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426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docx

《三十六计》电子书本

《三十六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我是小翻译

在疑阵中再布疑阵,利用敌方的间谍来施展我方的反间之计,是送上门的好处,我方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面的字词。

疑:

失:

2.解释下列语句。

疑中之疑:

3.成语“将计就计”的意思是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请说出“反间计”和“将计就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你觉得施展“反间计”对我方有什么好处?

弘扬传统文化

反间计,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

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就巧用反间计杀了叛将蔡瑁、张允。

当时,曹操计划率领大军准备杀过长江,统一南北。

南方则由孙权和刘备联手,对抗曹军,但军队人数很少。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不善水战。

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为曹操训练水军。

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

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

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

曹操当即让蒋干去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来,就谋划了一个反间计。

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假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

蒋干心中很不安,哪里能够入睡。

他偷偷下床,偷偷翻看书案上的书信,竟然看到一封蔡瑁、张允给周瑜的信,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

到了半夜,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

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偷听他们谈话,隐约听见提到蔡瑁、张允二人。

于是蒋干就认定了蔡瑁、张允二人已经背叛了曹操。

蒋干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

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三十六计》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我是小助手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

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渐之进也:

语出《易经·渐》卦。

(渐卦解释见前计②)本卦《彖》辞:

“渐之进也。

”意为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

借机乘隙,插足对方事务,掌握对方机要;循序渐进,直至控制其首脑机关,

反客为主。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乘.隙插足:

()A.趁着B.把握

扼.其主机:

()A.掌握B.扼杀

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乘隙插足:

3.“反客为主”中的“客”和“主”分别指什么?

4.“反客为主”在现在比喻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反客为主”是借机插足对方的事务,而渐渐地取而代之的方法,在现在,

多用来形容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

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水浒传》中著名的反客为主的案例是林冲发怒杀王伦的故事。

《水浒传》中,晁盖、吴用等人去投奔水泊梁山。

而当时,梁山寨主王伦担心他们进入梁上之后,会威胁到自己寨主的位置,因此不愿意收留。

林冲感觉寨主王伦嫉贤妒能,心胸狭窄,因此愤愤不平,吴用感觉到了林冲的情绪,便表示,既然王伦不愿意收留自己,就告辞了,别为了外人而跟自己的兄弟翻了脸。

林冲本来就性情耿直,血气方刚,一听这样说,更加怒火中起。

在王伦真的对晁盖、吴用下了逐客令之后,林冲一跃而起,痛斥王伦笑里藏刀,不讲信义。

骂得兴起,林冲一刀杀了王伦,并提议由晁盖作为“山寨之王”。

在推辞了自己“强宾不压主”之后,晁盖坐上了山寨寨主的位置。

这都归结于吴用用激将法让林冲杀了王伦,最后,他们反客为主,成了山寨的主人。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我是小助手

敌:

动词,攻打。

力:

最坚强的部位。

势:

气势。

兑:

阴卦,为柔,为阴势。

乾:

阳卦,为刚,为阳势。

我是小翻译

不去直接抗击敌之锋芒,硬接硬拼,而是运用计策间接地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削弱其战斗力,这是《易经·履卦》“兑下乾上”之卦象,以柔克刚的原理。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面的词语。

敌:

力:

势:

2.“釜底抽薪”中的“釜”和“薪”分别是什么意思?

“釜”:

“薪”:

3.写出“釜底抽薪”的反义词

“釜底抽薪”:

4.你觉得“釜底抽薪”和“落井下石”的区别是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釜底抽薪”这个战术妙在智取,而不是强攻,是在根本上削弱敌人的力量,让敌人阵脚大乱。

东汉末年的曹操就用釜底抽薪的策略,赢得了远胜过自己人马的曹操。

公元199年,袁绍曹操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而曹操因为人马少,表面上放弃了白马,在假装放弃之后又突然杀回,初战告捷。

然后,曹操和袁绍两军僵持很久,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囤积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

但是因为他的骄傲轻敌,并没有派重病防守。

曹操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亲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夜袭乌巢,包围粮仓,一把火把袁绍的粮草烧了个精光。

