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398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1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处理站工程施工方案.doc

表6.3主要制作、施工机械设备表

机械或设备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国别产地

制造年份

额定功率

(KW)

生产

能力

备注

1

履带式单斗挖掘机

大型

1台

2

自卸汽车

8t

2辆

中国二汽

2009

3

排污泵

直径150

扬程120米

2台

4

灰浆搅拌机

拌桶容量200

1台

常德

5

混凝土振捣器

插入式、平板式

2台

常德

6

夯实机

20-61N.m

2台

常德

2009

7

轴流通风机

功率7.5

1台

8

经纬仪

1台

常德

2009

9

水准仪

1台

常德

2010

表6.4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级别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

土方工

2

4

1

管理人员

4

6

4

泥工

4

12

4

普工

3

6

2

木工

3

5

3

钢筋工

3

5

1

测量人员

2

2

1

表6.5施工方案

一、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保证质量的措施

1、编制依据

1.1招标文件。

1.2国家、省市有关的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国家现行给、排水施工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1.3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

1.4本工程所在地的经济、交通、地形地貌、水文资料、物资材料供应和气象情况,以及场区内的水、电、道路、通讯等建设条件。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要有6个工艺池,1个工艺设备基础,1个设备房组成。

1)隔油池:

建筑面积为22.68平方米,;2)设备房、调节池:

总建筑面积为145.72平方米,一层地下一层地上;3)生化池:

建筑面积为54.36平方米,为地下构筑物;4)污泥池:

建筑面积为9平方米,为地下构筑物;5)计量井:

建筑面积为2.19平方米,为地下构筑物;6)污泥干化场3.67平方米;7)中和反应絮凝沉淀槽基础为地上构筑物。

设备用房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工艺池为剪力墙,场地的类别为二类。

招标范围:

污水处理站工程招标范围及技术条件、图纸中所有内容,工程量清单的内容。

3、施工管理目标

3.1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合格标准。

3.2工期目标

本工程预计施工总工期为60天(日历天),具体开工日期以开工令为准,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表待工程中标以后再详细编制。

3.3安全生产目标

无死亡、重伤事故,把轻伤事故控制在3‰内,力争降低到最低限度,无重大交通及等级火险事故,确保施工安全。

3.4文明施工目标

创文明施工工地和文明施工先进单位。

4、施工项目部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4.1项目部组织机构

4.1.1工程中标之后,我公司将组织优秀施工力量在本项目成立工程项目经理部进行管理和施工,经理部领导层由项目经理、生产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工程的领导、指挥、协调、决策等重大事宜,对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和现场文明等负全部责任。

其中项目经理对公司负责,其余人员对项目经理负责。

同时公司总部为项目的实施合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监督管理工作。

5、工程施工具体安排及施工顺序

5.1进入施工现场后及时进行驻地和临设的建设,按照正临结合的原则施工临时给排水以及临时电线路,根据各个专业的需求在场内设置水源及配电房,组织控制测量和布测施工测量网。

5.2配合本项目整体施工进度,抓好关键工程。

6、基础土方施工

6.1土方工程施工

6.1.1本工程土方开挖方法采用机械挖土为主,人工辅助配合的方式,在“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下,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实行“分段开挖、分段支护”施工方案,本工程土方开挖拟分两个阶段进行(具体见附图):

第一阶段开挖土方即开挖平坡以上部位土方,无需进行降水。

第二阶段开挖土方即大面积开挖土方至深基坑底部,在接近基坑底留20cm余土采用人工开挖,确保地基土不受扰动。

6.1.2

(1)主要采用机械开挖,坑底0.30m和基坑死角采用人工开挖方法。

(2)分三个阶段分层开挖

第一阶段平坡以上部位开挖:

第二阶段进行基坑大面积开挖。

在大面积开挖时,采用分段分层,一层一层翻土接力。

做到边翻土边出土(台阶式后退推进)。

(3)主要挖土流程:

修筑基坑内道路——边坡第一阶段挖土——边坡第二层阶段挖土——基坑大面积挖土——人工清土20cm底板土——模板施工——砼垫层施工。

6.1.31、土方开挖必须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分段施工,分段支护;

