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585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docx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一水的组成

第一课时水的组成

课时目标:

1.掌握水电解的现象

2.理解水电解揭示的宏观、微观实质

3.了解氢气的验纯和性质

预习思考:

?

1.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就知道了自然界的万千物质都是由大约_______种元素组成。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还根据结构特征编排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默写1—20号元素符号:

 

3、水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它是如何确定出来的呢

【演示实验:

电解水】

现象

结论

正极:

有______产生,产生的气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

有______产生,产生的气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的气体的体积______正极气体的体积

(VH2_____VO2)

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忆方法:

小组讨论:

1.电解水实验结论和水的元素组成有什么元素关系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何检验O2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检验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中你可以知道氢气(H2)有些什么性质

 

4、以下是电解水的微观实质:

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微观

宏观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堂练习:

1.如图是电解水的两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优点,这个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优点,这个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______________。

(填“未开始”、“刚开始”或“已进行一段时间”)

(5)开始电解后,A管将收集到___________气体,B管将收集到___________气体。

(6)在D处,使用燃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___________。

$

(7)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同学用饮料瓶代替试管,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很多时候实验中发现B、A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

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题一水的组成

第二课时物质的简单分类

~

课时目标:

1.掌握物质的化学分类

2.理解各类物质的含义并能判断

预习思考:

1.找出以下概念的定义

纯净物是、(是否)有专门化学式表达

混合物(是否)有专门化学式表达

单质

<

化合物

氧化物

小组讨论:

1.请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⑴空气⑵海水、⑶氧气、⑷氢气、⑸水⑹二氧化碳、

⑺氯酸钾⑻五氧化二磷、⑼高锰酸钾

混合物(请用序号填)

纯净物是(请用化学式表达)

:

单质化合物

氧化物(请用序号填)

2.⑴氧气、⑵臭氧、⑶氧气和臭氧放在一起、⑷水、⑸过氧化氢、⑹过氧化氢的水溶液

判断:

混合物(请用序号填)

单质化合物

氧化物(请用序号填)

3.氧气、氯酸钾、水、双氧水溶液,这4种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结论:

氧化物的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关系:

物质

 

5物质分类与元素的关系:

 

 

课堂练习

1.自然界的物质从纯净还是不纯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指只含有____________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纯净物。

3.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

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高锰酸钾⑤铁粉⑥氮气⑦海水⑧冰水混合物

⑨过氧化氢溶液⑩二氧化硫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水银、酒精作温度计的填充剂,而不用水作填充剂,其理由是()

A.水的凝固点较高B.水的沸点较高

C.水不稳定D.水是无色透明的

5.下列物质中,不含水的是()

A.人体B.冰C.铁水D.苹果

6.单质和化合物的共同点是()

A.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B.都含有氧元素

C.都是纯净物D.都是混合物

7.水是()

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

 

课题二分子原子

第一课分子

课时目标:

1.掌握分子的概念

2.理解分子的性质

预习思考:

1.复习内容:

初二物理有关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

2.家庭小试验:

将等体积的大米与小米混合后观察总体积的变化

{

3.用事实证明分子的存在

小组讨论:

1.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农田,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什么,它是否是真实存在的

 

2.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却看不见氨分子,可见分子是微观粒子,它的体积是很小的。

一滴水里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3×10-26千克。

(水分子直径大允是×10-10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2米,地球直径大约是×107米)

以上材料证明了分子的哪些性质

 

3.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糖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又证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4.演示:

酒精和水的混和

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200毫升。

为什么证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

结论:

5.分子的概念

水在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质没有变化,其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

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学变化后,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

则分子的概念是:

值得注意的是: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比如水的化学性质可以由1个水分子体现出来,水这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分离、再与其他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过程。

但是,水分子不能保持水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水是液态,液态的水是由大量水分子聚集而成的,至于单个水分子,十分渺小,谈不上是“液态”。

另外,有些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比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是由铁原子体现出来的,因此,分子不是唯一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只是其中的一种。

总结:

 

:

 

阅读材料:

1.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香水的香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香的气味。

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香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是运动的。

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是人的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极小微粒。

一滴水里,大约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假如1个人每秒钟数出1个分子,昼夜不停地数下去,数上1千年,也只不过数清了一滴水里全部水分子数的二十亿分之一。

