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667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 B卷.docx

高三语文一轮单元卷第十二单元文言文阅读B卷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语文卷(B)

第十二单元文言文阅读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

“在郡何以为理?

”宠顿首谢曰:

“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己。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

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越,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5分)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

嘉靖二年进士。

授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

入为刑部郎中。

历知潞安、开封二府。

迁陕西副使。

进右参政。

宁羌贼起,会兵讨平之。

迁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皆在陕西。

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三十二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

俺答诸部岁扰边,应春言:

“诸边间谍不通,每寇入莫测其向,我则无所不备。

兵分势孤,往往失事。

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

”乃定赏格以请。

帝立从之。

其秋,寇大入延绥,杀掠五千余人。

应春督诸将邀击,获首功二百四十,以捷闻。

而巡按御史吉澄极言败状。

帝竟录应春功,官其一子。

明年罢宣、大总督苏佑,以应春代。

时秋防将届,代应春者江东未至,令仍旧任。

套寇数万人屯宁夏山后,先遣骑五百余入掠。

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

逾月,寇别部入永昌、西宁,为守将所破。

番人入镇羌,总兵官王继祖击败之,并赐应春银币。

久之,寇五千骑犯环庆,为都督袁正所破,掠庄凉,守将邀斩百二十人,再予应春一子官。

在镇数载,筑边垣万一千八百余丈,以花马池闲田二万顷给军屯垦,边人赖之。

征拜南京户部尚书。

论边垣功,进秩一等。

旋召为刑部尚书,改户部。

国用不足,应春以为言。

因命征不及七分者,所司毋迁官。

漕政废弛,运艘多逋负,亦以应春言重其罚。

岁余,致仕去。

卒,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贾应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B.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C.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D.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功,以斩获敌首计功。

古代打仗主要依据士兵杀敌数量来赐予爵位或奖赏金银。

B.屯垦,指聚居垦荒。

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政策,以军屯和民屯为主。

C.秩,原来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来又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D.户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全国赋税、户籍、田地、土木兴建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应春胸有谋略。

针对边关各戍所各自备战,兵力分散、势力孤弱的问题,他提出建议,并定下奖赏标准,得到皇帝的应允。

B.贾应春军事才能出众。

当敌寇大举入侵延绥时,贾应春率领将士半路迎击,痛击边寇,斩杀敌军二百多人,受到皇帝奖赏。

C.贾应春善于治军。

他不仅屡立战功,镇边期间,还大量修筑边墙,让军队驻扎花马池开垦闲田,保障了边境安全,造福于民。

D.贾应春善理政务。

针对国家费用不足的实际问题,贾应春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下令凡是征收税费不足七成的官员不得升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

(5分)

(2)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羊琇,字稚舒,景献皇后之从父弟也。

琇少举郡计,参镇西钟会军事,从平蜀。

及会谋反,琇正言苦谏,还,赐爵关内侯。

琇涉学有智算,少与武帝通门,甚相亲狎,每接筵同席,尝谓帝曰:

“若富贵见用,任领护各十年。

”帝戏而许之。

初,帝未立为太子,而声论不及弟攸,文帝素意重攸,恒有代宗之议。

琇密为武帝画策,甚有匡救。

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

其后文帝与武帝论当世之务及人间可否,武帝答无不允,由是储位遂定。

及帝为抚军,命琇参军事。

帝即王位后,擢琇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

帝践阼,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

琇在职十三年,典禁兵,豫机密,宠遇甚厚。

初,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毕贺,皆连榻而坐。

琇与裴楷后至,曰:

“杜元凯乃复以连榻而坐客邪?

”遂不坐而去。

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

又喜游燕,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

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

穷窘之徒,特能振恤。

选用多以得意者居先,不尽铨次之理。

将士有冒官位者,为其致节,不惜躯命。

然放恣犯法,每为有司所贷。

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及齐王攸出镇也,琇以切谏忤旨,左迁太仆。

既失宠愤怨,遂发病,以疾笃求退。

拜特进,加散骑常侍,还第,卒。

帝手诏曰:

“琇与朕有先后之亲,少小之恩,历位外内,忠允茂著,不幸早薨,朕甚悼之。

其追赠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谥曰威。

(节选自《晋书•羊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B.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C.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D.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父,指称父亲的亲兄弟,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关内侯,爵位名,一般是对立有军功的将领的奖励,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

犹言下迁。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用于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琇足智多谋。

武帝的太子之位不稳,羊琇为武帝出谋划策,在很多方面都有补救,最终得以成功。

B.羊琇个性十足。

在参加杜元凯的庆贺宴会时,因为不满杜元凯以连榻招待客人,他不肯坐下就此离开。

C.羊琇深受宠幸。

武帝让他主管禁兵,参与机密,羊琇死后武帝亲下诏书,追赐官职,赏赐财物。

D.羊琇生性豪奢。

他用木炭捣成碎屑制成兽形来温酒,洛阳的豪贵都争相仿效;他还经常和亲戚夜以继日地玩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

(2)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

穷窘之徒,特能振恤。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温子升,字鹏举,晋大将军峤之后也。

世居江左。

子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

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

为广阳王渊贱客,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

景曰:

“顷见温生。

”渊怪问之,景曰:

“温生是大才士。

”渊由是稍知之。

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馀人,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为高第。

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

搴谓人曰:

“朝来靡旗乱辙者,皆子升逐北。

”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

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

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

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高车破走,珍宾盈满,子升取绢四十匹。

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荣下都督和洛兴与子升旧识,以数十骑潜送子升,得达冀州。

自是无复宦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建义初,为南主客郎中。

及天穆将讨邢杲,召子升同行,子升未敢应。

天穆谓人曰:

“吾欲收其才用,岂怀前忿也。

今复不来,便须南走越,北走胡耳!