2、土方开挖与后续施工必须密切配合到位,不可抢挖、多挖;

3、土方大开挖前需确保降水已到位;

6.1.4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监测,本项工作应由业主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公司现场项目部同时做好自身相应的测量工作。

1.监测内容-沉降、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基坑万无一失,还必须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为此,我们在基坑周围布置:

⑴沿支护结构顶部即压顶板每隔15米设一位移观测点。

⑵对周边道路每隔15m布设一个沉降监测点。

2.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监测的目的和任务是为了保证周围道路、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及时跟踪掌握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为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提供测动态资料,以指导基坑的安全开挖及地下室施工的安全。

3.监测的步骤

⑴在监测点设置相应标志,并请挖土单位注意在挖土过程中加以保护。

⑵水平位移、沉降、地下水位拟每二天观测一次,当开挖速度加快或开挖至设计深度时,加密观测间隔,必要时每天进行一次。

量测周期:

基坑土方开挖至地下室侧壁回填。

4.监测控制要求

周围道路及建筑物沉降速度不超过8-10mm/d,累计沉降量≤60-80mm。

5.施测技术要求

(1)水平位移基准网

在基坑围护结构边沿设置工作基点P(测站点),在基坑开挖土方前,观测A、B、C(两个夹角和三个边长),求得P点的本期坐标;往后的每次观测均需求得P点的本期坐标。

(2)垂直位移基准网

采用独立高程网,按一级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对3个水准基点BM1、BM2、BM3的高程联测,求得每个点的高程最可靠值。

(3)水平位移监测

采用小角法观测。

水平位移值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d—水平位移

—两次观测其水平角差值(")

—常数,其值为206265

D—从测站点到观测点的距离

水平角观测限差如下:

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6";

半测回归零差8";

一测回内2C互差13";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8"。

距离采用全站仪(测距精度±(2mm+2ppm*D))监测,按二级电磁波测距精度施测。

(4)测斜

用测斜仪测量支护结构(土体)的深部侧向变形。

测量时首先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测斜导管的导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至孔底,记下深度标志。

当触及井底时,应避免激烈的冲击,测头在孔底停置5min,以便在孔内温度下稳定。

将测头拉起至最近深度标志做为测读起点,每0.5米测读一个数,利用电缆标志测读测头至导管顶端为止,每次测读时都应将电缆对准标志并拉紧,以防读数不稳。

将测头掉转180°重新放入测斜导管中,将其滑至孔底,重复上述操作在相同的深度标志测读,以保证测量精度,导轮在正反向导槽的读数将抵消或减少传感器的偏值和轴对准所造成的误差。

(5)地下水位观测

用水位计量测地下水埋深hi,与基坑开挖前地下水的初始埋深h0比较,hi-h0即为地下水位下降值,精度为±5mm。

(6)沉降观测

按一级沉降观测的要求进行,高程观测仪器为DS05精密水准仪,水准尺为铟钢尺。

并要求视距长≤30m,前后视距差≤0.7m,前后视距累计差≤1m,视线高度≥0.3m,基辅尺分划读数较差≤0.3mm,基辅尺分划高程较差≤0.5mm。

水准路线环线闭合差≤±0.3mm(n代表测站数)。

(7)支护结构顶沉降观测

按二级沉降观测的要求进行,高程观测仪器为DS05精密水准仪,水准尺为铟钢尺。

并要求视距长≤50m,前后视距差≤2m,前后视距累计差≤3m,视线高度≥0.2m,基辅尺分划读数较差≤0.5mm,基辅尺分划高程较差≤0.7mm。

水准路线环线闭合差≤±1.0mm(n代表测站数)。

6.观测频率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稳定初始值,且不应少于2次;

从基坑土方开挖期间,每1~3天观测1次,稳定后每5~7天观测1次。

当大暴雨、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监测工作以仪器测量为主,并与日常逻视工作相结合,施工期间,做好现场监测点的保护工作,每次监测前,对所使用的控制点进行校核,发现有位移,要按布网时的测量精度灰复。