袁绍听闻消息之后,惊恐万分,粮草被烧,军心浮动;就在此时,曹操带军发起了全线进攻,袁绍十万大军溃败而逃。

曹操在这场战役中,瞅准了袁绍的根基所在,巧妙地抽走了袁绍的“薪”,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我是小助手

有用:

有用处借:

借助,使用。

不可:

不容易

匪:

非童蒙:

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求:

求助

我是小翻译才智高于我的人,不为我用;有小智而爱弄巧的人,不可用;愚庸而顺从的人,可用。

拿愚庸而顺从的人来使用,是智者驾驭愚者,而不是愚者驾驭智者。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借尸.还魂:

匪.我求童蒙:

2.“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弘扬传统文化

“借尸还魂”是借着看似没用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古代的人曾经用这种方法来达到某种目的。

采用“借尸还魂”这个方法的有元朝末年著名的白莲教起义事件。

元朝末年,名不聊生,白莲教的领袖韩山童、刘福通想发动民众进行起义,就运用了借尸还魂的方法。

当时,元朝征发了20万民工正在修整黄河。

韩山童、刘福通过调查研究,在挖河道的必经之处,把背面写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独眼石人埋在了下面。

同时,“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这个歌谣在广大民众里迅速地传播开来,奠定了理论基础。

不久,民工们在黄陵岗挖出了那个独眼石人,顿时一下子轰动了,大家都觉得这是天意,天下就要大乱了。

韩山童、刘福趁机聚集了三千多人,开启了反对元朝统治的大起义。

这个独眼石人,在这场起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十六计》经典国学再现

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

我是小助手

存:

保存形:

形状

势:

势态疑:

疑问巽:

巽为风为柔,为阴势。

蛊:

惑,懵在鼓里。

我是小翻译

为了有效地掩护我方正在进行的军事转移,必须保存我方原有的阵地形状,完备的战斗势态,使友军不怀疑,敌军不敢妄动。

此计如风过林谷,不见其踪,不知所止。

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我方已经顺利完成主力转移的军事行动,进可击敌,退可保全。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蝉:

壳:

巽:

2.写出下面字的解释。

存:

形:

止:

3.下面两组字的意思相同吗?

在相同的后面打“√”。

(1)①敌不动②以一敌百()

(2)①巽而止,蛊。

②蛊惑()

4.“存其形,完其势”的目的是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金蝉脱壳”主要是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迅速转移自己的军事力量,待敌人发现已经为时已晚,这个计策用的时候,主要是要避免引起敌人的怀疑,必须保持现有的样子。

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在临终前指挥自己的军队运用“金蝉脱壳”的方法,让自己的人马安全返回军营。

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中原的时候,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临终前,他嘱咐姜维密在自己死后封锁消息,秘不发丧。

姜维命仿照诸葛亮的模样,雕刻了一个木人稳坐车中,然后继续带一部分军队向魏军发动进攻。

而魏军看到蜀军军容整齐,士气高涨,诸葛亮在车中稳稳地做着,一时迷惑不解,不敢轻举妄动了。

司马懿怀疑这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急忙命令部队往后撤退,而姜维趁着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军队进行安全转移。

等司马懿发现真相的时候,蜀军已经退回了汉中,只能悔之晚矣。

“金蝉脱壳”需要用兵的时候镇定、果敢,不能露出丝毫的破绽和慌张,否

则,就容易被敌人发现蛛丝马迹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

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我是小助手

刚:

强势。

柔:

弱势。

虚者虚之:

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

我是小翻译

兵力空虚就照样摆出空虚的样子,敌人生疑就设法让它更疑而不敢冒进。

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而又无法避敌保全的关键时刻,不得已而采用这一战术来吓退敌人,真是精彩绝伦,奇妙无比啊。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字分别注音组词。

()()

中空

()()

2.判断。

(1)“虚者虚之”中的“虚”意思一样。

()

(2)“疑中生疑”中的“疑”是疑问的意思。

()

3.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下面句子的意思。

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4.你知道有关空城计的例子吗?

简要写一写

弘扬传统文化

“空城计”是在敌人的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样的镇定反而让敌军不敢轻举妄动而不敢贸然前进,这样的方法真是奇中制胜。

我们听过最有名的运用空城计的方法莫过于诸葛亮利用此计巧退司马懿。

我们再来看一个运用空城计令敌军不敢贸然前进的例子。

北宋真宗年间,边寇大批人马向延州进军,侦察的士兵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了当时做延州知州的马知节,当时,城内的军民正准备过节,毫无防备,加上城里的兵马很少,根本不是边寇的对手。

怎么办呢?