~

4.分子的运动很不规则,方向经常改变,速率也时快时慢。

在分子“世界”里,以氢分子最为小巧玲珑,跑得也最快。

在0℃时,如果氢分子以它的平均速率作直线运动,那么,只需20min,就可以从北京跑到广州。

用氢气充灌气球,要随灌随用,如果前一天把气球灌好,经过一夜,大量氢分子就能钻过橡皮膜的细孔悄悄溜掉,使气球飞不起来。

5.比如水,不管井水、湖水,长江的水,黄河的水,中国的水,外国的水,只要去掉其中的杂质,把水提纯,那么,就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都是由同一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而不需要考虑它们来自哪里。

但当给水通直流电时,产生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具备水分子的性质。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课堂练习:

1.下列事实能够证明分子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漫天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2.“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句广告词说明了 (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3.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时代

4.王安石有一咏梅古诗:

“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为什么在远处就知道不是雪,请用分子的性质解释()

A.分子的体积很大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分裂成原子D.分子的质量很大

5.往10mL酒精中加入10mL水,充分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小于20mL,其主要原因是()

A.酒精挥发了

B.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互相作用挤占了分子间的空隙

C.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使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小

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结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B.空气里的氧气分子与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硫分子和氧分子都发生变化,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D.蔗糖放入水中很快就见了,这是由于蔗糖分子不断运动,脱离了糖块而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去的缘故

7.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一种粒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8.化学变化中,必然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B.原子的质量C.原子的种类D.原子的数目

9.看谁连的又快又准

(1)墙内开花墙外香A.分子在不断运动

(2)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B.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3)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

(4)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课题二分子和原子

第2课原子

设计人:

宋文

【课时目标】

~

1.能区别分子和原子,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学会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预习思考】

1、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立,其中主要的结论有:

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__的破裂和_____________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_会破裂,而_____________不会破裂,但可_____________。

2、分子的基本性质是:

、、。

3、填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区别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宏观

微观

4、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和分子都是微观世界的微粒,因此具有相似的基本性质,如:

、、。

*

【小组讨论】

1、原子概念中的“最小”怎么理解

2、以水的电解为例,探究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你有何发现能得出哪些结论

【获得结论】

(1)

(2)

(3)

【巩固练习】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反应表达式:

HgOHg+O2

(1)

(2)

(3)

(4)

【知识小结】小组完成

(1)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

不同点

 

相互联系

 

(2)单质和化合物的比较

单质

化合物

宏观(元素)

微观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C.氧气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再分B.氧气的化学性质是由氧分子保持

^

C.氧分子比氧原子大D.分子有间隙,原子没有

3、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原子只能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4、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纯净物的是(),混合物的是(),单质的是()

5、用分子、原子、元素、物质填空:

从宏观上讲: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组成的;单质是由同种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组成的纯净物。

从微观上讲: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由不同种

构成的是混合物;由同种构成的是纯净物。

在纯净物中,如果分子是由同种

构成,则为单质;如果分子由不同种构成,则为化合物。

课题三水的净化

第一课时水的净化方法

课时目标:

1.知道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

2.学会净化水的四种方法:

沉淀、吸附、过滤、蒸馏,并知道每一种方法需要的仪器、操作步骤和目的;

3.掌握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预习思考:

1.纯水:

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属于__________。

2.天然水:

含有许多__________杂质和__________杂质,常呈浑浊状,属于__________。

小组讨论:

(阅读教材p55)

1.讨论、归纳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天然水→加__________→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吸附__________→自来水。

2.过滤操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知识小结:

天然水的净化方法

(1)吸附

①絮凝剂吸附: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__________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

能吸附水中___________杂质和少量___________杂质,除去___________。

(2)过滤

~

①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分离。

②操作方法:

 

>

 

小组实验: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小组讨论: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订正,选代表发言)

1、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过滤操作装置图。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学生在进行过滤操作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有浑浊现象,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河水,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

(1)其中小卵石、石英沙、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在净化后的水中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有很多浮渣,所以他确定该水为硬水。

要降低该水的硬度,小刚同学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小结:

一、过滤:

过滤操作是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掌握仪器的名称、装置的特点和操作要点,过滤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1.操作要点及操作原因或可能造成的后果

操作要点

操作原因或可能引起的后果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加快过滤的速度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便于观察和掌握液面的高度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使过滤不充分