施工中要及时观测和反馈信息,定期分析监测报告,及时发现报告存在问题,监测报告每周报送业主和监理,

由于工地现场施工情况变化,具体测量时间、测量次数将根据施工场地条件、现场工程进度、测量反馈信息和工地会议纪要相应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各监理报告,并书面报告业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十、基坑开挖常遇问题及防治处理方法

序号

名称、现象

产生原因

处理方法

1

挖方边坡塌方

1、基坑开挖较深,放坡不够;

2、在有地表滞水、地下水位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使土层湿化,粘聚力降低,在土层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车辆等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和开挖深度,确定适当的挖方坡度,或设支护;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用降排水措施,将水位降低至基坑以下0.5米;避免在靠近坡顶弃土、堆载和行驶挖土机械及车辆;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避免先挖坡脚造成边坡失稳

治理方法:

可将坡脚塌方清理,作临时性支护等措施。

2、

场地积水

1、场地平整填土未分层回填夯实,土的密实度很差,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

2、场地四周未作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方向排水坡;

3、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

场地内填土应认真分层回填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避免松填;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及排水沟;

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3、

边坡超挖

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采用机械挖土,预留0.2~0.3米厚土层,采用人工修破;对松软土层避免各种外界机械车辆等的振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处理方法:

局部超挖,可用三七灰土夯补或浆砌块石填补;与原土坡接触部位应做成台阶接槎,防止滑动;超挖范围较大,应适当改动坡顶线。

4、

基坑(槽)泡水

1、开挖基坑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开挖基坑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泵连续排走或自流入较低洼处排走,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米。

处理方法:

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情况采取排水、晾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换土(三七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

5、

围护墙渗水或漏水

1、围护墙强度、刚度不够产生变形、移位,使防水帷幕破裂而引起渗漏水;

2、地下水位未降到开挖基坑底以下0.5米,使地下水从围护墙渗漏;

3、围护墙止水帷幕接缝处未咬合或止水桩径过小,存在间隙,或围护墙后未设截水帷幕,而造成渗漏水;

4、围护墙后水管漏水或上层滞水渗漏;

对渗水量较小,可在坑底设沟排水;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沙带出,可采用引流-修补方法;对渗、漏量很大的情况,可在围护墙背面开挖至漏水位置下0.5米~1.0米,在围护墙后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或在墙后采用压密注浆或高压喷射注浆方法处理。

6、

围护墙倾斜、位移

1、围护墙或支撑系统截面偏小,前度、刚度不够,在土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

2、围护墙构造上不完善,桩间未形成整体共同工作;

3、围护墙嵌固深度不够,在土压力作用下产生移位;

4、基底存在软弱土层,或墙背面存在粉细砂层,墙背坑底产生流砂使围护墙位移;

5、施工程序错误,未按挖一层土,按装一层支护、支撑、土层锚杆的程序进行,使墙体刚度不够产生倾斜、位移。

对重力式支护结构采取减小坑边堆载,防止动荷载作用于围护墙或坑边区域;加块垫层与底板浇筑速度,以减少基坑敞开时间,并对支护起支撑作用;出现裂缝应将裂缝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灌满封闭;在围护墙背面卸荷或加设支撑;

对悬臂式支护结构,一般可采取加设支撑或拉锚,可墙背卸土,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

对支撑式支撑结构,采取注浆或高压喷射注浆进行坑底加固,提高被动区抗力;及时浇筑和加厚垫层,使形成可靠支撑。

7、

流砂及管涌

1、基坑存在粉细砂层,当开挖低于地下水位0.5米以下采取排降水时,坑底下面的土便会产生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出现流砂现象;

2、造成管涌原因一般由于坑底以下部位的支护排桩中出现断桩或施打未到要求深度,或地下连续墙中存在较大孔洞,或排桩净距较大,其后止水帷幕出现漏桩、断桩或孔洞造成管涌通道所致。

坑内出现流砂现象时,应增加坑内排降水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开挖以下0.5米~1.0米;基坑开挖后,可采取加速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办法“压住”流砂;