马知节灵机一动,想到了“空城计”。

他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故意张灯结彩,大肆庆祝节目,而全军跟老百姓一样,共度佳节。

前来攻城的边寇看到这个情景,以为城内肯定做好了迎战的准备所以才能如此镇定自若,认定如果攻城的话就是自投罗网,不敢贸然前进,于是只好主动撤走了。

“空城计”让自己不伤一兵一卒就智退敌军,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自信啊!

《三十六计》经典国学再现

苦肉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

假真真假,间以得行。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我是小助手童:

小孩。

蒙:

愚昧。

吉:

得到好处。

巽:

卑顺。

我是小翻译

人不会自我伤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这种常理)我则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么离间计就可实行了。

愚蠢的人得到便宜就洋洋得意,乖乖地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巽: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自害:

必真:

3.人们为什么觉得“受害必真”?

4.你知道历史人物或者故事中谁使用过“苦肉计”吗?

请你简单地叙述一下

弘扬传统文化

一般人们是不会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的,所以,当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做出来

之后,敌人就会信以为真,相信了对方的诚意。

而这个时候,是苦肉计的开始。

相传,武则天就用苦肉计,除掉了当时的王皇后,后来,取而代之。

武则天当时是唐高宗的昭仪,和王皇后不合。

为了扳倒王皇后,武则天用了一个苦肉计。

当时,武则天有个粉妆玉琢的女儿,很受皇上的喜爱,有一天,王皇后去看孩子,等她走后,武则天把自己的女儿捂死,再照原样盖好。

皇上来看孩子的时候,武则天假装刚看到女儿死去,大哭起来,并说刚才是王皇后刚来过。

龙颜大怒的皇上从此对王皇后心存芥蒂,几年后,终于废掉了她。

武则天利用亲生女儿除掉对头的计策在政治上是非常高明的,因为没有人会想到母亲会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但是,身为人母,这个做法未免太残忍。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我是小助手

阴:

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

阳:

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

我是小翻译当局势发展必然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面的字。

势:

损:

阴:

阳:

2.分别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1)燕子是益鸟。

()

(2)大家都说爷爷老当益壮。

()

3.判断。

1)“损阴以益阳。

”中的“阴”是不好的意思。

()

2)“势必有损”和“你这样下去势必会成功”中的“势必”的是同样的意

思。

4.“李代桃僵”有什么好处?

弘扬传统文化

“李代桃僵”这个计策是让“李树”代替桃树死去,在计策中就是在一定要损失的情况下,用较少的损失代替较大的损失。

春秋时期,晋景公受到奸臣屠岸贾的蛊惑,下令灭掉对有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

赵家老小除了赵朔的妻子——晋景公的姑姑庄姬公主和一个刚出生的幼儿,都未能幸免。

晋景公顾念姑侄情分,不肯杀害庄姬公主,于是屠岸贾就决定杀死那个幼儿,斩草除根。

为了保住赵氏孤儿,赵朔的朋友程婴为了保留赵氏的血脉,和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商议了一个对策,他忍痛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交给了公孙杵臼,由公孙杵臼带走,然后自己向屠岸贾高密,屠岸贾摔死了婴儿,以为斩草除根,终于放下心来。

而程婴强忍悲痛,带着赵氏孤儿逃往外地,十几年后,在韩厥的帮助下,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为了朋友之义,用自己的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实乃人间大义,在赵氏孤儿大仇得报之后,他拔剑自刎,和公孙杵臼一起合葬,他们的美名流传千古。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我是小助手

类:

类似诱:

诱惑击:

击打蒙:

愚蒙

我是小翻译

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去迷惑敌人,趁其尚未洞悉我方意图,攻击它!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类.以诱之()A.类似B.分类击.蒙也()A.击打B.击毁

2.“抛砖引玉”中的“砖”和“玉”分别指的是什么?

3.下面这句话中的抛砖引玉用得正确吗?

为什么?

