脖子病。

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伏的瘤子。

④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不吾类——跟我们的不一样。

吾,我(们),我(们)的。

类,类似。

⑤尔——你(们),你(们)的。

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⑥耶(yé)——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⑦皆然——全这样。

东施效颦

[原文]

西施病心而颦①,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②,归亦捧心而颦。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③;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④。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⑤。

——《庄子》

[注释]

①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病心——心口痛。

颦(pín)——皱着眉头。

②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即二十五家为里。

这里泛指古时居民聚居的村落。

美之——认为这种姿态很美。

③坚——紧紧地。

④挈(qiè)——带领。

去之走——赶快离开她。

去,离开。

走,快跑。

⑤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她只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的样子很好看,而不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的样子为什么很好看。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②。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③,孤犊之鸣④,即掉尾奋耳⑤,蹀躞而听⑥。

——《弘明集》

[注释]

①清角——曲调名。

操——琴曲。

②如故——照旧。

③■(méng)——同“虻”,昆虫,象苍蝇而形体稍大,吸食人和牲畜的血液。

④孤犊(dú)——离群的小牛犊。

⑤掉尾奋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

掉,摇摆。

奋,本意是鸟类展翅,引申为举起来。

这里是竖起来。

⑥蹀躞(diéxiè)——小步走的样子。

儿子和邻居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①。

暮而果大亡其财②。

其家甚智其子③,而疑邻人之父。

——《非子》

[注释]

①父(fù)——对老年人的尊称。

云——说。

②亡——丢失。

③智——聪明。

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认为聪明。

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对曰②:

“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

”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⑧,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⑨。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⑩。

——《吕氏春秋》

[注释]

①室家——房屋,房舍。

②匠——古代专指木工。

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

④涂——泥。

⑤挠(náo)——弯曲。

⑥败——毁坏。

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

缘,顺着,按照。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⑧益——更加,越发。

枯——干。

劲——坚固有力。

⑨任——担负。

⑩果——果然,果真。

给猫起名儿

[原文]

乔奄家畜一猫①,自奇之②,号于人曰“虎猫”③。

客说之曰:

“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

请更名曰‘龙猫’④。

”又客说之曰:

“龙固神于虎也。

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⑤?

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

“云霭蔽天⑥,风倏散之⑦。

云故不敌风也。

请更名曰‘风’。

”又客说之曰:

“大风飈起⑧,维屏以墙⑨,斯足蔽矣⑩。

风其如墙何?

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

“维墙虽固(11),维鼠穴之(12)。

墙斯圮矣(13)。

墙又如鼠何?

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14):

“噫嘻(15)!

捕鼠者故猫也。

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16)!

——《应谐录》

[注释]

①畜(xù)——饲养。

②奇——奇特,不寻常。

这里用作动词,认为奇特。

③号——称呼为,扬言。

④更名——改名。

⑤尚——高出,超过。

⑥霭(ǎi)——云气。

⑦倏(shū)——迅速,极快。

⑧飈(biāo)——风暴。

这里用作动词,刮起风暴。

⑨维屏以墙——只要用墙作屏障。

维,只有。

屏,屏障。

⑩斯足蔽矣——这就足以挡住了。

斯,这。

蔽,遮住,遮挡。

(11)维——句首语气词。

(12)穴——穿洞。

(13)圮(pǐ)——毁坏。

(14)丈人——老人。

嗤(chi)——嘲笑,讥笑。

(15)噫嘻——感叹词。

(16)胡为——为什么。

本真——本性。

古琴价高

[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

斫而为琴①,弦而鼓之②,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

使国工视之④,曰:

“弗古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⑦,作古窾焉⑧;匣而埋诸土⑨。

期年⑩,出之,抱以适市(11)。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12),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

“希世之珍也(13)!