管涌严重可在支护墙的前面再打设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与支护墙之间再进行注浆。

8、

邻近建筑与管线位移

1、基坑大量土方挖除后,土体平衡发生变化,使坑外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相应引起较大的变形,产生位移、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物倾斜或裂缝,管线位移、下沉、断裂;

2、支护设计刚度、强度不够、产生过大变形;

3、基坑内出现流砂、管涌现象;

4、支护、支撑拆除时,未及时补加支撑或回填土夯实;

基坑开挖应加强观测,当建筑物、管线位移或沉值达到报警值后,立即采取跟踪注浆加固。

注浆孔可在围护墙及建筑物前各布置一排,但注浆压力不宜太大;有条件的,可在开挖前对邻近建筑物的地基或支护墙背土体采用压密注浆、搅拌桩、静力锚杆压桩等加固措施;

对基坑周围管线可采取在管线靠基坑的一侧打设树根桩封闭或挖隔离沟;

当地下管线离基坑较近时,打设封闭桩、挖隔离沟困难,可采取将管线架空的办法使管线与围护墙后土体分离。

6.2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施工

钢筋绑扎时,钢筋的规格、型号、保护层厚度、搭接(焊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为了施工的方便,沿墙一周在底板反起500处焊-300*3钢板止水带一道,以保证施工缝的防水。

6.2.1本工程全部钢筋均采用HPB235热轧I级光圆钢筋、HRB335II级螺纹钢筋,施工过程中强调过程控制,对钢筋分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重点在于:

进场检验、钢筋加工、钢筋绑扎、锚固、接头、抗震规定、钢筋到位、保护层、审图把关等方面。

6.2.2进场检验

钢筋进入加工厂时,要按批进行验收,每一混合批验收重量不超过60吨。

检查分两步进行:

1)外观检查:

每批钢筋抽取5%进行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凸块不得超过横肋高度,每1m的弯曲度不大于4mm。

交货时随机抽取10根(长6m)称重,其重量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2)试验检查:

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每根上截取两个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

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试件重新作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判定为不合格,退回厂家,以确保用于工程的钢筋均为优质钢筋。

6.2.3钢筋加工

1)钢筋除锈

先制定防锈措施,钢筋堆放场地应硬化找坡(或铺碎石)做好防雨、排水措施,钢筋下垫木方(不能及时使用的钢筋应进行覆盖)。

钢筋一旦生锈处理方法如下:

表面生有老锈的钢筋禁止使用,钢筋表面生有水锈的在下料前先除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其与混凝土的粘结效果。

2)钢筋调直

采用卷扬机调直钢筋,其调直冷拉率:

HPB235钢筋不宜大于4%,冷拉过程应通过计算严格控制冷拉力值,严禁超拉。

经过调直工艺后,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HRB335(II级)钢筋不得进行冷拉。

3)钢筋切断

钢筋切断时根据其直径、钢筋级别及钢筋端头加工形式等因素确定分别使用砂轮切割机和钢筋切断机下料,切断时要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下长料,后下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断料时长料不得使用短尺丈量,防止产生累积误差,工作台上应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硬度与钢种不符时,必须及时通知技术人员。

钢筋断口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时,必须重新切断。

4)钢筋弯曲成型

(1)受力钢筋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HRB335级钢筋末端需作135°弯折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箍筋、拉钩

梁、柱封闭箍筋及剪力墙拉筋作135°弯折,弯折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10d,且不小于75mm;拉钩要求同箍筋,在现场绑扎后手工弯成135°弯钩仍需保证平直段10d。

要求加工厂在每种箍筋加工前,先做一样品,尺寸、弯曲直径等检查合格后,再成批加工。

弯曲成型采用钢筋弯曲机和手动弯曲工具配合进行,弯曲后钢筋平面上不得有翘曲不平现象,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

HRB335级钢筋不能反复弯折,只能一次成型。

5)楼板马凳筋

楼板马凳采用混凝土垫块,间距1000mm布置,马凳的形式详见下图。

6)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注:

本表引自GB50204-2002。

6.2.4成型钢筋检查及验收

I级钢筋末端的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钢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箍筋135°弯钩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段长度为10倍钢筋直径。

II级钢筋末端的90°弯钩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6.2.5钢筋的贮存及运输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现场实际情况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期、分批运抵操作面。