上课的时候,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小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然后说:

“我这是在抛砖引玉,希望同学们发表更多自己的观点。

弘扬传统文化

“抛砖引玉”目的是为了抛出“砖”,引来“玉”,为了引这个玉出来,不惜自己放下身段,先抛出“砖”。

唐朝的诗人常建运用这个方法,得到了自己佩服的诗人赵嘏的诗作。

有一次,常建在苏州游玩,偶遇赵嘏,他非常想让赵嘏给自己留下一首好诗,但是却不知怎么开口。

这个时候,他灵机一动,决定抛砖引玉。

他料定赵嘏一定回去苏州名胜灵岩寺,于是,他在灵岩寺的墙壁上写了两句诗。

果然如他所料,赵嘏来到灵岩寺之后看到他写的两句诗,提笔就在后面添了两句,一首完整的诗就这样诞生了。

常建用自己平平的两句诗,换来了赵嘏的神来之作,这就是灵活运用了“抛砖引玉”的方法。

当然,我们现在用抛砖引玉的时候,可能是自谦,比喻自己的观点比较粗浅或者简陋,让接下来发言的人心里比较舒服。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擒贼先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我是小助手

摧:

摧毁坚:

主力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语出《易经》·坤卦。

坤,八卦名。

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

我是小翻译

摧毁敌人的坚固防线,擒获敌人的主帅,敌势迅速崩溃瓦解。

这就好比蛟龙失去了可以凭藉的深渊而暴露于郊野,力拙技穷,回天无术了。

考考你的智慧

1.比一比,分别组词。

摧()魁(

)野

催()魅(

)舒

2.解释下面的字。

摧:

魁:

解:

穷:

3.“摧其坚,夺其魁”中的

“坚”和

“魁”

分别指的是什么?

4.你知道“擒贼先擒王”这句话出自哪首古诗吗?

弘扬传统文化

“擒贼先擒王”这个计策充分说明了作战的时候要抓住主要敌手,做事情的时候要抓住关键,抓住主要矛盾的意思。

杜甫在自己的《出塞》中就说过这样的话: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之子派尹子奇率领十万精兵进攻睢阳,驻守睢阳的张巡看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先缉拿首领尹子奇。

这个时候尹子奇混在敌军之中,而张巡从来没有见过他,于是,张巡灵机一动,心生一计。

他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向敌军射去。

敌军中的人中箭之后,看到是秸秆箭,连忙向尹子奇报告,这样一来,张巡立刻就知道谁是尹子奇了。

张巡立刻下令神箭手向尹子奇射箭,尹子奇中箭之后,抱头鼠窜,而敌军见首领中箭逃走,也是一片混乱,仓皇而逃。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计策,主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才能分清楚战略

局势,抓住敌军的要害,把敌人一网打尽。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我是小助手

小敌:

弱小或者数量较少

困:

围困或歼灭剥:

脱,这里指敌人逃脱。

不利有攸往:

不利于继续追击。

我是小翻译

对付弱小的敌人,力求围而歼之。

如果纵敌逃脱再用大部队去追击,则会劳师而无功,是很不明智的。

考考你的智慧

1.分别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小.敌困之

弟弟年级小.

这个苹果太小.啦

(2)剥.,不利有攸往。

我剥.开了橘子。

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剥,不利有攸往。

3.“关门捉贼”的有利之处在什么地方?

4.你还有哪些“捉贼”的方法?

弘扬传统文化

“关门捉贼”这一计策主要用于敌军势力较弱的情况下,便于把他们困在一个地方进行一网打尽,“关门”的目的就是断绝了敌军的后路。

唐朝起义军黄巢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一计策。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占领了唐朝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而逃,次年,唐军重新向长安进军,企图收复长安。

黄巢眼见形势危急,召集众将士商议对策,最后决定退出长安,唐朝大军抵达长安之后,发现黄巢军队已经撤出长安,欣喜若狂,以为他被自己的军队吓破了胆,他们自以为已经胜利,于是在长安城为非作歹,祸害百姓,长安城陷入了混乱之中。

黄巢得知长安城的情况之后,胸有成竹地说:

“现在敌人已经进入瓮中,此刻正适合把他们一举拿下。

”他们半夜时分,带着军队急速返回长安,把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后呼呼大睡的唐军杀了个片甲不留,尸横遍野。

而黄巢用“关门捉贼”的方法,轻而易举就重新占据了长安。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我是小助手

借:

借助局:

局面力:

兵力势:

阵势渐:

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巽上),即渐进。

羽:

羽毛。

我是小翻译

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我去邻居家借.东西。

()

A.暂时把财物等借给别人使用

B.