——《郁离子》

[注释]

①斫(zhuó)——砍,削。

②弦——这里用作动词,安上弦。

鼓——弹奏。

③太常——古代掌管礼乐的官。

④国工——全国最好的工匠。

⑤弗(fú)——不。

⑥诸——“之于”的合音。

⑦篆(zhuàn)工——刻工。

⑧古窾(kuǎn)——古字。

“窾”,这里同“款”。

古代器物上铸刻的文字称为款识(zhì)

⑨匣——这里用作动词,把琴放在匣子里。

⑩期(jī)年——一周年。

(11)适市——到市场去。

适,到……去。

(12)易——交换。

(13)希——同“稀”。

关子教射箭

[原文]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子①。

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②?

”对曰:

“弗知也③。

”关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子。

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之矣。

”关子曰:

“可矣,守而勿失也④。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⑤”

——《列子》

[注释]

①请——请教,问。

②所以——表示“……的原因”。

③弗(fú)——不。

④守——一遵守。

⑤为——治理。

海龟和蚂蚁

[原文]

东海有鳌①焉,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②,腾跃而上则干云③,没而下潜于重泉④。

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⑤,欲观鳌焉。

月余日,整潜未出。

群蚁将反⑥,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⑦,海水沸,地雷震⑧。

群蚁曰:

“此将鳌之作也⑨。

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⑩,其高■天(11),或游而西。

群蚁曰:

“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12),逍遥封壤之颠(13),归伏乎窟穴也。

此乃物我之适(14),自己而然(15),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16)?

——《苻子》

[注释]

①鳌(áo)——传说是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②冠(guàn)——帽子,这里用作动词。

冠蓬莱,把蓬莱山,象戴帽子一样,顶在头上。

③干(gān)云——冲入云霄。

干,冲上。

④重(chóng)泉——深水。

⑤相要(yāo)——相约。

⑥反——同“返”,回去。

⑦崇——高。

仞(rèn)——长度单位。

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⑧地雷震——形容波涛冲击海岸,就象打雷震动一样。

⑨作——兴起。

⑩岳——高大的山。

(11)■——同“概”,齐、平。

(12)戴粒——用头顶着小米粒。

(13)逍遥——悠然自得的样子。

封壤——蚂蚁洞外的土堆。

封,把土堆高。

颠(diān)——顶。

(14)物我之适——他物与自己各自适应客观环境。

物,他物,这里指鳌。

我,这里指蚂蚁。

(15)自己而然——自己本来就如此。

然,如此。

(16)形——身体。

 

学步

[原文]

昔有学步于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

——《汉书》

[注释]

①昔(xī)——从前,过去。

步——行走,走路。

(Hándān)——战国时国国都。

②曾——这里相当于“乃”,意思同“却”。

仿佛——大略、大概。

③故步——原来走路的步法。

④匍匐(púfú)——爬行。

和氏之璧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①,奉而献之厉王②。

厉王使玉人相乏③,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别其左足④。

及厉王薨⑤,武工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⑥。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⑦,曰:

“天下之则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⑧?

和曰:

“吾非悲别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⑨,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⑩,遂命曰:

“和氏之璧”。

——《非子》

[注释]

①玉璞(pú)——里面含着玉的石头。

②奉——两手捧着。

③玉人——玉工。

相(xiàng)——仔细看,审察。

④诳(kuáng)——欺骗。

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受刑人的脚砍掉。

⑤薨(hōng)——古代称侯王死叫“薨”。

⑥泣(qì)——眼泪。

⑦故——原因。

⑧奚(xī)——为什么。

⑨夫(fú)——代词,那个。

题——命名,称为。

⑩理——雕琢、加工玉石。

河豚发怒

[原文]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

怒其柱之触己也,则颊植鬣①,怒腹而浮于水②,久之莫动。

飞鸢过而攫之③,磔其腹而食之④。

——《柳河东集》

[注释]

①植——竖立。

■(liè)——某些兽类颈上的长毛。

这里指鱼颔(hàn)旁的髻(qí)毛。

②怒腹而浮于水——因生气腹部鼓起而漂浮在水面上。

③鸢(yuān)——老鹰。

攫(jué)——抓取。

④磔(zhé)——分裂肢体。

涸辙之鱼

[原文]

庄周家贫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②。

监河侯臼:

“诺③。

我将得邑金④,将贷子三百金⑤,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