现场设专用钢筋堆放场,场地平整,铺设垫木,防止钢筋变形,成型钢筋按规格、使用部位整齐码放,挂牌标识,作到整洁清楚,一目了然,方便使用。

6.2.6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钢筋作业人员、现场工长、技术员、质量检查员应全面熟悉图纸,并对照图纸及配料单检查钢筋品种、规格、尺寸及使用部位,全部符合要求后,才进行钢筋的绑扎施工。

6.2.7钢筋的锚固和搭接

钢筋的连接采用搭接连接。

圈、过梁以及构造柱内箍筋均为矩形封闭式双肢箍。

梁、构造柱中矩形封闭箍(端头)均弯折不小于135°的角度,形成弯钩。

1)圈梁和构造柱的锚固长度:

35d。

2)圈梁和构造柱的搭接长度:

钢筋为I级HPB235时按图籍西南03G601,构造柱按总说明第(五)·5条为50d;圈梁按总说明第(六)·5条为45d;钢筋为II级HRB335时按图籍04G329-3,构造柱为60d,圈梁为54d。

3)其余钢筋的锚固长度按下表: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表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C30

C35

≥C40

一、二

级抗震

三级

抗震

一、二

级抗震

三级

抗震

一、二

级抗震

三级

抗震

一、二

级抗震

三级

抗震

一、二

级抗震

三级

抗震

HPB235级

36d

33d

31d

28d

27d

25d

25d

23d

23d

21d

HRB335级

d≤25

44d

41d

38d

35d

34d

31d

31d

29d

29d

26d

d>25

49d

45d

42d

39d

38d

34d

34d

31d

32d

29d

d——钢筋直径

注:

1.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2.HPB235钢筋为受拉时,其末端应弯成180度弯钩,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小于3d。

3.本表引自03G101-1。

4)其余钢筋搭接长度按下表:

钢筋搭接长度表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le,Ll

注:

1.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其Lle,Ll值按较小直径计算。

2.在任何情况下Ll不得小于300mm。

3.式中ξ为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抗震

非抗震

LlE=ξLaE

Ll=ξLa

注:

本表引自03G101-1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ξ

纵向钢筋搭接街头面积百分率(%)

≤25

50

100

ξ

1.2

1.4

1.6

注:

本表引自03G101-1。

5.1.5.2受力筋保护层厚度

序号

部位或构件

保护层厚度

1

地圈梁

30mm

2

±0.000以上梁、圈梁

25mm

3

30mm

4

构造柱

30mm

5

楼梯板、现浇板

15mm

6.2.8模板工程

1)模板方案选择

条基模板

侧模选用55系列钢模板。

梁板模板

采用15mm厚素面木胶合板,顶板搁栅采用50mm×100mm木方,间距300mm;托梁采用2φ48钢管或100mm×100mm,间距1200mm;支撑采用Φ48钢管脚手架,顶部采用可调U托。

配制2层。

2)梁板模板

梁板模板采用:

Φ48钢管脚手架支撑+木龙骨+木胶合板的支模方案。

梁板模板全部采用15mm厚素面木胶合板。

顶板次楞采用50mm×100mm木方,间距300mm,主楞采用2φ48钢管或100mm×100mm木方,间距1200mm,支撑采用Φ48钢管脚手架,顶部采用可调U托,立杆间距1200mm×1200mm,横杆步距1500mm。

(详见附图)

梁模板采用50mm×100mm木方纵肋,间距200mm,托梁采用2Φ48钢管,间距1200mm,支撑采用Φ48钢管脚手架,顶部采用可调U托,立杆间距1200mm×1200mm,横杆步距1500mm。

梁板模板及支撑系统配置2层。

1)梁板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弹线→搭设梁架满堂脚手架→调整标高→铺梁底模模板→安装梁侧模→安装龙骨→铺顶板模板→校正标高→预检→梁、板钢筋绑扎

2)梁板模板施工要点

(1)在竖向结构构件上抄好标高后,根据楼板厚度、模板厚、木方厚调整好搁放木方的水平钢管,然后铺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