烧杯嘴紧靠玻璃棒

^

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

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

防止戳破滤纸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防止液体溅出

2.应静置一段时间再过滤,防止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将滤纸堵塞,使过滤速度减慢。

3.过滤失败的原因:

(1)操作不准确,造成滤纸破损或部分液体未透过滤纸直接流下。

(2)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

(3)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4.处理措施:

无论哪种原因造成的过滤失败,都需重新制作过滤器再次过滤,直至澄清为止。

二、水的净化及作用

水的净化过程通常有如下步骤:

静置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这几个步骤及作用如下:

步骤

作用

静置沉淀

#

只能除去水中一些较大的固体颗粒,对于质量较小的固体颗粒,该法不能除去

过滤

净化程度高于沉淀,可以除去已沉降的固体杂质和质量较小但体积较大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对一些可溶性杂质则不能除去

吸附

净化程度高于过滤,不仅能除去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还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一些物质,如有色和具有特殊气味的、有毒的物质,但不能除去一些能溶于水中的离子杂质

蒸馏

是一种比较全面综合的净化水过程,所得水的纯度非常高,不仅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也可以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通过蒸馏得到的水基本上是纯水,但成本较高

&

课堂练习:

1.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水”中纯度最高的是()

A.雨水B.海水C.蒸馏水D.河水

2.瓶装矿泉水属__________物,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

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水中的细菌,常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

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明矾沉淀过滤漂白粉净水

ABCD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户居民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

4.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

`

5.将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几种仪器组装后,可进行的净化水的操作是()

A.过滤B.沉淀C.吸附D.蒸馏

6、在洪水发生时要喝到干净水怎么办

 

第二课时硬水,软水

预习:

1.阅读科普知识

讨厌的水垢

 生活中,肥皂在井水、泉水、海水里容易生成“豆腐渣”。

开水壶用久了,内壁会长出一层厚厚的水垢。

这些现象说明,看起来清亮透彻的水里确实有杂质。

雨降落到地面,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穿过山脉,越过平原,冲刷着土壤和岩石,溶解了不少矿物质。

井水、泉水等地下水中含有更多的矿物质。

如果我们在一块干净的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水,等到水滴干后,玻璃片上留下水痕。

这就是水里溶解了矿物质。

含有钙镁盐类等矿物质的水叫做“硬水”。

河水、湖水、井水和泉水都是硬水。

自来水是河水、湖水或者井水经过沉降,除去泥沙,消毒杀菌后得到的,也是硬水。

刚下的雨雪,水里不含矿物质,是“软水”。

水烧开后,一部分水蒸发了,本来不好溶解的硫酸钙(石膏就是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沉淀下来。

原来溶解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在沸腾的水里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变成难溶解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它们是石灰石、白云石的主要成分)也沉淀下来。

这就是水垢的来历。

用硬水洗衣服的时候,水里的钙镁离子和肥皂结合,生成了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镁的絮状沉淀,这就是“豆腐渣”的来历。

在硬水里洗衣服,浪费肥皂。

水壶里长了水垢,不容易传热,浪费燃料。

这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浪费还不算严重。

对于工厂来说,问题就大啦。

工厂供暖供汽用的大锅炉,有的每小时要送出好几吨蒸汽,相当于烧干几吨水。

据试验,一吨河水里大约有1.6公斤矿物质;而一吨井水里的矿物质高达30公斤左右。

一夭输送几十吨蒸汽,硬水在锅炉内壁沉积出的水垢数量,又该多么惊人!

大锅炉里结了水垢,好比锅炉壁的钢板和水之间筑起一座隔热的石墙。

锅炉钢板挨不着水,炉膛的火一个劲地把钢板烧得通红。

这时候,如果水垢出现裂缝,水立即渗漏到高温的钢板上,急剧蒸发,造成锅炉内压力猛增,就要发生爆炸。

锅炉爆炸的威力,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

可见水垢的危害,决不能等闲视之!

因此,在工厂里,往往在水里加入适量的碳酸钠,使水中的钙镁盐类变成沉淀除去,水就变成了软水。

使硬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也能除去其中的矿物质,得到软水。

家里的水壶、暖水瓶里长了水垢,怎么清除干净呢

 小心地将水壶烧到刚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