假托

C.

借助

(2)错了就是错了,不要找借.

口。

A.暂时把财物等借给别人使用

B.

假托

C.

借助

(3)借.局布势。

()

A.暂时把财物等借给别人使用

B.

假托

C.

借助

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3.“树上开花”中的“花”是真的花吗?

这个计策是什么意思?

弘扬传统文化

“树上开花”是借助假象来迷惑敌人,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让敌人觉得自己很强大,从而产生畏惧的感觉。

刘备在最开始与曹操交战的时候,总是打败仗,有一次,刘备又一次在和曹操的交战中战败,在慌乱撤退的时候,命令张飞断后,阻截追兵。

当时,张飞手下之后二三十个骑兵,要想阻截曹操的大队人马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张飞却真的拦住了曹操,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张飞就巧妙地运用了“树上开花”这个计策,他命令这二三十个骑兵砍下树枝,绑在马的后面,然后在树林里不停地绕圈奔跑,溅起阵阵尘土。

张飞自己则手拿一柄长毛,威风凛凛地站在曹兵必经的桥上。

曹兵到了之后,见张飞镇定自若,林子里尘土飞扬,认定林子里肯定有伏兵,不敢贸然前进,反而止步不前了。

张飞和二三十个骑兵能够成功地阻截追兵,就是用的“树上开花”的计策,让敌人以为自己的兵马很多因此吓破了胆。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

曳其轮也。

我是小助手

阵:

阵势。

抽:

调动。

旅:

军队。

乘:

车辆。

曳:

拉,拖。

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我是小翻译

设计破坏敌人完整的阵势,用疑兵调动敌人的军队,在它疲于奔波,露出破绽时,攻击它!

拖住轮子,就控制了车辆的运行;设奇谋、伏疑兵牵制着敌人,就等于握住了敌人的命脉。

考考你的智慧

1.选择下面正确的汉字或者读音。

(1)抽其劲(jìnjìng)旅疾风知劲(jìnjìng)草使劲(jìnjìng)

(2)乘(chéngshèng)车千乘(chéngshèng)之国

(3)高(粱梁)桥(粱梁)

2.这一计策中一共出现了几个“其”,你知道这些“其”都是什么意思吗?

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频更其阵:

抽其劲旅:

4.“频更其阵,抽其劲旅”的目的是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偷梁换柱”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使用手段暗中把事物的关键部分更换掉,从而使事物的性质改变。

之所以用“梁”和“柱”来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比喻国家和社团里重要的、关键的精英人物,是因为在房屋建筑中,梁和柱是其中最关键、最重要、最结实的部分。

历史上有名的偷梁换柱的事件是秦始皇的次子胡亥篡位的事件。

秦始皇在驾崩之前,没有立太子,但属意自己的长子扶苏来继位。

秦始皇驾崩之前,长子扶苏正在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作监军,在秦始皇身边的只有幼子胡亥和奸臣赵高。

秦始皇临终前,召唤丞相李斯,要他传密诏,立扶苏为太子。

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正是赵高,知晓这一情况的赵高,故意秘不发诏,而是去找李斯商议,为了让权力牢牢掌握在两人手里,二人合谋下了假诏书,刺死了扶苏,杀了扶苏一派的将军蒙恬。

胡亥就是用这样偷梁换柱的方法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上了王位,也就是秦二世,胡亥此后就得到了专权,秦朝走入了灭亡之路,由此可见,计谋到了居心不良的人手里,就会变成祸端。

三十六计》

经典国学再现

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

上火下泽。

我是小助手禁,禁止。

格,阻碍。

利从近取,害以远隔:

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我是小翻译

受地理条件、形势格局的限制,宜先攻取附近的敌人,而不宜千里劳师去攻击远隔的敌人。

火往上升,水向下流;道虽不同,亦可为谋;远交近攻,一计用而六国亡。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形禁.势格()害以远隔.()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远交近攻:

交:

攻:

上火下泽:

火:

泽:

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