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848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渭滨区2020-2021-1七年级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4个小题,每题1分,共24分)

1.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①~③所示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由西向东自转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最先看到桅杆,最后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个球体。

故选B。

2.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一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遇难地点在(20°S,160°E)。

下图经纬网上表示遇难轮船所在位置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所以③④两点位于20°S纬线上;根据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所以①③两点位于160°E经线上。

所以③点坐标符合(20°S,160°E)。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3.北京于3月28日晚上20:

30﹣21:

30举行关灯一小时活动,此时华盛顿当地时间是上午7:

30﹣8:

3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纬度不同B.地球的自转运动

C.地表受热不同D.地球的公转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任意时刻太阳都只能照亮它的一半.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被照亮的部分(昼半球)不断地向阴暗的部分(夜半球)转化,这就是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别,即时间差异,因此北京于3月28日晚上20:

30﹣21:

30举行关灯一小时活动,此时华盛顿当地时间是上午7:

30﹣8:

30.故选B.

【点睛】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地球在图中①②③④的位置不同,地球上各地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一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当地球处于①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北京

5.宝鸡地区黑夜最长时,地球运动至()

A.①B.②C.③D.④

【答案】4.B5.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地球处于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夏至日,每年的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是夏季。

故选B。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半球黑夜最长的时间是冬至日,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读图可知,此时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是北半球冬至。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地球公转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6.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A.有无太阳直射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D.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依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划分地球五带的主要依据.属于基础题,记住即可。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A点在C点的________________方向。

A.正东B.正西C.东北D.东南

8.若C、D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为20厘米,则该地球仪的比例尺大致是()

A.1∶100000000B.1∶200000000

C.

D.

【答案】7.C8.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A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故选C。

【8题详解】

赤道的周长为40000千米,也就是4000000000厘米,CD为赤道的一半,因此C、D间的实地距离为20000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比上离实地距离=20:

2000000000=1:

100000000,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0千米.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和方向。

9.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形成的地图叫做(  )

A.等高线地形图B.经纬网地图

C.地形剖面图D.分层设色地形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形成的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故答案选D.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0.判断该图所表示的半球是()

A.东半球B.西半球C.北半球D.南半球

11.图中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B.土耳其海峡

C.台湾海峡D.巴拿马运河

【答案】10.B11.D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示主要为北美洲和南美洲区域,以及南极半岛。

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西半球,A错误,B正确。

北美洲和南美洲跨南北半球,C、D错误。

故选B。

11题详解】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A错误。

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B错误。

台湾海峡不是大洲分界线,C错误。

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D正确。

故选D。

【点睛】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

读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地是热带草原气候

C.③地是地中海气候D.④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13.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可能分布的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分布在欧洲南部B.②地分布在西亚和北非

C.③地分布在印度半岛D.④地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

【答案】12.D13.B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①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温差较大,降水集中于夏季,A错误。

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B错误。

③地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C错误。

④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正确。

故选D。

【13题详解】

①地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中纬度的大陆内部,A错误。

②地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西亚和北非,B正确。

③地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分布最广,C错误。

④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分布。

14.假如八2班学生正在四楼教室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学楼B.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

C.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D.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故选:

C。

【点睛】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平时要掌握防震措施,千万不要惊慌。

15.天气预报只是近些年的事,千百年来,人们出门看天,靠的是祖祖辈辈观察、积累流传下来的天气知识。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可能不会下雨的是()

①星星布满天 ②蜻蜓燕子低飞 ③早晨地罩雾 ④蜘蛛织网 ⑤蚂蚁搬家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⑤D.②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从动物的行为和目的,总结出了许多自然现象与天气变化的规律,蜻蜓、燕子低飞、蟑螂乱飞,蚂蚁搬家是下雨之兆,星星布满天,蜘蛛织网下雨的可能性小,可判定不会下雨。

故选:

B。

【点睛】

16.“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

A.纬度因素的影响B.地形因素的影响

C.海陆因素的影响D.洋流因素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题目可知,“山下桃花山上雪”说的是山下与山上气温不同,在同一座山上,由于海拔的不同,导致气温不同,故选B。

读下面所示的宣传画,完成下面小题。

17.以下不是导致地球“出汗”的原因()

A.工业生产大量用煤作为燃料B.大量砍伐森林

C.过量抽取地下水D.汽车、炉灶等大量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18.如此现象继续下去,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A.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扩大B.海水蒸发量加大,海平面下降

C.冰川大量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D.臭氧层破坏,生物大量死亡

【答案】17.C18.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图示反映的是全球变暖的现象,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大量用煤作为燃料、大量砍伐森林、汽车、炉灶等大量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A、B、D正确,不符合题意。

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塌陷,与全球变暖没有联系,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18题详解】

全球变暖会导致陆地蒸发加剧,但是高纬度地区将变的温暖,降水增加,A错误。

全球变暖会导致两级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B错误,C正确。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氟氯昂的排放,全球变暖是二氧化碳的排放,D错误。

故选C。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读X、Y两国人口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出生率(%)

死亡率(%)

A

108

4.2

1.8

B

275

0.6

0.7

19.A国最可能分布在()

A.非洲B.大洋洲C.欧洲D.北美洲

20.B国最可能分布在()

A.拉丁美洲B.南亚C.北非D.西欧

【答案】19.A20.D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国人口密度较小,且出生率高和死亡率低,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A正确。

大洋洲、欧洲、北美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现代型,B、C、D错误。

故选A。

【20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B国人口密度较大,且出生率低和死亡率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拉丁美洲、南亚、北非属于出生率高和死亡率低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A、B、C错误。

西欧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现代型,D正确。

故选D。

【点睛】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有三种:

原始型(又称:

高高低模式)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又称:

高低高模式)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又称:

低低低模式)基本特点: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1.世界上教徒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印度教

D.伊斯兰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22.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是(  )

①俄语 ②法语 ③汉语 ④印度语 ⑤英语 ⑥西班牙语 ⑦阿拉伯语 ⑧日语 ⑨葡萄牙语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⑦C.②③④⑤⑥⑦D.④⑤⑥⑦⑧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联合国的六大工作语言是指英语、汉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联合国六大语言。

23.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在发展聚落在扩大,所有过去的旧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在城市和乡村发展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旧建筑与新建筑之间的关系,对于旧建筑既不能全部保存,也不能全部拆除,要合理的保护和利用,而且聚落的发展和保护是全人类都面临的共同问题,要全人类共同解决。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分析解答即可。

24.小丽家的电脑,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组装于印度。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南北对话B.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C.南南合作D.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地区性、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二、综合题(6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

2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小溪所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_______。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米;A、D两地的气温差约为____℃。

(3)C地位于D地的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3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

其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

(1).山谷

(2).601(3).3.6(4).西北(5).3(6).河流从山地流向平原,沿岸地区往往有人居住等

【解析】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详解】据图分析可知:

(1)图中小溪所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图中等高距是100米,A地海拔为701米与D地海拔为100米,两地相对高度=701-100=601米;因为地势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A、D两地的温差=601÷100×0.6≈3.6℃。

(3)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中,按指向标指示的方向辨别方向,一般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据此判断,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所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3厘米,实际距离=3÷1/100000=3×100000=200000厘米=3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因为小溪一般都汇入河流,由山地流向平原,并且河流沿岸地区往往有人居住。

【点睛】

2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

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

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

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

(2)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___。

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

(3)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材料三说明___________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答案】

(1).海洋

(2).地壳的变动(3).陆地(4).海平面上升(5).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6).人类

【解析】

【分析】

世界海陆是不断变迁的,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详解】

(1)读材料一可知,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洋变成了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

原因是地壳变动。

(2)读材料二可知,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由于海平面下降,变成了海洋。

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海平面升降。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4)读材料三可知,填海造陆是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可以造成海陆变迁。

【点睛】本题考查海陆变迁及原因,读材料分析解答。

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19日,我国北方某城市遭受雾霾天气入侵,据该市环保局官方网站11月21日10时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市区12个监测点空气污染指数平均超过294,其中5个监测点的数据达到峰值300。

材料二:

读空气质量表

空气质量级别

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Ⅰ)

0-50

二级(Ⅱ)

51-100

三级(Ⅲ1)

101-150

轻微污染

三级(Ⅲ2)

151-200

轻度污染

四级(Ⅳ1)

201-250

中度污染

四级(Ⅳ2)

251-300

中重度污染

五级(Ⅴ)

>300

重污染

(1)根据材料,空气质量状况为优,污染指数范围是_________。

11月21日该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___。

(2)城市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______活动的影响,如____________,汽车尾气排放等。

(3)秋冬季,环卫工人为清洁街道把落叶堆积焚烧的做法,对此你的看法是_________。

(4)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我们中学生应该正确做到()

A.常用纸质贺卡表示祝贺B.教室常明灯

C

绿色出行D.过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

(1).0—50

(2).中重污染(3).人类(4).锅炉燃煤污染(5).不赞成,焚烧树叶会污染空气,最好采用集中集中填埋方式处理落叶(6).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详解】

(1)从表中可以看出,空气质量状况为优,污染指数范围是0—50,从材料可知,10月21日该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为中重污染。

(2)空气污染指数指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3)落叶堆积焚烧,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是不可取的。

(4)经常使用纸质贺卡表示祝贺、教室常明灯、过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都会导致资源浪费,不利于节能、环保,绿色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值得提倡。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空气质量,分析解答即可。

28.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的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B地的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造成两地间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由此可知________。

(2)C、D、E三地相比,降水最多的是C地,降水最少的是____地(填字母)。

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由此可知,在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3)甲、乙两地降水较多的是___地,这说明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____(填“丙”或“丁”)地。

【答案】

(1).纬度因素

(2).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3).E(4).海陆位置(5).甲(6).丁

【解析】

【分析】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

①从纬度位置看: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这两个地区降水少。

【详解】据图分析可知:

(1)图中A点位于赤道及两侧附近的南美洲北部,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B点位于南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纬度因素是造成两点间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由此可知,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图中C、D、E三地相比,C、D地距离海洋近,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多;E地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的影响小,降水最少,海陆因素是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由此可知,温带地区沿海线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3)图中甲、乙两地中,甲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降水较多;乙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澳大利亚大陆西岸,降水少;这说明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是丁地位于印度的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的“雨极”,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受南亚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点睛】

29.根据“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问题。

(1)亚洲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人种,欧洲分布最广的是________人种。

(2)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人属于________人种,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北部分布的是________人种。

(3)生活在北回归线附近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和________人种。

(4)目前世界人种分布比较复杂,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黄色

(2).白色(3).白色(4).黑色(5).黄色(6).国际人口迁移

【解析】

【分析】

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世界上人口和人种分布很不均匀。

【详解】

(1)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东部和南部以黄色人种为主,亚洲人口最多的是黄种人,欧洲分布最广的是白种人种。

(2)根据人种的分布,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人属于白种人。

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北部分布的是黑种人。

(3)读图可知,生活在北回归线附近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和黄种人,如西亚和北非是白种人,亚洲是黄种人。

(4)目前世界人种分布比较复杂,各大洲都有不同的人种,主要的原因是国际人口迁移。

【点睛】本题考查三大人种及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30.读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________聚落的特点,图二反映了________聚落的特点。

(2)图三A、B、C三处聚落都属于乡村聚落;三种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______。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4)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

为什么?

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