”子升不得已而见之。

加伏波将军,为行台郎中,天穆深加赏之。

齐文襄王引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

子升前为中书郎,常诣萧衍客馆受国书,自以不修容止,谓人曰:

“诗章易作,逋峭难为。

”文襄馆客元瑾曰:

“诸人当贺。

”推子升合陈辞。

子升久忸怩,乃推陆操焉。

及元瑾等作乱,文襄疑子升知其谋。

方使之作《献武王碑文》,既成,乃饿诸晋阳狱,食弊襦而死,弃尸路隅,没其家口。

子升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

事故之际,好预其间,所以终致祸败。

(节选自《魏书•温子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B.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C.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D.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所以取一与本名含义无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江左,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故江左又指江东。

C.射策,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士子针对策问,提出治理政事方略,后泛指应试。

D.服阕,古人任职时因其父亲或母亲去世离职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之为服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子升求学勤奋,文风清婉。

他开始求学时,读书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成人后博览百家之书,所写的文章清丽婉约。

B.温子升文才出众,擅长写作。

在八百多人的考试中,他脱颖而出,被补任为御史;御史台的文件、军政文件信函都出自他的手笔。

C.温子升不贪财,不愿出仕。

高车国被打败之后,珍宝堆积如山,但他只拿了四十匹绢;葛荣被害后,他就不再有做官的念头了。

D.温子升谨小慎微,遇事难决。

他担心天穆怀恨旧怨不敢应召,最后不得已才出马;元瑾推荐他陈述贺词,结果他忸怩了很长时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

(2)子升亦见羁执,荣下都督和洛兴与子升旧识,以数十骑潜送子升。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

“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

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

“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

”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

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

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

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斛斯征,字士亮,河南洛阳人。

父椿,太傅、尚书令。

征幼聪颖,五岁诵《孝经》《周易》,识者异之。

及长,博涉群书,尤精《三礼》,兼解音律。

有至性,居父丧,朝夕共一溢米。

以父勋累迁太常卿。

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

又乐有錞于者,近代绝无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

征见之曰:

“此錞于也。

”众弗之信。

征遂依干宝《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叹服。

征乃取以合乐焉。

六官建,拜司乐中大夫,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

后高祖以征治经有师法,诏令教授皇太子。

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修之礼,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

儒者荣之。

宣帝嗣位,迁上大将军、大宗伯。

时高祖初崩,梓宫在殡,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议之。

征与内史宇文孝伯等固请依礼七月,帝竟不许。

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谪除名。

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内史大夫,甚委任之。

译乃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

帝令与征议之,征驳而奏,帝颇纳焉。

及高祖山陵还,帝欲作乐,复令议其可不。

征曰:

“《孝经》云‘闻乐不乐’。

闻尚不乐,其况作乎?

”郑译曰:

“既云闻乐,明即非无。

止可不乐,何容不奏。

”帝遂依译议。

译因此衔之。

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译因谮之,遂下征狱。

狱卒张元哀之,乃以佩刀穿狱墙,遂出之。

元卒被拷而终无所言。

征遇赦得免。

隋文践极,例复官,除太子太傅,诏修撰乐书。

开皇初,薨。

征所撰《乐典》十卷。

(选自《周书·斛斯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B.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C.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D.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以孝为中心,集中阐发了儒家伦理思想。

B.青衿,青色交领的深衣,是西周至清朝历代学子的标志性服装,故常用来指读书人。

C.束修,古代互相馈赠的一种礼物,也指古代入学拜师的礼物,后也指教师的酬金。

D.践极,践,登上,极,最高处,与“践祚”“登极”等词同义,意即“帝王即位”。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斛斯征聪颖博学,十分孝顺。

他五岁就能诵读经典,后来博学精研,颇有造诣;父亲去世,他因悲伤而食不甘味。

B.斛斯征旁通音律,颇有见识。

有人从蜀地得到乐器錞于,当时无人能识,他准确识别并现场演示,令众人叹服。

C.斛斯征坚持原则,不畏权势。

高祖新葬,宣帝想要奏乐,郑译立即附和,他虽极力反对郑译,最终未得皇帝认可。

D.斛斯征忠于职守,反陷囹圄。

宣帝无道,他敢于直言批评;郑译趁机诋毁,落井下石,于是他被关进监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

(5分)

(2)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谪除名。

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内史大夫,甚委任之。

(5分)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语文卷(B)

第十二单元文言文阅读

答案

一、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前四个断句相同,四个选项的第一个区别在“涣少好侠”,翻译为“王涣年少时喜好游侠”更为通顺,排除C、D。

根据对仗的原则,“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形成动宾结构,故选B。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

“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D项,原文说“元兴元年,病卒”,未点明是“死于洛阳令任上”。

4.

【参考答案】

(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重点关注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

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根据上下文确定词句意义。

采分点:

(1)“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弦”为名词作动词,“弹奏、奏乐”;“荐”,根据上下文意推断为“祭祀、进献”。

(2)“一岁”译为“一年”;“狱”为案件;“不过”古今异义,“不超过”;“文理”为“条理”。

【参考译文】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

父亲名顺,安定太守。

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

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

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

陈宠因而名声大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